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前,针对我国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绝大部分空间形态,都出台了有关法律法规,形成了部门分治下相互联系又相互制衡的国土空间管制状态。此种状态在保障支撑国家工业化、城镇化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因管制制度自身的分散与割裂,产生了一系列空间冲突和治理矛盾,难以有效解决国土空间上无序发展、功能错配、效率低下、公地悲剧等问题。在借鉴国内外不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模式基础上,通过对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试点工作的回顾及总结,结合国家空间治理改革的新要求,提出新时期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构建,要以山、水、林、田、湖、海等自然资源要素,重要的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城镇空间等为对象,着重建设法律法规保障、国土空间规划、行政管理运行以及国土综合治理四大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2.
揭示当前国土空间分区分类管制的主要问题与转变目标,为其制度构建提供经验借鉴。通过研究我国台湾地区由都市、非都市的二元管理体系向全域空间管控的转变过程,总结归纳其土地使用分区管制的方式、总体框架及法律法规体系。发现我国台湾地区土地使用分区管制这一落实规划目标的基本工具贯穿始终,且分区分类体系完整,管制规则及法规体系已成型。基于相似的空间整合背景与国土空间总目标下,提出在全域空间上建立通则式的分区管制制度,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现有的“五级三类”体系拟定了分区管制框架构想,并总结了整合路径的经验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空间管制是为适应城市规划转型而引入的重要规划思想和内容,但目前对于城市总体规划中空间管制的论述和研究都较零散和片面,没有形成完整体系,且对部分概念的理解还存在误区。在阐明空间管制出现的背景及发展历程后,梳理已有研究和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从理论的视角切入,明确空间管制的层次性和阶段性等内涵,同时剖析区划标准、方法以及政策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从"层次"、"阶段"、"内容"三方面入手建构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空间管制体系。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的用途管制准入体系仍存在要素与分区管制脱节、用地审批“放权”未全覆盖、管制刚性与弹性难以平衡、分区管制事权划分不清等问题,已无法适应国家简政放权和新时代系统管理的需要。文章在明晰用途管制分区准入体系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准入体系存在的问题,在分区管制视域下探讨准入方式和事权管理办法,构建差异性陆域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准入体系,即统一划分管制分区体系、构建分区事权分级系统、探索差异化准入管制方式和完善准入内外监管机制。如此,促使管制部门既“放得下权力”又“抓得住重点”,推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完善,以期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日本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法律体系的梳理,明确日本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用途边界的划定以及管理的法规依据,考察日本如何通过法律体系进行国土空间的综合统筹、规划、利用与管理,并获得开发许可。根据日本《国土利用规划法》第9条,都道府县制定土地利用基本规划,将国土分为城市地域、农业地域、森林地域、自然公园地域及自然环境保护地域五大地域,即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用途边界的分类,这是用途管制的基础,也是国土空间规划的基本内容。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用途边界的分类是规划行为,也是国家的公共行为,规划主体是政府,政府依据国土资源与相关法规进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用途边界划分。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本质是追求公共福祉,在土地财产权和国土利用的公共性基础上,确保国民健康的生活环境,坚持国土均衡发展的基本理念。日本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法律体系由《国土利用规划法》和个别法(五大地域类型法律)构成,规定了以土地利用为基础的主法与个别法叠加的综合管理体系。用途管制是依法进行的制度化的行政管理工作,依据社会经济发展政策、法律及规划对国土进行合理、有效的管控。  相似文献   

6.
7.
空间布局和管制同为规划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后者对于空间利用、安全和发展意义更为重大。从空间要素和管制出发,结合上海区(县)域总体规划中涉及的相关编制内容和特点,分析空间管制内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对策探讨,以期从区域、总体层面,更加有效、科学地指导各类城市空间要素的规划控制和管理实施。  相似文献   

