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冷热循环处理对电磁搅拌AZ91镁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对电磁搅拌AZ91镁合金在固溶处理后进行不同时间的深冷处理,再进行相同的时效处理。结果表明,对固溶处理后的电磁搅拌AZ91镁合金进行深冷处理其抗拉强度、伸长率得到提高,晶粒细化,有第二相粒子析出。深冷处理24h后,合金的抗拉强度为214MPa,伸长率为8.95%。合金在深冷处理后,进行1h时效处理,合金的抗拉强度显著提高,抗拉强度为242MPa。  相似文献   

2.
《铸造技术》2019,(7):633-638
采用往复挤压和正挤压制备了Mg-7.5Li-3.5Zn-2Y合金30 mm×1 mm厚的带材,对比研究了合金带材经过时效、深冷和时效+深冷处理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时效和深冷处理有利于促进第二相沉淀析出,时效+深冷处理工艺可以显著提高镁锂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但要控制合金的时效处理温度和时间以及深冷处理的时间。合金带材经过200℃×2 h时效和-196℃×60 h深冷处理后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抗拉强度为213 MPa,伸长率为20%,可以满足板材室温大塑性变形对材料综合力学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试验研究了深冷处理时间对5083Al-Mg合金力学性能和硬度的影响。研究表明,5083Al-Mg合金的抗拉强度在0~72 h范围,随着深冷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大;深冷处理时间过长,对于进一步改善合金的抗拉强度反而不利。综合分析试验结果揭示,深冷处理改善合金力学性能的较佳处理时间为12~24 h。合金提高强度和硬度的机理是,在深冷处理过程中,合金基体组织发生晶格畸变、位错增殖和缠绕,同时伴随Al3Mg2相弥散析出。  相似文献   

4.
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对Cu-3Ti-5Ni合金深冷处理前后的组织演化及析出相进行了表征分析,采用维氏硬度计、涡流电导仪分别分析了深冷处理对合金硬度和导电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u-3Ti-5Ni合金经深冷处理后,析出细小颗粒相,Ni3Ti第二相析出更完全。TEM分析发现深冷处理后针状Ni3Ti析出相的周围出现了位错的缠绕,基体中的位错线向位错环转换。适当时间的深冷处理可有效提高Cu-3Ti-5Ni合金的硬度,经深冷处理15 h后合金硬度达最大值217 HV10,但深冷处理对合金导电率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5.
深冷处理对Al—Cu合金时效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经固溶后深冷处理48h随后在190℃保温时效的Al-Cu合金进行了研究,测定了时效硬化曲线,用金相分析,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等手段研究了时效过程中深冷处理引起的显微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Al-Cu合金时效过程中深冷态硬度变化平缓而未经深冷的波动较大,深冷处理后析出相细小且弥散分布,深冷处理缩短时效过渡相的孕育期从而促进铝合金的时效过程。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验研究了深冷处理过程中的最低处理温度对9%Ni钢力学性能和逆转奥氏体含量的影响。采用了不同的深冷处理温度和保温时间,并与9%Ni钢新发展起来的热处理工艺淬火、亚稳淬火、回火(QLT)相结合。结果表明,-80℃和-110℃的冷处理对9%Ni钢的力学性能和逆转奥氏体含量没有明显影响。然而,-140℃保温24小时的深冷处理能够提高9%Ni钢的冲击韧性,其机理主要在于深冷处理使得块状的逆转奥氏体转变为条状。此外,-140℃深冷处理通过等温马氏体转变值得逆转奥氏体的含量减少。-196℃保温24小时深冷处理增加了逆转奥氏体的含量,同时细化了二次马氏体板条组织, 从而使得9%Ni钢的室温和低温冲击韧性均得到提高。其机理主要是由于深冷-196℃深冷处理促使了超细碳化物的析出,同时增加了组织内应力,从而为逆转奥氏体在回火过程中的形核提供了更多了形核位置。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时效时间对Cu-Ni-Si-Mg合金硬度和导电率的影响。对时效后的合金分别进行了不同时间的深冷处理,研究了深冷处理对其硬度和导电率的影响。通过观察深冷处理前后组织,分析了深冷处理对合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深冷处理对合金强度和导电率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低碳钢渗碳处理后进行不同的热处理和深冷处理,检测了试件的扭转强度.结果表明:影响扭转强度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深冷处理时间、淬火温度、回火温度和回火保温时间;最优水平为淬火温度870℃、回火温度180℃、回火保温时间2h和深冷处理时间20h;深冷处理提高了低碳钢渗碳后的扭转强度.  相似文献   

