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特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核苷类似物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拉米夫定被批准临床应用以来,进入一个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时代。临床上有了直接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治疗方法,并有了对不能取得持续应答的患者实施长期抗病毒治疗的可能性,使通过抗病毒药物维持治疗达到维持应答以保证患者长期病情稳定、阻止病情进展成为现实。近年来已有多种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核苷(酸)类似物药物被批准进入临床试验或临床应用,给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带来了更高的疗效,使医患都有了更多的选择。目前已经批准的3种药物,即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我国正在审批之中)的基本适应证都是有活跃病毒复制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于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的除慢性乙型肝炎外某些特殊疾病患者,如接受化疗或免疫抑制剂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拟接受肝移植和肝移植后患者、儿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等,在我国尚未批准为适应证。由于这些特殊患者的治疗是临床不可回避的问题,国内外都有相关的治疗研究文献报道,临床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因此我国《2004年拉米夫定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中已把这些患者列为建议治疗对象[1]。一、接受化疗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应用非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非活动性HBsAg...  相似文献   

2.
传统观念认为免疫耐受期患者的病情是良性的,不会导致不良预后,不推荐抗病毒治疗。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防控理念的改变,这种观念面临极大的挑战。1免疫耐受期的概念慢性HBV感染的自然史很复杂,根据患者感染病毒与宿主免疫状态及其相互作用对肝脏的影响,传统上分为4个期,即免疫耐受期(慢性HBV携带状态)、免疫清除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免疫控制期(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和再活动期(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目的在于针对肝脏的炎症,并抑制病毒的活性。对免疫抑制剂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chronic active hepatitis B,CAH-B)曾有争论。作者对 CAH-B 病例使用短程强的松龙治疗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血清 HBV-DNA 和乙肝 e 抗原(HBeAg)持续减少,并乙肝表面抗原(HBsAg)滴度下降。作者根据此经验,试图在慢性持续性乙肝(CPH-B)病例,应用激素短程疗法,对改变 HBV 标志物方面有类似作用,目的是降低传染性,使血清转氮酶活性正常化,并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立民  辛涛  刘玉兰 《肝脏》2004,9(4):280-281
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病毒的持续复制和免疫功能紊乱是发病的重要因素,抗病毒治疗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同时联合应用免疫调节剂治疗才可提高抗病毒效果,并促进HBeAg清除及血清学转换,我们应用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汪月娥 《肝脏》2006,11(Z1):22-28
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定义是:HBV DNA阳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和肝活检有坏死性炎症.慢性HBV感染的自然病程通常为免疫耐受、免疫激活(或慢乙肝)和非活动性携带者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观察朝阳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及作用机制.对50例血清HBsAg,HBeAg,抗HBc和HB-VDNA均为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活动性、代偿期)患者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进行朝阳丸(36例)或干扰素(14例)治疗,3个月后评估疗效.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肝脏功能、细胞免疫功能、NK细胞活性、血清补体、血清肝炎标志物、HRVDNA、肝脏超微结构及血清干扰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朝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若能使其病毒转变为潜伏状态,其标志为乙型肝炎 e 抗原(HBeAg)消失,便能使症状消退,肝炎的活动性和感染力也得以消除。因此,CHB 伴有活动性病毒复制时,抗病毒药可成为首选疗法。应用单一药物干扰素(IF)或阿糖腺苷  相似文献   

8.
免疫功能低下、免疫调节功能失调/紊乱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发生、发展的主要发病机制,因此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尤为重要.近年中药单体、单味药及中药复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其具体的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从促进树突状细胞成熟和功能恢复、调节NK/NKT功能、调节肝脏巨噬细胞功能、通过双向调节免疫功能调节T细胞功能等四个方面阐述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树突状细胞在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明泉  施光峰 《肝脏》2002,7(4):272-274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的高发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 3千万 ,造成乙型肝炎慢性化的主要原因是HBV感染所形成的免疫功能不全、体内高滴度病毒含量及对受染细胞的耐受状态 ,因此打破HBV感染后的耐受状态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关键[1] 。抗原提呈细胞 (APC)是机体免疫反应的首要环节 ,能否进行有效的抗原提呈直接关系到免疫激活或免疫耐受的诱导。而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s ,DC)是功能强大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 ,在免疫应答的诱导中具有特殊地位[2 ] 。目前 ,DC应用于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治疗已有了一定的…  相似文献   

