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目前治疗多种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缺陷性疾病以及某些遗传代谢性疾病的最有效手段。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LA)相合的亲缘相关或无关供是allo-HSCT最合适的供。然而,仅有25%~30%的患能找到HLA相合的亲缘供;在无关人群中找到相合供的概率是1/5万-1/10万,甚至更低。若进行HLA半相合HSCT,则有90%的患能够找到供,可为更多需接受移植治疗而无HLA相合供的患带来福音。  相似文献   

2.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使血液系统疾病、遗传性疾病及实体肿瘤的传统治疗方法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尤其为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治疗开拓了新领域,成为化疗以外的另一重要治疗途径。近年来,随着对移植病理生理和移植免疫认识的逐步深入以及移植相关技术的日趋完善,allo-HSCT的疗效不断提高,HLA相合血缘关系allo-HSCT已成为治疗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背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仍是目前惟一能根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方法.随着移植技术的日臻完善,有HLA相合同胞供者的年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只需冒较小的近期风险,便可获得治愈疾病的远期疗效.目的:回顾性分析HLA相合同胞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设计:回顾性病例分析.对象:选择2002-02/2007-12在安徽省立医院血液科住院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40例,男29例,女11例,中位年龄35岁:慢性期30例,加速期5例,急变期5例.供者均为HLA6/6位点配型完全相合的同胞.方法:根据移植方式进行分组:异基因骨髓移植组3例、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组8例,联合组29例(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异基因骨髓移植).预处理方案采用白消安+环磷酰胺或氟达拉滨+环磷酰胺+全身照射2 Gy.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方案为环孢素A+霉酚酸酯.随访中位时间为移植后28个月.主要观察指标:造血功能恢复,移植相关并发症,复发及治疗转归,长期生存情况.结果:40例患者均获造血重建.40例患者中,12例(30%)发牛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Ⅰ度5例(13%),Ⅱ度6例(15%),Ⅲ度1例(诱发)(3%).可评估的存活100 d以上的39例患者中.15例(39%)出现慢性移植物抗宿上病.与联合组比较,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组慢性移植物抗宿土病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40例患者中,11例发生Ⅱ度~Ⅲ度迟发性出血性膀胱炎,无急性出血性膀胱炎和肝静脉闭塞病发生.长期无病生存率80%,其中慢性期30例长期无病生存率为87%,5例急变期患者长期无病生存率为20%.加速期5例患者使用伊马替尼达到2次慢性期后进行移植,至今全部无病生存.死亡8例,其中2例死于复发,5例死于移植相关并发症,自杀1例.结论:HLA相合同胞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有效方法,尤其在慢性期移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屏障限制了其广泛应用。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供者抑制性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 cell immunoglobulin-like re- ceptor,KIR)和受者HLA遗传背景与血缘关系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反向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RSSOP)和(或)序列特异性引物PCR(PCR-SSP)分型技术检测HLA 基因型,采用PCR-SSP技术检测供者KIR基因型。对59例接受血缘关系HLA-ABDR全相合、非去除 T细胞HSCT的恶性血液病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Ⅱ-Ⅳ级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aGVHD)发生率在KIR-HLA相容组患者为32%,非相容组患者为7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26);Ⅱ-Ⅳ级aGVHD在Bw4相容组患者为24%,Bw4非相容组患者为61%,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8)。真菌感染发生率在Bw4相容组患者为14%,Bw4非相容组患者为44%,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28)。髓系疾病中,真菌感染发生率在Bw4相容组与Bw4非相容组患者分别为12%和 80%,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02);C2相容组患者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显著高于C2非相容组患者(P=0.01)。结论供者KIR和受者HLA遗传背景与血缘HIA全相合HSCT预后与 aGVHD发生率、OS率和真菌感染发生率均有相关关系。供者KIR与受者HLA相容时,受者aGVHD 发生率下降。选择Bw4相容的供者有助于减轻患者aGVHD及真菌感染发生率,选择C2相容的供者有助于提高患者OS率。研究结果为遗传学指标指导下供者优化选择提供分子依据,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HLA不合的血缘关系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治疗血液恶性和部分非恶性疾病有效乃至惟一根治手段。目前非血缘关系志愿供者库在世界各地得到建立。