8.
城市总体规划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管制空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青  顾朝林  袁晓辉 《城市规划》2011,35(10):44-50
从空间界限、功能定位、指标控制等角度揭示主体功能区规划(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禁止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与城市总体规划空间管制分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已建区)功能空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并对两者进行解构与重组,尝试探索城市总体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管制空间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9.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阶段,不同类型的规划在土地用途管制上有差异化的需求,单一的用地分类标准无法完全适应。为探索面向大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土地用途管制的创新路径,分析日本、新加坡、加拿大在上述两类规划中的土地用途管制方式和彼此之间在用地上的规划意图传导手段;总结上海总体规划编制中有关土地用途管制的分区探索经验。研究发现,用途管制应从依赖用地分类的技术标准向依托分区的政策工具转型;可在城市总体规划层面采用“结构性分区”落实战略性意图,打破传统规划体系中用地分类的“树形结构”,打造不同规划类型下的差异化土地用途管制工具;并通过用地兼容性、妨害性的原则进行探索,在保障不同规划类型保持各自工具理性的同时,提高土地用途管制意图在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之间的传导效力。  相似文献   

10.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详细规划具有实施性和管控性双重功能。详细规划作为国土空间规划中“底线管控”和“分区引导”的管制工具,迫切需要探索详细规划用途管制的技术路线。本文辨析管制工具“分区”“分组”“分类”的差异和关系,参照国外城市的分区管制技术经验,构建基于“用途分区-用地性质-建筑用途”的管制规则,强调管制目标与管制要素内在的关联性,完善从规划编制到建成环境管理的全流程用途管制。分区管制可适用于现行单层控规编制,也可结合“单元-地块”的分层编制体系,建立“市-区”两级的分级管理机制,优化详细规划事权划分与管理流程。  相似文献   

11.
通过衔接GB 50137-201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和GJJ/T 85-2002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两个用地分类标准,找到两个用地标准的差异之处,建议绿地系统规划应从城乡统筹一体化的角度更大范围地与相关规划对接,与上位规划协调,并对当前绿地系统规划和管理中关注的焦点问题提出了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2.
杨宁  邓庆坦 《山西建筑》2008,34(1):29-30
回顾了建国后我国城市住区规划设计思想及空间形态的演变,并进行了简要分析,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新的住区模式进行了探索与思考,以期对今后的住区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以当阳市区沮河两岸为例谈城市公共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当阳市沮河两岸城市公共空间的体验,探讨了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建设过程中,延续城市文脉、构建和谐城市人地关系及再生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从而促进城市公共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贾云斐  李秀  杜莉莉 《山西建筑》2010,36(35):12-13
以台肥市主城区长江中路沿线区域为研究对象,较为系统地对该区域的地域背景、地下空间的开发现状以及开发利用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该区域地下空间规划利用和管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庄志强 《山西建筑》2010,36(30):6-7
以吴江西塘河景观游憩规划为例,从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对滨水地区做好规划设计,改善城市面貌,增添市民游憩空间等方面着手,对城市中心滨水区的景观游憩设计的一些基本方法进行了阐述,以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6.
张京渤 《山西建筑》2006,32(14):11-12
阐述了发展城市公共空间的意义,介绍了城市空间的发展模式,分析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实质,指出城市公共空间不仅是人与人进行经济活动的地方,更主要的是人与人交流的场所。  相似文献   

17.
齐宝崇 《山西建筑》2005,31(3):21-22
介绍了我国城市居住地建设的客观状况.就居住区向城市边缘拓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合阳泉市居住用地及住宅建设现状,提出了城市边缘住区规划设计的思路,以利于城市居住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效率与机会成本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贺永  乐颖 《山西建筑》2004,30(5):9-10
应用经济学中机会成本的原理,分析了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经济原因,指出土地利用效率是评价城市土地利用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阐明了机会成本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9.
马菁 《山西建筑》2006,32(8):42-43
针对城市规划中的城市休闲空间设计,介绍了城市休闲空间的物质设计要素,探讨了其设计原则,以充分发挥城市的休闲功能,满足人们对休闲质量及休闲活动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许兰兰  檀丽丽 《山西建筑》2006,32(16):30-31
阐述了城市地下空间的利用特征及现状,对城市地下空间发展做了详细介绍,分析了利用地下空间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