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结合某泵站泵室软土地基处理,介绍了水泥土搅拌桩在软土地基中的设计和施工情况。该工程泵室地基经水泥土搅拌桩处理后,经检验,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最大沉降量与最大沉降差均较小,水泥土搅拌桩是水利工程软土地基处理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地基变形是造成建筑物裂缝、损坏、倾斜等事故的重要原因,地基处理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软弱土的强度,降低其压缩性,减少地基沉降或不均匀沉降,保证地基稳定,确保建筑物安全。设计中考虑让建筑结构主动适应软弱地基变形,在施工中采取合理的措施使建筑物安全可靠且经济合理,更应成为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3.
振冲碎石桩处理砂土液化地基,通过挤密增加土体密实度以及依靠桩体的排水减压和桩体减震共同作用来减轻或消除砂土液化的影响,同时也提高了地基承载力和减小地基沉降,取得较好效果:对振冲碎石桩处理砂土液化形成复合地基的工程设计及其应用作了分析,得出在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的设计中要突出提高地基承载力、抗液化能力和减小沉降为主的设计思路。工程实践表明:该方法处理砂土液化地基更为经济合理,便于施工。  相似文献   

4.
刘慧 《河北水利》2020,(6):37-38
探析修建在海堤软土地基上的闸泵工程闸堤连接段不均匀沉降,结合东南沿海某修建在软土地基上的水闸与海堤工程,分析其闸堤连接段采用桩网复合地基加固措施和超载预压排水法,对减小连接段不均匀沉降的影响,为今后水闸与海堤连接段设计、施工对连接段采取合理的工程处理措施,以保证水闸和海堤自身结构安全与效益发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张婧娴 《山东水利》2023,(12):29-31
水利工程建设中地基的处理质量直接关系着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合理的地基处理方案是保证工程建筑物稳定性的基础。威海市初村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根据工程勘察结果,通过分析不同地基处理技术的优缺点,采取桩基法对地基进行处理,满足了地基承载力要求,保障了工程的安全实施,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随着工程建设的飞速发展,地基处理手段也日趋多样化,复合地基由于其充分利用桩间土和桩共同作用的特有优势和相对低廉的工程造价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北江大堤西南水闸重建工程的地基处理就是其中一例,该工程应用CFG桩复合地基处理闸基础,充分发挥了CFG桩的高承载力性能,达到控制闸室沉降变形的目的、该文介绍了CFG桩复合地基的基本原理,及其实际运用中应注意的施工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深层水泥搅拌桩是加固软粘土地基的一种较新的地基加固方法.广东省东深供水改造工程莲湖泵站进水池挡墙部分基础需要采用水泥搅拌桩加固.对莲湖泵站的地质情况、水泥搅拌桩设计要求、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措施、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进行了介绍.工程完工1 a后,进行了沉降观测,观测结果表明,挡墙的最大沉降为1 mm,说明地基处理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8.
基于塑料板排水法的基本原理,从施工准备、打入深度及根数的控制、跟带现象的控制、垂直度的控制、带出淤泥的清理、塑料排水板插板机的选用、塑料排水板导管与桩尖需满足的施工要求以及塑料排水板的插入打设顺序等多方面对塑料板排水法施工质量控制要点进行了系统研究。结合河北省沧黄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理工程实际,通过沉降变形观测,分析了地表沉降、地基分层沉降、地表侧向位移以及地基侧向位移随路基填土高度的变化规律,为全面分析塑料排水板加固地基的作用机理和工作性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珠三角沿海城市很多堤防修建在软土地基上,堤防工程往往因软土地基承载力较低、沉降不均匀而出现各种工程问题。以广州南沙区某海堤工程为例,通过现场调查和计算分析,说明了该海堤堤顶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即施工荷载的影响和软土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最后,根据裂缝产生的原因给出了相应的工程处理措施建议,为同类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振冲碎石桩处理砂土液化地基,通过挤密增加土体密实度以及依靠桩体的排水减压和桩体减震共同作用来减轻或消除砂土液化的影响,同时也提高了地基承载力和减小了地基沉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对振冲碎石桩处理砂土液化形成复合地基的工程设计及其应用进行分析,得出在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的设计中要突出提高地基承载力、抗液化能力和减小沉降为主的设计思路.工程实践表明:该方法处理砂土液化地基更为经济合理,便于施工.  相似文献   

11.
以某高速公路软土路堤为工程背景,详细介绍了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沉降监测和工后沉降预测分析方法,以及工后预测沉降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如何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根据本段软土地基处理效果可知,软土地基沉降监测及工后沉降预测分析是保证软土地基处理取得成功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舒怀珠 《人民长江》2008,39(18):50-51
振冲碎石桩处理砂土液化地基,通过挤密增加土体密实度以及依靠桩体的排水减压和桩体减震共同作用来减轻或消除砂土液化的影响,同时也提高了地基承栽力和减小地基沉降,取得较好效果.对振冲碎石桩处理砂土液化形成复合地基的工程设计及其应用作了分析,得出在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的设计中要突出提高地基承载力、抗液化能力和减小沉降为主的设计思路.工程实践表明:该方法处理砂土液化地基更为经济合理,便于施工.  相似文献   

