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于明艳  刘新泳 《药学学报》2007,42(10):1007-1012
在病毒复制循环过程中,HIV-1的转录是其中的关键步骤,可作为HIV-1治疗的新靶点。在此过程涉及的所有因子中,细胞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是HIV-1转录过程中重要的诱导剂。NF-κB通过与HIV-1的长末端重复序列(long terminal repeat,LTR)增强子区的连接来激活HIV-1的转录。许多化合物通过抑制NF-κB的活性来抑制HIV-1的转录。本文综述了NF-κB对HIV-1转录过程的调节及当前NF-κB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原花青素对白介素-1β(IL-1β)诱导的人肺癌细胞A549中环氧合酶-2(COX-2)mRNA转录的抑制机制。方法采用RT-PCR法测定原花青素对IL-1β诱导的A549细胞中COX-2 mRNA转录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考察原花青素对IL-1β诱导的A549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F-κB)亚基p65(NF-κB/p65)及NF-κB抑制性蛋白(I-κB)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原花青素对A549细胞中COX-2 mRNA的转录有较强抑制作用,抑制NF-κB/p65的表达及I-κB的降解。结论原花青素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p65的表达及I-κB的降解而抑制COX-2mRNA的转录。  相似文献   

3.
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er of kappa B,NF-κB)作为一种分布广泛的真核细胞转录因子,能与B细胞免疫球蛋白轻链基因的增强子κB序列特异性结合,参与调控多种与细胞凋亡、肿瘤形成和转移有关的基因表达.近年,NF-κB在肾肿瘤发生、发展、治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逐渐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NF-κB最初是由Sen等从B细胞的核抽提物中发现的一种核蛋白因子,能与免疫球蛋白κ轻链基因增强子的B位点(GGGACTTCC)结合,调控κ轻链的转录.近年发现它是一种分布和作用均十分广泛的转录因子,不仅存在于B细胞,也存在于T细胞、非淋巴细胞、Hela细胞等多种细胞,能与多种基因的启动子和增强子发生特异性结合,促进相关基因的转录和表达,参与免疫应激、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和凋亡等过程.现对NF-κB的信号转导机制及其与肾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林时凡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4):2147-2150
核转录因子-κB是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在急性脊髓损伤(Acute spinal cord injury,ASCI)后早期即可高表达,在ASCI后所出现的炎性反应、免疫应答、局部缺血再灌注、游离钙释放、过氧化基团异常变化及细胞凋亡等起着重要作用.同时,NF-κB又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因此,如何有效抑制NF-κB的损伤作用,充分发挥其保护作用,在治疗ASCI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核转录因子在大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治国  王继见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9):2621-2622
核转录因子NF-κB(nuclear factor-κB)是由Sen等于1986年在研究免疫球蛋白基因表达中发现的一种核蛋白因子,它能与免疫球蛋白κ链基因的增强子κB序列特异结合。NF-κB与许多靶基因的转录启动有关,作为一种多向性转录调节因子,发现它与肿瘤的血管生成、抗凋亡机制、肿瘤细胞的  相似文献   

6.
