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F—12/碳纤维层混杂NOL环复合材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NOL环研究了F-12/碳纤维混杂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和剪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拉抻强度表现出混杂负效应,而剪切强度表面出混杂正效应,两种强度的混杂效应都随混杂比的增大而降低。纤维混杂可以改变材料的破坏模式。  相似文献   

2.
通过设计不同混杂比的碳玻混杂纤维复合材料,分析研究了不同混杂比对复合材料拉伸、压缩、剪切和弯曲性能的影响,除强度混杂效应外,总的来说性能随着碳纤维比例的增大而增加。不同混杂比的复合材料老化28 d后,0°方向拉伸强度和90°方向拉伸模量变化较小,0°方向拉伸模量增加50%,90°方向拉伸强度降低26%,剪切强度降低28%。此外,树脂浸润性研究表明,质量分数为30%的碳玻混杂纤维在0°和90°方向上树脂灌注速度比玻璃纤维分别降低13%和22%。  相似文献   

3.
本文设计和制作了两种混杂模式的三维正交机织玄武岩/芳纶混编复合材料,分别是层间混杂和层内混杂模式。对其拉伸性能和剪切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层内混杂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和剪切性能比层间混杂复合材料的好,层内混杂复合材料的归一化强度和归一化模量分别比层间混杂复合材料的高22.12%和16.9%,层内混杂复合材料的剪切强度和剪切模量分别比层间混杂复合材料的高19.61%和26.03%;对于层间混杂复合材料,纬向的归一化强度比经向的高4.06%,但厚度方向上纱线的存在和织造工艺中经纱预加张力的影响,使纬向的归一化模量比经向的降低11.44%。  相似文献   

4.
芳纶、碳纤维混杂工艺对环氧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铺层参数及纤维表面处理对芳纶纤维、碳纤维混杂增强环氧复合材料(简称混杂复合材料)纵向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混杂复合材料的纵向拉伸强度均低于混合定律的预测值,表现出明显的混杂负效应。铺层顺序对材料纵向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有显著影响,界面数越多,纵向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越大;界面粘接性能的改善可提高混杂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但对它的弹性模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单向芳纶/玻璃纤维混杂复合材料板材拉伸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对单向芳纶/玻璃纤维复合材料进行制作,对其纵向拉伸强度、拉伸模量和弹性伸长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单向混杂复合材料的拉伸断裂大多为多次性,界面数越多,一次性断裂的可能性越大。界面数为1的混杂纤维复合材料的芳纶纤维体积含量在对拉伸强度影响上的存在临界值,表现出明显的混杂效应。界面数大于1的混杂复合材料在芳纶纤维铺层数一定的情况下,界面数的多少不影响混杂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和拉伸弹性模量的大小。界面数大于1比界面数为1的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明显偏高。同时对不同制作条件下纯玻璃纤维单向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设计和制作了两种层间混杂结构的三维正交机织铜丝/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分别为铜丝单面混杂和双面混杂复合材料。两种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和弯曲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单面铜丝/玻璃纤维混杂复合材料的归一化拉伸强度和模量分别为1214MPa和83GPa;高于双面铜丝/玻纤混杂复合材料44%和51%。单面铜丝/玻璃纤维混杂复合材料的归一化弯曲强度为964NPa,高于双面铜丝/玻纤复合材料27%。两者的弯曲模量比较接近,均为60GPa左右。由于铜丝的混杂效应,三维正交机织铜丝/玻璃纤维层间混杂复合材料的拉伸和弯曲性能与相同结构的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相比有一定的下降。  相似文献   

7.
乙烯基硅橡胶的高温拉伸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乙烯基硅橡胶SE6450的高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高温下拉伸时,受热效应和体积膨胀效应的综合影响,其拉伸强度、伸长率和撕裂强度均显著降低,并随温度的逐步升高,力学性能降低程度趋缓;在200℃时,其拉伸强度仍有2.4MPa,相对于其它种类的橡胶仍表现出较好的耐热性能。  相似文献   