HSCT找到HLA—A、B、DR完全相合供者的概率随骨髓库、民族及受者HLA基因及其在人群分布频度而有差异,同时由于骨髓库不可能无限扩大,因此,不能为所有患者找到HLA—A、B、DR完全相合非血缘关系供者;另一方面,非血缘关系志愿供者查找平均需3~4个月,而有些患者病情又不允许等待,因此,限制了非血缘患者供者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屏障限制了其广泛应用。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HLA不全相合造血干细胞联合脐血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8年6月~2010年12月本科20名急性白血病患者接受HLA不全相合造血干细胞联合脐血移植,和同期进行的HLA不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51名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造血重建、植入,移植相关并发症和疗效方面的比较。结果联合移植组平均输入脐血有核细胞数2.96×107/kg,CD34+细胞2.99×105/kg;1名患者未植入,ANC≥0.5×109/L的平均时间为12.6±2.50 d,Plt≥20×109/L的平均时间为17.2±3.70 d和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植入检查均为完全供者型;联合移植组Ⅲ~Ⅳ度的严重aGVHD的发生率为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7%(P0.05);1年OS联合移植组为80%优于对照组的72.5%(P0.05);两组间cGVHD发生率、复发率和感染并发症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LA不全相合造血干细胞联合脐血移植降低严重aGVHD的发生率,提高长期生存率,是对HLA不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方法的改良,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正>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血液肿瘤、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和遗传性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而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antigen,MHA,亦即  相似文献   

10.
我们用HLA不全相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PBSCT) ,治疗 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报告如下。病例与方法1 病例  3例患者均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临床资料见表 1。表 1  3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例号性别年龄(岁 )诊断至移植时间(月 )移植时状态移植细胞数MNC(× 10 8/kg)CD34 (× 10 6 /kg)目前状态1男 2 1   4CR1 3 .0  10 .0CCR3 5个月2男 14 2 4CR2 6.610 .0CCR 2 3个月3男 15 12 2次复发 7.0 5 .2死亡2 供者 例 1为患者同胞姐姐 ,例 2及例 3均为患者母亲 ,供…  相似文献   

11.
地中海贫血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血红蛋白的a或β珠蛋白链生成障碍引起的血液系统疾病.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唯一可以治愈地中海贫血的方法.但是,由于受到HSCT供者与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合程度的限制,以及HSCT后的移植排斥与移植相关不良反应等并发症与预处理方案相关,因此选择合适的造血干细胞供体与预处理方案,对提高HSCT治疗地中海贫血的疗效至关重要.笔者拟就无关供者HSCT、亲缘供者HSCT、脐血移植(UCBT)及预处理方案的研究现状与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研究不同供者来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患者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受累部位及受累器官数的分布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至2008年12月进行的289例亲缘关系allo-HSC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类型allo-HSCT后aGVHD的发生情况、受累部位的分布特征及受累器官数的分布.结果 289例患者中166例(57.4%)发生aGVHD;轻度(Ⅰ~Ⅱ度)52.1%,重度(Ⅲ~Ⅳ度)11.0%.发生aGVHD的166例患者中累及皮肤116例(69.9%),消化道79例(47.6%),肝脏25例(15.1%);其中亲缘关系HLA全相合组皮肤型19例(42.2%),消化道型25例(55.6%),肝脏型12例(26.7%);HLA不全相合组皮肤型为97例(80.2%),消化道型54例(44.6%),肝脏型13例(10.7%).HLA不相合组皮肤型aGVHD发生率明显高于HLA全相合组(P=0.000).HLA全相合组累及皮肤的aGVHD的患者中Ⅱ度8例(17.8%),Ⅲ~Ⅳ度3例(6.6%);累及消化道的Ⅱ度aGVHD 22例(48.9%),Ⅲ~Ⅳ度3例(6.6%);HLA不全相合组累及皮肤aGVHD患者中Ⅱ度占38.8%,与HLA全相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Ⅳ度占11.6%,与HLA全相合组无明显差异;累及消化道的Ⅱ度aGVHD 36例(29.8%),与HLA全相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Ⅲ~Ⅳ度18例(14.9%),与HLA相合组比无差异.166例aGVHD患者中累及1个器官的115例(69.3%),其中Ⅰ~Ⅱ度103例(62.0%),Ⅲ~Ⅳ度12例(7.2%);累及两个器官的48例(28.9%),其中Ⅱ度37例(22.3%),Ⅲ~Ⅳ度11例(6.6%);累及3个器官的仅3例(1.8%),均为Ⅲ度.结论 HLA不全相合组aGVHD中皮肤型比例明显高于HLA全相合组;HLA全相合与不全相合组比较,轻度皮肤受累或胃肠道受累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重度者两组间无明显差别,对预后影响不大;aGVHD同时累及3个器官者重度aGVHD所占比例高.  相似文献   

13.
