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9 毫秒
1.
蓄水容量曲线是反映流域缺水量空间分布不均匀性的特征曲线,对流域产流计算有直接影响。通过对多个典型流域蓄水容量空间分布的分析,发现Erlang分布能更好地拟合流域的蓄水容量曲线,进一步基于Erlang分布进行流域产流的推导,提出了基于Erlang分布蓄水容量曲线的流域产流模型。应用结果表明,基于Erlang分布的流域产流模型,增加了模型的适应性,模拟结果更接近流域实际的产流过程,比新安江模型能取得更高的模拟精度。此外,该产流模型的参数可由流域地形和土壤类型数据估算,为无资料地区的产流计算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风场作用下城市建筑物的遮挡作用直接影响区域产流过程,为提高城市雨洪模拟精度,需揭示风场作用下建筑区的独特产流机理并构建相应的计算方法。将建筑区的产流面划分为水平面和竖直面,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理论求解降雨倾角,结合几何关系确定降雨在水平面和竖直面上的分布,通过产流理论分别计算2类产流面的产流,提出建筑区的产流计算方法,并将其耦合入SWMM模型在试验流域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改动模型所模拟的径流的纳什效率系数整体高于原始SWMM模型,且洪峰模拟效果更好;(2)改动模型的土壤饱和导水率等关键参数取值更为合理;(3)改动模型对不同气象条件下建筑区产流模拟的稳定性更好。该方法可提高建筑区产流模拟精度。  相似文献   

3.
薛焱森  叶巧云 《水文》1994,(2):5-10
本文流域产流的主要环节,以流域下渗容量分配曲线与产流过程的关系为依据,吸收斯坦福流域水文模型的合理结构,并与常规的前期影响雨量算法结合起来,建立产流事件模型。模型在汉江支流丹江和洵河两个流域应用,其产流合格率达80%以上,经验表明,此模型简便易行,使用效果好,值得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4.
港口湾水库入库洪水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余忠  朱先武 《水文》2001,21(6):20-22,41
基于港口湾、胡乐司流域产、汇流分析,提出了分流域、分单元入库洪水预报模型的整体构架,产流计算应用了蓄满产流模型,汇流计算提出了拟线性河网汇流指数模型:Csj=Sso αe^-βA j,实现了汇流系数因入流强度自动调整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若干单位都利用陕北岔巴沟流域精度较高的资料,应用入渗理论建立了产流计算模型,试图解决西北干旱地区超渗产流的计算问题。由于各自采用了不同的入渗曲线,分析计算了不同时间发生的雨洪,资料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成果之间不便比较。本文扩大了分析计算的样本范围,同时在资料处理方法一致的基础上,对三个超渗产流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从中摸索出流域产流规律及其相应的计算方法等。  相似文献   

6.
黄河数字流域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河数字流域模型是“数字黄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字流域模型框架下,以坡面为基本单元,建立了包括植被截留、融雪、地表蓄滞、表层土蓄滞、中层土蓄滞和深层土蓄滞共6层的产流模型.模型在垂向上考虑3层出流:地表超渗产流、表层土侧向渗流和中层土侧向渗流,既反映当前的降水过程,又体现前期降水过程和土壤前期含水量的影响,比较适合黄河流域的产流特点.在坡面产流的基础上,还给出了坡面单元侵蚀产沙公式,用于建立流域产沙数学模型.应用建立的模型,给出了3个计算实例:黄河全流域水量计算、小花区间汛期洪水模拟和多沙粗沙区产沙计算.实践表明:建立的模型基本具备了在黄河全流域进行降雨-径流模拟、侵蚀产沙计算的功能,辅以降雨预报模块则可进行洪水预报.  相似文献   

7.
流域产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寻求利用入渗能力曲线计算流域产流量的计算方法。众所周知,流域的实际入渗曲线是受控于入渗能力曲线、雨强和前期土壤含水量的。本文以霍顿(Horton)曲线为基础,经推导,建立了一个将上述因素有机地联系起来的流域产流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8.
一个网格型松散结构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流域降雨径流的基本过程,以蓄满产流理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网格型松散结构的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模型将流域离散为包含河道与不包含河道两种类型的单元格,以协克里金方法插值得到空间离散的降雨输入,考虑的产汇流物理过程包括降雨、植被截留及蒸散发、单元格产流、单元格汇流及河网汇流。模型结构简单,参数较少,在充分利用植被覆盖类型图及土地利用类型图的基础上,能够获得大部分参数的选用值。通过在长江三峡区间沿渡河流域的实际应用,模型计算成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陈志超 《地下水》2019,(3):168-170
基于垂向混合产流模型,结合辽宁叶柏寿流域和凉子河24场洪水统计数据,对流域洪水进行适用性模拟,通过与实测洪水数据对比分析,结果可知:垂向混合产流模型在模拟精度上较传统辽宁非饱和水文模型有较为明显的改善,传统模型精度为丙级,采用垂向混合模型后,其洪水模拟精度可达到乙级。  相似文献   

