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小脑梗寒临床并不少见,但由于其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所以临床常误诊。本文通过对12例小脑梗塞的临床表现、CT及MRI所见,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总结和探讨,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男 2 2例 ,女 8例 ,年龄在 4 0~ 82岁 ,平均 6 1岁 ,5 0岁以上患者 2 4例。有高血压病史者 14例 ,椎 -基底动脉缺血发作史 14例 ,糖尿病史 4例 ,心房纤颤病史 3例。本组 30例 ,眩晕 2 0例 ,共济失调 18例 ,眼震 16例 ,头痛2例 ,周围性面瘫 1例 ,意识障碍 2例。CT及MRI检查 :本组 30例 ,均经CT检查 ,首次即发现小脑病变的 4例 ,(2 0例为发病 2 4小时所作 ) ,6例为发病 4 8小时复查CT证实 ,其余均为MRI证实。其中 8例有第四脑室受压 ,脑积水 ,2例为双侧小脑半球梗塞。治疗及预后 :30例病例均给予内科保守治疗 ,2 2例…  相似文献   

3.
小脑梗塞的临床CT与MRI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脑梗塞的临床表现与CT、MRI间的相关性以及CT、MRI对其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20例经CT、MRI证实的小脑梗塞,从其病因、临床特点、CT、MRI有无特征性改变、临床分型及治疗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高血压动脉硬化是小脑梗搴主要原因。MRI对小脑梗塞的诊断明显优于CT。结论 轻症小脑梗塞预后较好;对重症小脑梗塞,应加强脱水降颅压,必要时应尽早手术减压治疗。  相似文献   

4.
5.
无症状性脑梗塞(Silent brain infaction SBI)主要以反复发作的头痛、头晕、全身乏力,一过性肢体麻木,一过性失语及智力、精神障碍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由于没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往往不为患者或临床医师重视。本文报告156例,并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做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25例小脑梗塞临床CT与MRI的对照分析吕秀芬,李卫新(河南省洛阳市第四人民医院,471000)主题词脑梗塞/诊断,MRI,CT,对比研究小脑梗塞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单就临床表现确诊较为困难,CT问世后对其诊断有一定帮助,但受后颅窝骨性伪影的干扰,CT...  相似文献   

7.
小脑梗塞67例临床与C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脑梗塞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临床诊断及治疗较困难 ,国内大宗病例报道不多。我科 1 992年 1月~ 1 998年1 2月间确诊为脑梗塞的 1 1 2 9例患者中小脑梗塞 67例 ,占5 93 %。现将其临床表现和CT特征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男 53例 ,女 1 4例 ,男女之比为 3 8∶1。年龄 41~ 89岁 ,平均 62 4岁。既往高血压 38例 (56 72 % )、冠心病2 6例 (38 81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 3例 (34 33 % )、糖尿病 1 5例 (2 2 39% )、风心病 1 3例 (1 9 40 % )。1 2 临床表现除 6例为无症状性小脑梗塞外 ,其余 6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脑梗…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23例小脑梗塞,临床表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步态不稳定及共济失调,常伴长束征,从其病因,发病部位及上述临床表现进行探讨,对患者头颅CT,MRI分析比较,认为MRI对该病例的诊断率较高,发现高血压,高脂血症与本病有密切关系,对早期有意识障碍者应高度重视,及时预防与治疗,提高其存活率。  相似文献   

9.
小脑梗塞的MRI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脑梗塞临床并非少 ,但文献报道较少。随着CT与MRI的临床应用 ,使该病的检出率与诊断正确率明显提高。尤其是MRI检查 ,克服了CT在后颅窝的骨伪影及部分容积效应的缺点 ,使病灶的检出率达 10 0 %。现将我院 1998- 0 4~ 2 0 0 0 - 0 9间 16例小脑梗塞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6例中男性 10例 ,女性 6例 ,年龄在 37~ 79岁 ,平均 63岁。病程 2 4小时以内 2例 ,1天~ 1周 9例 ,1周~ 1个月 3例 ,1个月以上 2例。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头痛、恶心、呕吐、偏瘫、走路不稳、饮水呛咳等。 16例均行CT与MRI扫描 ,CT采用西门子螺旋…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分析小脑梗塞CT和MRI表现,探讨CT和MRI对小脑梗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小脑梗塞的CT和MRI图像进行回顾分析。结果CT和MRI不同程度显示了小脑梗塞的影像学改变,各有其特点,且与病程长短和病灶大小有关。结论MRI的影像学价值较CT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12.
小脑梗死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砺  董琳琳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1):2741-2743
目的:探讨小脑梗死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科1999年5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因及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心脏病、高脂血症及糖尿病。最主要临床表现为眩晕及小脑性共济失调。头部CT 48h内阳性率为35.6%,头部MRI阳性率为100%。内科保守治疗的治愈率为40.0%,病死率为11.1%,脑疝为主要死因。结论:患者持续出现眩晕、共济失调要注意小脑梗死的可能,头部MRI确诊小脑梗死优于头部CT,一般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注意防治脑疝。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分析脑缺血灶和脑梗死的CT及MRI相关图像的区别及关系,寻找能够有效协助诊断的影像检查方法,为临床医生提供最有价值的诊断资料.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74例初诊为脑缺血或者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及MRI检查,对其影像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共显示病灶总数为131个,诊断115例脑梗死,71例有脑软化,59例未见明显异常;MRI共显示病灶数为305个,MRI诊断163例脑梗死,其中97例有脑软化,114例有脑缺血灶;11例未见明显异常.MRI对于脑梗死病灶的敏感率是CT的2.33倍,MRI检出率为93.6%,CT检出率为66.1%,经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I检查不仅有助于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而且对颅内缺血灶有极高的诊断价值.缺血灶CT影像显示不佳,MRI可清楚显像;梗死灶CT、MRI均能成功显像,MRI能清楚显示早期变化.  相似文献   

