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次团注双期CT增强扫描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B超或体检中怀疑肾脏占位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照病例进行检查的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60例)行肾脏分次团注双期CT增强扫描,对照组(60例)行常规三期增强扫描。术后对照病理结果,选择肾脏透明细胞癌患者共90例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44例,对照组46例(120例患者中。肾脏透明细胞癌患者共90例,选择这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来自实验组的44例,来自对照组46例)。对(最终纳入的90例肾脏透明细胞癌)患者CT扫描各期病变及健肾实质强化程度进行对比分析;计算两组患者所受有效辐射剂量。结果:①实验组肾透明细胞癌皮质期、实质一排泄期与对照组皮质期、排泄期平均CT值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64,P=0.105);实验组肾透明细胞癌实质一排泄期与对照组实质期平均CT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②实验组健肾实质皮质期与对照组皮质期平均CT值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510);实验组健肾实质一排泄期与对照组实质期及排泄期强化平均CT值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P=0.001)。⑧实验组的平均有效剂量较对照组减低30%。结论:。肾脏分次团注双期增强扫描在定性诊断肾脏占位性病变的同时明显降低患者检查所受有效辐射剂量,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多灶性肾细胞癌的MD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细胞癌(RCC)的多灶性是指一侧或双侧肾脏发生一个以上具有相同病理类型的癌灶。而CT是评价肾脏肿物的标准影像技术四,尤其是多排螺旋CT(MDCT)已经成为泌尿器官评价的最新技术。目前国内外关于多灶性RCCMDCT诊断的相关文献为数不多.本文搜集我院近3年来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多灶性RCC19例,回顾性分析MDCT表现.旨在探讨和评价MDCT对多灶性RCC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能谱CT碘含量对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与肾透明细胞癌(CCRC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能谱CT扫描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实性肿块患者27例,其中CCRCC 20例,乏脂性AML 7例,直径均≤3.0 cm。使用GE Discovery HD 750能谱CT机,采用能谱扫描模式进行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利用GSI Viewer分析软件生成碘水密度图,记录肿瘤最大层面的绝对碘水密度值和相对碘水密度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种病变各期相的绝对碘水密度值、相对碘水密度值的差异;绘制ROC曲线,分析各期碘水密度值的诊断效能。结果 三期扫描中,CCRCC的相对碘水密度值均高于乏脂性AML(P均<0.05)。皮质期、髓质期及延迟期相对碘水密度值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9、0.943及0.900。皮质期、髓质期及延迟期相对碘水密度值阈值分别为42.98(100 μg/cm3)、68.01(100 μg/cm3)、72.09(100 μg/cm3),诊断AML与CCRC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5.0%、100%,85.0%、100%,75.0%、85.7%。结论 应用能谱CT增强扫描,以髓质期相对碘水密度值68.01(100 μg/cm3)作为诊断阈值,可以很好地区分乏脂性AML与CCRCC。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征象与肾癌患者生存率的关系,评估预后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08例肾透明细胞癌的CT征象,包括与肿瘤T分期相关和不相关的两类CT征象。通过相关的CT征象进行T分期,相关CT征象由于肿瘤对肾周围结构侵犯程度不同,出现假阴性、阳性两类CT征象,导致分期误差,利用Kaplan-Meier法对误差较大T3a期的两类患者的生存率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得出生存曲线;临床、组织学类型及CT征象与生存率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采用COX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CT-T分期主要误差在T3a期,66例T3a期患者中,包括42例T3a-CT、24例T3a-仅病理两组患者,CT分期T3a-仅病理患者分布在T1期(6例)、T2期(18例)。