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和骨髓涂片同步观察在全血细胞减少患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35例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的全血细胞减少患者,采用骨髓抽吸-活检一步法取材,同时观察骨髓涂片及活检切片。结果在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骨髓纤维化的诊断中骨髓活检总有效率为88.57%,骨髓涂片检查总有效率为67.21%,故骨髓活检优于涂片。结论骨髓涂片和活检同步观察可以提高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切片与骨髓涂片同步观察对全血细胞减少症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53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采用骨髓穿刺涂片、骨髓活检同步取材,涂片用瑞氏染色,骨髓活检采用塑料包埋、苏木精-姬姆萨-酸性品红染色,同时观察其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切片。结果 153例中男67例,女86例,年龄3~83岁。血液系统疾病138例(90.2%),非血液系统疾病15例。骨髓活检切片诊断符合率87.58%,高于骨髓涂片71.90%。骨髓活检切片总误诊率为4.58%低于骨髓涂片25.36%。骨髓活检增生程度的判断优于骨髓涂片。结论骨髓活检更能客观地反映骨髓组织的真实情况,特别是在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所致全血细胞减少的诊断、鉴别诊断等方面的价值更优于涂片。骨髓活检与涂片二者联合检测能有效提高全血细胞减少症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李萍  杨进波 《西部医学》2009,21(11):1978-1979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与骨髓涂片同步观察对全血细胞减少症诊断的意义。方法对我院289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采用骨髓穿刺、活检双标本一步法取材,同时观察其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塑料包埋切片。结果诊断以再生障碍性贫血(AA)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为多见,占60.90%(176/289);其次为白血病、增生性贫血、骨髓纤维化等,在疾病诊断方面,骨髓活检优于涂片。结论骨髓活检能更全面地衡量造血细胞增生程度;骨髓活检与涂片同步观察能有效提高全血细胞减少症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骨髓活组织检查对全血细胞减少症诊断的价值,对20例骨髓涂片不能明确诊断伞血细胞减少症采用骨髓活检针取骨髓活组织,应用塑料包埋法处理后进行HGF和纤维染色、光镜形态学观察分析.结果,经骨髓活检塑料包埋切片确诊19例,其中符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证(MDS)15例,占75%,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纤维化各1例,诊断未明1例.提示骨髓活检塑料包埋技术能正确反映骨髓组织结构、细胞分布情况,在全血细胞减少症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髓组织活检在全血细胞减少症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常规骨髓穿刺部位,对21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采用骨髓活检针取骨髓活检组织,应用塑料包埋法处理后进行HGF和纤维染色、光镜形态学观察分析,以确定21例骨髓涂片不能明确诊断的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诊断.结果 21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骨髓活检结果提示, 多数骨髓增生程度为活跃或明显活跃,少数增生低下;诊断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RCMD)最多见,占71.4%(15/21),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纤维化各1例,诊断不确定、需结合临床分析者2例.结论骨髓活检塑料包埋技术能正确反应骨髓组织结构、细胞分布情况,在全血细胞减少症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倪军  王红  吴蔚  顾健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1):1705+1730
目的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同步检查分析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以及临床血液参数指标分析。方法收集2011~2012年120例全血细胞减少的患者资料,分析评估临床表现和血液参数;骨髓样本采用骨髓抽吸、活检同步法取材,骨髓涂片和活检染色后,行骨髓形态学观察。结果 120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中,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乏力、面色苍白和发热,其次是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最常见的病因是巨幼细胞性贫血(49.2%),其次是骨髓发育异常综合症(23.3%)和再生障碍性贫血(10.0%)。通过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同步检查能提高全血细胞减少的确诊率。结论在全血细胞减少的诊断中,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同步检查对了解疾病的过程和确定病因有诊断价值,同时对临床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探讨血清脂质结合唾液酸含量对白血病诊断的意义。方法用唾液酸快速诊断法测定40例白血病人及60例健康人血清LSA含量,对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并观察了外周血白血病细胞数与LSA的相关关系。结果白血病人血清LS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白血细胞数和骨髓增生程度与LSA含量均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血清脂质结合唾液酸测定是诊断白病的一个重要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8.
全血细胞减少718例细胞形态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骨髓和外周血细胞形态特点,以提高对相关疾病的认识。方法对718例全血细胞减少患者的骨髓和外周血细胞形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18例患者通过骨髓和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可确定病因229例(31.89%),前三位病因分别是:急性白血病126例(17.55%),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45例(6.27%),再生障碍性贫血25例(3.48%。)结论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病因很多,骨髓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是诊断全血细胞减少症病因的多种检查方法之一,大多数全血细胞减少患者要明确病因必须结合多项检查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9.
赵玉霞  梁英  罗文波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5):61-61,104
目的为探讨骨髓活检与涂片对全血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对112例全血细胞减少症进行同步骨髓涂片与活检,涂片用瑞氏染色,骨髓活检石蜡包埋法处理,HE染色、特殊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光镜观察。结果112例中男45例,女67例。年龄9~82岁。其中,再生障碍性贫血(AA)4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28例,白血病17例,增生性贫血9例,骨髓纤维化(MF)4例,骨髓转移癌3例,淋巴瘤1例,骨髓坏死1例。另有3例未见异常。结论骨髓活检能客观反映骨髓组织的真实情况,骨髓涂片结合活检能够提高全血细胞减少症的临床诊断准确率,可作为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0.
观察14例SLE病人的骨髓象,发现贫血的原因大部分为慢性病铁代谢紊乱所致,随原发病好转贫血减轻;部分为缺铁,溶血性贫血少见。骨髓粒细胞增殖池及储存地正常,杆状核明显多于分叶核,平均2.7:1;骨髓淋巴细胞比值正常,巨核细胞分类结果类似慢性ITP。提示Sin血细胞减少主要不是骨髓造血功能受抑而是外周血细胞破坏过多所致。  相似文献   

