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芫花为瑞香科植物(Daphae genkwa Sieb.et Zucc.).前人曾从该植物的花、根部分得一系列抗生育有效成分——芫花酯甲(yuanhuacine)、芫花酯乙(yuanhuadine)、芫花酯丙(yuanhuafine)、12-苯甲酰氧基瑞香毒素(12-benzoxydaphnetoxin,genkwadaphnin,1)等.我们从芫花花蕾中也分到1.最近又分得一种新的二萜原酸酯化合物,命名为芫花酯丁(yuanhuatine,2).根据波谱分析并与1对比,确定其结构为1的1,2-双氢化合物.2对  相似文献   

2.
从瑞香科植物芫花的根中分得另一个新的二萜原酸酯——芫花酯乙,根据物理及化学数据将其结构定为1,并由芫花酯甲(2)经三步化学反应生成1的丙酮缩合物3。  相似文献   

3.
芫花花蕾中的新二萜原酸酯——芫花酯戊的分离与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科学工作者应百平等,曾从瑞香科瑞香属芫花(Daphne genkwa Sieb,et Zucc.)中,分离得多种抗生育成份如芫花酯甲(yuanhuacine),芫花酯乙(yuanhuadino),芫花酯丙(ynanhuafine,1)和12-苯甲酰氧基瑞香毒素(12-Benzoxydaphnetoxin)等.但对芫花花蕾中所含化学成份的研究,却未见报道.我们继分得芫花酯丁(yuanhuatine)后又从芫花花蕾中分出一种新的二萜原酸酯化合物,命名为芫花酯戊(yuanhuapine,2).2根据波谱分析与1对比、确定其结构为1的1,2-双氢化合物.它为白色无定形粉末,[α]_D~(20)+38.9°(c0.054,CHCl_3),有强烈的刺激性,易溶于乙醚、氯仿、丙酮、乙醇等溶剂中,不溶于水.  相似文献   

4.
瑞香烷型二萜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生理活性.为了进一步研究该类抗肿瘤活性成分,对富含瑞香烷型二萜的芫花花蕾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一个巴豆烷型二萜1和两个瑞香烷型二萜原酸酯2和3.应用多种波谱学方法(1H NMR,13C NMR,HSQC,HMBC,NOESY,ESI-MS,HR-ESI-MS等),确定了3个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系统研究了从瑞香科植物中分得的二萜原酸酯(1~12)的电子轰击质谱反应,这类化合物有相当明确的质谱-结构关系,在阐明裂解机制的基础上,确定了三种新的类似物的结构,它们分别为唐古特瑞香甲素(5)、黄瑞香甲素(6)及15,16-二氢瑞香毒素(13)。  相似文献   

6.
本文系统研究了从瑞香科植物中分得的二萜原酸酪(1~12)的电子轰击质谱反应.这类化合物有相当明确的质谱-结构关系.在阐明裂解机制的基础上,确定了三种新的类似物的结构,它们分别为唐古特瑞香甲素(5)、黄瑞香甲素(6)及15,16-二氢瑞香毒素(13).  相似文献   

7.
从中国特有瑞香科植物唐古特瑞香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一新的抗生育活性二萜,命名为唐古特瑞香甲素(1)和三个已知活性二萜,gniditrin(2)、土沉香毒素(3)和瑞香毒素(4)以及棕榈酸(5).根据它们的光谱数据和化学反应分别确定其结构.其中化合物1对孕猴中期妊娠引产剂量300微克/只,羊膜腔注射给药.  相似文献   

8.
从中国特有瑞香科植物古特瑞香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一新的抗生育活性二萜,命名为唐古特瑞香甲素(1)和三个已知活性二萜,GNIDITRIN(2),土沉香毒素(3)和瑞香毒素(4)以及棕榈酸(5).根据它们的光谱数据和化学反应分别确定其结构.其中化合物1对孕猴中期妊娠引产剂量300微克/只,羊膜控注射给药.  相似文献   

9.
芫花 (DaphnegenkwaSieb.etZucc.)属于瑞香科植物[1] ,芫花的浸取液对棉蛉虫、稻螟虫、菜青虫、班蝥等害虫具有较好的杀虫效果 ,且对人畜无害 ,是一种理想的无公害农药[2 ] 。为了提高药效 ,更好地开发这种无公害农药 ,本文对芫花中杀虫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与杀虫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1 实验部分1 1 试剂和仪器苯 ,氯仿和 95 %的乙醇均为分析纯 ;岛津UV -2 4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 ;FT -80ANMR仪。1 2 实验方法芫花枝条干粉 1 5 0 0g,加水 1 0 .0 0L煮沸 1 2小时 ,煮沸过程中陆续补加少量水分。将煮沸…  相似文献   

10.
黄瑞香生物活性二萜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瑞香科植物黄瑞香的根和茎皮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一新的活性二萜,命名为黄瑞香丙素(1)和两个已知活性二萜,瑞香毒素(2),12-羟基瑞香毒素(3)及已知双香豆素(daphnoretin, 4),根据它们的光谱数据和衍生物数据确定其结构.1,2,3均具有刺激皮肤粘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毛叶酯和毛叶醇的化学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河南毛叶香茶菜的干叶中分得两种新的ent-16-kaurene型二萜化合物-毛叶酯和毛叶醇,由光谱分析和化学反应确定其结构为1和2.同时还分得已知化合物Lasiokaurino(3)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DE-52离子交换、Sephadex G-200凝胶过滤和phenyl-Sepharose亲和层析等柱层析,从大鼠脑中分离和纯化蛋白激酶C,并应用~3H-phorbol-12,13-dibutyrate(~3H-PdBu)结合蛋白激酶C的试验方法,研究了芫花酯甲对蛋白激酶C的结合特性。芫花酯甲对Ca~(2+),PS激活蛋白激酶C催化组蛋白Ⅲ-s磷酸化无任何影响,但它可以完全拮抗在同样测试系统中PdBu对蛋白激酶C的激动作用,结果提示芫花酯甲与PdBu作用在蛋白激酶C的相同部位,是后者的特异性拮抗剂。  相似文献   

