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建立pNPG法测定马蓝叶中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研究马蓝叶中β-葡萄糖苷酶的基本酶学性质,为进一步阐明青黛炮制原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pNPG法考察马蓝叶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的最佳条件。结果 最适反应条件为总反应体积1 mL,反应时间45 min,底物pNPG体积0.2 mL,浓度25 mmol/L,缓冲液pH值6,反应温度55 ℃。在此条件下研究马蓝叶的粗酶液中β-葡萄糖苷酶的基本酶学性质,结果表明该酶在30~60 ℃热稳定性较差。该酶在pH 5.0~ 7.0比较稳定,而在酸性条件下酶活下降较快,酶的pH值稳定性范围较窄。酶在4 ℃下的保存稳定性较好。结论 确定了测定马蓝叶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最佳条件,探索了马蓝叶中β-葡萄糖苷酶的酶学性质,该酶的热稳定性、pH值稳定性和保存稳定性的研究为青黛炮制原理的研究奠定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体外研究烘干过程中酶对亳菊总黄酮成分的影响,为亳菊产地加工和炮制工艺提供前期研究基础。方法 模拟亳菊烘干过程,采用β-D-葡萄糖苷酶酶解亳菊总黄酮,以金合欢素、芹菜素、木犀草素3种黄酮苷元含量为指标,分析酶解反应对3种黄酮苷元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 酶解反应后,亳菊总黄酮中木犀草素、芹菜素、金合欢素3种黄酮苷元的含量升高。结论 β-D葡萄糖苷酶可酶解亳菊中黄酮类成分,使其中黄酮苷元含量升高,β-葡萄糖苷酶水解亳菊总黄酮是烘干过程中黄酮苷元含量升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菊花传统加工过程中“杀酶保苷”的炮制原理,研究在不同炮制过程中,β- D- 葡萄糖苷酶对不同药用菊花总黄酮的影响。方法 模拟抑制酶、激活酶、杀灭酶的加工炮制原理,分别与不同药用菊花总黄酮进行反应,并以乙腈- 0.2%醋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不同炮制后的药用菊花总黄酮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与激活酶组相比,黄酮苷类成分木犀草苷、芹菜素苷、香叶木苷在抑制或灭活酶组所测得含量升高,其相应的次级苷元类成分木犀草素、芹菜素、香叶木素、金合欢素含量降低。结论 5种菊花总黄酮在抑制或灭活酶的条件下有利于黄酮苷的保存。  相似文献   

4.
β-葡萄糖苷酶水解栀子苷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栀子苷元最佳制备工艺。方法:采用β-葡萄糖苷酶水解的方法将栀子苷转化为苷元,以栀子苷元转化率为指标,正交试验优化β-葡萄糖苷酶水解栀子苷的工艺。结摹:最佳水解条件为:水解介质pH4.5、反应温度50℃、酶用量9600U·ml^-1,水解时间1h,栀子苷元转化率为44.7%,纯度为97.3%。结论:选取的水解工艺条件合理、可行,栀子苷元转化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采用β-葡萄糖苷酶水解黄芪甲苷,并对其酶水解动力学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以HPLC-ELSD法检测水解液中黄芪甲苷及水解产物环黄芪醇-6-O-β-D-葡萄糖苷(CMG)的量,以黄芪甲苷的水解转化率为指标,考察各反应因素对转化率的影响,并对该反应进行动力学研究。结果 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50 ℃,溶液pH值5.0,酶浓度460 U/mL,底物初始浓度0.1 mmol/L,反应时间48 h;在此条件下,水解转化率达到90%以上。在最佳反应条件下,该水解反应过程符合单底物Michaelis Menten方程,其中最大反应速率(Vm)值为0.037 mmol/(L?min),米氏常数(Km)值为5.8 mmol/L。结论 采用β-葡萄糖苷酶水解黄芪甲苷制备CMG可行;商品化的β-葡萄糖苷酶并非黄芪甲苷的特异性水解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制备亳菊挥发油的β-环糊精(β-CD)包合物并验证包合物的形成.方法 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挥发油的β-CD包合物,测定收得率和包合率;通过红外光谱、薄层色谱等方法考察挥发油在β-CD包合前后的变化.结果 饱和水溶液法制得包合物的收得率为79.74%,包合率为77.68%;通过红外光谱、薄层色谱均确定包合物已形成.结论 表征不仅可作为判断包合物形成的指征,而且还可以为制剂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三甲基-β-环糊精(TM-β-CD)对邻、间、对硝基苯酚(o-NP、m-NP、p-NP)同分异构体的分子识别作用。方法采用电化学方法测定硝基苯酚溶液中加入TM-β-CD前后峰电流和峰电位值,计算包合比及不同温度下的包合常数。结果TM-β-CD加入前后峰电流和峰电位值不同,三种包合物的包合比均为1∶1,303K时包合物TM-β-CD-o-NP,TM-β-CD-m-NP,TM-β-CD-p-NP的包合常数分别为:2·38×103,4·94×103,13·80×103。结论TM-β-CD对于o-NP、m-NP、p-NP表现出了不同的分子识别能力,p-NP>m-NP>o-NP,温度对包合常数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β-葡萄糖苷酶试验在快速鉴别白色念珠菌和都柏林念珠菌中的作用。方法:以对硝基酚-β-D-吡喃葡萄糖为底物,对临床收集并鉴定的16株白色念珠菌和2株都柏林念珠菌进行β-葡萄糖苷酶试验。