T3a-CT患者与T3a-仅病理或T2-病理患者在5年生存率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T3a-仅病理患者与T2-病理患者在5年生存率上差别不大(P>0.05),且三组的生存曲线没有交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肿瘤是否穿透肾被膜、肾窦有无受侵、肾静脉及分支有无受侵、下腔静脉有无受侵、肿瘤有无广泛性坏死、肿瘤有无囊变、瘤周有无受侵及瘤周有无新生血管等相关与5年生存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肿瘤是否穿透肾被膜、肾静脉及分支有无受侵、下腔静脉有无受侵、肿瘤有无囊变、瘤周有无受侵及瘤周有无新生血管是影响肾透明细胞癌预后的相对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肾透明细胞癌的肿瘤大小、肿瘤是否穿透肾被膜、肾静脉及分支有无受侵、下腔静脉有无受侵是影响预后的相对独立危险因素,在T3a期同种CT征象中,假阴性较阳性CT征象预后好;肿瘤有无囊变、瘤周有无受侵及瘤周有无新生血管是影响肾透明细胞癌预后的相对独立危险因素,瘤周受侵及瘤周新生血管形成降低生存率,而肾癌囊性变则是肿瘤预后良好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四期扫描对肾脏嗜酸细胞腺瘤(Renal oncocytoma,RO)和透明细胞癌(Clear-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s,ccRC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因肾脏占位行肾脏CT平扫和三期增强扫描患者79例共80枚瘤灶,经术后病理证实RO 29例,ccRCC 50例,并回顾性分析两组病例的影像表现,采用SPSS 19.0软件对肿瘤CT值、校正CT值、皮质期与实质期CT差值及增强廓清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对肿瘤部位、形态、平扫特点、强化程度、强化方式、皮质期与实质期强化CT值差异、节段增强反转等征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O和ccRCC皮质期CT值、皮质期校正CT值、皮质期与实质期CT差值和增强廓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扫、实质期、排泄期CT值校正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星状低密度影、强化程度、强化均匀度、轮辐状强化、皮质期与实质期强化CT值差异及节段增强反转等征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位、形态、钙化,病灶周边絮状和条索状影等征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MSCT多期扫描表现中,皮质期CT值、皮质期校正CT值、皮质期与实质期CT差值和增强廓清率、中央星状低密度影、强化程度、强化均匀度、轮辐状强化、皮质期与实质期强化CT值差异及节段增强反转等征象对于RO、ccRCC二者的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1 病例资料 女,73岁.因体检发现右肺上叶病变2个月入院.无咳嗽、咳痰、胸痛、胸闷及气短等不适症状.吸烟指数500年支.既往史、家族史无特殊.查体:生命体征正常.  相似文献   

7.
MSCT灌注成像在肾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MSCT灌注成像在肾细胞癌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接受16排CT肾脏灌注扫描并行手术切除经病理证实的肾细胞癌患者19例,对比剂为优维显(300mgI/ml)50ml,注药速度4ml/s,经Perfusion 3软件处理后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健侧肾脏与患侧肾脏的正常肾组织同一灌注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肿瘤实质强化,BF值低于正常肾脏皮质,PS值和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肿瘤坏死区灌注值降低。结论:MSCT灌注成像实现了肾脏血流的定量研究,直观评价肾癌的微循环变化。  相似文献   

8.
9.
肾透明细胞癌的CT、MRI诊断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透明细胞癌的CT、MRI表现.结果 165例共有172处病灶.肿瘤的最大径为1~12 cm,平均4.6 cm.本组97.1%(167/172)肾透明细胞癌有共同的CT、MRI表现:平扫呈均匀或不均匀的等、稍低、稍高或混杂密度或信号;增强扫描皮髓期,肿瘤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强化最明显处强化程度与邻近肾皮质相似或更强.结论肾透明细胞癌多为富血供性,有特征性CT、MRI表现,可与其他亚型肾细胞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影像学诊断及鉴别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影像学(AML)征象特点与鉴别.方法选择征象典型,部分经手术病理证实AML 66例.全组病例均行B超及CT平扫及增强检查,35例KUB和IVP检查,14例MRI扫描,10例血管造影.结果 66例AML中,右肾43例,左肾23例.单肾多发10例,双肾多发12例,双肾巨大弥漫性AML 1例.少脂肪AML 18例(27%),多脂肪者48例(73%),AML出血3例.IVP显示肾盏、肾盂形态、位置异常8例,多脂肪AML显示病变区呈低密度2例.CT征象典型60例,经薄扫及螺旋薄层重建后明确诊断4例,误诊肾癌2例.2例自发性出血.MRI检查14例,1例可疑肾癌,血管造影10例,AML实质区显示扭曲、扩张血管.结论在诊断AML中CT可作为首选方法.US及MRI对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T2WI灰阶比值对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和乏脂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 with minimal fat,AMLmf)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最大径≤4.0 cm的46例46枚CCRCC与32例35枚AMLmf的T2WI图像,通过RADinfo阅片系统灰阶直方图软件,测量并计算肾脏肿瘤/肾皮质和肿瘤/脾实质的灰阶比值。