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对比研究3种检测方法在淋病奈瑟球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70例疑似淋病奈瑟菌感染男性患者的尿道分泌物和尿液标本,分别进行以下3种方法检测:普通培养法、DNA实时荧光定量法(RT-PCR)及RNA实时荧光恒温扩增检测(SAT)法。以普通培养法作为对照组,对比3组检测方法对淋病奈瑟菌的阳性率以及检测淋球菌的符合度情况。结果普通培养法、RT-PCR、SAT法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4.1%、11.8%、24.8%;普通培养法与SAT法淋病奈瑟菌阳性率均高于RT-PCR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培养法与SAT法淋病奈瑟球菌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对男性淋病奈瑟球菌进行诊断时,建议选择2种以上的检测方法以提高阳性检出率;SAT法阳性反映活细菌数,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抗生素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2.
税开毅 《现代保健》2009,(29):134-134
目的比较PCR检测法、细菌培养法、直接涂片法快速检测法检测淋病奈瑟氏菌的实验室应用效果评价。方法对临床288例诊断为淋病的分泌物分别采用PCR检测法、细菌培养法、直接涂片法快速检测法检测,对三种方法的阳性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PCR检测法的阳性率最高为79.86%。尿液淋球菌快速检测法的阳性率为45.83%,细菌培养法的阳性率为62.84%,直接涂片法的阳性率最低为43.40%。PCR检测法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其它两种检测方法,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CR检测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作为慢性淋病检测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1 874份前列腺分泌物标本病原学检测与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地区前列腺炎的病原体种类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收集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分泌物标本1874份进行病原学检测,并对检出的72株淋病奈瑟菌进行药敏试验(K-B法)。结果共检出452份阳性标本,阳性率为24.12%;其中检出单种病原体的标本334份,检出2种病原体的标本118份,两者所检出病原体以淋病奈瑟菌比率最高,分别占31.14%和55.09%。72株淋病奈瑟菌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青霉素、四环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0.28%,83.33%,55.56%,25.00%;对壮观霉素100%敏感。结论该地区前列腺炎分泌物病原体检出率高,以淋病奈瑟菌为主。环丙沙星、氧氟沙星、青霉素和四环素已不宜作为该地区治疗淋病奈瑟菌感染的常规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2种淋病奈瑟菌抗原快速检测试剂检测泌尿生殖道样本的性能。方法:收集352例疑似淋病患者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样本,分别用分离培养法和2种淋病奈瑟菌快速抗原检测试剂平行检测,以培养为对照,统计抗原检测方法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结果:352例样本中培养阳性218例。以培养结果为标准,2种抗原检测试剂检测25例女性宫颈分泌物样本灵敏度分别为95.65%和100%,特异度均为100%。检测327例男性尿道分泌物样本的灵敏度分别为95.38%和96.92%,特异性为99.24%和98.48%。总体检测灵敏度为95.41%和97.25%,特异度为99.25%和98.51%。结论:淋病奈瑟菌抗原检测操作简便,快捷,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用于基层医疗机构快速诊断淋病奈瑟菌感染。  相似文献   

5.
许菁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6):1967-1968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PCR,FQ—PCR)法检测淋病奈瑟菌(NG)、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探讨该法的阳性检出率、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对临床疑似性病患者,取尿道或宫颈分泌物,同时用分离培养法和FQ—PCR法检测NG、CT、UU。结果168例患者中,培养法阳性检出数46例,阳性率27.38%,FQ—PCR法阳性检出数72例,阳性率42.86%。FQ—PCR法特异性为76.61%,灵敏度为97.83%。分别用FQ—PCR法和培养法检测NG、CT和UU,前者阳性率均高于后者。结论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NG、CT以及UU,具有快速、敏感、特异、检出率高等优点,对临床诊断治疗及流行病学调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前S1抗原在乙型肝炎患者血液,尿液和唾液中的存在的情况及前S1抗原与其它标志物的关系,本文收集了81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液81份,尿液63份和唾液68份,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HBeAg前S1抗原和前S2抗原,用斑点杂交法测HBV-DNA。结果显示血S1抗原在血液,尿液和唾液中的检出率分别为75.3%,39.7%和34.3%,与其它指标平行存在,血清中前S1抗原滴度与尿液及唾液中前S1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4种方法对尿道分泌物淋病奈瑟球菌(简称淋菌)检测结果比较分析,以期为临床提供一种更加简便和适用的检测方法.方法 瑞氏染色和革兰染色同时检测226份分泌物中的淋菌,其中部分标本加用培养法和(或)聚合酶链反应(PCR)进行鉴定.结果 瑞氏染色和革兰染色检查尿道分泌物淋菌阳性率分别为71.68%和73.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染色法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分离培养法(33.33%)(P<0.05),而较PCR法检出率85.71%低(P<0.05).结论 对于男性尿道分泌物淋菌检查,PCR法阳性率最高;染色法阳性率较高,其中瑞氏染色法更简便、快速和廉价;培养法阳性率最低,不适于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直接取分泌物涂片染色找中性粒细胞内的革兰氏阴性双球菌和淋菌分离培养法对这种慢性淋病的检出率极低,增加淋病的传播途径。我院于1995年1月至4月上旬对17例自述在一年前患过淋病而现在还有一定临床症状的患者同时用传统方法和PCR技术对其进行了病原学诊断,并对方法间的差异进行了研究探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7例患者来自我院性病专科门诊  相似文献   

9.
