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灾难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片段。数千年来一直困扰着中华民族的各种灾害,近十年来又进入一个多发期,但同时,这十年也是中国努力构筑防灾减灾钢铁长城的十年,是中国防灾减灾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的十年。从编制实施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到完善减灾救灾综合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2.
詹奕嘉 《中国减灾》2012,(23):10-13
数千年来一直困扰着中华民族的各种灾害,近十年来又进入一个多发期,但同时,这十年也是中国努力构筑防灾减灾钢铁长城的十年,是中国防灾减灾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的十年。从编制实施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到完善减灾救灾综合协调体制机制,从逐步推进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到  相似文献   

3.
干旱、洪涝、台风、地震……除现代火山活动外,几乎所有自然灾害都在我国出现过。数千年来一直困扰着中华民族的各种灾害,近十年来又进入一个多发期。这十年,是中国经受巨灾磨砺的十年,是减灾救灾不断趋向高速高效发展的十年,是社会灾害风险防范意识不断增强的十年,更是防灾减灾事业因势利导、趋利退害的十年。  相似文献   

4.
<正>干旱、洪涝、台风、地震……除现代火山活动外,几乎所有自然灾害都在我国出现过。数千年来一直困扰着中华民族的各种灾害,近十年来又进入一个多发期。这十年,是中国经受巨灾磨砺的十年,是减灾救灾不断趋向高速高效发展的十年,是社会灾害风险防范意识不断增强的十年,更是防灾减灾事业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的十年。十年来,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中国的防灾减灾事业开始从灾害救助到灾害防御、从灾害防御到灾害风险管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马旦珠 《中国减灾》2012,(5X):57-57
<正>十年锐意进取,十年风华正茂。十年硕果累累,十年春华秋实。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从2002年成立至今,走过了10年的发展历程。作为承担中国减灾救灾信息交流、技术支持、政策咨询、人员培训和基础研究等职能的专业部门,中心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形势下,根据国家防灾减灾工作的需要而设立的。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自成立之日起,就与中国的防灾减灾事业发展同步,担负起培训防灾减灾管理人员、  相似文献   

6.
正1989年,中国政府积极响应联合国关于开展"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倡议,成立了"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2000年更名为"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2005年再次更名为"国家减灾委员会"),时至今日,已有25年。25年来,中国政府通过参与国际减灾交流与合作,一直在探索和实践通过调动各方资源来实现综合防灾减灾目标,并在全球防灾减灾框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回顾了25年来中国综合减灾工作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分析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中国减灾》2014,(2):30-31
为加强防灾减灾宣传。增强社会防灾减灾意识。2013年12月.国家减灾委办公室举办、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具体承办了首届“中国年度十大自然灾害事件”网络评选活动综合网络投票情况和国家减灾委专家意见。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甘肃省省委十二届六次全委会议强调,要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目的是通过健全体制机制,增强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实现灾害管理由“应急救助”向“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转型。甘肃省是全国自然灾害高发易发省份之一?素有“十年九灾”、“无灾不成年”之说,特别是近年来多灾并发、重灾连发,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在经受一系列重特大自然灾害的考验后,甘肃省民政厅深刻体会到,建立和完善“综合政策”、“联动共享”、“综合减灾救灾责任”三大体系,是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的基本手段和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韦保新 《中国减灾》2012,(5X):54-55
<正>在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成立十周年之际,奋战在防灾减灾一线的地方民政救灾系统多位同仁也从中心发展、中心在我国防灾减灾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地位和影响等角度,抒发了地方民政减灾系统对中心成立的祝贺,表达了对中心十年来给予地方大力支持和帮助的感谢之情。  相似文献   

10.
中国航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具备为防灾减灾提供服务的能力。国防科工委作为中国航天行业主管部门,积极推动航天技术为防灾减灾服务。五年来,我国相继发射了气象、海洋、资源三个系列共计5颗卫星,主要用于防灾减灾的“环境与灾害监测小卫星星座”(第一阶段共计3颗卫星)也在立项,并在紧张的研制之中。为保证这些卫星的成功发射和正常运行,以满足我国防灾减灾对航天技术的需求,在过去五年里国防科工委做出了不懈努力。充分发挥现有气象、资源、海洋卫星潜力,积极为防灾减灾服务目前,用于防灾减灾的卫星主要是对地观测卫星。1998年在长江和松…  相似文献   