9.
深冷处理能够有效改善钢铁材料的组织结构,宏观表现为力学性能的显著提升,还可提高工件使用寿命。合理有效的处理工艺与科学客观的处理机理是深冷处理得到具体应用的前提。选取GCr15轴承钢作为研究对象,在保证深冷温度、深冷处理速度等工艺参数不变的前提下,探究保温时间对深冷处理样品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深冷处理后,残余奥氏体的含量降低,转变为马氏体。随保温时间的延长,残余奥氏体的含量逐渐减少,同时析出均匀分布的超细碳化物;显微硬度提高,并随保温时间延长不断增加;深冷处理使残余拉应力转变为压应力,提高了尺寸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弓晓园  刘金明  李晔 《焊接技术》2022,(7):17-21+113-114
本试验在对MB5镁合金进行了不同参数的CMT焊接工艺试验基础上,采用超景深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电化学工作站等分析了接头试样经深冷处理前后的微观形貌,以及其在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试验结果表明,深冷处理引起了α相和β相尺寸、分布的改变,这也引起了接头耐蚀性的改变。深冷处理过程使接头晶粒细化,β相析出增多且呈弥散网状分布于α基体相中,且这种变化随着深冷处理时间的增加和深冷处理温度的降低越来越显著,而且经深冷处理后的MB5接头试样的耐蚀性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当在深冷处理温度为-180℃,保温时间为8 h时,接头试样的耐蚀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1.
深冷处理对40CrNiMoA合金结构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开选  张红  王俊杰  郭嘉 《热加工工艺》2012,41(18):189-191,195
对40CrNiMoA合金结构钢分别进行回火前和回火后的深冷处理,研究了深冷处理后钢的组织和性能变化,并与未深冷处理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回火前进行深冷处理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降低,而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明显提高,说明深冷处理能够提高材料的塑性;回火后深冷处理,钢的强度、塑性和韧性都得到提高,并且此时的微观组织更加均匀.因此,回火后进行深冷处理能够较为全面地改善40CrNiMoA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2.
淬硬模具钢Cr12MoV因硬度、强度高以及淬透性好等特点在大尺寸模具制造中被广泛应用,但在高循环应力和大冲击载荷的服役工况下,其耐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热处理可以在不改变材料成分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内部组织来改善材料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进而提升其使用性能。本论文研究了深冷处理温度对Cr12MoV合金硬度和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r12MoV合金经过深冷处理之后,表面硬度较未深冷处理试样高1~2个HRC,并且-65℃深冷处理之后摩擦系数从0.7下降至0.59,-196℃深冷处理之后摩擦系数进一步下降至0.54,磨损体积降低了五倍,而合金在不同温度下深冷处理之后表面硬度和磨损体积变化不大,从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到-196℃深冷处理的样品表面有更细小、弥散的物相析出。结合相关理论阐述了深冷处理的作用机制,为Cr12MoV合金的生产和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W-Cu合金深冷处理及其组织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粉末冶金熔渗技术制备的不同成分W—Cu合金在-196℃,保温48h进行深冷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长时间深冷处理的现象与机理。结果表明:深冷处理后铜颗粒以短棒状形态在钨基体上弥散析出。析出的细小弥散的铜颗粒阻碍晶粒粗化和位错移动,铜颗粒部分填充到材料微孔内,同时深冷处理过程中的体积收缩也使材料内的部分缺陷如空位和微孔得到弥合,从而使不同成分的W—Cu合金的硬度提高,密度增大,电导率降低。  相似文献   