结果:16株白色念珠菌β-葡萄糖苷酶试验阳性,2株都柏林念珠菌阴性。结论:β-葡萄糖苷酶试验简便、快速、特异,可用于白色念珠菌和都柏林念珠菌的快速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瑶药定心藤药材中所含豆甾醇-3β-葡萄糖苷化合物进行定量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迪马C18钻石柱(5μm,250 mm×4.6 mm);流动相:以1%磷酸水溶液为A相(水相),乙腈为B相(有机相),采用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10 nm;柱温:25℃;进样量:10μl;流速0.8 ml/min。[结果]豆甾醇-3β-葡萄糖苷在1~100μg/ml(r2=0.9995)内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6.6%,RSD为4.73%。9批次定心藤中豆甾醇-3β-葡萄糖苷含量相差较大,在1.713~14.351 mg/g之间。[结论]定心藤中豆甾醇-3β-葡萄糖苷含量相差较大,可能与不同产地及采收时间有关;HPLC法测定定心藤中豆甾醇-3β-葡萄糖苷的含量,准确性和重复性较好,方法简便易行,可为定心藤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克隆扣囊复膜孢酵母的β-葡萄糖苷酶基因(BGL1),为β-葡萄糖苷酶基因的表达作准备。方法:用PCR方法从扣囊复膜孢酵母的总DNA中扩增得到β-葡萄糖苷酶基因连接到pGEM--T载体上,用限制性内切酶切下目的基因,插入到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K中,使之位于α-因子信号肽下游,且与之同框,构建成重组质粒pSHL9K。再将β-葡萄糖苷酶基因在大肠杆菌和巴斯德毕赤酵母中进行克隆,并进行鉴定。结果:重组pPIC9K转化大肠杆菌和巴斯德毕赤酵母后,进行酶切和PCR鉴定,证明形成了目的基因的克隆。结论:应用大肠杆菌和巴斯德毕赤酵母作为受体菌,pPIC9K为载体,成功克隆了β-葡萄糖苷酶基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经β-葡萄糖苷酶作用前后武当2号金银花茶挥发油成分的变化,为金银花茶的深加工提供思路及依据。方法:采用挥发油提取器分别提取武当2号金银花茶和β-葡萄糖苷酶处理花茶后的挥发油,应用GC/MS技术分析两组挥发油样品中的成分,以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并比较成分和含量的变化。结果:从武当2号金银花茶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9个成分,花茶经过酶作用后鉴定出54个成分,新增的6种化合物是3-[(2E)-2-戊烯-1-基]-1,2,4-环戊烷三酮、3-甲酯基-5-乙烯基吡啶、异喹啉、反式-3-己烯-1-醇、4-乙烯基吡啶和2-乙烯基-2-丁烯醛,减少的1种物质是月桂酸。酶解作用后花茶挥发油主成分的含量发生改变,其中酯类成分、醛类和醇类芳香成分含量相对增加,烷烃类成分含量相对减少。结论:武当2号金银花茶经过β-葡萄糖苷酶作用后,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均发生变化,芳香品质有一定改善,为金银花的炮制加工提供了依据,也为花茶产品的深加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合成α-D-葡萄糖苷酶检测底物对硝基苯基α-D-葡萄糖苷,建立临床检测方法.方法采用Westphal-Feier合成法制备对硝基苯基α-D-葡萄糖苷;依据α-葡萄糖苷酶作用于底物的动力学性质,建立α-葡萄糖苷酶的检验方法.结果获得高纯度底物对硝基苯基α-D-葡萄糖苷,纯度>99.0%,并开发成试剂盒,批内变异<2.5%,批间变异<3.8%,阳检率85.7%.结论试剂盒符合临床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内源性β-葡萄糖苷酸酶活性与胆管棕色素结石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1份胆管棕色素结石患者与5份健康志愿者胆总管胆汁,检测比较二者之间内源性β-葡萄糖苷酸酶活性及胆红素差异,再次检测置于37℃温箱中避光保存24 h以后的胆汁胆红素的量,并与温育前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棕色素结石组胆汁内源性β-葡萄糖苷酸酶活性(32 800.0±11713.2)Fishman单位,显著高于对照组(10 880.0±2 917.5)Fishman单位;两组胆汁在温育24 h后非结合胆红素都显著升高.结论 内源性β-葡萄糖苷酸酶有可能在胆红素结石的形成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益肾乌发口服液中药材浸膏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安捷伦C18色谱柱(5μm,4.6mm×250mm),用甲醇-水(45:55)为流动相,柱温为30℃,检测波长320nm。结果 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在0.11-1.1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5%,RSD为1.68%(n=6)。结论本方法简便、灵敏度高、干扰少、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独活中二氢欧山芹醇-β-D葡萄糖苷和二氢欧山芹醇的最佳提取条件,同时建立了同时测定独活中二氢欧山芹醇-β-D葡萄糖苷和二氢欧山芹醇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方法]通过单因素分析法考察了提取溶剂、料液比、超声提取时间对独活提取物中二氢欧山芹醇-β-D-葡萄糖苷和二氢欧山芹醇含量的影响。