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了解某地区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抗病毒治疗的服药依从情况及影响因素,并探讨提高服药依从性的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市两个县区已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进行电话随访,调查内容包括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抗病毒服药依从情况及未能按照要求服药的原因。结果:有效随访到382例艾滋病患者,男性260例,女性122例,平均年龄为46.61±14.45岁,382人中31.94%的人有过不规则服药情况。经分析发现,不同性别、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的患者其服药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P值0.05),服药依从性和年龄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没有按照要求药物的主要原因包括忘记了、忙于别的事情、感觉自己已经好了和避免出现副作用等。结论:所调查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服药依从性为中等水平,有待提高。对于患者不规则服药的主要原因和相关因素,建议加强对患者督导和宣传教育工作,以提高患者的服药知识,从而提高其服药依从性和治疗效果,亦能减低艾滋病的传播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地区影响艾滋病患者抗病毒的服药依从性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50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挑出其中的服药依从性好的人群与服药依从性差的人群,并从治疗因素、药物治疗因素、社会人1:7学因素中筛选出对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OR值大于1的因素。结果:这350例艾滋病患者中服药依从性好的为250例,服药依从性差的为100例,对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OR值大于1的因素为医疗费用、心理健康程度、对抗病毒药物知识的了解程度、当地的医疗服务质量。结论:影响艾滋病患者抗病毒的服药依从性的因素很多,主要集中在服务质量和对相应治疗的知识了解上。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为实现云南省"3个90%"艾滋病防治目标提供基础数据和依据。方法选取320名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别用单因素Logistic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有提醒服药的方法(OR=1.24,P<0.05),信任医生(OR=1.10,P<0.05),与父母一起居住(OR=12.52,P<0.05)和有社会支持(OR=1.11,P<0.05)等4个变量是影响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正性因素,而药物的不良反应(OR=0.001,P<0.05)则是负性影响因素。结论规范治疗管理,降低抗病毒药物的毒副反应,改善患者的社会环境,加强患者治疗监测和效果评估,提高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确保病人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抗病毒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治疗的艾滋病患者106例,对患者的抗病毒药物服用依从性进行分析,同时对患者持续服用抗病毒药物6个月后的病毒载量进行检测。结果在106例艾滋病患者中,其药物服用依从性良好的患者100例(94.34%),84例治疗良好,病毒载量低于400copies/m L。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艾滋病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与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临床阶段、社会支持、知识得分以及CD4+临床计数关系密切(P<0.05)。结论在艾滋病感染患者的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提升其服药依从性非常关键,尤其是在服药副作用较为明显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基层老年艾滋病患者的特点,探索基层老年艾滋病患者抗病毒前咨询对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根据基层老年人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咨询手册,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口头询问交流、利用多媒体形式讲解艾滋病相关知识,使其做好抗病毒治疗前的准备及治疗后副反应的应对,并对艾滋病患者进行追踪回访。结果:63例抗病毒治疗老年患者中,有60例患者依从性好,1例因经济条件差自行停药,1例患者害怕副作用自行停药5d,有2例有漏服1次的记录。结论:根据基层老年艾滋病患者不同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咨询对策,可以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对患者的康复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深入开展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提高患者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保证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学方法对接受抗病毒治疗的120名艾滋病患者,用一年时间来观察分析每月是否有漏服等依从性情况。结果每月按时按量服药无漏服的有60人,占50.0%;每月漏服少于2次的有39人,占32.5%,依从性达95%以上(每月漏服少于2次以上)占82.5%,漏服原因主要是忙于工作和遗忘。结论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有所提高,但仍需要加大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AIDS患者服药依从性及影响因素,为今后提高艾滋病治疗服务质量和治疗效果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部分AIDS患者和HIV感染者,采用SPSS 11.5对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AIDS患者服用抗病毒药以后从未停药者占87.67%,停药者停药的原因分析显示,66.7%是因为严重药物副反应。