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及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脂等生化代谢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根据Cr的不同将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和糖尿病肾病组,4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Cr、Urea、Lp(a)和血脂六项,比较3组研究对象所检测指标的不同。结果:糖尿病无肾病组和糖尿病肾病组ApoA1、HDL-C、HDL-C/LDL-C值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而ApoB、TG值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糖尿病肾病组ApoA1值低于糖尿病无肾病组,而TG值高于糖尿病无肾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常伴随血脂异常,以高TG和HDL-C为表现的混合型高脂蛋白血症是糖尿病肾病发病的重要因素,并对糖尿病人群发生大血管并发症有显著作用。治疗糖尿病时在控制好血糖的基础上,积极纠正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2.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骨密度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和无肾病患者骨密度(BMD)变化。方法:应用双能X线吸收仪(DEXA)测定93例2型糖尿病患者腰L1~L4和髋关节部位的骨密度,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量将2型糖尿病分为肾病组(24h尿白蛋白〉30mg)和无肾病组(24h尿白蛋白〈30mg),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无肾病组女性各部位BD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男性L2、股骨、股骨颈BMD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肾病与2型糖尿病血脂变化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脂质代谢异常是糖尿病(dliabetes mellitus.DM)的重要慢性并发症,脂质紊乱作为一种危险因子与糖尿病肾病(diabetes nephrapathy,DN)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本文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2型DM和DN患者主要血脂异常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肾病糖化血红蛋白等代谢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胡延毅  肖柏春  龙红英 《西部医学》2007,19(6):1067-106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收缩压(SBP)之间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医生及早防治.方法 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糖尿病肾病组和非糖尿病肾病组,测定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HbA1C总胆固醇(TC)、HbA1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SBP.结果 糖尿病肾病组FBG、LDL-C、TG、TC、SBP均高于非糖尿病肾病组(P<0.01).结论 早期控制血糖、血脂、血压,缩短病程,是防止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并早期肾病患者的血脂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 (DN)是糖尿病的一个常见的并发症。2型糖尿病患者中 DN的发生率约为 2 0 % ,DN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血脂异常是 DN的一个危险因素 ,而 DN本身也可引起血脂异常 [1 ] 。脂蛋白 (a) [L p(a) ]因为具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 DL- c)样结构及 Kringle结构 ,故它有致动脉粥样硬化和抗纤维蛋白溶解的性质 ,一般认为 L p(a)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并且 L p(a)可能对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 [2 ] 。但有关 L p(a)在糖尿病并发症中的作用尚有争议。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脂代谢 [包括 L p(a) ]紊乱 ,…  相似文献   

6.
多项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极易合并高血压,高血压患者也常存在糖耐量异常情况,且两者与心血管病的其他危险因素关联,严重危害着患者的生命安全[1]。笔者对2010-03至2012-03在我院门诊体检的2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的血尿酸水平进行了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胆红素、尿酸(UA)和血脂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46例T2DM血管病变患者血清胆红素、UA及血脂水平,并于50例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T2DM伴血管病变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和间接胆红素(NDBIL)含量明显低于无并发症组(P<0.01),血清U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大、微血管组TBIL、UA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血管病变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与无并发症组和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降低(P<0.01)。结论:低胆红素血症、UA升高及血脂异常与T2DM血管病变关系密切相关,检测三者含量对判断T2DM伴发血管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SUA)水平与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性及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2~2015年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2型糖尿病患者273例,根据尿清蛋白/肌酐(uAC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n=171),早期糖尿病肾病组(n=62)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n=40)。所有受试者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SUA等生化指标,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随DN进展,糖尿病病程、HbA1c、收缩压(SBP)、SUA呈增加趋势(P均 < 0.05),临床DN组和早期DN组患者年龄、舒张压(DBP)、FBG、2 h PG大于单纯糖尿病组(P均 < 0.05),临床DN组TG、TC、VLDL-C大于早期DN组和单纯糖尿病组(P均 < 0.05)。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SBP、HbA1c、SUA是D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UA是糖尿病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治疗中除了降糖、降压之外,有效地降低血尿酸水平也是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脂质代谢异常是糖尿病 (DM)的重要慢性并发症 ,脂质紊乱作为一种危险因子与糖尿病肾病 (DN)的发生、发展有密切联系。笔者对 1995~ 2 0 0 0年 5 3例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脂水平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型糖尿病患者 5 3例 ,均为我院住院患者 ,诊断符合 WHO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男性 2 9例 ,女性 2 4例 ,年龄 5 6 .2± 9.6岁 (37~ 6 9岁 ) ;病程 3~ 12年 ,平均 8.8年。排除心、肺、肝、脑等疾病。 5 3例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u- MAL b)排出量分为 3组 :正常微量白蛋白尿组 ( 组 ) 2 1例 ,男…  相似文献   

10.