采用HPLC法对不同提取条件和不同产地的独活中两种成分含量。[结果]独活中二氢欧山芹醇-β-D葡萄糖苷和二氢欧山芹醇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溶剂用100%的甲醇,料液比为1∶50,超声提取60min。二氢欧山芹醇-β-D-葡萄糖苷在0.3125~20 μg/mL内呈良好线性,平均回收率为99.0%(RSD=2.99%);二氢欧山芹醇在0.3125~20 μg/mL内呈良好线性,平均回收率为102%(RSD=2.59%)。[结论]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能够准确测定独活中二氢欧山芹醇-β-D葡萄糖苷和二氢欧山芹醇含量,可用于独活药材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内毒素可否增加小鼠血清β-葡萄糖苷酸酶(β-GD)的活性,以及内毒素对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产生β-葡萄糖苷酸酶的影响。方法按每公斤体重5mg内毒素(实验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腹腔注射BALB/c小鼠,并于注射后的1/2、2、4和24h取血液抗凝离心,上清液冻存;以1μg/mL内毒素(实验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刺激体外培养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并分别于培养的2、4、8、12和24h取上清液;采用酶促动力学方法于pH值4.5条件下检测上清液β-GD活性。结果与对照组BALB/c小鼠比较,腹腔注射内毒素1/2、2和4小时后,血清β-葡萄糖苷酸酶活性显著增高,依次为(2.14±1.46),(3.96±0.88),(4.40±0.55),(5.65±0.58)Fishman单位,t值分别为2.548、2.896和4.474,P<0.05。正常人PBMC在与LPS共培养的4、8、12和24h,实验组β-G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633.3±65.0)和(1106.7±48.6),(1926.0±147.1)和(1067.7±133.1),(1743.3±66.8)和(1016.7±147.7)...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探索菊花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超声波法对菊花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考察提取时间、料液比、乙醇浓度等实验条件对菊花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超声波法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20,提取时间30min。结论超声波提取工艺简单、易掌握,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内毒素(LPS)对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产生β-葡萄糖苷酸酶(β-GD)的影响,探讨胆石症的又一个发病机制。方法以生理盐水(对照组)和0.01、0.10、1.00、10.00和100.00μg/mL内毒素(LPS组)刺激体外培养的外周血单核细胞,并分别于培养的2、4、8、12和24h取上清液,采用酶促动力学方法于pH值4.5条件下检测β-GD活性。结果正常人PBMC在无LPS条件下可以产生具有一定活性的β-GD;在培养的4、8、12和24h,各LPS组β-G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以1.00μg/mLLPS组为例,与对照组β-GD活性分别为(1633.3±65.0)vs(1106.7±48.6),(1926.0±147.1)vs(1067.7±133.1),(1743.3±66.8)vs(1016.7±147.7),(1553.7±79.6)vs(1193.3±90.2)Fishman单位/106PBMC,t值分别为14.5、9.6、10.0和6.7,P<0.05)。结论LPS可以增加正常人PBMC释放β-GD,此途径可能是LPS参与胆石症发病的又一个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 HPLC 法测定维药恰麻古中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含量。方法采用 HPLC 法测定新疆阿克苏、吐鲁番、伊犁地区维药恰麻古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含量,色谱条件:KromasilC18柱(200 mm&#215;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5%冰醋酸水溶液(25∶75,v/v);检测波长:257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结果恰麻古中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在0.0105~0.2100 mg/mL 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RSD 为2.4%(n =9),新疆阿克苏、吐鲁番、伊犁产地恰麻古中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含量分别为0.702、0.334、0.524 mg/g。结论 HPLC 法简单可行,重复性好,可作为恰麻古质量评价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