乙肝患者血液、尿液和唾液中平行检出前S1抗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前S1抗原在乙型肝炎患者血液、尿液和唾液中的存在情况及前S1抗原与其它标志物的关系。本文收集了81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液81份、尿液63份和唾液67份,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HBeAg、前S1抗原和前S2抗原;用斑点杂交法测HBV-DNA。结果显示前S1抗原在血液、尿液和唾液中的检出率分别为75.3%、39.7%和34.3%,与其它指标平行存在,血清中前S1抗原滴度与尿液及唾液中前S1抗原检出率呈正相关。提示前S1抗原可在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液、尿液和唾液中检出,与HBeAg、前S2抗原和HBV-DNA良好相关,是反映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及传染性的一项很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HBV感染者血、尿和唾液中前S1抗原检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前S1抗原在HBV感染者血液,尿液和唾液中的存在情况及其与其它标志物的关系。方法:分别收集81例乙肝患者血液81份,尿液63份,唾液67份及73例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血液,尿液和唾液标本各73份,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HBeAg,前S1抗原和前S2抗原,用斑点杂交法测HBV-DNA。结果:前S1抗原在血液,尿液和唾液中的检出率分别为67.5%,27.2%和22.1%,乙肝患者各指标的检出率均高于无症状HBsAg推带者。结论:前S1抗原可在乙肝患者和无症状HBsAg携带者的血液,尿液和唾液中检出,是反映乙型肝炎传染性的一项很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以尿液为标本对165 例临床疑为淋球菌感染者采用新型快速方法进行了检测,同时取尿道或宫颈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作为对比。80 例男性标本中,快速法48 例阳性,其中有7 例标本NG 培养为阴性。与培养为标准进行比较,快速法灵敏度95 .3 % 。特异性81 .2 % ;女性单纯尿液检测其灵敏度和特异性低于男性,但可通过改进取材方法提高检出率。实验表明快速法取材方便,检测时间仅需5 分钟,适用于筛查NG 感染者。  相似文献   

12.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女性淋球菌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在诊断女性淋球菌(NGH)感染的效果和可行性,试图寻找一种快速而敏感的淋球菌检测方法。[方法]用革兰染色涂片法、培养法和FQ-PCR法检测女性疑诊淋病患者,其中FQ-PCR法采用宫颈拭子、阴道拭子和尿液3种取材方法进行对比。以培养法为“金标准”,分别计算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期值和阴性预期值。并对部分患者治疗前后定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培养法检测淋球菌的检出率为6.7%,涂片法的敏感性为60.00%,阳性预期值为54.55%。宫颈拭子FQ-PCR、阴道拭子FQ-PCR和尿液FQ-PCR法的敏感性分别为90%、95%和80%,3种FQ-PCR法特异性高达98%。[结论]FQ-PCR法检测女性淋球菌,具有快速、定量准确、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等优点,可弥补涂片法较粗糙、培养法耗时长的缺点。是一种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淋球菌快速定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9月我院60例女性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两组患者均需行尿常规检查,对照组使用常规尿液采集方法,实验组患者在护士的协助下先进行阴道清洁,再采集中段尿液送检。比较两组患者的尿常规检查结果。结果:实验组白细胞、红细胞检出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上皮细胞、蛋白质检出率均为0,而对照组分别为3.33%,2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尿常规检查结果会受阴道分泌物的影响而出现一些假阳性反应,因此,在尿液样本采集时应规范操作,以提高样本检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180例疑难性病患者进行了淋病奈瑟氏菌(淋球菌)、支原体(人型支原体及解脲脲原体)及假丝酵母菌的培养、生化检测和沙眼衣原体抗原的单克隆抗体检测。结果表明,淋球菌的阳性检出率为127%,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及白色假丝酵母菌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22%、288%和25%,二种或二种以上微生物合并感染者占26%。表明了多项检测对临床上减少漏诊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样本对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的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1~2019年1月确诊为结核病的患者64例,均获取痰液、肺泡灌洗液、尿液及血液1.25%。其中肺泡灌洗液标本检出率明显高于痰液、尿液、血液标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痰液标本检出率明显高于尿液或血液(P均0.05);尿液标本检出率与血液比较差异样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对各标本结核分枝杆菌进行检测。结果:64例肺结核患者痰液、肺泡灌洗液、尿液、血液标本经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分别为70.31%、98.44%、29.69%,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样本结核分歧杆菌检测的阳性率存在明显差异,以肺泡灌洗液最高,其次为痰液,尿液及血液最低。