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会蓉 《植物保护》1986,12(3):50-51
近年随着种植面积扩大,向日葵菌核病也越来越严重,1985年全市发生9000多公顷,占种植面积的11.4%,发病率在10%左右,严重田(重茬)达68%以上,使向日葵产量下降,质量变劣。我站1984—1985年在喀尔  相似文献   

2.
向日葵菌核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几年来,向日葵菌核病在忻州的流行频率加大,为害加重。要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害,必须根据其发生为害规律,从轮作、选种、药剂处理种子、深耕土地、耕作改制、增施肥料、适期早播等方面进行综合防治,并积极做好病害的预测预报.组织农民适期防治、科学用药。  相似文献   

3.
我县1979年开始大面积种植向日葵,由于不能合理轮作,菌核病日趋严重。1985年20个乡调查,平均减产30%,损失葵籽320多万公斤,严重影响农民收入。为此,1986—1988年对菌核病发生与防治进行了探讨。 一、发生规律 向日葵菌核病病原为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病盘先出现菌丝斑,扩展后整盘腐烂。病株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4.
向日葵菌核病在黑龙江省发生分布及为害情况过去没有记载。我院于1960—1961年进行了调查研究,初步了解此病分布在尚志、讷河、嫩江等县部分地区,而且常年发病严重。其他如海伦、阿城、召东、召州等县,在个别年分也发生为害。根据嫩江九三农場1958年的调查,发病率一般在50%左右,1959年高达80%,个别地块颗粒无收。成为向日葵上的毁灭性病害。该病在向日葵整个生育期都能侵染为害,表现立枯和烂盘两个类型。立枯型自苗期开始到花盘形成前均能发病;幼苗期发病部位主要在茎基  相似文献   

5.
向日葵菌核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日葵菌核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探讨陈志张继俊(新疆博乐市农技推广中心博乐市834000油用向日葵是博乐市主要油料作物之一,每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500hm2左右,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10%以上。近几年,向日葵菌核病逐年严重。1995年发病面积达1133...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向日葵菌核病综合防治措施研究及大面积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重茬4年的重病地块晚播(5月20日—25日)向日葵,其花腐型菌核病比正常播期(4月25日)减少90%以上,而产量提高13%—30%。在农村扩大示范,晚播(5月19日)减少病害59%—75%,产量提高35%。在盛花期—成熟期喷2—3次50%速克灵500倍液可大大减轻花腐型菌核病的发生(防治效果65.9%—92.3%)。经筛选以速克灵(0.5%)拌种防治根腐型菌核病效果最好,在温室中对土壤和种子中的病菌防治效果达83%以上,小区试验和农村示范防治效果达55.8%—100%。土壤中增施钾肥可提高植株抗病力,减轻发病。1990年在吉林省农安、长岭2县8533ha采用晚播、轮作2年以上、种子处理、增施钾肥、盛花期—成熟期喷药的一套综合防治措施,重点调查10块对比田,花腐型菌核病平均防治效果为87.62%(63.38%—100%),对根腐型菌核病防治效果平均为66.77%(50.0%—82.57%)。1991年在长岭、农安等6个主产区推广6.37万ha,重点调查134块对比田,花腐型菌核病防治效果平均为75.86%(46.37%—100%),根腐型菌核病平均防治效果为65.11%(33.33%—100%),增产增收显著。  相似文献   

7.
向日葵菌核病子囊孢子传播距离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090、1991年连续进行向日葵菌核病子囊孢子传播距离试验。在无菌条件下,种植向日葵做接收寄主,人工设置一个菌源点,观测菌源点向外扩散的发病梯度。两年试验表明,距菌源中.心越远发病率越低,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至少可达1600米。  相似文献   

8.
向日葵菌核病子囊盘产生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向日葵菌核病(花盘腐烂型)发病早晚和发生轻重直接决定于子囊盘产生的早晚和多寡,因而研究其产生所需要的条件和在田间产生的因子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向日葵立枯型菌核病从苗期至灌浆期均可发生,现蕾期和开花期为发病高峰。苗期至开花期发病的植株无产量,谢花期发病的植株平均单株损失40.8克。菌核病病株平均单株产生菌核79粒,其菌核重量为2.13克。  相似文献   

10.
油用向日葵是赤蜂市主要油料作物,自1973年引进种植,经十余年的示范推广,发展迅速,至1985年种植面积达1 26万亩,总产达1.05亿公斤,为向日葵种植区的脱贫致富、全市食用油供应,油脂工业和饲料加工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1978年发现菌核病,至1982年全市普遍发生,近几年危害日趋严重,1987年发病面积54.17万亩,平均发病率为20~50%,1985~1988年绝收面积3.6万亩。菌核病发生危害使油  相似文献   

11.
德雷疫霉(Phytophthora drechslcri)游动孢子接于白兰瓜(honey dew)叶片上,12小时侵入率达19.3%,96小时孢子囊形成数254.3个/cm~2;德雷疫霉 A_1型与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A_2型配对,接于白兰瓜叶上形成大量卵孢子。连续降雨和高温,或高温天气给瓜田灌水是疫病流行的决定因素。70%代森锰锌在低浓度时对德雷疫霉、辣椒疫霉菌丝生长、孢子囊和卵孢子形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高畦栽培对烂秧防效达89.2%—92.0%,对烂瓜防效达100%。  相似文献   

