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文对市场经济及其运作机制简析后,对当前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和土地市场现状进行剖析,指出:解决城市规划用地管理中的问题,需要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完善和土地市场的规范。强调:城市规划不仅要适应城市土地的资源市场配置方式的转变,而且要为这一转变创造条件。尝试建立城市规划用地管理新机制,以解决当前的规划用地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我国城市规划与土地资源规划的主要问题是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在需要对城市土地资源进行高效利用的阶段,对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进行合理化分配,有利于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的科学化发展。论文对统筹发展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的必要性进行简述,并且对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对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影响及城市规划与土地规划统筹发展的有效策略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3.
强化城市规划对土地利用的调控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国家土地资源短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城乡规划和建设应该在这个资源约束条件下展开,否则就不能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的主要作用之一是实现合理用地和节约用地,在具体工作当中,城市规划对土地的制约从管理部门来讲,最后落实到项目的审批,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依据各种经过审批的规划,对城市建设用地总量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4.
韦胜  徐海贤 《规划师》2012,28(9):80-83
全国第二次土地利用调查数据是当前我国土地利用调查一项详细和可靠的数据。针对城市规划中常见的数据分析特点、土地利用调查数据结构及城市规划用地分类与土地利用调查用地分类的差异,研究从数据分类编码、数据格式转化、应用框架等方面,探讨了第二次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在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的运用,并总结了其应用方法和应用前景,增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参加了临汾地区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土地规划)评审验收工作,其间着重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注意二者的衔接与协调。总的印象是:土地部门,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扎实、认真地贯彻了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在编制土地规划过程中都能积极主动与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联系,征求意见并在规划中尽量采纳。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仍然存在许多共性问题,突出的核心问题是城市建设用地下达的控制指标少,与城市建设发展用地需求多的矛盾。由于其对城市建设用地预测和安排指标少,必将影响城市规划的实施从而制约…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土地开发及其供给问题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刘卫东 《城市规划》2002,26(11):37-40
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土地开发的主要特征 ,分析了中国城市建设用地需求及其供给中存在的城镇建设占用耕地 ;城市土地利用粗放、土地利用率低 ;城市土地市场行为不规范 ,土地供给总量控制困难 ;城市规划依据不充分 ,土地制度欠完善等问题。提出建立科学完善的城市土地供给调控体系的对策包括 :实施城市发展战略 ,加强城乡土地统一管理 ;提高城市规划水平 ,实行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 ;建立城镇土地储备机制 ,形成城市土地供给的良性循环 ;消除城市土地闲置现象 ,挖掘城市土地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石志珉 《中外建筑》2010,(4):102-104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城市规划设计实践,从城市土地利用的角度来探讨城市生态问题,首先从城市规划图底关系的角度指出城市建设区是由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构成的整体,并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在现实问题的基础上分析目前规划体系在非建设性用地控制方面存在的缺陷及其原因,针对性提出了具体解决措施与对策;并对现代城市规划与建设中必须贯彻生态优先原则阐述了个人的看法和主张。  相似文献   

8.
用途管控是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内容,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以用地分类为核心的用途管控方式面临适应性欠缺的问题。以市场经济制度成熟的香港为研究对象,在城市规划体系的框架中研究香港用地分类及用途管控的技术方法和手段。总结出香港通过法定图则建立用途管控规则,每类用地允许广泛的用途选择,为未来土地开发提供多种选择和可能性,并鼓励混合使用。同时结合规划许可赋予用途管控以灵活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交通导向模式出发,简析TOD模式与城市土地利用的关系,探寻TOD模式下城市土地利用开发的方式,提出混合城市土地利用性质、综合协调交通流线周边用地、合理利用换乘点周边用地等观点,为我国城市规划建设提出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城市规划以土地利用为核心和关键,通过对土地的自然、社会、环境的结构及功能评价,才能更好地选择最为适宜的土地利用形式,并在全面考虑各类用地形式的相互影响前提下,确定合理的生态城市组织布局形式,减少城市生态化建设的损失,确保生态城市规划的最大化利益。为此,要以生态城市的用地布局规划为着眼点,思考生态城市规划中的用地评定方法和途径,更好地提升生态城市的规划效果。  相似文献   

11.
董柯 《城市规划》2000,24(2):16-19
从当代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所出现的问题出发 ,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 ,市场机制和国家干预在城市土地利用中的功能 ,与之相关的土地利用理论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指出 ,当代中国城市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不是因为房地产开发对城市规划的破坏作用 ,而是由于尚未形成一个完善的国家干预下的市场经济体系。为了实现这个完善的经济体系 ,必须建立以“效率”与“公平”为标准的理论核心 ;理性与科学的方法论和完善的实施准则  相似文献   