在肺结核诊断中,应综合多种途径进行诊断,以避免漏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尿常规临床检验中阴道分泌物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64例妇科疾病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尿液收集,观察组患者采用试验法进行尿液收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尿中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及尿蛋白检出率以及尿糖、pH值及尿蛋白质值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尿液中红细胞(χ2=4.010,P=0.045)、上皮细胞(χ2=4.730,P=0.030)、尿蛋白(χ2=4.010,P=0.045)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检出率比较(χ2=0.350,P=0.5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尿糖(t=15.031,P=0.000)、蛋白质(t=7.334,P=0.000)、pH值(t=16.724,P=0.000)比较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分泌物会对尿常规检查结果产生影响,使用试验法进行尿液收集可有效去除阴道分泌物,减少对结果的干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自身淬灭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临床分离的淋病奈瑟菌DN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建立的淋病奈瑟菌自身淬灭FQ-PCR方法为基础,对59例疑为淋病奈瑟菌感染患者的标本进行检测,并与分离培养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自身淬灭FQ-PCR标准品浓度为10^2~10^7拷贝/μ时,方法能够保持良好的线性关系,标准曲线为:Y=-0.273X+10.781,相关系数为0.9895。自身淬灭FQ-PCR阳性检出率为64.41%,高于培养法52.54%(χ^2=5.14,P〈0.05);两者特异性均为100%。结论 自身淬灭FQ-PCR用于临床分离的淋病奈瑟菌DNA检测,敏感性、特异性均高,对淋病的诊断有较高价值,实现了PCR扩增、荧光探针杂交及检测一体化,简便省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SAT)和尿液快速检测法在淋球菌(NG)检测中的诊断价值,以选择更为准确、快速、实用的临床检测方法。方法采集本院就诊的不孕不育对象200例,每例分别进行SAT法和尿液快速检测法检测,每例另取1份分泌物拭子标本做分离培养金标准对照用。结果 SAT法阳性率为22.00%,快速法阳性率为26.00%,其中疑似标本SAT法与快速法阳性率分别为39.00%、44.00%,无症状标本SAT法与快速法阳性率分别为5.00%、8.00%。SAT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00%、97.50%,尿液快速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00%、92.50%,SAT法与尿液快速法的敏感性均较好,SAT法的特异性高于尿液快速法。结论 NG在不孕不育人群中隐性感染不容忽视,加强就诊对象NG的筛查、诊治和预防,确保优生优育。SAT技术精准、特异,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性,是适合实验室诊断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淋病奈瑟球菌毒力岛基因与耐药性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淋病奈瑟球菌毒力岛基因与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应用琼脂稀释法检测淋病奈瑟球菌的耐药性,碘量法检测产β-内酰胺酶淋病奈瑟球菌(PPNG);分别提取其染色体DNA和质粒DNA,采用PCR方法 ,检测淋病奈瑟球菌毒力岛中的atl A、traG和traH基因。结果淋病奈瑟球菌的耐药现状非常严重;毒力岛基因广泛存在,染色体DNA上atl A、traG和traH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4.60%、34.92%和68.25%;质粒DNA上atl A、traG和traH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4.60%、63.49%和63.49%。结论淋病奈瑟球菌的毒力岛基因与耐药性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染色体traH和质粒atl A多见于β-内酰胺酶阴性菌株,而染色体traG则更多见于高水平耐四环素菌株(TRNG)。  相似文献   

20.
1722例性传播疾病患者实验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1722例性传播疾病(STD)患者实验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患者的发病原因。方法对男女患者的分泌物进行淋球菌检测、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检测、沙眼衣原体检测、真菌镜检;女性患者的阴道分泌物镜检真菌、线索细胞、滴虫。血清检查RPR TPPA、初筛HIV抗体、HSV-2型病毒。醋酸白实验检测人乳头瘤病毒。结果淋病、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的检出率分别为5.85%、11.71%、30.41%、2.36%。梅毒、真菌、细菌性阴道炎检出率为24.06%、7.80%、9.84%。单一病种感染中,支原体的检出率女性大于男性。两种以上病种检出中,女性人数大于男性。HIV抗体初筛实验阳性2例,经上级确证实验室确认阳性。结论对患者应做全面的实验室检查,特别注意病人是否存在多重感染。应注意HIV抗体的初筛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