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对绞股蓝与乌蔹莓进行了植物性状特征的比较,同时指出了它们在生境,形态等方面容易混淆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建立绞股蓝与乌蔹莓2种中药相互鉴别的特异性PCR方法,利用SYBR Green I染料法建立对绞股蓝与乌蔹莓的快速鉴别方法。采集不同产地的绞股蓝与乌蔹莓各9份,通过对其叶绿体DNA中trnL-F片段进行扩增、测序,进行多重序列比对后,根据其变异位点设计相互鉴别的特异性引物,建立特异PCR鉴别方法,并通过加入SYBR Green I染料法建立对2种中药进行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建立了对绞股蓝与乌蔹莓2种中药进行分子鉴别方法,并建立了荧光快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黄国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3,(22):9228-9228,9244
[目的]优选乌蔹莓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条件.[方法]以酶活力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研究酶体积、底物体积、反应体系的酸碱度和反应温度等不同条件对乌蔹莓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影响乌蔹莓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的因素大小顺序依次是:底物体积>温度>酶体积> pH.乌蔹莓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的最佳条件为:0.5 ml浓度2%的H2O2,温度为35℃,酶体积为0.1ml,pH值为5.5.[结论]底物体积和温度是影响过氧化物酶活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子系统学引发了广义乌蔹莓属Cayratia s.l. (葡萄科Vitaceae)的界定的一系列争议。以浙江广义乌蔹莓属植物为对象,采用多种不同证据进行综合分类研究。  方法  比较了种子形态、茎叶毛被特征,结合atpB-rbcL、trnC-petN、trnH-psbA和trnL-F等4个叶绿体基因片段的系统发育关系分析,探讨浙江广义乌蔹莓属的分类问题。  结果  浙江广义乌蔹莓属植物的茎、叶毛被有所不同,毛被类型(无毛、短柔毛和多节长柔毛)和疏密程度在种间有差异。乌蔹莓属Causonis Raf. 植物和拟乌蔹莓属Pseudocayratia J. Wen, L. M. Lu & Z. D. Chen植物种子胚乳横切面形态和背腹面洼穴形态有很大差异。前者种子胚乳横切M形,腹面洼穴倒狭卵形或倒狭卵状椭圆形,深凹;后者种子胚乳横切T型,腹面洼穴椭圆形,浅凹。基于4个叶绿体基因片段的系统发育树支持将浙江广义乌蔹莓属明显分为乌蔹莓属和拟乌蔹莓属2个属。  结论  基于形态和系统发育关系研究,将薄叶乌蔹莓Cayratia tenuifolia (Wight et Arn.) Gagnep.和尖叶乌蔹莓C. japonica var. pseudotrifolia (W. T. Wang) C. L. Li作为乌蔹莓C. japonica (Thunb.) Gagnep.的亚种,将白毛拟乌蔹莓Pseudocayratia pengiana Hsu et J. Wen作为美丽拟乌蔹莓P. speciosa J. Wen et L. M. Lu的亚种处理。图3表3参16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唐古特大黄与药用大黄对高原强紫外线辐射的生理适应特征。[方法]以栽培于同一生境下的4年生唐古特大黄与药用大黄为研究对象,测定2种大黄叶片中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及紫外吸收物质的含量,研究了在高原强紫外线辐射下2种大黄的生理适应性。[结果]同一生境下唐古特大黄叶片中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和紫外吸收物质的含量高于药用大黄。[结论]叶绿素a、b及类胡萝卜素和紫外吸收物质的积累,有利于唐古特大黄对高原强紫外辐射的适应,是长期进化适应高原环境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抱茎獐牙菜对高原强紫外线辐射的生理适应特征。[方法]以藏药植物抱茎獐牙菜为研究材料,测定抱茎獐牙菜叶片中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及紫外线吸收物质的含量,研究了在高原强紫外线辐射下抱茎獐牙菜的生理适应性。[结果]同一生境下野生抱茎獐牙菜叶片中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低于栽培抱茎獐牙菜,而野生抱茎獐牙菜叶片中类胡萝卜素和紫外线吸收物质的含量高于栽培抱茎獐牙菜。高海拔野生抱茎獐牙菜叶片中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和类胡萝卜素及紫外线吸收物质的含量均高于低海拔野生抱茎獐牙菜。[结论]类胡萝卜素和紫外线吸收物质的积累,有利于抱茎獐牙菜对高原强紫外线辐射的适应。  相似文献   

7.