14.
深冷处理对W-Cu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粉末冶金熔渗技术制备的不同成分的W-Cu合金在.196℃保温48h条件下进行深冷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了长时间深冷处理的现象与机理。结果表明,深冷处理后铜颗粒在钨基体上弥散析出,出现了短而粗的类马氏体组织。析出的细小弥散的铜颗粒阻碍晶粒粗化和位错移动,铜颗粒部分填充到材料微孔内,同时深冷处理过程中的体积收缩也使材料内的部分缺陷得到弥合(如空位、微孔等),从而使不同成分的W-Cu合金的硬度提高,密度增大,电导率降低。  相似文献   

15.
采用硬度测试、X射线衍射物相分析、力学性能测试和透射电镜(TEM)观测等方式,研究长时间深冷处理对固溶-时效处理的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并从材料组织角度分析了深冷处理改善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机理。结果表明,与未经深冷处理的时效态铝基复合材料相比,经深冷处理的铝基复合材料试样提前2 h达到硬度峰值,约211.7 HV0.1,且整个时效阶段硬度均高于未深冷处理试样;时效早期(欠时效)阶段,经深冷时效处理的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试样组织中存在细小且均匀分布的针状析出相,而对比时效试样组织未见明显析出现象; 过时效阶段中,深冷-时效试样与时效试样均存在大尺寸析出相,且后者析出相尺寸、分布明显不均匀,但两者的力学性能随时效时间的延长而趋于近乎一致,说明深冷处理的影响降低。  相似文献   

16.
对铸态Al-Si合金在?196 ℃进行深冷处理,研究了深冷时间和深冷步数对Al-Si合金的微观组织、布氏硬度和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深冷处理可以促进析出细小的Si相;随着深冷时间的增加,导致(200)面衍射峰值先升高后降低;随着深冷时间的增加(0~12 h),布氏硬度逐渐增大,12 h达到最大值,12~24 h逐渐下降并且24 h后趋于稳定,随着深冷步数的增加,布氏硬度也逐渐增大;深冷处理12 h后Al-Si合金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达到176 MPa和10%。通过指数拟合法建立了深冷时间与布氏硬度的关系方程。  相似文献   

17.
对YG8和YG25两种WC-Co硬质合金不同时间深冷处理后的力学性能和疲劳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X射线衍射方法分析了深冷前后合金的相变和残余应力变化,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材料的断口形貌和断裂方式。结果表明:深冷处理能有效提高了WC-Co硬质合金的硬度、强度、耐磨性和疲劳寿命。深冷处理时间是最主要的工艺参数,对YG8合金来说,2 h为深冷处理最佳工艺时间,而YG25则为8 h。其性能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深冷处理导致硬质合金表面残余应力的变化和Co粘结相发生马氏体相变。  相似文献   

18.
为了改善传统热轧AZ31镁合金板材的微观组织,提升其综合力学性能,将AZ31镁合金板材经360℃热轧后,采用不同时间液氮浸泡进行深冷处理,研究不同深冷时间处理对热轧AZ31镁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深冷处理后,热轧AZ31镁合金中析出第二相,同时合金内部晶粒尺寸得到细化,导致孪晶产生.AZ31镁合金热...  相似文献   

19.
对6005铝合金试样进行水淬和水淬并深冷处理,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单级时效.通过观察金相组织,测试硬度、抗拉强度和冲击韧度来分析深冷处理对6005铝合金时效析出相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深冷处理能使晶体内沉淀强化相更加均匀细密,并在晶界处产生析出相,提高合金硬度和强度,降低塑性和韧性.水淬后深冷处理的理想时效温度为165℃,时效11h后6005铝合金的硬度达到110HB.相比水淬,最理想的时效温度升高了10℃,硬度提高了12.2%.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深冷处理对固溶处理后的电磁搅拌AZ91镁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在-196℃下,对固溶后的电磁搅拌AZ91镁合金采用不同深冷时间深冷处理,并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及组织观察。结果表明,在深冷处理后,AZ91镁合金的抗拉强度、伸长率得到提高,晶粒得到细化,并且在深冷过程中有第二相粒子的析出。在深冷处理24 h后,合金的抗拉强度、伸长率和硬度分别达到249 MPa、11.6%和HB 6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