12.
刘丹 《城市建筑》2014,(8):46-4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土地资源作为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进行着自身的改革。本文将讲述城乡规划中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城乡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采取案例研究的方法,分析广东省21个地级市在2008-10年间所编制的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一些代表性城市在2005-14年间出台的规划标准,指出地方开展多样化的用地分类探索已成为一种趋势,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的方法需要转变传统执行指令的思路,采取多维综合的手段来协调利益,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一些地方性的创新经验将成为未来国家用地分类制度改革的"试验田"。  相似文献   

14.
One of the major problems of land use planning in a market or in a mixed economy is that the use of land in urban areas is determined by two different institutions: the property market and land use planning. The property market provides a set of financial incentives for the allocation of land to the use which maximises its value, and thereby the wealth of its owners. Of course the value of property is affected also by the quality of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provision of public services but the property market has no direct means of affecting these determinants.  相似文献   

15.
赵宁  华晨 《规划师》2012,(6):86-89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推进,过去单方面依靠政府投资的做法已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非赢利性城市用地的建设需求。引入GI规划理念,利用市场与规划的联动作用机制,将赢利性城市用地中的土地价值剩余反哺非赢利性城市用地的建设,一方面控制了赢利性城市用地的超额利润,另一方面也保障了非赢利性城市用地规划在市场经济中的可操作性,从而推动了社会公共福利在城市规划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随着我国进入快速城市化时期,在城市土地利用中出现了诸如用地总量急剧增长、城市公共用地比重上升、城市容积率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益提高等趋向,以及城市用地供需矛盾突出、土地粗放利用、城市土地资源配置中市场力量较弱等问题。针对这些趋向与问题,提出了优化对策,以促进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studies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urban governance and land‐use planning mechanisms in the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of mainland China and the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SAR). It is argued that the market economy of Hong Kong had, over the years as a British colony, established an efficiently‐run regulatory system of land‐use planning. The current land‐use planning mechanisms are biased toward economic growth as a result of its executive‐government‐led and business‐interests‐dominated political structure. The challenge for Hong Kong as a relatively autonomous SAR, therefore, is to incorporate the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dimensions in planning for territorial development within a wider regional context as a result of economic and political integration with China. In mainland China, the reforming socialist planned economy has now embraced privately and foreign‐owned enterprises though the Communist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have retained strong political control. A ‘dual’ land‐use development system operates under an economic‐growth‐oriented development strategy. On one hand, government authorities who are land owners, land managers, and the largest land users as they own most of the economic enterprises, may not, for various reasons, follow the planning intentions when formally allocating land for development projects. On the other hand, illegal construction and land uses are widespread, suggesting that the formal land‐use planning system is ineffective, if not irrelevant, in controlling development. Part of the explanation lies in the absence of a genuine land market where legitimate persons with land‐use rights can buy and sell land within a planning framework generally agreed by the community. Unless Chinese cities strive to establish formal land‐use planning processes to prepare plans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various actors to reflect their needs, and establish urban planning mechanisms that have teeth in controlling development, urban planning will continue to be marginal in local governance.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规划的“两规”衔接成为趋势。除了总规层面之外,“两规”体系中亦需要微观层面、近期建设层面和规划实施层面的衔接,而土地进入市场的供应环节就是其中一个关键。应当从土地入市这个环节加强城市规划指导力度,开展城市规划指导下的土地供应年度计划预审和具体地块入市研判工作,既解决目前土地供应缺乏规划宏观控制和时序控制的短板问题,同时也成为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项重要政策工具。这项工作主要包括3大类内容:合规性预审、合理性预审和入市方案预审。合规性预审主要审查供应地块是否符合已有法定规划。合理性预审是指按照规划导向,意向地块在这个时点上进行出让是否合理,是否会带来负外部性、是否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土地的价值。最后,入市方案的审查是对土地入市的具体方式(招标、拍卖、挂牌)进行分析判断。  相似文献   

19.
市场学方法与城市规划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基于微观经济学的完全市场假说 ,以货币形式来计量居住环境的方法是城市规划研究的有效手段。本文运用Hedonic价格法 ,采用东京都独户住宅的数据样本 ,对居住环境因素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 (即外部性效果 )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证明 ,日照时间、邻接公园、土地利用混合强度等地区性的环境属性具有稳定的外部性效果 ,并且这些外部性效果多受到地块规模的影响。这些结论对于独户住宅街区的规划设计和政策评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例证 ,本文就深受关注的土地细分化现象密集地区再开发中公园的规划等进行了分析。随着我国土地市场和住房市场的日益健全 ,市场学研究方法在城市规划领域的应用有着极其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