13.
以地基加固为核心进行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设计时,主要应用单一的降水预压法,导致处理后的软土地基沉降量依旧较高。因此,在河道堤防施工过程中,设计考虑地形影响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选定某河道的堤防施工工程作为研究对象,该软土地基施工区段属于冲积、冲洪积相和海陆相交地形,无法直接充当堤基持力层,需要展开地基加固处理。采用回填工艺完成砂垫层铺设,完成对地形影响下的软土地基表层处理。再打造多个泥浆搅拌桩,组成泥浆搅拌墙,将地基施工区域与周边水源进行隔离。在目标区域合理布设井点,安装降水预压装置,进行软土地基的降水预压处理。再结合强夯法,对降水预压处理后的软土地基进一步加固。监测结果表明,软土地基处理的施工阶段总沉降量为0.49m,运营阶段测试沉降量为0.92m,均满足河道堤防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14.
针对苏丹上阿特巴拉水利枢纽工程的软弱基础特点和工程要求,采用静力触探试验配合快速振冲处理的方法能有效地改善地基承载力,减小地基沉降,实现了工程建设效率高、施工速度快、针对性强等目标,为枢纽工程的软弱基础处理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淤泥质海堤地基的水泥土搅拌桩加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泥土搅拌桩加固地基技术具有施工速度快、基础最终沉降量小、施工时无振动、低噪声和对周围建筑无有害影响等优点,在一般建筑物软基处理中应用广泛,但在海堤淤泥质地基处理中应用的实例较少。深圳西海堤加高加固工程,海堤地基为淤泥,且厚度深,工期受度汛限制要求紧,地基加固经多方案比选后采用了水泥土搅拌桩,达到了较好的工程效果。工程实践表明,该技术非常适合在淤泥质海滩上对已有海堤加高加固工程的地基处理。  相似文献   

16.
在软粘土地基上进行土堤填筑施工,应根据地基软粘土特性对地基处理的必要性进行论证,并采取经济性处理措施,还应对土堤填筑施工进行现场控制。针对某堤防工程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经济性措施,对类似工程具有参考价值。表1个。  相似文献   

17.
为给揭阳潮汕机场地基施工中提供相关资料及指导性建议和措施,分别对原地基沉降、填筑土分层沉降和土体内孔隙水压力进行监测,监测频度采用施工填筑期每层填筑前后观测1次,施工间歇期为2~3 d观测1次,施工完成后2个月内7 d观测1次,等、超载预压期7 d观测1次,等、超载预压后期半个月或1个月观测1次,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填筑高度的增加,自上至下分层沉降环的沉降值依次减小,由填筑荷载对原地基产生的附加应力也在逐渐增大,填筑体内部的孔隙水压力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停工过程中孔隙水压力基本保持稳定。用排水固结法处理的地基,须考虑填筑至极限高度前后地基承载力,稳定观测应从填筑速率、垂直沉降和水平位移随时间变化情况进行分析,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8.
建筑物地基的稳定对其安全及正常运行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为确保建筑物安全,除加强建筑物本身的结构稳定外,还应重视地基的处理。当地基稳定性和沉降量验算不能满足建筑物设计与施工的要求时,则可从上部结构、基础、施工和地基等方面来采取适当的措施,使其能满足稳定和沉降要求。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9.
淤泥质地基上建造海堤工程时,有效控制地基沉降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通常情况下海堤与水闸连接部位因地基处理方式的不同会产生较大的差异沉降,进而可能导致这一部位损毁,设置连接段则是控制过大差异沉降的有效工程措施。为了比较连接段不同地基处理模式的工程效果,以浙东沿海某海堤围垦工程为背景,基于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分别模拟了塑料排水板+堆载、水泥搅拌桩穿透软土层、水泥搅拌桩未穿透软土层、高压旋喷桩、碎石桩等5种地基处理措施及海堤堆载过程,并考虑地基沉降过程的流固耦合效应,分别求得5种不同地基处理措施的沉降值。结果表明:采用水泥搅拌桩穿透软土层处理对控制连接段的沉降效果明显,并且地基中应力的分布规律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20.
湘江航电工程坝基为砂砾石基础,主要通过振冲碎石桩对其加固处理,使软弱松散地基形成复合地基,达到提高承载力、增强稳定性、减少沉降量的目的。文章结合工程右汊泄水闸坝基加固方案,着重介绍振动沉管碎石桩施工工艺、施工方法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