11.
由云南省灾害防御协会承办的第七届中国西部防灾减灾工作经验交流会于1999年9月20日至9月24日在云南省昆明市召开。来自新疆、甘肃、陕西、青海、宁夏、重庆、贵州和云南的8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云南省人大常委会戴光禄副主任、省人民政府李汉柏副省长、省原政协副主席赵廷光、中科院资深院士吴征镒教授和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秘书长许厚德研究员到会讲话。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办公室郑远长博士到会,介绍了我国开展国际减灾十年的工作、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活动论坛情况和下一阶段减灾工作的基本思路。中国西部防灾减灾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12.
2012年年末,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2012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事件”其中有9件是气象灾害事件,气象灾害对我国的影响之深可见一斑。要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首当其冲。近日,本刊记者就气象防灾减灾相关问题专访了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综合减灾25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中国政府积极响应联合国关于开展“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倡议,成立了“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2000年更名为“中国国际减灾委员会”,2005年再次更名为“国家减灾委员会”),时至今日,已有25年。25年来,中国政府通过参与国际减灾交流与合作,一直在探索和实践通过调动各方资源来实现综合防灾减灾目标,并在全球防灾减灾框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正>十年,是奋进的时间坐标;十年,是发展的时间半径。十年春华秋实,不仅能描绘出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事业改革发展的宏大篇章,更能感受应急管理人和防灾减灾救灾人初心与使命的坚守、责任与担当的激荡……十年征途漫漫,十年踔厉奋发。2012—2022年,这是新时代新征程上的非凡十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亿万人民矢志民族复兴,走过非凡十年,书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恢宏壮丽的篇章。  相似文献   

15.
主席先生,女士们、先生们:首先,我以中国代表团的名义向大会的召开致以热烈祝贺。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宗旨,是通过全球的共同努力,有效减轻自然灾害的危害。十年来,联合国有关方面在推动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深入开展,提高全社会的防灾意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突出成就。对此,中国政府予以高度评价。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自然灾害管理和减灾工作,在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同时,确立了减灾在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1989年4月成立以来,在制定国家的减灾规划和减灾方针政策、组织协调有关部…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怎样使农民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帮助农村备灾,是关乎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战略的大事。中国红十字总会从2001年至今推广的“农村社区备灾”项目无疑是可借鉴学习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持续发展的防灾减灾对策”国际圆桌会议在柏林召开“持续发展的防灾减灾对策”圆桌会议是由德国国际发展基金会和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秘书处联合组织召开的,1994年1月25—28日在德国柏林举行。有22个国家的55位代表出席了会议,其中包括德国联邦经济合作与...  相似文献   

18.
乌格 《中国减灾》2011,(5):46-47
中国和日本距离不远,都属于遭受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都在防灾减灾方面有着自己的体系。日本的防灾减灾工作始终是重中之重,3月11日的9级地震,更充分显示了日本的防灾减灾能力。而中国在经历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和舟曲泥石流之后,对防灾减灾工作也有了更好的认识。那么,中国和日本在防灾减灾方面有何差异呢?记者从防灾、救灾和意识三方面进行了对比,且看这场有关防灾减灾的PK战。  相似文献   

19.
四平市举办抗震防震知识竞赛为配合国际减灾十年活动,更加深入广泛地宣传抗震防灾知识,吉林省四平市抗震防灾办公室,四平市地震办公室,四平电视台建设记者站,于1994年10月6日联合举办了“四平市抗震防震知识竞赛”。这次知识竞赛对于增强四平市广大干部群众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工作报告和今后工作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宝俊 《中国减灾》1998,8(4):10-12,9
司马义·艾买提主任、各位委员:今年是国际减灾十年活动的第九年。在过去的九年中,通过减灾委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我国的减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赞誉。今年10月14日,联合国减灾十年委员会将一年一度的“联合国川防灾奖”授予多吉才让副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