12.
琯溪蜜柚黑斑病(pomelo black spot)的病原菌为亚洲柑橘叶点霉Phyllosticta citriasiana。田间系统观察和病原菌侵染试验结果表明,蜜柚黑斑病是一种潜伏侵染病害,上年度被侵染的带菌叶片为次年病害的侵染源,蜜柚花期至幼果期是病菌侵染盛期和病害防治适期。如果错过这两个时期,将难以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细辛叶枯病侵染循环、流行规律及其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辛叶枯病(Mycocentrospora acerina(Hartig)Deighton)是一种毁灭性新病害。病原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田间病残体上越冬,早春可再生大量次生孢子,成为发病的初侵染来源。该病是一种典型的多循环病害。气流和雨滴飞溅是田间病害传播的主要方式,种苗带菌可进行远距离传播。低温、高湿、强光有利病害流行,其中温度是影响田间流行动态的主导因素。周年发病动态可分为春季始发期、初  相似文献   

14.
刘汉民 《湖北植保》2001,1(1):24-26
留兰香菌核病于1986年在江苏东台地区开始发生,病原菌系半知菌亚门无孢目丝核菌属,留兰香叶片受其为害,腐烂发黑大量脱落,造成严重减产损失,6-7月是头留兰香菌核病的高发期,9-10月为二茬留兰香菌核病的盛发期,阴雨潮湿,促进病原 增殖和传播,植株郁蔽,促使植株抗病力下降,连作重茬,促成病原菌基数增高,积累,降湿灭渍,科学施肥,轮作换茬,合理施肥,清除杂草,这些农业措施对留兰香菌核病的发生均有较好的预防作用,用40%金菌灵胶悬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喷施留兰香,对菌核病的流行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5.
留兰香(MenthespicataL.)又名绿薄荷,系重要的特用经济天然香料作物,多年生宿根性芳香类草本植物。苏北垦区80年代初从美国引种,东台新曹农场于1982年引进种植。随着栽培年限的延续,留兰香菌核病于1986年开始点片发生,1988年发生普遍,1990年严重流行,上升为常发性主要病害,且近几年普遍严重发生。发生轻者病株率30%~40%,发生重者80%~100%。一般减产10%~15%,严重时可达35%以上。有关此病国内至今未见报道。为了解决生产上的问题,特对该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症状  植株下部叶…  相似文献   

16.
前言向日葵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Bary)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在赤峰市,向日葵菌核病有5种症状即芽死、苗腐、立枯、茎腐和盘腐,其中以盘腐发生最重。我们于1988—1990年对向日葵盘腐型菌核病的发生流行规律进行了研究,为病害的预测预报及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试验方法1.病情消长调查选择不同耕地类型,从向日葵播种后至成熟期,每隔3天调查一次子囊盘出土情况,  相似文献   

17.
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大面积使用的多菌灵、防霉宝、禾枯灵、克菌灵、油保2号等多菌灵系列杀菌剂对菌核病都有较好防效;用药适期在用药一次情况下于油菜开花株率近100%时至一次分枝开花株率80%左右时用药,防效最高;隔7~10d用第2次药,其防效比用药1次的提高21.63%;喷药方法可因地制宜,采用机动与手动相结合,喷雾与喷粉相结合的办法,较好地解决下田喷药操作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核盘菌侵染循环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核盘菌科7个种21个代表菌株的研究结果表明,核盘菌分4种侵染循环类型:1.土传病害类型:包括人参菌核病、细辛菌核病和向日葵小菌核病菌,其特点是子囊孢子在侵染循环中不起作用,以菌丝体为初侵染源,病健株接触构成再侵染。2.子囊孢子气传病害类型:包括油菜、黄瓜、大豆、莴苣、萝卜、红花和紫云英菌核病,其特点是气传的子囊孢子致病力强,从寄主的花、衰老叶或伤口侵入,以病健组织接触构成再侵染。3.分生孢子气传病害类型:包括黄瓜、油菜、葡萄和大葱灰霉病,其特点是在自然条件下未见有性世代,以气传的分生孢子从寄生的花和衰老叶侵染,以分生孢子和健病株接触构成再侵染。4气传、种传、土传病害兼有型:包括向日葵菌核病,其特点是子囊孢子从花或茎侵染造成盘腐和茎腐,菌核、带菌种子萌生菌丝体侵染造成苗腐和立枯。病健组织接触构成再侵染。  相似文献   

19.
绿豆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李钦存杨文君(河南省滑县四间房农业技术推广站,456487)(滑县农业委员会,456400)庄稼门诊绿豆菌核病是我县绿豆上新发生的一种病害。一般年份发病株率在5%以下,局部达27%以上。近年来随着种植制度改革,该病有逐渐加重的趋...  相似文献   

20.
留兰香(Menthe spicata L.)又名绿薄荷,系重要的特用经济天然香料作物,是多年生宿根性芳香类草本植物.20世纪80年代初苏北垦区从美国引入,随着连年种植,留兰香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在80年代末已成为主要病害,近几年普遍严重发生,一般减产10%~15%,严重时达35%以上.有关此病在国内至今未见报道,为了解决生产上的问题,对该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