10.
张君鸣 《山东医药》2004,44(10):22-23
为了解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前自发性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YMDD)变异情况,2002年6月至2003年9月,我们检测了具有拉米夫定治疗适应证的12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定量及YMDD变异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体内存在白细胞介素Ⅱ活性及水平显著减低,免疫功能紊乱。我们试用重组白细胞介素Ⅱ(rIL-Ⅱ)单用和联合胸腺肽、干扰素、单磷酸阿糖腺苷等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结果:rIL-Ⅱ单独或联合用药均有抗病毒、调节免疫功能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rIL-Ⅱ联合用药的效果优于单独用药。联合用药组中,胸腺肽组的远期疗效优于α-干扰素组或单磷酸阿糖腺苷组。rIL-Ⅱ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协调免疫功能持久抗病毒,改善肝功能,纠正免疫功能紊乱的作用。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猪苓多糖联合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与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比较王沅江,沈延梅,黄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抽样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采用不同药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乙肝病毒(HBV)标志的改变,比较其疗效。材料及方法一、病例选择 治疗组76例,其中慢性活动性...  相似文献   

13.
博尔泰力(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慢性乙型肝炎发病机理与机体的免疫功能紊乱有关,治疗非常困难。我们自1998年10月至1999年6月用博尔泰力(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0例,取得较为理想疗效。 1.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按1995年(北京)第五届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订的标准,选择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轻度与中度,ALT≥520u/L,年龄20~50岁之间患者为治疗观察对象,所有病例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转录因子 T-bet 在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 HBV 特异性 CD8+ T 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 HBV 肽五聚体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 HLA-A2阳性的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 HBV 特异性 CD8+ T 细胞中 T-bet 的表达。比较分析 HBV 特异性 CD8+ T 细胞中 T-bet 表达在急性、慢性乙型肝炎之间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HBV 特异性 CD8+ T 细胞中 T-bet 表达与 HBV DNA 水平、ALT 水平以及临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 HBV 特异性 CD8+ T 细胞中 T-bet 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 CHB 患者外周血 HBV 特异性 CD8+ T 细胞中 T-bet 表达水平与 HBV DNA 水平及 ALT 水平无明显相关性,HBV 特异性 CD8+ T 细胞中 T-bet 表达水平高的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HBeAg 血清转换率显著升高。结论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特异性 CD8+ T 细胞转录因子 T-bet 表达与 HBV 感染的免疫控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于病毒持续感染,人体抗病毒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调节紊乱所造成。目前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首选的是干扰素。本文旨在探讨苦参素与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优劣。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 治疗组,慢性乙型肝炎20例,男  相似文献   

16.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因持续的病毒复制、免疫功能紊乱,病情进展,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目前尚无任何一种药物可以单独解决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问题,而有效控制病毒的复制,可延缓病情的进展,是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目标.阿德福韦醌为第二代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耐药发生率低,但其抑制病毒作用相对较弱(平均下降3.6log10copies/ml ),影响其疗效.为提高阿德福韦酯的临床疗效,我们以苦参碱注射液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慢性乙型肝炎由于病毒持续感染,免疫功能紊乱,致使病情迁延不愈,治疗非常困难,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基础上进行抗病毒治疗,可能会提高疗效,影响转归。胸腺肽是一种免疫调节药,能促使T淋巴细胞成熟,具有调节和增强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我科自1999年1月~2002年1月,将其与干扰素联合使用,治疗3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资料与方法 一、病例选择 全部病例治疗前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HBeAg和HBV DNA阳性且血清  相似文献   

18.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抗病毒治疗可能影响机体的免疫状态,如IFN-α能促进Th1细胞功能和Th1类细胞因子产生.  相似文献   

19.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其防治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一般是指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持续阳性6个月以上。2000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乙型肝炎防治研讨会将慢性HBV感染分为3期,即免疫耐受期、慢性乙型肝炎期和非活动性或无症状HBV携带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及NK细胞含量的变化,进一步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功能状况。方法收集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实验组,其中HBe Ag阳性20例,阴性28例,选择26名健康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血清中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和NK细胞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CD3+T细胞、CD4+T细胞和NK细胞的含量明显降低,而CD8+T细胞含量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Be Ag阳性和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这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判断、疾病进展、治疗及预后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