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继发慢性硬脑膜下血肿12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2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继发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2.
肾透明细胞癌颅内转移极其少见,而硬脑膜转移则更为罕见,我科收治1例报告如下。l病例报告男性,60岁。因顶、枕部包块4月余,于1997-03-OI入院。病人于4个多月前项、枕部跨中线处出现一包块,质地较硬,逐渐长大。计算机体层摄影(CT)及磁共振成像刚RI)扫描示一工scmX4cmx3cm大小肿物,位于顶、枕交界处,已将颅骨侵蚀,分别向颅内及颅外发展。l个月前在我院肿瘤中心行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疗程30天,放射总量为4000CGy,放疗后包块质地变软,但未缩小,为行手术治疗转入我科。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术前诊断为上矢状窦中、后1…  相似文献   

3.
婴幼儿硬脑膜下积液5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57例婴幼儿硬膜下积液,其中年龄<1岁53例,占93%,>1岁4例,占7%。认为婴幼儿硬膜下积液的临床表现变异较大,头颅CT可及时明确诊断,头颅透光试验则为最简单易行的方法,硬膜下穿刺的频度及放液量的多少,视病情需要而定,积液多且时间长易发生癫痫及影响智力发育,对此类患者应行穿刺引流,并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4.
小儿硬脑膜下积液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60例硬脑膜下积液患儿的临床分析.结果表明硬脑膜下积液可由多种病因所致,包括感染性疾病与非感染性疾病,提出颅高压就诊或治疗后又出现者应考虑此症。并讨论了本症的发病机理及治疗。  相似文献   

5.
慢性硬脑膜下积液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病具有一定隐匿性,易误诊、误治,手术是其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我科自2001年6月至2007年12月收治慢性硬膜下积液106例,其中男78例,女28例;年龄3~81岁,平均56岁;病程最长3年,最短21天。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CT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12例少量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发展为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过程及CT变化特点。发现:(1)致伤方式多为减速性损伤。(2)早期CT示少量硬脑膜下积液。(3)伤后出现进行性颅内压增高表现,可有复视、肢体活动障碍。(4)伤后2月左右复查CT,发现原 液部位有硬脑膜下血肿,(5)钻孔穿刺治疗效果好。并注其性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软脑膜转移癌(附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软脑膜转移癌的病因、影像学特征、治疗方法以及临床转归,为临床上进一步认识该病提供一些资料。方法总结我科近年来收治的典型软脑膜转移癌病例8例,包括临床表现、头部CT和MRI等影像学资料、脑脊液细胞学和病理活检结果、临床治疗效果的对比等。结果8例病人均证实有恶性肿瘤转移至颅内软脑膜部位,增强MRI检查有特征性的表现,腰穿脑脊液细胞学检查阳性率较高,可达到85%~90%。结论软脑膜转移癌病人预后差,如能早期作出诊断并给予适当的治疗,可以延长病人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分析12例少量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发展为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过程及CT变化特点。发现:(1)致伤方式多为减速性损伤。(2)早期CT示少量硬脑膜下积液。(3)伤后出现进行性颅内压增高表现,可有复视、肢体活动障碍。(4)伤后2月左右复查CT,发现原积液部位有硬脑膜下血肿。(5)钻孔穿刺治疗效果好。并就其发生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94年1月至1995年12月收治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8例,占同期重型颅脑损伤242例的3.3%.现根据本组资料,就其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作一简要分析讨论.1 病例报告1.1 一般资料 男性6例,女性2例,均为亚急性发病.积液位于额顶部5例,额颞部3例.致伤原因中跌伤3例,车祸5例.其中复合伤4例,伴有脑内小血肿(<10ml)5例.1.2 临床表现和CT扫描所见 清醒3例,烦躁4例,浅昏迷1例,头痛伴呕吐8例,其中5例有对侧肢体偏瘫,1例单侧瞳孔散大伴对侧肢体偏瘫.均行头部CT扫描,显示为硬脑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硬脑膜下积液的诊治。方法分析22例硬脑膜下积液的发生机理、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与术后注意事项。结果 22例均治愈出院,隨访3月无复发。结论硬脑膜下积液患者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1994年1月至1995年12月收治外伤性硬脑膜下积液8例,占同期重型颅脑损伤242例的3.3%。现根据本组资料,就其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作一简要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2.
正1病例资料28岁男性,因发现头部包块15年入院。15年前无意间发现右侧顶部一黄豆大小质软包块,活动度差,无压痛,未予特殊处理。近一年来,自觉包块较前增大,无压痛,活动度差,入院前1周在外院行头颅CT平扫检查示右侧颞顶叶占位、颅骨侵蚀明显。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清楚,右侧顶部可及大小约6 cm×6 cm肿物,质软,活动度差,无压痛。入院后检查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e抗原、核心抗原阳性,肝功能正常。头面部CT平扫+重建示右顶部见大小约6 cm×7 cm团块状稍高密度影,其内见条状钙化影,右侧顶骨见多发骨质破坏,考虑恶性脑膜瘤可能,右侧脑室受压变窄,中线结构左  相似文献   

