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贴敷及药物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24例、B组30例和C组26例。A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采用穴位贴敷治疗,C组在A组基础上采用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后各项中医症状(鼻塞、鼻涕、连续喷嚏)评分、鼻结膜炎生存质量问卷(RQLQ)各项评分及血清学各项指标[嗜酸性粒细胞诱导因子(Eotaxin)、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3(IL-13)]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3组治疗后各项中医症状评分、RQLQ各项评分及各项血清学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治疗后各项中医症状评分、RQLQ各项评分及各项血清学指标与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各项血清学指标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有效率为54.2%,B组为83.3%,C组为84.6%。B组和C组总有效率与A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穴位贴敷及药物是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温经膏穴位贴敷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小细胞肺癌是当今世界危害人类生命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近年来 ,我们采用温经膏穴位贴敷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进行了临床和实验研究 ,现总结如下。1 临床研究1 .1 临床资料患者 6 0人 ,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30例 ,男 1 8例 ,女 1 2例 ;平均年龄 52岁 ;病程 3个月~ 7年。伴疼痛 2 1例 ,其中 级疼痛 1 2例 , 级疼痛 7例 , 级疼痛 2例。对照组 30例 ,男 2 0例 ,女 1 0例 ;平均年龄 51岁 ;病程 4个月~ 6年。伴疼痛 2 1例 ,其中 级疼痛 1 1例 , 级疼痛 9例 , 级疼痛 1例。根据《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的标准 ,所有病例…  相似文献   

3.
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方法原发性痛经患者7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与对照组30例(口服双氯芬酸钠缓解胶囊),观察治疗3、6、12个月的疗效,及治疗3个月疼痛积分情况及治疗过程中止痛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变化,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的疗效、止痛起效时间、维持时间、疼痛积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口服双氯芬酸钠缓解胶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是治疗原发性痛经较为有效的方法,止痛维持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在G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对粒细胞减少的影响。方法将72例ⅢB-Ⅳ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均行2周期标准GP方案化疗,A组在化疗前半小时及化疗后即刻针刺大椎、膈俞和足三里穴,每日2次,每次留针30 min,48 h后肌注rhG-CSF,共治疗10 d(2星期);B组在化疗48 h后单纯肌注rhG-CSF共治疗10 d(共2星期)。结果两组ANC最低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NC减少持续时间及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ANC2.0×109/L减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NC1.0×109/L减少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rhG-CSF治疗可以显著降低NSCLC患者化疗后的严重粒细胞减少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2010-01~2010-12本院肿瘤科住院治疗,符合纳入标准的NSCLC患者51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平均年龄62岁;对照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龄65岁。两组具有可比性。1.2纳入标准①经病理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②将行GP(吉西他滨+顺铂)方案化疗;③未予胸腺肽、白介素-2、集落刺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穴位贴敷疗法配合西药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6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按基本情况配对分成两组,每组31例。A组单纯应用口服西药治疗;B组口服西药减半量,同时选用胰俞、脾俞、肾俞、曲池、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外敷治疗贴。试验前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及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状况。另设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应用统计学进行分析。结果试验后,A组和B组患者空腹血糖、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试验前无明显波动(P〉0.05);B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有显著性下降(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较试验前也有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上升不明显(P〉0.05);A组血脂水平则无变化(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次低于A组。结论穴位贴敷辅助西药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能达到较理想的降糖效果,且有一定的调脂作用,可明显减少西药剂量,减少或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刘桂琴  薛峰 《四川中医》2011,(12):109-110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69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刺(上星、印堂、迎香、鼻通、合谷、足三里穴);穴位贴敷背部腧穴(大椎、风门、肺俞、膈俞、心俞、脾俞、肾俞、膻中、命门穴)。结果:总有效率为91.3%。结论: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冯润枝 《河南中医》2010,30(3):293-293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遗尿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确诊病例采用针刺配合穴位贴敷疗法,针刺疗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1-3个疗程;穴位贴敷睡前敷药,次日晨取下,10次为1个疗程。结果:临床治愈23例,显效10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1.7%。结论: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遗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金璋  沈洁 《中草药》2009,40(4):611-612
目的 观察注射用黄芪多糖对Ⅱ-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30例Ⅱ-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患者分为对照组(单纯放疗组)和治疗组(联合注射用黄芪多糖)各15例,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和NK淋巴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 对照组放疗后CD8+细胞和NK淋巴细胞比例较放疗前轻微增加,其他检测指标较放疗前均略下降,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治疗组治疗后CD3+、CD4+、NK淋巴细胞比例、CD4+/CD8+值明显提高,并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1).结论 注射用黄芪多糖可明显改善Ⅱ-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偏头痛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采用针刺治疗同时穴位贴敷治疗10d。结果治疗80例,治愈44例,显效23例,有效10例。结论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偏头痛不仅镇痛效果明显,而且还可以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1.