非血缘关系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66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66例血液病患者进行非血缘关系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探索提高移植疗效的措施。方法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24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40例,其他血液病患者2例,经预处理治疗后,进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本相合的非血缘关系骨髓移植(BMT)48例,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18例:部分患者采用长程加强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方案(将环孢菌素A提前至预处理开始时使用,同时加用霉酚酸酯)。结果64例患者达到完全稳定的供者植入,WBC植活中位时间15d(BMT组16d;PBSCT组12d,P〈0.01)。45例患者发生急性GVHD(aGVHD),累积发生率为71.16%,其中28例患者发生Ⅰ~Ⅱ度GVHD,累积发生率57.15%;17例患者发生Ⅲ~Ⅳ度GVHD,累积发生率32.25%;COX模型分析得出HLA配型及移植方式是影响aGVHD发生的因素,HLA配型相合、采用G-CSF动员的PBSCT可以降低aGVHD,尤其是重度GVHD的发生。可供分析的36例患者中有21例发生慢性GVHD。66例接受移植的患者中复发6例,死亡27例,5年的预期生存率为52.91%。用COX模型分析得出aGVHD以及aGVHD与GVHD的预防方案的交互冈素是影响生存率的惟一因素,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517和1.255。结论提高非血缘关系allo-HSCT疗效的关键是控制aGVHD,而选择HLA配型相合的供者,加强移植早期的免疫抑制,可以减少aGV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同胞HLA配型相合的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方法 10例MM患者采用氟达拉滨联合马法兰和环磷酰胺等为主的预处理方案行allo-PBSCT.其中8例患者采用环孢素加霉酚酸酯和短程甲氨蝶呤,2例采用普乐可复(FK506)加短程甲氨蝶呤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 所有患者造血细胞均成功植入,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16(12~24)d,PLT>20×109/L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23( 16~102)d.发生急性GVHD5例,其中仅1例发生了Ⅲ度以上急性GVHD.9例MM患者中7例发生慢性GVHD.100 d内移植相关死亡1例,死因为心、肾功能衰竭和严重感染.1年预期存活率为67.5%,1年无病生存率为55.56%,复发率为11.11%.至今存活6例患者,其中1例已无病生存达99个月.结论 allo-PBSCT在MM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评估,但对于年轻有合适供者的MM患者,以氟达拉滨为基础的allo-PBSCT预处理方案,耐受性好,有可能通过降低移植相关死亡率提高总体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供、受者HLA配型的精确度,有效防止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s host disease(GVHD)的发生。方法采用准确、简便的DNA提取方法和PCR—SSP基因分型方法。建立HLA—A,B,DR基因分型方法。结果对167例临床标本进行基因水平的研究发现。DNA提取方法可以满足此项研究对样本的要求。HLAPCR—SSP基因分型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特异性。结论HLA基因分型方法准确、特异、重复性好.可作为临床造血干细胞移植配型和正常人群无关供者筛选的常规方法。对(GVHD)的发生必将起到重要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HLA相合同胞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第1次慢性期(CP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疗效。方法CMLCP1患者51例,采用全身照射加环磷酰胺(TBICy)或白消安加环磷酰胺(Bu/Cy)的预处理方案。移植方式为HLA相合同胞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28例,骨髓移植(BMT)23例。中位随访时间1434(60~4062)d。结果造血重建5例(98.0%),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35例(68.6%),其中Ⅱ~Ⅳ度11例(21.6%),慢性GVHD(cGVHD)17例(37.8%),移植相关死亡8例(15.7%),复发5例(9.8%),5年无病生存率(DFS)为(79.2±6.4)%。两种预处理方案的5年DFS、死亡率及移植相关并发症差异均无显著性(值均>0.05),但Bu/Cy组复发率低(P<0.01)。