有督导者停药病人比例明显低于无督导者停药病人比例。结论:AIDS患者抗病毒药服用情况较好,药物副反应是造成病人服药依从性降低的主要原因。要进一步加强和巩固服药的督导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人对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认知情况、药物依从水平及影响因素,进而提高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对2011年8~9月保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在治的定期到门诊取药>18岁的43例艾滋病病人开展药物认知情况、社会支持、服药依从性等调查。结果 32.6%的病人极其明确按照要求服用药物;39.5%调查者极其明确服用的药物对身体有积极作用;32.6%的病人极其明确如不按要求服药,将导致耐药。自报告最近1个月服药依从性:79.1%的患者服药依从性达100%,20.9%的病人服药依从性<100%。影响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为忘记掉、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在服药、特定时间内不方便。结论为提高HAART的依从性,有效抑制艾滋病病毒的复制,抗病毒治疗定点医院需对治疗病人定期开展干预活动以巩固及增进其对HAART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艾滋病高效抗病毒治疗患者依从性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英男 《中国医疗前沿》2010,5(16):93-94,67
目的了解当地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情况和影响因素,为完善治疗效果,提高其生命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当地2006年底~2008年底开始接受治疗的艾滋病患者为对象,采用问卷访谈方式,调查其过去3d的治疗依从性情况,内容包括治疗情况、知识、行为服药意愿和技能、医患关系和医疗服务等,并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有效调查的70名患者的抗病毒治疗依从性≥95%的有57名患者,占81.4%。依从性行好的患者对治疗知识中清楚服药注意事项、正确认识服药出现副反应后应坚持服药及行为服药意愿和技能的治疗有帮助而接受、有提醒服药的手段、认为服药对日常生活没有影响等项目显著高于依从性差的患者(p〈0.01);此外,依从性好的患者对医患关系和医疗服务中患者信任管理医生、医生每次嘱咐患者服药方法和有上门随访项目高于依从性差的患者(p〈0.05)。而两组患者抗病毒治疗情况项目无显著性差异。讨论艾滋病患者治疗的效果依靠于患者良好的依从性,而良好的依从性取决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自我接受情况和良好的医疗服务等。应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强化艾滋病治疗管理专业人员的责任感和素质,做好随访和督促指导,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完善治疗效果,提高其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0.
张利霞 《吉林医学》2015,(5):890-891
目的:通过试验研究不同用药方案的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服药总体依从性及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例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根据其抗病毒用药方案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探究比较两组的用药依从性情况和用药依从性相关因素情况。结果:观察组中90%~100%坚持服药的患者所占构成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停服或间断服药原因有多种,其中不良反应占构成比47.6%,忘记占构成比25.1%,每天服药不方便占构成比13.6%,对治疗缺乏信心占构成比6.8%,工作忙错过服药时间占构成比4.9%,其他疾病影响占构成比2.0%。结论:用药方案为替诺福韦加拉米夫定加奈韦拉平的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较好,影响患者用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有多种,其中构成比较大的因素有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忘记,每天服药不方便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评价利辛县艾滋病病人二线抗病毒治疗试点效果.方法 依据国家艾滋病二线抗病毒药物治疗试点工作要求筛选治疗失败病人,进行基线检测和服药依从性教育,统一更换为二线抗病毒治疗药物TDF+3TC+LPV/r.结果 二线药物抗病毒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有明显的增加,与治疗前基线相比较,3个月及6个月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二线约物抗病毒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大部分病人的病毒载量都得到了抑制(VL<50拷贝/ml),病毒学抑制率分别为82.4%和87.5%.服用二线抗病毒药物1个月内,主要药物毒副作用表现是恶心、腹泻、胃口改变、呕吐等消化道症状,但在治疗3个月及6个月时都有很大的改善.结论 二线抗病毒治疗方案发挥了很好的疗效,取得良好病毒学及免疫学的反应,没有发生严重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艾滋病二线抗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3例艾滋病病人使用二线抗病毒药物治疗,采用规范的督导随访管理模式,定期随访观察临床疗效、药物副作用,并做病毒载量(VL)和CD4+T淋巴细胞检测等检测.结果 服药依从性为100%.所有病人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无死亡和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果 显示,用药后病毒载量(VL)低于LDL人数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82,P=0.377);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6,P=0.016).