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得鉴别CCRCC与AMLmf最佳比值的阈值。结果:46枚CCRCC和35枚AMLmf中,瘤/肾比值、瘤/脾比值分别为(1.021±0.206)与(0.710±0.159)(t=7.420,P<0.001)、(1.634±0.331)与(1.140±0.272)(t=3.889,P<0.001)。瘤/肾比值、瘤/脾比值诊断CCRCC的曲线下面积和最佳阈值分别为0.891和0.904、0.817和1.123,相应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1%和91.4%、87.0%和71.4%。随着两个比值的升高,诊断CCRCC的敏感度减低,特异度升高。两者联合的敏感度为69.6%,特异度为94.3%。结论:T2WI灰阶比值能客观、准确以及定量地鉴别CCRCC和AMLmf,瘤/肾比值具有较高的特异度,瘤/脾比值有较高的敏感度,联合两者比值鉴别诊断则具有更高的特异度,减少误诊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性分析术前误诊为肾细胞癌(RCC)而接受手术治疗的少脂肪型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CT表现,以期提高对此病变的认识。 方法 5例少脂肪型AML患者(8个病灶)纳入AML组,17例肾透明细胞癌(CCRCC)作为对照1组,7例低强化RCC(LERCC,包括乳头状肾癌和嫌色细胞癌)作为对照2组,分析少脂肪型AML的CT征象,包括平扫高密度、肿瘤与肾实质交界的角征,增强扫描皮髓质期强化均匀与否。手工放置ROI并计算肿瘤的下述指标:皮髓质期瘤-皮强化比值和排泄期瘤-皮强化比值。 结果 AML组5例8个瘤体均为均匀高密度,2例CCRCC为均匀高密度,1例以高密度为主,1例乳头状肾癌为不均匀高密度,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ML组和对照2组均在皮髓质期均匀强化(100%),与对照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AML组有7个,对照1组有10个,对照2组有7个瘤体为外凸型,AML组角征阳性率高于其余两组(P=0.003)。无论皮髓质期和排泄期的瘤-皮强化比值均表现为对照2组显著低于AML组和对照1组(P均<0.05),而后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1、0.321)。 结论 易误诊为RCC的少脂肪型AML的可能CT表现包括:平扫高密度,外凸型者角征阳性,增强扫描均匀明显强化。如肾脏肿瘤有上述CT表现,应考虑到少脂肪型AML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特征联合临床特征建立综合模型,验证其术前鉴别肾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fp-AML)与均质肾透明细胞癌(hd-ccRCC)的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2例fp-AML与39例hd-ccRCC。在增强CT皮质期、实质期及排泄期图像手工勾画肿瘤ROI,提取影像特征,计算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组内相关系数(ICC),采用LASSO回归进行特征选择,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构建回归方程,并计算皮质期、实质期、排泄期及三期联合的影像组学得分。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建立综合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列线图的拟合度,以ROC曲线分析检测列线图的鉴别效能,以决策曲线评价列线图鉴别fp-AML和hd-ccRCC的净获益。结果 自各期图像中提取出包括强度、形状、纹理、图像滤波在内共1 029个特征,对ICC均>0.75的特征进行LASSO选择,分别于皮质期、实质期、排泄期和三期联合获得6、6、5和7个有鉴别意义的特征,AUC分别为0.83[95%CI(0.73,0.92)]、0.80[95%CI(0.70,0.91)]、0.78[95%CI(0.68,0.89)]和0.86[95%CI(0.77,0.95)]。基于三期联合影像组学得分和临床特征的列线图的AUC为0.90[95%CI(0.81,0.99)],以之术前鉴别fp-AML和hd-ccRCC可获得较满意的诊断净获益。结论 通过列线图表示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特征联合临床特征建立的综合模型术前鉴别fp-AML与hd-ccRCC具有较高诊断效能,有助于术前定性诊断肾肿瘤。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肾脏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MS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MSCT资料。结果:15例均为单发,位于左肾6例,右肾9例,最大径8~55mm。呈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无明显侵袭性。平扫呈等或不均匀略高、低密度,均无钙化;增强强化不均匀,3例轻度强化、6例中等强化、6例明显强化;动脉期3例强化与肾皮质接近,12例弱于肾皮质,实质期均弱于正常肾实质。所有病灶均未见明显包膜及坏死,轮廓较光整,13例边缘清晰锐利,呈“刀切”样。图像经拆薄多平面重建后9例可见灶性脂肪成分,4例动脉期可见小血管。结论:肾脏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多数呈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少见钙化,无包膜,拆薄重建图像部分可见灶性脂肪成分,增强强化方式多样,MSCT对其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定量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I)对肾透明细胞癌、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鉴别能力。