8.
混杂复合材料可以改善复合材料的某些性能,提高其性价比,在工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使用碳纤维、玻璃纤维和环氧树脂,进行了五种不同碳纤维相对体积比夹芯型混杂拉挤板的设计和试制。针对完成的混杂拉挤板,对其拉伸性能、压缩性能和弯曲性能进行了实验,并对实测数据与混合定律计算数据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实验表明:本文研究的碳纤维/玻璃纤维(碳/玻)混杂拉挤板,其拉伸强度和压缩强度均呈负的混杂效应,拉伸模量和压缩模量都符合混合定律;弯曲强度呈负的混杂效应,而弯曲模量则呈正的混杂效应。  相似文献   

9.
为了掌握钢纤维-聚乙烯纤维(PE纤维)混杂对水泥基材料静动态弯拉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三点弯拉试验和落锤冲击试验方法,研究了钢-PE纤维混杂(掺量保持体积分数2.0%不变)增韧水泥基复合材料(HFTCC)的静动态弯拉性能,分析了钢纤维与PE纤维的混杂效应以及相应的增韧机理。结果表明:HFTCC静态弯拉性能与钢-PE纤维中PE纤维掺量正相关,而动态弯拉性能与钢纤维掺量表现出较强的正相关。1.5%(体积分数) PE纤维与0.5%钢纤维混杂表现出最佳的静态弯拉峰值应力;1.5%钢纤维0.5%PE纤维表现出最佳的动态弯拉能量吸收。在静态弯拉下,钢-PE混杂纤维相较于2.0%钢纤维对HFTCC峰值强度及能量吸收提升幅度分别为26.5%~31.7%与14.8%~56.8%;HFTCC的动态强度增长因子(DIF)与能量吸收表现出明显的应变率效应。钢纤维和PE纤维适当混杂可对HFTCC发挥较好的协同增强增韧效应,从而有效提升HFTCC的静动态弯拉性能。  相似文献   

10.
橡胶增韧环氧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羧基丁腈橡胶、聚硫橡胶和羟基聚硅氧烷为增韧剂,以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和拉伸剪切强度来评价环氧树脂的增韧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加入增韧剂后的各配方韧性相对于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液态聚硫橡胶增韧的环氧树脂胶表现出良好的抗冲击性能和抗弯曲性能;羧基丁腈橡胶增韧的环氧树脂胶表现出良好的拉伸剪切性能。  相似文献   

11.
环氧树脂/PBO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环氧树脂(EP)/聚对苯撑苯并二恶唑(PBO)纤维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用浓度70%的甲基磺酸(MSA)溶液对PBO纤维表面进行处理,可改善PBO纤维与EP基体的粘结强度,但同时使PBO纤维的拉伸性能降低;对PBO纤维处理2h后,以胺类固化剂固化的EP/PBO纤维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比处理前提高41%,以酸酐固化剂固化的EP/PBO纤维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比处理前提高48%;前者的层间剪切强度大于后者。  相似文献   

12.
碳纤维直径对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单丝的机械、电性能测试,探讨了PAN原丝直径对预氧丝和碳纤维模截面结构、碳纤维抗张强度、电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预氧丝的芯直径随丝的直径增大而增大;粗碳纤维的结构不均匀性比细纤维严重,且在较粗的碳纤维横截面上会出现中空。在一束碳纤维中,随着纤维直径增大,单丝抗张强度下降,电阻率上升。  相似文献   