结论 二线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病人有确切疗效,应科学规范的加强督导管理,确保病人良好的依从性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教学模式在开展预防性病和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大中专学生共计1046人,并分配到专家讲座、同伴教育和自我教育3组,分别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开展教育前后分别用同一份试卷测试学生掌握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知识的情况。结果三种教育方法均取得明显成效(P<0.01)。总体上,同伴教育效果最优,专家讲座次之,自我教育位居第三;同伴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效果有明显差异(P<0.001)。三种教育方法的教育效果在男女生中的排序一致,依次为同伴教育、专家讲座、自我教育。在女生中,同伴教育效果明显优于专家讲座和自我教育(P<0.001);但在男生中,三种教育方法效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种教育方法的教育效果在一年级学生中的排序一致,均是同伴教育、专家讲座、自我教育,同伴教育效果明显优于其余两种教育方法(P<0.001);在二年级学生中的排序不一致,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种教育方法均有教育效果,但同伴教育最优,专家讲座次之,第三是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团体心理辅导联合同伴教育在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6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134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遵医嘱给予饮食及药物护理,向患者宣传疾病的相关知识、常规的氧疗及呼吸功能训练等;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团体心理辅导联合同伴教育:成立心理辅导小组及同伴教育小组,实验前均经过正规培训;心理辅导小组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同伴教育组每月组织一次"经验交流见面会",分享经验;护理3个月后,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焦虑、抑郁状况及护理的满意度。 结果 护理后3个月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照组患者高于实验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对照组低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01%(65/67),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9.10%(53/67),实验组高于对照组(χ2=7.332,P=0.026)。 结论 团体心理辅导联合同伴教育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保洁人员中开展医院感染知识同伴教育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病房65名保洁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同伴教育。3个月后,通过调查问卷,比较评价在保洁人员中开展医院感染知识同伴教育的效果。结果:同伴教育前医院感染知识的平均知晓率为56.75%,明显低于同伴教育后的85.33%,个人防护知识平均知晓率为51.25%,明显低于同伴教育后的84.2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伴教育后保洁人员医院感染知识掌握情况明显好转,自我防护意识明显提高。结论:通过采用同伴教育的方式在保洁人员中开展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保证了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效果,对预防医院感染能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We performed a cross sectional study to evaluate treatment results of the paying antiretroviral therapy clinic of Queen Elizabeth Central Hospital, Blantyre. The only antiretroviral therapy was a fixed drug combination of stavudine, lamivudine and nevirapine.

Methods

Interviews, laboratory tests (CD4 count, viral load, nevirapine plasma levels, transaminases) and data extraction from files. 422 (59 %) of the patients who started antiretroviral therapy since 2000 were lost to follow up. The 176 patients enrolled in the study had good virological and excellent clinical treatment results. The most common side effect was peripheral neuropathy. Nevirapine plasma levels were remarkably high and associated with successful virological treatment results. Two simple adherence questions pertaining to the use of medication in the previous 8 days corresponded well with nevirapine levels.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s for non-adherence were shortage of drugs in the hospital pharmacy and personal financial constraints.

Conclusions

  1. Many patients were lost to follow up.
  2. High nevirapine levels contributed to good therapy results in those studied.
  3. Simple adherence questions predicted sub-therapeutic nevirapine levels.
  4. Antiretroviral drug supply needs to be uninterrupted and free of charge, to prevent avoidable non-adherence.
  相似文献   

17.