13.
硬膜下积液转为慢性硬膜下血肿1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硬膜下积液(SFC)临床比较常见,多可自愈。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一般认为与轻度颅脑外伤有关,采用钻孔冲洗引流治疗,疗效比较满意。而对于SFC演变成CSDH国内外仅有少数病例报道,近年来我科发现11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11例中,男9例,女2例,年龄2~65岁,平均36岁。 2.病程及体征:头部外伤9例中由SFC演变成CSDH时间为35d~4.5个月;神经外科择期手术后2例,演变时间各为50d、  相似文献   

14.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TSE)和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随CT普及其发现越来越多,但老年人TSE进展为CSDH的病例报道较少。我科曾遇到3例,现报告如下。例1,男性,67岁。因头晕伴四肢乏力1月余于1992年9月13日行颅脑CT发现右额颞顶硬膜下有...  相似文献   

15.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过程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机理。方法报告6例由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变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表现、演变过程。结果6例均有明确头部外伤史,头部外伤后至硬膜下积液形成的时间2~4周以上,硬膜下积液至形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时间自4周至3月。血肿位于单侧额颞4例,双侧额颞2例。临床表现较轻,血肿形成后有明显头痛,轻度偏瘫等,手术5例均痊愈。结论硬膜下积液演变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机理可能为积液使蛛网膜受撕拉而出血或积液不断扩大导致桥静脉撕裂出血。  相似文献   

16.
腹腔分流术治疗儿童外伤性硬膜下积液25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颅内外伤性硬脑膜下腔积液是儿童颅脑外伤的常见疾病,通常出现颅高压症状、癫痫和部分神经功能障碍时需要手术治疗。以往的外科治疗方法以钻孔引流术为主,但是相当一部分患者引流效果不佳,复发率很高,临床症状不易消失。自2002年8月至2005年5月我科共实施硬脑膜下腔积液-腹腔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膜病理检查在疑似脑膜转移癌患者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9年3月—2020年07月收治的20例初诊为脑膜转移癌的患者,在为其行脑室腹腔分流(VP)、Ommaya囊植入和脑室外引流术时取脑膜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该组20例患者中共有15例患者的脑膜病理活检为异常,阳性率为75%,其中13例为脑膜转移瘤,另2例分别为胶质母细胞瘤和结核性脑膜炎。所有患者均无取标本带来的相关并发症。结论脑膜病理检查能提高脑膜转移癌的确诊率,为实施精准放疗和个性化化疗提供依据,是一种简单、安全并且能够确诊脑膜转移癌的重要方法。[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1, 48(2):154-158]  相似文献   

18.
<正>病例报告例1:男,58岁,主因头痛、恶心、呕吐10天于2005年9月14日收入院。患者缘于3个月前因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就诊于市兄弟医院。行胸腔穿刺检查:胸腔积液发现肿瘤细胞一低分化腺癌。行肺动脉旁淋巴结活检,病理报告示:转  相似文献   

19.
伤性硬膜下积液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从1995年至1998年对1792例颅脑损伤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发现颅脑损伤后出现硬脑膜下积液78例,占同期颅脑损伤病人的4.35%。  相似文献   

20.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6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CT的广泛应用,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诊断率日渐提高,人们对该病的认识亦在不断加深.我院1998年4月至2003年4月共收治颅脑损伤病例827例,其中外伤性硬膜下积液61例,所占比例为7.4%,本文就此病的诊治情况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