11.
全血细胞减少临床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骨转移癌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MF)、多发性骨髓瘤(MM)等疾病,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及骨髓活检是及早明确诊断的必要的检查方法之一,但前者不能反映骨髓造血的全貌,因此,我们从2005年起对20例全血细胞减少的患者开展了骨髓活检术,为全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诊断,取得病理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12例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的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例患儿噬血细胞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儿小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表现为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及凝血功能障碍,通过骨髓检查及淋巴结活检确诊。12例患儿经抗感染、激素及丙种球蛋白等治疗后,3例治愈,9例病情进行性恶化,5例死亡。结论骨髓检查及淋巴结活检对噬血细胞综合征是诊断关键。噬血细胞综合征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58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组58例MDS入院前分别误诊为各型再障、贫血及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症并久治不愈。文章简述其临床、血、骨髓象特点,提出对血细胞减少尤其是"不典型再障"要高度警惕,须密切观察血、骨髓象变化,早作胸骨穿刺和骨髓活检取得确诊。  相似文献   

14.
张有成 《河北医学》1999,5(6):32-33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临床常见的血液病,临床表现之一为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低下,典型病例诊断并不困难,然而部分病例,尤其是慢性再障骨髓呈局灶性代偿性增生时,骨髓增生活跃,与部分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鉴别困难,本文就近年来我院收治的40例慢性再障与3...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行骨髓穿刺检查患者骨髓稀释的原因及对策。方法:所有患者首选髂前上棘穿刺,穿刺者基本掌握骨髓穿刺技术,专职骨髓穿刺室护士配合推片,熟练掌握骨髓推片技术。回顾骨髓穿刺患者性别、年龄、病情及骨髓穿刺操作者熟练程度对骨髓稀释发生率的影响。结果:(1)骨髓穿刺1058例中骨髓稀释138例(13.0%)。男507例中骨髓稀释58例(11.4%),女551例中骨髓稀释80例(14.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龄≤18岁、18。60岁、≥60岁年龄组,骨髓稀释发生分别为11.1%、13.1%、13.5%,各年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骨髓稀释发生率:血细胞减少者为23.7%,无血细胞减少者为7.3%,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骨髓穿刺操作者为二年级研究生骨髓稀释发生率为17.1%,三年级研究生骨髓稀释发生率为11.4%,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髓稀释的发生率与患者性别、年龄无关,与患者有无血细胞减少及骨髓穿刺操作者熟练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6.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骨髓出现病态造血,外周血血细胞减少。主要表现为贫血,可伴有出血或感染,本病发病年龄大,治疗效果差。而我院采用以米西尔方案为主对11例MDS进行治疗,V型未纳入观察  相似文献   

17.
本文观察8例非典型伤寒患者脾肿大与伤寒病原体及其毒素、代谢产物对血细胸、骨髓的影响。治疗前周围全血细胞均有不同程度地减少及骨髓象的改变,治愈后肿大的脾脏可消失,全血细胞可恢复。提示伤寒病原体及其毒素或代谢产物与脾肿大可产生短暂的全血细胞减少、骨髓象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分析29例以全血细胞减少为突出临床表现的慢性活动性肝炎,其中2例最终发展为再生障碍性贫血,认为慢性活动性盱炎的严重程度与骨髓抑制所致的全血细胞减少有一定关系。文中探讨了该现象的发生机理。强调定期观察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血象变化的重要性;同时应该常规检测全血细胞减少病人的肝功能及乙肝病毒指标,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9.
对76例血液病患者和6例正常人骨髓涂片在光镜下观察,以研究人骨髓巨核细胞内出现其他血细胞的现象,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正常人6例,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各1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白细胞减少症各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6例,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4例,多发性骨髓瘤、脾功能亢进症各3例,过敏性紫癜、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各2例,恶性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各1例,急性感染8例。1.2观察方法骨髓徐片用瑞士一姬姆萨染色,先用低倍镜观察,发现…  相似文献   

20.
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的骨髓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活动期的骨髓象变化 ,了解其变化的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低倍镜观察 5 8例SLE患者骨髓涂片的增生程度及外周血涂片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形态。结果 骨髓增生明显活跃 10例(17.2 4% ) ,增生活跃 47例 (81.0 4% ) ,增生减低 1例 (1.72 % )。结论 SLE患者血细胞减少 ,不是骨髓造血功能受抑 ,而是患者血清中含有多种致病性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致外周血细胞破坏过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