10.
基于改进型前馈神经网络的流域产流预报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栋  曹升乐 《水文》1999,(6):8-11
在分析流域产流机制、影响因素和现行产流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取前期影响雨量、主产流历时、全过程面平均雨量和4个代表雨强计7个因子作为神经网络输入,直接以流域产流深作为神经网络输出,并针对传统BP算法的固有缺陷,采用混合GN-BFGS算法训练网络。实例验证了所建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还对神经网络隐层单位数等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郭劲长 《水文》1989,(3):1-7
本文建立乌江渡流域水文模型,以蓄满产流模型计算总产流量;根据稳定下渗率空间分布不均匀的概念,用地下水径流系数法计算地下水产流量,并划分为并联的快、中、慢速三种水源;应用线性滞时加线性水库调蓄模型,计算各种水源的汇流过程,经乌江渡以上流域的径流模拟计算,成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12.
产流理论与计算方法的若干进展及评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芮孝芳  姜广斌 《水文》1997,(4):16-20
近20年来,产流理论与计算方法有了长足的进步。本文从产流机制,基本产流模式,流域产流3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的若干进展,并作了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13.
应用常规的气象水文数据并结合GIS,建立了一个适合西北干旱区内陆河山区流域的以日为步长的分布式径流模型,并对黑河干流山区出山径流进行了模拟计算和讨论。模型以子流域作为最小的产流、汇流单元,根据植被覆盖将各子流域分为裸地区、乔木区、牧草区和冰川区,并根据实际调查将土壤分为 3层,各分区单独进行水量平衡计算。产流过程以土壤储水能力和储水量表征,而储水能力和储水量等则由土壤的孔隙度、干密度和厚度等表征。入渗原理基于土壤储水率平衡原理,并考虑重力势的作用。实际蒸散发与蒸发力和土壤体积含水量的乘积成正比,不同的土壤和植被具有不同的调节参数。模拟结果表明,模拟效果较差的原因是区域日降水过程具有较大的随机性,难以用有限的站点合理计算区域日降水量。寻找一个合适的区域日降水量计算方法是目前少资料大型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模拟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根据水系统理论模型的原理和方法,利用洮河流域水特征在面上分布的差异和产流、汇流到出口断面的时间必须同步的两个基本条件,对洮河流域进行了概化、分区,建立了流域水预报模型,经对历史资料进行拟合和1996—2000年资料试验预报的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预报精度高的特点,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具有推广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对新安江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李致家  孔祥光 《水文》1998,(4):19-23
在新安江模型的结构中增加了超渗产流模型,对新安江模型进行了改进,使得新安江模型的产流理论更加完善,可以用于湿润地区,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及干旱地区。把改进后的模型在半干旱半湿润的沂沭泗流域进行了验证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淮北平原汾泉河流域水文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新仁  王玉太 《水文》1989,(1):12-18
本文以淮北平原的汾泉河流域力试点,分析研究了平原坡水区的水文特性,提出了一个平原流域水文模型。模型的特点是:产流部分能模拟表层超渗和蓄满两种产流方式;汇流部分用两个非线性系统分别模拟表层水和地下水的汇流,其中地下永的非线性汇流概念性模型是建立在乎原河网特征基础上的,并认为传统的地下水线性响应的假定,在地下水埋藏浅的平原地区不再适合.该模型在汾泉河流域应用成功,可作为水文分析计算的有用工具.  相似文献   

17.
对沙丘前沿区的产汇流机制进行了探讨,分析地表产流面积随着降雨量不同而发生动态变化的规律,研究该区域的设计洪水计算新方法.其结果为沙丘出流河流的相似流域设计洪水计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TOPMODEL模型在岩溶地区的改进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合理评价岩溶地区水资源,在充分考虑岩溶地区水文要素的空间异质性及各水文单元之间的相互联系的基础上,作者结合TOPMODEL模型的结构特点, 对模型进行了改进。该改进模型在子流域中采用TO PM ODEL模型作产流计算,根据河道的不同属性推求汇流时间,建立汇流模型,增强了模型的分布性,解决了由于岩溶地区地下河的存在无法使用TOPMODEL模型的问题。将此改进模型应用于鄂西蛤蟆颈水库控制流域进行模拟研究,得到了较为满意的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个基于统计理论的产流模型,该模型考虑了降雨、土壤下渗能力及土壤蓄水容量的空间变异性。假定每个时段的降雨量在空间上可以用概率密度函数或分布函数描述,根据实测降雨资料通过统计拟合优度途径估计各时段降雨的空间概率分布;采用抛物线型函数分别描述土壤下渗能力和土壤蓄水容量的空间分布。按照超渗产流机制计算地表产流量,通过降雨量和土壤下渗能力的联合分布推导得到地表径流量的统计分布,进而得到平均产流量的解析表达式。下渗水量补充土壤含水量,假定满足田间持水量后形成地下径流,其产流量根据下渗量和土壤蓄水容量的空间分配曲线进行计算。以半湿润的黄河支流伊河东湾流域为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和应用,并与新安江模型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模型对所研究的半湿润区的洪水模拟预报有较好的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20.
产流误差比例系数的系统响应修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洪水预报的精度以及修正的稳定性,在产流误差动态系统响应曲线修正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产流比例系数的系统响应修正方法.将产流系列按照一定原则分成若干组,假定每组存在系统误差,通过引入一个比例系数来表示,应用系统响应理论,选择适当的参数率定方法确定最优比例系数,进而对时段产流量分组进行修正.将产流误差比例系数的系统响应修正方法应用于滩坑流域,并与产流误差动态系统响应曲线修正方法相比较,结果显示,对于流域的17场历史洪水,二者均能提高洪水预报的精度,但前者的修正效果更好,修正稳定性更强,适用范围更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