13.
混杂纤维丝束冲击拉伸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自行研制的摆锤式冲击拉伸试验机对玻璃纤维、芳纶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和PBO纤维丝束及其混杂丝束进行了冲击拉伸试验.得到混杂纤维丝束断裂吸能和断裂强度随纤维混杂比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针对纤维在混凝土中存在的打团效应引入了纤维均分系数,并建立了六种纤维打团模型。基于复合材料的力学理论,分析了纤维打团效应对纤维混凝土(FRC)抗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均分系数随打团纤维根数的增大而减少;纤维打团效应的存在导致纤维临界体积掺加率有一定程度的增大,FRC的抗拉强度有不同程度的减小;FRC抗拉强度的损失与纤维临界体积掺加率均随纤维打团含量的增大而增大;考虑纤维打团效应的FRC拉伸强度计算值与试验值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5.
杨莉  陈缘  丁峰  徐珍珍 《中国塑料》2021,35(5):40-46
为了分析混杂比对层内混杂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利用交织方式制备芳纶碳纤维混杂增强体织物,并通过交织物纬纱系统中芳纶与碳纤维的纱线配置比例调整碳纤维在增强体结构中的混杂比。采用真空辅助成型技术制备层内混杂结构的芳纶碳纤维混杂(ACFH)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弯曲性能和冲击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增强体纬向系统中芳纶与碳纤维的不均质性对ACFC复合材料经方向上的拉伸强度起消极作用;混杂比的增加对ACFC复合材料的纬向拉伸破坏和弯曲损伤具有抑制作用;纬向上,ACFC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最高提高了近6倍,弯曲强度最小增加了4.04倍;芳纶与碳纤维混杂协同作用有利于ACFC复合材料的抗冲击性能改善,且混杂比存在最佳值。  相似文献   

16.
马恺泽  刘亮  刘伯权 《硅酸盐通报》2017,36(8):2725-2730
采用两种不同尺寸的钢纤维混合掺入活性粉末混凝土中;通过轴压、劈裂和四点弯曲的力学性能试验,研究混合钢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及抗折强度,得到不同钢纤维组合比例对活性粉末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改善作用;采用ASTMC1018提出的韧性指数法来衡量混合钢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弯曲韧性.结果表明:同体积纤维掺量下,混合钢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及弯曲抗折强度均较单掺一种纤维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混合掺入钢纤维后活性粉末混凝土韧性改善效果显著,采用0.5%长纤维与1.5%短纤维组合可以达到最佳增韧效果.  相似文献   

17.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s the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hybrid composites made of epoxy reinforced by kenaf and flax natural fibers to investigate the hybridization influences of the composites. Pure and hybrid composites were fabricated using bi-directional kenaf and flax fabrics at different stacking sequences utilizing the vacuum-assisted resin infusion method. The pure and hybrid composites' physical properties, such as density, fiber volume fraction (FVF), water absorption capacity, and dimensional stability, were measured. The tests of tensile, flexural, interlaminar shear and fracture toughness (Mode II) were examined to determin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density remained unchanged for the hybrid compared to pure kenaf/epoxy composites. The tensile, flexural, and interlaminar shear performance of flax/epoxy composite is improved by an increment of kenaf FVF in hybrid composites. The stacking sequenc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hybrid composites. The highest tensile strength (59.8 MPa) was obtained for FK2 (alternative sequence of flax and kenaf fibers). However, FK3 (flax fiber located on the outer surfaces) had the highest interlaminar shear strength (12.5 MPa) and fracture toughness (3302.3 J/m2) among all tested hybrid composites. The highest water resistance was achieved for FK5 with the lowest thickness swelling.  相似文献   

18.
介绍玻璃纤维增强聚芳酯(GFR PAR)树脂的配方、工艺。实验表明,GF/PAR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及热变形温度均高于PAR树脂。可应用于需要高强度、高精度的产品。  相似文献   

19.
采用氢氧化钾稀溶液对F-12纤维进行表面处理,将—COOK离子对引入到F-12纤维表面,进而引发不同接枝单体的接枝,并分析了不同接枝单体和接枝时间等对F-12纤维拉伸强度及其环氧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温和条件下将—COOK离子对引入到F-12纤维表面,引发环氧氯丙烷接枝,可以提高F-12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