NF-κB是一种具有多项转录调节作用的转录因子,它不仅调节细胞炎性反应和免疫反应,还可以通过促进细胞的增殖、调节黏附分子、促进肿瘤血管生成等途径参与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肿瘤细胞转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肾细胞癌的发生、细胞增殖和肿瘤细胞转移的相关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潘晨  张震  刘晓平 《安徽医药》2012,16(11):1564-1565
核因子kappa B(NF-κB)是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NF-κB能够调节诸多基因的表达,参与炎症、免疫应答、细胞增殖、细胞凋亡等生物过程。肠道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研究表明许多细胞因子参与了这一过程,如TNF-α、IL-1、IL-6、ICAM-1等,而NF-кB可以调控这些因子的表达。现就NF-κB和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之间的联系和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胡黄连苷Ⅱ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NF-κB抑制因子(I-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经尾静脉注射胡黄连苷Ⅱ(10mg·kg-1)和丹参素钠(10mg·kg-1)干预治疗,原位TUNEL检测神经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检测NF-κB和I-κB的表达,ELISA法检测脑组织匀浆NF-κB和I-κB的含量。结果假手术组大鼠皮质、纹状体和海马区脑组织NF-κB和I-κB弱表达,TUNEL阳性细胞数量较少,散在分布。阴性对照组大鼠各区脑组织TUNEL阳性细胞数量较假手术组均增多,NF-κB和I-κB表达增强,脑组织匀浆NF-κB和I-κB增高(P<0.05)。阳性对照组和胡黄连苷组各区脑组织TUNEL阳性细胞数量,NF-κB和I-κB表达(A值)及脑组织匀浆NF-κB和I-κB含量均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阳性对照组与胡黄连苷组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胡黄连苷Ⅱ可能通过下调NF-κB和I-κB的表达,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症反应导致的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小白菊内酯(PL)的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对PL抑制核转录因子(NF)-κB产生的药理作用及在此类研究中选用的动物模型进行综述。结果:PL通过抑制NF-κB,可发挥抗炎、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常用的有小鼠脓毒症、大鼠偏头痛、鼠纤维囊泡症、鼠肾损伤、裸鼠异种移植肾细胞癌等模型。结论:PL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是一种强有力的NF-κB抑制剂,应加大其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10.
中药调控NF-κB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核因子-κB (nuclear factor-κB, NF-κB) 是真核细胞内广泛存在的一种转录因子,在免疫、炎症、肿瘤等众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很多对NF-κB相关疾病具有显著疗效的中药都表现出对NF-κB的活性抑制作用,通过在细胞及分子水平上对中药的作用机理分析表明,中药中确实存在着一些活性成分,能够在细胞或分子水平上调节NF-κB的活性,发挥治疗的作用.因此,提示中药可作为筛选NF-κB活性抑制药物的天然资源库,从中筛选NF-κB活性抑制药物是可行的.本文对具有NF-κB活性抑制作用的中药提取物、单体中药、单味中药和中药复方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是存在于各种细胞中的重要的转录调节因子,参与调节炎症反应和抗细胞凋亡等相关基因的转录,被认为是典型的促炎信号通路,因此靶向调控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来控制炎症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消退素E1(RvE1)是一类具有强效抗炎、促炎症消退功效的内源性脂质介质,其能促进组织从炎症状态尽快地恢复并且有利于组织的再生和修复,对于临床治疗牙髓、根尖周炎有着巨大的潜力。本文回顾了NF-κB信号通路和RvE1在牙髓和根尖周组织炎症性疾病中的作用以及NF-κB信号参与RvE1发挥促炎症消退的作用,为RvE1用于促进牙髓和根尖周组织炎症消退与修复再生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2.
核转录因子-κB(NF-κB)与关节炎症的发生,软骨损伤,细胞迁移以及血管翳的形成都有重要的关系。以NF-κB为作用靶点,可能成为治疗关节炎等疾病的新途径。非甾体消炎药、糖皮质激素、糖胺聚糖以及新型蛋白酶抑制剂等都可抑制NF-κB的激活。NF-κB诱骗性寡脱氧核苷酸和S iRNA干扰治疗也取得了成就。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中药复方双黄连注射液对细菌酯多糖(LPS)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化的抑制效应。方法用双黄连注射液与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ECV-304)共同培养后,采用MTT法观察双黄连注射液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作用,用Sandwich ELISA法及定量免疫细胞技术,检测双黄连注射液对细菌LPS刺激后的血管内皮细胞胞浆(IкB)及核内NF-κB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较高浓度的双黄连注射液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抑制强度与其浓度呈正相关;血管内皮细胞在LPS刺激下,胞浆内IκB蛋白的含量显著降低,核内NF-κB p65含量显著增高;双黄连注射液预处理后能显著抑制IкB的降解及NF-κB的表达,在亚细胞生长抑制浓度条件下,其抑制效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黄连注射液可负相调节细菌LPS介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核转录因子-κB的活化。  相似文献   

14.
