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梁切除术后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恶性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弭岚  孙丽  张舒心 《眼科》2005,14(4):236-237
恶性青光眼与睫状体脉络膜脱离均为青光眼滤过术后的并发症,两者同时存在极易漏诊,本文报告16例小梁切除术后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恶性青光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恶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预防。方法对4例(4只眼)青光眼滤过术后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恶性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4只眼)在术后早期即出现Ⅱ°、Ⅲ°浅前房,通过眼底检查、手术及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发现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睫状环阻滞,经睫状体脉络膜上腔放液,并根据病情联合玻璃体水囊抽吸、前段玻璃体切除以及晶状体手术等,所有患眼眼压均恢复正常,前房加深,脉络膜脱离消失。结论睫状体脉络膜脱离是发生恶性青光眼的诱发因素,预防睫状体脉络膜脱离是预防恶性青光眼发生的关键;对术后早期即出现的Ⅱ°、Ⅲ°浅前房,及时进行UBM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可减少治疗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3.
青光眼滤过术后恶性青光眼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庆军  张舒心 《眼科》2002,11(1):17-19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恶性青光眼合并睫体脉和膜脱离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0例12只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恶性青光眼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4只眼经1-3次脉络膜上腔放液联合抽玻璃体水囊联合前房注气术后,3只眼压恢复正常,1只眼前房不恢复,改行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余8只眼均一次行前 部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眼压控制正常,前房形成.结论:青光眼滤过术后恶性青光眼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为难治并发症。脉络膜上腔放液联合抽玻璃体水囊治疗有效,前玻璃体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提高一次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Sturge- Weber综合征又称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 ,是一种以颜面和软膜血管瘤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我们遇到 1例双侧颜面血管瘤并发晚期青光眼的患者 ,双眼经抗青光眼手术后 ,并发严重的脉络膜脱离 ,现报告如下。患者男 ,15岁。双眼胀伴视力下降 3年。患者出生时双侧颜面及颈部就有大片毛细血管瘤 (图 1)。眼部检查 :右眼视力手动 / 2 0 cm,左眼视力 0 .15 ,外观为牛眼 ,球结膜上血管扩张纡曲 ,轻度混合充血。杯 /盘比 :右眼 0 .9/ 1.0 ,左眼 0 .8/ 0 .8。眼压(Goldmann) :右眼 38mm Hg(1mm Hg=0 .133k Pa) ,左眼34mm Hg(药物降压后 )。视野 …  相似文献   

5.
恶性青光眼是抗青光眼后罕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但抗青光眼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同时并发脉络膜脱离尚未见报道,作者遇见1例,现报道如下。患者男,45岁,于1992年五月14日以“双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近绝对期)”收住院。入院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右眼视力手动/30cm,外眼无异常,角膜后色素性KP(+),周边前房l/4CT,瞳孔直径4nun,光反应迟钝。前房角镜检查:N3一地,3gr周边虹膜前粘连,眼底C/D=1.0,视乳头色苍白,黄斑中心凹反光不清,眼压:5.5/0=5.516kPa,10/4=5.783kPa(IkPa=7.5m物.左眼视力叨m指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脉络膜脱离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方法 对242例(269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的28例(32眼)脉络膜脱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32眼)脉络膜脱离发生时间为术后1~5d,平均(3.21±1.22)d,术后脉络膜脱离的发生与术前眼压控制不佳、术中切口偏后及巩膜瓣偏薄有关.通过散瞳、抗炎、加压包扎、应用皮质类固醇及高渗剂等治疗而复位,1例Ⅲ度浅前房行脉络膜上腔放液前房形成而复位,均经UBM检查证实脉络膜下积液吸收.结论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脉络膜脱离与术前眼压高、术中手术操作不当有关.一般经保守治疗可得到治愈,而早期通过UBM检查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8.
小梁切除术后由脉络膜脱离 (简称脉脱 )所致的低眼压性浅前房发生率约 6 %~ 12 %左右[1] 。我院自 1992年 6月~ 2 0 0 0年 2月应用 5 %安息香酸钠咖啡因 (安钠咖 )球结膜下注射治疗小梁切除术后脉络膜脱离所致的低眼压性浅前房 78例 87眼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 :对象和方法小梁切除术后脉脱患者 12 9例 ( 14 5眼 ) ,术前眼压均控制于 2 1mmHg( 1mmg =0 133kPa)以下。术式均为小梁切除术 ,做以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 ,以角膜缘为基底的 4mm× 3mm大小 ,1/ 2厚度的巩膜瓣 ,继而咬切1 5mm× 1 5mm大小的深层巩膜组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及术后早期临床表现。方法: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17例17眼,应用糖皮质激素及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分析手术前后临床表现及早期疗效。结果:患者17眼早期间接眼底镜及B超检查视网膜及脉络膜脱离达到解剖复位;术后眼压略高,之后趋于稳定;炎症反应较轻;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能够获得良好的早期解剖复位。术前使用糖皮质激素有助于减轻炎症,为手术创造条件,提高手术成功率。术后早期眼压可控制在相对安全范围内。该类患者视力恢复普遍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玻璃体切除联合曲安奈德治疗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 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32例(32眼).发现合并裂孔者23例.行玻璃体切除术,术中将曲安奈德注射于玻璃体腔,术后随访3~24个月,观察术后视网膜复位率,视力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3~24个月,复位率为81.2%,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矫正视力最高为0.5,最低0.03,平均矫正视力0.2.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视网膜脱离合并脉络膜脱离,阻止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再生,提高了视网膜复位率.  相似文献   