倪伟 《河北中医》2008,30(4):407-408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2006-01—2007-08,笔者运用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8例,并与单纯针刺治疗24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1]①起病急骤,病前多有感受风寒史;②一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部分患者初起有耳后、耳下及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贴敷分期辨证治疗缺血性卒中的疗效。方法将60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0例进行针刺分期辨证治疗,治疗组50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穴位贴敷治疗。检测2组痉挛期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采用卒中残损评价表(SIAS)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后整体功能状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20%,对照组84.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痉挛期患者治疗后血清Glu含量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GABA含量增加(P0.05),Glu/GABA值下降(P0.05),且2组组间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SIAS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提高(P0.05),中医症状评分降低(P0.05),且2组组间比较及2组SIAS积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穴位贴敷分期辨证治疗缺血性卒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针刺加穴位贴敷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病临床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针刺加穴位贴敷对难治性高血压病的影响。方法58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加穴位贴敷组和针刺对照组。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治疗前后两组血压比较有显著差异。针刺加穴位贴敷组每搏心输出量和每分心输出量明显增加(P<0.05),外周血管阻力平均降低0.08 kPa.S/m l(P<0.05),动脉顺应性平均增加5.03 m l/kPa(P<0.05);针刺对照组每搏心输出量和每分心输出量均有增加(P<0.05),外周血管阻力平均降低0.07 kPa.S/m l(P<0.05),而动脉顺应性则无明显变化。结论提示针刺加穴位贴敷疗法对难治性高血压病有良好的疗效,其降压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细小动脉的外周阻力和改善大中动脉的顺应性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4.
谢文玉  吴劲松 《光明中医》2023,(15):2917-2920
目的 讨论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护理对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胃肠道反应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金溪县中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住院的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48例)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48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护理。比较2组胃肠道反应程度、频率。结果 从症状程度来看,2组护理第5天及第7天恶心、呕吐程度评分低于护理前(P<0.05),食欲好于护理前(P<0.05),且试验组上述时点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从频率来看,试验组恶心、呕吐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联合穴位贴敷护理可改善胃肠道肿瘤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8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用三维适形放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放疗基础上加用黄芪多糖注射液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CD4、CD8和CD4/CD8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CD4、CD8和CD4/CD8相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生活质量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多糖可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传统针刺配合穴位贴敷与传统针刺配合TDP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1例,对照组29例。治疗组采用传统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配合TDP治疗。治疗前后通过对Mc Gill疼痛量表分值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同时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58.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1%(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1%(P<0.01),提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前PRI、VAS、PP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具有可比性。两组治疗后PRI、VAS、PP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PRI、VAS、PPI数值明显减小。结论传统针刺配合穴位贴敷可以改善痛经的症状,减少患者痛苦,疗效优于传统针刺配合TDP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配合针刺疗法产程镇痛效果.方法:89例分为两组,参照组43例给予常规硬膜外阻滞镇痛方式,研究组46例给予穴位贴敷和针刺配合镇痛方式.结果:参照组第1产程、第2产程及第2产程时间均比研究组长(P<0.05).研究组镇痛效果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和针刺配合可缩短第1、第2产程,并缓解宫...  相似文献   

18.
磁性中药贴外敷对易感儿细胞的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凤  沈茜 《中国针灸》1997,17(1):15-16
本文将65例呼吸道易感儿分为磁性中药贴外敷组34例和常规药物组31例,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观察其细胞免疫变化,结果显示磁药贴外敷涌泉12周后,机体总T淋巴细胞及T辅助细胞明显上升,CD4/CD8比值明显改善,表明磁性中药贴外敷可改善易感儿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从根本上增强了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19.
肖卫 《光明中医》2020,(15):2365-2367
目的探究针刺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眩晕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2月收治的100例眩晕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针刺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对比分析2组临床治疗效果及症状积分。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眩晕患者采取针刺配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临床疗效显著,能够充分发挥药物疗效,有效缓解眩晕,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临床价值显著,可广泛应用于对眩晕患者治疗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吴氏发泡膏穴位贴敷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治疗组(穴位贴敷组)和对照组(正常人群组)各50例,治疗组采用吴氏发泡膏穴位贴敷.观察治疗前后及组间免疫指标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外周血CD4+T细胞数目增多,CD8+T细胞数目减少,CD4+/CD8+增高,且均有显著性差异;IgG、IgA明显升高,IgE明显降低.治疗3个月后复查指标改善更明显。结论:吴氏发泡膏穴位贴敷具有双向调节免疫的作用,中药刺激穴位.药物吸收后通过调节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使Th1/rh2系统趋于平衡,抑制IgE介导的变应性炎症,同时提高IgA、IgG水平,增强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