乌蔹梅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长旺盛的乌蔹梅茎段为培养材料,进行芽的生长与分化,试管苗生根、继代、留茬继代、移栽、扦插和移植的研究.结果证明:1/2 MS+IAA 0.2mg/L+NAA0.1mg/L是芽生长培养的理想培养基;MS+BA 0.4 mg/L+NAA 0.1 mg/L是乌蔹莓生长芽分化增殖的理想培养基;1/2 MS+IAA 0.3mg/L是乌蔹莓试管莆生根培养的理想培养基;生根试管苗可以连续进行3次留茬继代培养,平均每代的繁殖系数为3.1;在温室的苗床上试管苗移栽和扦插成活率在90%左右;移栽和扦插成活的试管苗移植到花坛上的成活率近100%;移植的试管苗当年可以正常开花结实,且生长旺盛,根系发达.  相似文献   

8.
巫山红叶呈色对生境异质性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巫山红叶秋季叶片呈色不均的主要影响因子。【方法】在巫山红叶景区内,根据海拔、坡度、坡向的不同选取4种具有代表性的生境(生境1,生境2,生境3,生境4),并以其中生长的巫山红叶(Cotinus coggygria Scop. var.cinerea Engl.)为试验材料,于2018年7-11月,在每月20日采样并立即测定叶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可溶性蛋白、还原性糖含量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通过分析叶片生理指标的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海拔、坡向、坡度、土壤营养状况以及环境温度、湿度)的相关性,明确引起红叶呈色差异的主要因子。【结果】各生境巫山红叶叶片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随生长期不同存在差异,在11月时急速下降,与10月相比,叶绿素含量降幅为80.42%~92.86%,类胡萝卜素含量降幅为55.58%~86.22%;生境3、生境4中的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始终低于生境2,且在11月转色期时显著低于生境2(P0.05)。各生境巫山红叶叶片中花色素苷含量在转色期前整体较低,在11月转色期时急剧上升,其中海拔最高、坡度最陡的生境4中其含量相比10月上升了10.04倍,并显著高于其他生境(P0.05)。各生境巫山红叶叶片中PAL活性变化幅度与花色素苷含量变化情况并不一致,两者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且转色期时不同生境之间PAL活性也无显著差异。各生境巫山红叶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在11月转色期时大幅下降,生境4较之10月下降了83.64%,降至最低,但与其他生理指标间无显著相关性。转色期时,巫山红叶叶片中还原性糖含量与花色素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生境4的还原性糖含量最高,但与其他生境的还原性糖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花色素苷和还原性糖含量与海拔、坡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温度、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而与坡向和土壤肥力条件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海拔与坡度、温度与湿度是导致不同生境内巫山红叶转色期叶片呈色不均的关键外在因素;还原性糖由于在一定含量范围内会影响花色素苷含量的变化,是导致叶片呈色不均的一个重要内因。  相似文献   

9.
国产乌蔹莓属植物药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检索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乌蔹莓的生态特点和生活习性等,并研究了其在药用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不同施肥条件下栽培川西獐牙菜对高原强太阳辐射的生理适应特征,以藏药植物栽培川西獐牙莱为研究材料,测定其叶片中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及紫外线吸收物质的含量,探讨其在高原强太阳辐射下生理适应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施氮肥能显著增加栽培川西獐牙菜叶片中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的含量,施肥(氮肥与磷肥)对叶片中花青素、类黄酮含量积累的影响不大.施氮肥有利于栽培川西獐牙菜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积累,3种处理中类胡萝卜素和紫外线吸收物质含量的积累相差不大,说明栽培川西獐牙菜已经对高原强紫外线辐射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首次报道了姬蕨科(Hypolepidaceae)姬蕨(Hypolepis punctata(Thunb.) Mett.)配子体发育阶段的结构特征.介绍了姬蕨配子体的培育方法,包括最初的孢子水培法和后期的配子体土培法.配子体发育过程包括孢子萌发、原丝体发育、叶绿体发育、假根分化、片状体形成、毛状体特征、幼原叶以及性器的出现,并初步讨论了姬蕨配子体发育的系统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消费者对天然、绿色、无污染、具有保健功能的水果重视和喜爱程度的日益增强,三叶木通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被广泛开发利用。