11.
患者 ,男 ,60岁 ,因双眼慢性闭角性青光眼于 1994年 12月 7日入院 ,入院时视力右眼 0 15 + 2 2 5DS→ 0 5 ,左眼 0 1-2 0 0DS  1 0 0DC× 90→ 0 2 5。双眼角膜透明 ,KP(-) ,前房轴深2 5CT ,周边 1/ 3CT ,瞳孔圆 3mm ,光反射存在。晶状体皮质不均匀轻度浑浊 ,杯 /盘比右 0 6,左 0 7。视野双眼弓形暗点 ,眼压双眼均为 17 3 0mmHg(1mmHg =0 13 3kPa)。前房角右窄Ⅲ ,左窄Ⅳ(粘连闭合 >1/ 2 )。因左眼时常出现虹视现象 ,故于 12月 2 0日在局麻下进行左眼小梁切除术 ,手术顺利 ,无并发症 ,术后前房较浅 ,眼…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性70岁因“左眼跌伤伴视物不见6天”收治入院。全身隋况可。专科情况:远视力右0.6,左手动/10cm(均不能矫正);验光:右+0.25DS左-6.50DS;双眼晶状体皮质及核不均混浊,散瞳后见左眼晶状体半脱位,颞下方悬韧带离断;双眼玻璃体混浊;左眼底视盘界清,可见弧形斑,C/D约0.4,网膜呈豹纹状,黄斑区可见一约1/4PD的圆形裂孔,后极部网膜大片青灰色隆起;眼压:右19.0mmHg左16.0mmHg;眼轴长:右23.23mm左26.08mm;余眼科情况无明显特殊。诊断:“左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相似文献   

13.
青光眼滤过术后脉络膜脱离93眼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讨论青光眼滤过术后脉络膜脱离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自2001-09/2004-08连续收治的235例青光眼住院患行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发生脉络膜脱离的原因、表现及处理方法。结果:共行青光眼滤过性手术232眼,其中93眼发生脉络膜脱离,发生率为24.2%;小梁切除术为86眼,小梁切除术 MMC为7眼。89眼经保守治疗均能恢复,4眼需要手术治疗。结论:青光眼滤过术后脉络膜脱离的发生较常见,其常见原因是术中眼压的突然降低、切口太后、过多扰动睫状体。大多数脉络膜脱离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  相似文献   

14.
显微小梁切除术后脉络膜脱离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青光眼显微小梁切除术后脉络膜脱离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连续收治的154例(189只眼)青光眼患者行显微小梁切除术后发生脉络膜脱离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 154例(189只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38只眼发生脉络膜脱离.发生率为20%.其常见原因是术前眼压过高、切口偏后、巩膜瓣太薄及术终前房未形成.大部分患者经保守治疗数日或1周左右,前房即可恢复,脉络膜脱离亦可消退或很快消失,仅有6只眼需手术治疗.结论 术前眼压偏高、切口偏后、巩膜瓣偏薄、术中应用丝裂霉素及术毕前房不能形成是脉络膜脱离的主要原因.脉络膜脱离大多数可通过保守治疗治愈  相似文献   