杨昊煜  张伟  刘建伟 《吉林医学》2011,(24):4993-4994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常规及血脂指标变化规律,为临床治疗糖尿病患者,控制其微血管性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对4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进行测定,并与44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糖尿病患者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高于对照组,红细胞变形指数低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组的血脂指标中血胆固醇、三酰甘油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高密度脂蛋白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应进行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的动态测定分析,以评估治疗效果和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微血管性病变,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1.
何嗣英  党静  洪佳伟 《华夏医学》2005,18(2):154-156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DN)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随机抽取2型糖尿病(NIDDM)患者194例,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其分为3组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相关分析显示,UAER与年龄、病程、餐后血糖(PB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清尿酸(SUA)、甘油三酯(TG)、纤维蛋白原(FIB),餐后胰岛素(P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和24h尿尿酸(UUA)等多变量呈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病程、24hUUA、TC、FIB、IR为DN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尿白蛋白排泄量与病程、血压、尿NAG等相关。结论:DN的危险因素有多种,主要与胰岛素抵抗、血胆固醇(TC)、FIB及24hUUA排量增加有关。NIDDM患者尿白蛋白排泄量随病程延长、血压升高、尿NAG增加而明显增加,且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代谢综合征与2型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代谢综合征与2型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07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是否合并糖尿病肾病和/或代谢综合征分成4组,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对糖尿病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筛选。结果: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组(DM MS)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BMI)、腰围、血尿酸(UA)、甘油三脂(TG)、空腹血浆胰岛素、HOMA指数均高于未合并组(DM-MS)。糖尿病肾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组(DN MS)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A1c(G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低于未合并代谢综合征组(DN-MS)。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与糖尿病肾病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合并代谢综合征.、糖尿病病程、吸烟、收缩压、BMI、GHbA1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HOMA指数。结论:代谢综合征是2型糖尿病肾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代谢综合征的大多数组分均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病过程,且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3.
童慧昕  梁琳琅 《安徽医学》2022,43(3):262-266
目的 探讨身体质量指数(BMI)对2型糖尿病肾病(T2DN)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12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且临床资料相对完整符合入选条件的422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其BMI的不同,分成体质量正常组(n=106)、体质量超重组(n=169)和体质量肥胖组(n =147);按其是否合并糖尿病肾病(DN),分为合并肾病组(n=95)和未合并肾病组(n =327)。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及DN的发病情况。结果 BMI不同的3组患者年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尿酸(UA)、血清肌酐(SCr)及DN发生率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之间两两比较:体质量超重组和体质量肥胖组患者的SBP、DBP、TG、UA、SCr及DN发生率均高于体质量正常组,HDL-C均低于体质量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肥胖组的年龄与体质量正常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OR =1.158,95%CI:1.036~1.295)、TC(OR =1.385,95%CI:1.007~1.903)和SCr(OR =1.060,95%CI:1.047~1.072)是DN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BMI与T2DM患者并发DN的关系较为密切,应关注患者BMI的变化,并引导患者合理膳食和适当运动,将BMI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钟晓卫  李莎  付徐泉 《西部医学》2009,21(10):1653-1654
目的观察老年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10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分成两组,一组为糖尿病肾病56例,另一组为非糖尿病肾病组52例。观察血压、血糖、血脂等各项指标的改变。结果DN组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DM病程(DOD)、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IR)、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高于非DN组(P〈0.001)。结论高血压、血脂、血糖和病程是糖尿病肾病(DN)的危险因素,尤其是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年龄和性别为配比条件,对101对研究对象进行了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获得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进行ACE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 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的作用后,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糖尿病(DM)病程、DM家族史、既往高血压史、患DM后豆类摄入增加等因素是发生DN的危险因素。