本文从三叶木通药用价值、化学成分和深加工等3个方面对三叶木通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以期为其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全面系统地查阅有关连翘的文献资料,综述连翘近年来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栽培现状、质量影响因素及开发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连翘栽培的重点研究方向,为连翘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柿品种'禅寺丸'花粉超低温保存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对柿品种‘禅寺丸’(Diospyros kaki Thunb.CV.Zenjimaru)花粉进行了干燥脱水法(Dehydration)和玻璃化法(Vitrification)液氮超低温保存研究,结果表明:0℃下硅胶干燥8h或(20士1)℃下玻璃化液PVS2处理40~60rnin后直接投入液氮保存,40℃解冻70s后,相对存活率(TTC检测)和萌发率都在90%以上,且活力与保存时间长短无关。该结果为柿花粉的长期保存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王进明  王瑞娜  范圣此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5):8483-8484,8594
在对文献资料查阅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连翘野生资源分布地区,对连翘野生资源进行实地调查。结果发现,连翘在采收、炮制加工和采收期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对野生连翘资源的破坏性很大。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野生连翘资源的保护意识及加大人工的抚育力度,以实现野生连翘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三叶木通药用价值、果实化学成分、果实贮藏保鲜、果实深加工等方面对三叶木通国内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e (Thunb.) Koidz.)具有很高的开发应用价值,其优良品系组织培养快繁体系的建立尤为重要。以三叶木通幼嫩枝条及叶片作为外植体,研究了三叶木通无菌外植体获得、愈伤诱导以及胚状体诱导等过程,同时分析了抑制愈伤组织褐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外植体经75%乙醇处理1 min,0.1%升汞灭菌12 min,再经无菌水浸泡处理3 min后,接种至MS+NAA 0.4 mg·L-1+2,4 D 4.0 mg·L-1+活性炭1.0 g·L-1+蔗糖30.0 g·L-1 +琼脂6.0 g·L-1培养基中,避光培养可得到愈伤组织,并能有效抑制愈伤组织褐化。愈伤组织接种至MS+NAA 0.4 mg·L-1+6 BA 2.0 mg·L-1+蔗糖30.0 g·L-1 +琼脂6.0 g·L-1的培养基中可得到胚状体,然后接种至无激素的MS培养基中,可以得到种苗。  相似文献   

18.
传统淮山药栽培,种植和采收时均需要挖深沟,费工费时,且需要在较好质量的耕地上才能种植,由于与粮争地,严重影响了淮山药产业的发展。淮山药免耕生态栽培技术,结合淮山药定向结薯栽培技术的优点,在低产田、荒山荒坡及林下土地等非主粮生产用地种植,不仅可以促进农民增收,还可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藏药山苦荬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垠  童志平  薛鹏禧  谢远  泽仁拉姆  刘之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222-16222,16225
[目的]研究传统藏药山苦荬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浓度95%乙醇通过冷浸法提取得到总浸膏;分别用石油醚、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对其萃取,得到各部分浸膏;对乙酸乙酯提取部分浸膏用硅胶柱和葡聚糖凝胶柱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山苦荬中分离鉴定出了4种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β-sitoster)、木犀草素(tuteolin)、芹菜素(apigenin)和木犀草素-7-ο-β-D-葡萄糖苷(tuteolin-7-ο-β-D-glucoside)。[结论]研究结果可为科学利用山苦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连翘是中国常用中草药,也是庭院绿化的常用树种,需求量较大.建立连翘(Forsythia suspensa (Thunb.) Vahl)的试管苗快速繁殖体系,以期为连翘的大规模栽培育种奠定基础.[方法]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6-BA与NAA诱导连翘幼茎外植体再生芽的发生;以1/2 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IAA、IBA或NAA等单一激素,诱导再生芽生根.[结果]结果表明,BA与NAA的比例对于新芽发生有重要影响,NAA的存在通常不同程度导致愈伤组织的发生,当NAA与6-BA比例达到2∶1时,茎段外植体完全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而不含有NAA,即仅含有6-BA单一激素情况下,更有利于芽的发生.对于生根诱导,低浓度IAA或NAA (0.1 mg/L)均不能诱导连翘试管苗生根,高浓度(0.5 mg/L)会导致茎基部先发生愈伤化,之后才有根从愈伤组织处长出.IBA在0.1~0.5 mg/L范围内,均可以诱导90%以上的再生小芽生根.[结论]以连翘的幼茎为外植体诱导连翘的试管苗快速繁殖,MS+6-BA 0.5 mg/L为最佳的芽诱导培养基;1/2 MS+IBA 0.2 mg/L为最佳的试管苗生根培养基,生根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