13.
从翼梗五味子(Schisandra henryi Clarke)中分得四种结晶成分,其中两种鉴定为五味子酯乙(1)和南五味子酸(Kadsuric acid,3);另外二种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翼梗五味子酯(2)和翼梗五味子酸(4),经结构测定,前者为C7(R)-五味子酯乙,其结构式和构象如2所示;翼梗五味子酸推定为⊿9,24羊毛甾二烯-3-氧代-22-乙酰氧基-26-酸(4)。除五味子酯乙是已知的降血清谷丙转氨酶有效成分外,经小白鼠四氯化碳中毒性肝炎观察表明,翼梗五味子酯亦有明显的降转氨酶作用,而南五味子酸无效。  相似文献   

14.
从罗汉松科植物竹柏(Podocarpus nagi(thunb.)Zoll.ct Mor.ex Zoll.)种子中分得七种成分。根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及化学反应鉴定为竹柏内酯A(1)、1-去氧-2α-羟基竹柏内酯A(3)、竹柏内酯苷A(4)、柳杉酚(5)、β-谷甾醇及蔗糖, 其中4是新化合物, 5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生物试验表明, 二萜双内酯化合物1-3具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 4 无效。对2及3进行了结构改造, 提示了它们的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15.
罗汉松科植物中化学成分的研究:I.竹柏中的抗肿瘤成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亚明  方圣鼎 《化学学报》1989,47(11):1080-1086
从罗汉松科植物竹柏(Podocarpus nagi(thunb.)Zoll.ct Mor.ex Zoll.)种子中分得七种成分。根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及化学反应鉴定为竹柏内酯A(1)、1-去氧-2α-羟基竹柏内酯A(3)、竹柏内酯苷A(4)、柳杉酚(5)、β-谷甾醇及蔗糖, 其中4是新化合物, 5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生物试验表明, 二萜双内酯化合物1-3具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 4 无效。对2及3进行了结构改造, 提示了它们的构效关系。  相似文献   

16.
五味子酯J和五内酯F的分离与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嘉森  潘燕萍 《化学学报》1991,49(3):308-312
从长梗南五味子(Kadsura Lorgipedunculata Finet.et Gagnep)种子中分得2个新化合物: 五味子酯(schisantherin)J(1)和五内酯(schisanlactone)F(2); 4个已知物: 五内酯(Schisanlactone)A、schizandronic acid、表安五酸(epianwuweizic acid)和二甲基去当归酰五味子酯F, 抗癌药理筛选表明, 在体外2对白血病P-388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黄草乌(Aconitum vilmorrianum Kom.)是云南的一种常用民间草药。朱元龙等曾从其根中分得三种生物碱,即黄草乌碱甲(vilmorrianine A)、碱乙(vilmorrianine B)和另一微量成分,均未确定化学结构。我们从这种植物的根中分得六个生物碱,本文报告其中三个乌头碱型二萜酯碱的结构鉴定。一个与黄草乌碱甲为同一化合物,另一个命名为黄草乌碱丙(vilmorrianine C),可能与朱元龙等分得的微量生物碱相同。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测定以及化学工作,证明碱甲和碱丙的化学结构分别为2和3。第三个酯碱则鉴定为滇乌碱(yunaconitine)(1)。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制备具长碳链酯烷基的烃基膦酸单烷基酯的合成方法。按此法合成了高纯度的苯基膦酸单(2-丁基辛基)酯、苯基膦酸单(1-甲基月桂基)酯、邻甲苯基膦酸单(2-丁基辛基)酯及邻甲苯基膦酸单(1-甲基月桂基)酯,考察了它们对以镧、镨、钕及镥为代表的轻、重稀土的萃取性能,并研究了萃取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和萃取分离稀土的机理。  相似文献   

19.
异维A酸4-氨基安替比林席夫碱酯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崧  赵娜  许黎黎  李俊  李燕  范琨  向建南 《合成化学》2007,15(1):76-78,90
以二环己基碳酰亚胺为脱水剂,4-二甲氨基吡啶为催化剂,异维A酸与甲酰基酚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了异维A酸酯(1a~1d);1再与4-氨基安替比林反应,合成了4个异维A酸4-氨基安替比林席夫碱酯(2a~2d)。2的结构由1HNMR,IR和MS确证。  相似文献   

20.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粗制剂对冠心病有效,其醇浸膏经氧化铝层析,再分步重结晶,除分得丹参酮Ⅰ、丹参酮Ⅲ-A、丹参酮Ⅱ-B、隐丹参酮、β-谷甾醇、左旋二氢丹参酮及丹参酸甲酯七种已知化学成分外,还分得一新二萜醌类化合物.经化学和光谱分析测定,确定其结构式为(Ⅱ),定名为次甲丹参醌.邻位二萜醌类化合物在 A 环出现次甲基,植物中是首次被发现.丹参酮Ⅱ-A 的水溶性新衍生物--丹参酮Ⅱ-A 磺酸钠,经证明其结构式为(Ⅰ).经初步动物耐缺氧试验有效,又经临床验证效果显著,副作用极小,化学上为一新类型治疗冠心病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