材料与方法收集3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脏肿瘤患者,其中肾透明细胞癌26例,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2例,术前均行常规MRI、DCE-MRI扫描,选取感兴趣区测量肿瘤的动态增强定量参数Ktrans(容量转移常数)、Kep(速率常数)、Ve(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经DCE-MRI检查的26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中病灶区在动态增强扫描的早期强化,定量参数Ktrans、Kep、Ve均值分别为(0.625±0.313)min-1、(1.764±1.105)min-1、(-0.341±0.207);1 2例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定量参数Kt r a n s、Ke p、Ve均值分别为(0.061±0.023)min-1、(0.916±0.313)min-1、(-0.146±0.074)。Ktrans在肾透明细胞癌与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63,P0.05),Kep、Ve在肾透明细胞癌与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53、0.5,P0.05)。结论定量DCE-MRI技术对肾透明细胞癌与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有良好的鉴别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肾错构瘤(RAML)是肾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肿瘤内脂肪成分比例低于20%时,称为无或少脂肪RAML,影像学上容易误诊为肾脏恶性肿瘤。由于术前影像学诊断直接影响到其治疗及预后,故明确诊断尤为重要。如今,许多新的影像学技术的运用,为乏脂肪RAML的诊断提供了更多的信息,现就乏脂肪RAML的诊断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CT值不均匀度诊断肾透明细胞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值不均匀度鉴别诊断肾透明细胞癌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肾细胞癌患者的CT图像,纳入169个肿瘤,分为透明细胞癌组(n=152)和乏血供肾细胞癌组(n=17)。测量CT值的标准差,同时测量皮髓质期和实质期肿瘤的CT值,及同层面正常肾脏皮质和腹主动脉的CT值并获得CT值比值参数: 皮髓质期肿瘤CT值/正常肾脏皮质CT值(TCOCM),皮髓质期肿瘤CT值/腹主动脉CT值(TAOCM),以及实质期肿瘤CT值/正常肾脏皮质CT值(TCON)、实质期肿瘤CT值/腹主动脉CT值(TAON)。对两组以上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皮髓质期透明细胞癌组的CT值标准差(29.60±9.57)高于乏血供肾细胞癌组(18.85±8.10;t=-4.46,P<0.001)。平扫和实质期两组肿瘤CT值标准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皮髓质期的CT值标准差与透明细胞癌的Fuhrman分级存在弱相关(r=-0.16,P=0.049)。透明细胞癌组的TCOCM、TAOCM、TCON、TAON均高于乏血供肾细胞癌(P均<0.05)。结论 肾透明细胞癌皮髓质期的CT值标准差高,且CT值标准差可能与Fuhrman分级相关。CT值标准差可作为反映透明细胞癌皮髓质期不均匀强化的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DCT)在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20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作为观察组(n=117),将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作为对照组(n=210),两组均给予MDCT检查,分析两组CT征象、CT值等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T值判断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价值。结果观察组女性比例高于对照组(P < 0.05),年龄低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密度均匀、边界清楚、瘤内血管影比例分别为80.34%、100.00%和16.24%,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假包膜比例低于对照组(P < 0.05);CT征象中,形态、强化方式在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灶CT值和病灶/肾实质CT比值分别为46.10±7.82 Hu和1.37±0.32,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肾实质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CT值、病灶/肾实质CT比值诊断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2和0.862,截断值分别为41.50 Hu和1.20时,敏感度分别为78.80%和76.50%,特异性分别为75.50%和74.40%。结论MDCT在乏脂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诊断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