15.
患者 女 35岁 于2003.12.19早晨突然发现左眼鼻侧黑影遮挡,并渐增大,至12.20视物不见。于12.22至我院就诊,左眼视力手动,视网膜脱离,上方周边裂孔。B超显示左眼部分玻璃体后脱离,上方、颞侧视网膜脱离。至2004.1.5患者入院,前房闪辉( ).瞳孔散大,局部点状后粘,虹膜、晶体震颤,眼底下方浅网脱,周边各象限见脉络膜脱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并发脉络膜脱离的方法和疗效。方法:18例18眼并发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术后观察视力、视网膜复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等,随访2~6(平均3.3)mo。结果:在18眼中13眼(72%)术后视网膜复位,大部分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5眼视网膜未复位,其中3眼经再手术后复位,2眼眼球萎缩,未再手术。手术并发症主要有术后葡萄膜炎、玻璃体积血、术后高眼压等。结论:及时的玻璃体手术治疗合并脉络膜脱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大多数视网膜能够获得复位,部分恢复视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手术疗效及其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 回顾收治的76例(76只眼)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病程长短、术前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分级、手术方式、术前糖皮质激素治疗等因素与手术疗效的关系.结果 此组患者手术治愈率为71.1%,低于一般视网膜脱离的治愈率;PVRC1-C3级为77.8%,PVRD1~D3级为61.3%;PVRC~D级中,行玻璃体切除术者的手术治愈率高于行巩膜扣带术;患者病程越长,术前PVR程度越重;术前糖皮质激素使用者比未使用者手术治愈率高;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的长短与手术治愈率无关.结论 (1)对于PVRC级以上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手术应首选玻璃体切除术.(2)术前使用糖皮质激素有助于提高手术的治愈率,但要掌握好用药时间,一般3~5d为宜.(3)术前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的长短与手术治愈率无关.(4)患者的病程越长,PVR程度越重,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该病的治愈率越差.(5)对于PVRC级患者采用巩膜扣带术,手术治愈率均较差.  相似文献   

18.
抗青光眼术后并发双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患者 ,男 63岁 ,因右眼胀痛伴双眼视力突然下降 5 d入院。 5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胀痛伴视物模糊 ,无明显头痛、恶心、呕吐、畏光、流泪等症状 ,在当地医院测右眼压约3 0 m m Hg(1k Pa=7.5 mm Hg) ,给予降眼压处理。 1月前因双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曾在当地医院行左眼小梁切除术及右眼虹膜周边切除术 ,术后右眼眼压控制不良且双眼视力下降。视力 :右眼数指 / 3 0 cm,左眼无光感。右眼眼压3 3 m m Hg,左眼眼压 5 mm Hg。双眼瞳孔直径 5 mm ,对光反应迟钝 ,虹膜部分后粘连 ,晶状体上见青光眼斑 ,双眼玻璃体混浊 ,尤以左眼为…  相似文献   

19.
曾××男50岁因右眼视力下降1年余于2006年2月15日入院。2005年初曾经检查血糖高,出现“三多一少”现象,自行饮食控制后血糖多次复查正常。视力:右眼0.06,左眼0.8。右眼晶状体皮质混浊,核呈2度硬化,后囊膜混浊,眼底模糊不清。左眼晶状体皮质混浊,眼底没有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术前眼压:右眼为14m m H g,左眼为15mmHg。术前B超检查结果:双眼玻璃体混浊,以右眼明显。术前空腹血糖:6.80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4.66mmol/L,C反应蛋白3.6mg/L。患者于2月17日行右眼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术,取等量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各1ml行球后阻滞麻醉,…  相似文献   

20.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22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cute 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APACG)高眼压状态患者并发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经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B超等检查证实22例31眼高眼压状态合并睫状体、脉络膜上腔积液与脱离的APACG患者,对该组患者的眼前部结构、UBM、B超图像特征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22例31眼首诊时眼压(37.61±10.94)mmHg(1kPa=7.5mmHg),中央前房深度(1.68±0.10)mm,眼轴长度(22.80±0.67)mm。UBM显示:睫状体脱离双眼9例、单眼13例;脱离分级:1级15眼,2级10眼,3级6眼;脱离范围:1/2象限6眼,3/4象限7眼,4个象限脱离18眼。4例(7眼)合并脉络膜脱离。临床治疗10眼作YAG激光虹膜切开术,21眼行巩膜瓣松解缝线小梁切除术,随访所有病例眼压控制良好。结论APACG高眼压患者可合并睫状体脉络膜脱离,常规抗青光眼及联合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能有效控制该类患者眼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