多种健康教育方法对武警某部新兵艾滋病知信行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对武警某部 90 3名新兵艾滋病多种健康教育方法干预效果评价 ,为部队全面开展此项健康教育奠定基础和提供依据。方法整群多阶段抽样选定 4组对象 ,用 4种方法 (板书授课 VCD ;多媒体授课 VCD 资料 ;同伴教育 ;同伴教育 VCD 资料 )进行教育。结果干预前后 4种方法知识得分均有显著提高 (P <0 .0 1) ,除第 3种方法外 ,其余 3种干预前后态度和行为得分也有显著提高(P <0 .0 1)。 4种方法比较 ,以第 2种效果最佳 (P <0 .0 1)。结论在新兵群体采用同伴教育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不理想 ,应采取综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同伴教育综合模式在上海市外来制造业女工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预防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上海市浦东新区两家规模、性质相近且以女性农民工为主要员工的制造业工厂作为样本单位,共329名女工作为调研对象.采用整群随机抽取方法,将样本单位之一的所有女工纳入同伴教育干预组(n=211),而另一样本单位女工全部纳入常规干预组(n=118).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两组调研对象进行基线调查后分组实施干预;其中同伴教育干预组采用结合同伴教育的综合干预方式,常规干预组则采取除同伴教育外的综合干预措施.干预后10 d,再次向两组发放与基线调查相同的调查问卷,回收后根据AIDS相关知识得分水平及知晓率评价干预效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 结果 干预前同伴教育和常规干预组调研对象AIDS相关知识得分的中位数均为11分, 干预后分别提高至15分和13分,两组干预前后自身比较以及干预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17项AIDS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比较发现,同伴教育和常规干预组分别有12项和6项显著提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干预后AIDS相关知识总得分与调研对象是否接受同伴教育和AIDS健康教育,以及是否与工友讨论感情或性等有关(P<0.05).结论 在上海市外来制造业女工AIDS预防中实施同伴教育模式的干预效果优于常规干预.同伴教育是干预后AIDS相关知识总得分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同伴教育综合模式在上海市外来制造业女工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预防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上海市浦东新区两家规模、性质相近且以女性农民工为主要员工的制造业工厂作为样本单位,共329名女工作为调研对象。采用整群随机抽取方法,将样本单位之一的所有女工纳入同伴教育干预组(n=211),而另一样本单位女工全部纳入常规干预组(n=118)。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两组调研对象进行基线调查后分组实施干预;其中同伴教育干预组采用结合同伴教育的综合干预方式,常规干预组则采取除同伴教育外的综合干预措施。干预后10 d,再次向两组发放与基线调查相同的调查问卷,回收后根据AIDS相关知识得分水平及知晓率评价干预效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干预前同伴教育和常规干预组调研对象AIDS相关知识得分的中位数均为11分,干预后分别提高至15分和13分,两组干预前后自身比较以及干预后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7项AIDS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比较发现,同伴教育和常规干预组分别有12项和6项显著提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干预后AIDS相关知识总得分与调研对象是否接受同伴教育和AIDS健康教育,以及是否与工友讨论感情或性等有关(P〈0.05)。结论在上海市外来制造业女工AIDS预防中实施同伴教育模式的干预效果优于常规干预。同伴教育是干预后AIDS相关知识总得分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ntiretroviral ARV) therapy on the level of asymptomatic malaria parasitaemia in HIV-1 infected children. METHODS: Sixty-six HIV infected children had blood films prepared for malaria parasite identification and count. Mean parasite densities were compared across clinical stages and immunologic categories of disease and antiretroviral treatment status. RESULTS: Forty-five (68%) were less than 6 years old and 50 (75.7%) had advanced HIV disease. Twenty seven (41%) were on antiretroviral therapy. The prevalence of ASMP in the treated and untreated group was 44.4% and 15.4% respectively (p<0.01). The mean parasite density in the ARV treatment group was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the untreated group (p=0.0071). CONCLUSIONS: ARV therapy seems to be associated with higher rates of ASMP and higher mean parasite cou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