刘伟  陈昊  向谨逸 《医药导报》2007,26(11):1267-1269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Art)对人喉癌细胞株Hep-2增殖及MEK/ERK、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培养人喉癌细胞株Hep-2,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克隆形成实验及流式细胞术测定不同浓度Art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W estern-b lot测定p-ERK1/2、NF-κB(p65)及NF-κB抑制物(I-κBα)的表达。结果MTT实验、克隆形成实验及流式细胞术均显示,Art明显抑制Hep-2细胞增殖,W estern-b lot显示Art明显抑制p-ERK1/2及NF-κB(p65)表达及增强I-κBα表达。结论青蒿琥酯可抑制人喉癌Hep-2细胞株增殖,其途径与下调MEK/ERK、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血管内皮细胞株ECV304NF-κB、IκB-α及粘附分子ICAM-1、VCAM-1mRNA表达的影响,以阐明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建立TNF-α诱导的ECV-304细胞损伤模型,以抗氧化剂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做为对照,间接细胞ELISA方法定量检测NF-κB、IκB-α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各组细胞ICAM-1、VCAM-1mRNA的表达。结果TNF-α可增加ECV304细胞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同时降低其抑制因子IκB-α的表达,低浓度的丹参酮ⅡA对TNF-α引起的ECV304细胞NF-κB的表达升高无明显抑制作用,但可增加其IκB-α的表达;高浓度的丹参酮ⅡA可明显抑制NF-κB的表达,同时增加其抑制因子IκB-α的表达。同时丹参酮ⅡA抑制TNF-α诱导的ECV304细胞ICAM-1、VCAM-1mRNA表达。结论丹参酮ⅡA可通过抑制转录因子NF-κB的激活及其相关粘附分子ICAM-1、VCAM-1mRNA表达,这有利于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炎症从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宝华玉兰种子提取物对核转录因子-κB(NF-κB)、核转录因子-κB抑制蛋白α(IκBα)表达的抑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宝华玉兰种子提取物处理人肝癌细胞HepG2后,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NF-κB及IκBα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宝华玉兰种子提取物对IκBα的磷酸化及降解有抑制作用。宝华玉兰种子提取物可有效抑制NF-κB介导的基因转录。结论宝华玉兰种子提取物可能通过抑制IκBα磷酸化及降解,阻断NF-κB活性,进而抑制COX-2而发挥其抗炎和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7.
NF—κB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因子-κB(NF-κB)是一组分布和作用均十分广泛的转录因子,在机体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许多疾病有关,如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测中药复方双黄连注射液对细菌酯多糖(LPS)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化的抑制效应.方法 双黄连注射液与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ECV-304)共同培养后,采用MTT法观察双黄连注射液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作用,用Sandwich ELISA法及定量免疫细胞技术,检测双黄连注射液对细菌LPS刺激后的血管内皮细胞胞浆(IκB)及核内NF-κB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 较高浓度的双黄连注射液对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抑制强度与其浓度呈正相关;血管内皮细胞在LPS刺激下,胞浆内IκB蛋白的含量显著降低,核内NF-κB p65含量显著增高;双黄连注射液预处理后能显著抑制IκB的降解及NF-κB的表达,在亚细胞生长抑制浓度条件下,其抑制效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黄连注射液可负相调节细菌LPS介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核转录因子-κB的活化.  相似文献   

19.
金燕  陈卫昌 《江苏医药》2013,39(7):832-835
急性胰腺炎(AP)发病机制复杂,其相关的信号分子和信号通路尚不明确,目前仍是研究的热点.AP信号通路的共同途径是核因子NF-κB活化.NF-κB是一种核转录因子,调控多种炎症因子的基因转录,与机体免疫、炎症等过程密切相关.从胰腺及胰外脏器(肺、肝、单核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中NF-κB活化阐述了NF-κB活化在A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便于提高对AP的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20.
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体内多种细胞的核转录因子,并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在机体的免疫和炎症反应、凋亡调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NF-κB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早期即高度表达,在各种炎症介质的表达和AP的发病和转归中起重要作用。因此,针对NF-κB靶点来治疗AP有诱人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