14.
郭丰玉 《中外医疗》2014,(13):32-33
目的分析CT及MRI两种不同的影像学方法在脑梗塞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抽选该院神经内科的脑梗塞患者60例进行研究分析,在发病6 h内均进行头颅CT及MRI检查诊断病情,比较两种方法对脑梗塞的诊断正确率。结果头颅CT检查出脑梗塞9例,诊断正确率为15%;MRI检查出脑梗塞58例,诊断正确率为96.7%;MRI的诊断正确率显著高于CT。结论脑梗塞在早期经MRI检查即能清晰显示出病灶大小、形态及具体部位,便于临床早期发现疾病及时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生殖细胞瘤的CT与MRI诊断方法。方法:应用CT扫描采用常规轴位扫描,以OM线为基线,层厚5mm,层距5mm,部分病例进行颅底扫描、冠状位扫描。MRI采用每位患者均行平扫及增强检查,平扫应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加权像,自旋回波序列T1加权像行横轴位、矢位及冠状位检查;增强对比剂应用Gd-DTPA,剂量0.1mmol/kg,经肘静脉注射。结果:本组38例患者均行头颅CT检查显示,病变位于鞍区的11例表现为圆形、椭圆形混杂,边缘清晰,CT增强扫描可见病灶呈均匀强化,其病灶范围较平扫时略增加,同时行MRI检查,24例病变位于基底节区、松果体区及鞍区的患者表现为不规则形病灶,T1、T2加权像呈均匀等信号。结论:CT和MRI联合应用可以有效诊断颅内生殖细胞瘤。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脑梗塞患者CT及MRI诊断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脑梗塞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CT及MRI诊断,比较两种检测方式对不同类型脑梗塞的检出率及不同发病时间两种检测方式符合率差异。结果84例患者MRI总检出78例,占92.9%,显著高于CT检测符合率66.7%,MRI对缺血性脑梗塞及腔隙性脑梗塞检出率分别为93.1%、97.2%显著高于CT的65.5%、6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发病内12h检出率为84.0%,12-24h为94.6%,与CT检测率52.0%、64.7%比较显著较高(P0.05),24h后两种方式检出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与MRI均为诊断脑梗塞的有效方式,MRI对于早期诊断以及对各类型脑梗塞的检出率均优于CT,临床工作中建议两者结合以提高脑梗塞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桥脑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我科2001年2月~2006年2月收治36例桥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头部MRI所示的解剖相关性作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表现最为常见、最为重要的症状为眩晕(占88.9%),典型的桥脑综合征和单纯眼肌麻痹并不多见。结论MRI检查有助于确定临床与解剖之间的关系,桥脑腔隙性梗死占桥脑梗死的绝大多数,且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8.
张林  王成伟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9):2681-2682
我院是一所临床教学医院,每年都有临床或影像专业的学生来我们实习.通过几年对实习生的代教,在实习生临床教学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MRI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又称Binswanger氏病 (Bins wangerdisease ,BD)随着CT与MRI的临床应用 ,BD的诊断率逐年增高BD主要累积白质 ,临床上以高血压、卒中、慢性进行性痴呆为三大临床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我院自 1987年 10月至 1998年12月共收住院患者 80例。结合CT、MRI典型形态学改变 ,进行讨论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80例 ,男 44例 ,女 36例。年龄 5 6~ 87岁 ,其中 5 6~5 9岁的 16例 ,60~ 69岁的 34例 ,70~ 79岁的 2 5例 ,80岁以上的 5例。1.2 症状和体征  临床上多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脑蚓部寄生虫病的临床特点并分析患者主要MRI表现。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2015年8月收治46例小脑蚓部寄生虫病患者进行研究,对患者年龄、临床症状等进行总结,并行头颅MRI检查,分析小脑蚓部寄生虫病不同分期的MRI表现。结果小脑蚓部寄生虫病临床特点:以癫痫为主要首发症状、饮食习惯不良、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青壮年好发。MRI特点:散在单个寄生,病灶小、数量多、分布广,76.2%(35/46)的患者为多发病灶。46例患者中,共存期24例(52.2%)、退变死亡期9例(19.6%)、钙化期13例(28.32%)。MRI表现:(1)共存期多示单个圆形或卵圆形病灶,囊壁及头节不强化,囊内可见点状头节。T1低信号、头节点状高信号;T2高信号、头节点状低信号。(2)退变死亡期虫体增大、不规则,T1示囊虫壁不规则环状或结节状高信号、虫体及周围水肿区低信号;T2示虫体及周围水肿区为高信号、囊虫壁不规则环状或结节状低信号,形成寄生虫病特异性改变—靶型病灶。病灶呈结节状或不规则环状明显强化。(3)钙化期病灶表现为无信号或单个或多个点状低信号,无水肿带、增强无变化。结论小脑蚓部寄生虫病临床特点与MRI表现均具有较大特征性,二者结合往往可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