两种移植方式的5年DFS、复发率及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alloPBSCT组cGVHD发生率高(P<0.05)。结论alloHSCT治疗CMLCP1疗效良好。预处理方案和移植方式对CMLCP1患者DFS无显著影响。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是治疗移植后复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0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同胞配型相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适应证和移植时机。方法1997年6月至2004年9月采用同胞相合allo—HSCT治疗MDS30例。预处理主要采用改良BU/CY方案,4例接受骨髓移植(BMT),8例接受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18例接受BMT联合PBSCT。结果3年预期存活(0s)率63.61%,3年预期无病存活(DFS)率61.41%,复发率(RI)5.26%。OS率在RA/RAS组83.33%,RAEB组34.29%,RAEB—t/AML组66.6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3);以IPSS分组显示3年预期存活率:中危组64.7%,高危组69.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发现,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组、Ⅰ~Ⅲ度GVHD组和Ⅲ~Ⅳ度GVHD组OS率分别为57.75%,100%和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而患者移植前是否治疗、疾病分期、慢性GVHD均不是DFS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如有HLA相合的同胞供者,HSCT可作为年轻的中高危MDS患者的一线治疗,建议采用BU/CY方案和PBSCT。MDS的最佳治疗策略尚须要进一步进行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8.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抗体产生于同种异体免疫过程,如妊娠、输血、异基因移植、感染、接触致敏原等.HLA抗体已被公认为是影响实体器官移植预后的重要免疫因素,近年来,多项研究结果表明HLA抗体亦为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预后的不良影响因素,因此积极进行HLA抗体筛查及早期干预对改善HSCT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拟就目前HSCT领域中HLA抗体相关研究进展及其干预治疗方案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供、受者之间杀伤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配体不合在非体外去除T细胞的HLA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中的预后意义.方法 对具有HLA-B位点及C位点配型资料的94例HLA不合行HSCT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多因素分析表明KIR配体不合[2.833(1.286~6.241),P=0.01]和移植物中T细胞的数量[3.059(1.292~7.246)×108/kg,P=0.011]是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接受大量T细胞组的患者(>1.48×108/kg)中,具有KIR配体不合的患者aGVHD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缺乏KIR配体不合的患者(100%对63.3%,P=0.036);KIR配体不合明显增加了HLA-C不合组患者aGVHD的发生率(80.0%对57.4%,P=0.056);KIR配体不合还明显增加了标危患者的移植相关死亡率(50.0%对7.6%,P=0.005),从而降低了标危患者的总体生存率(50.0%对88.4%,P=0.014).结论KIR配体不合是非体外去除T细胞的HLA不合HSCT的不良预后因素,对于供者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供,受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分析血液病患移植前供、受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对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0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1986年10月 ̄1998年12月间进行HSCT前供、受感染HBV的26例患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移植后3例患发生VOD,发生率(11.5%)明显高于供、受无HBV感染的患(1.4%)(P〈0.05);②5例输注HBsAg(+)供造血干细胞患2例发生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