结论 DN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临床选择研究对象119例,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35例)、2型糖尿病肾病组(54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测定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24h尿白蛋白定量(24hUA)和抵抗素水平。结果单纯2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肾病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FPG、HbA1c和抵抗素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肾病组24hU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单纯2型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肾病组与单纯2型糖尿病组对比,两组之间的FPG、HbA1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型糖尿病肾病组24hUA和抵抗素水平明显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P〈0.05)。结论抵抗素可能在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作为临床2型糖尿病肾病诊断的重要评判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UAlb)定量检测结果,将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型糖尿病(DM)组60例和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肾病(DN)组60例,观察2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TG)等指标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DN与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DN组患者的病程较DM组长(P< 0.01),年龄、SBP、DBP和FPG均高于DM组(P< 0.05~P<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SBP、DBP、HbA1c、TG和TC均为D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1).结论: 年龄、病程、高血糖、高血压及脂代谢紊乱是2型糖尿病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粗管功能及糖脂代谢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则在基础治疗的方法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间血管功能相关指标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增长百分比(FMD)和血清一氧化氮(NO)、3-硝基酪氨酸(3-NT)、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水平,脂代谢[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蛋白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蛋白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糖代谢相关指标[糖化血红蛋白(HbA_(1c))、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 hPG)、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差异。结果治疗6、12周后观察组患者HbA_(1c)、FPG、2 hPG水平及HOMA-IR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HOMA-β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TC、TG、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HDL-C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FMD及血清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3-NT、vWF和PAI-1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调节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脂代谢紊乱,并能改善其血糖代谢,保护血管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骨密度(BMD)水平的影响因素。 方法收集未行透析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355例,根据KDOQI指南分期标准将其分为CKD1期、CKD2期、CKD3a-3b期、CKD4-5期4个组。比较各组生化指标和BMD水平,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 结果随着CKD分期进展患者尿酸、血磷逐渐上升,血红蛋白、肌肝清除率、肾小球滤过率、股骨颈BMD逐渐下降(P<0.05);与CKD1-3期组比较,CKD4-5期组血钙、25-羟维生素D3下降,甲状旁腺激素、血镁升高(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女性、病程长是腰椎整体BMD下降的危险因素,高体质指数(BMI)是腰椎整体骨密度的保护因素;女性、高龄是股骨颈骨密度下降的危险因素,高BMI、高肌酐清除率是股骨颈骨密度的保护因素;女性是髋部整体骨密度下降的危险因素,高BMI、高肌酐清除率、高尿酸是髋部整体骨密度的保护因素。 结论女性是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腰椎整体、股骨颈、髋部整体3个部位共同的骨密度下降危险因素,高BMI是3个部位共同的骨密度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血清脂联素、尿白蛋白排泄量、血脂水平,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及DN不同阶段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趋势。方法:从入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随机选择60例患者与30例正常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根据尿白蛋白排泄量将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30 mg/d的极微量白蛋白尿组(32例),30~300 mg/d的微量白蛋白尿组(14例),>300 mg/d的大量白蛋白尿组(14例)。检测血清脂联素,同时测定HbAlc、血脂水平、尿白蛋白排泄量,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正常人血清脂联素[(9.69±2.23)mg/L]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患者[(2.17±1.95)mg/L],微量白蛋白尿组的血清脂联素[(2.52±0.61)mg/L]高于极微量白蛋白尿组[(0.74±0.47)mg/L],大量白蛋白尿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最高[(5.32±1.86)mg/L,P<0.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尿白蛋白定量、肌酐呈正相关(分别为r=0.42,r=0.38);与HbAlc、BMI、甘油三脂(TG)呈负相关(分别为r=-0.41,r=-0.29,r=-0.23);对糖尿病患者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脂联素受尿白蛋白排泄量、HbAlc、BMI及肌酐的影响较大。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存在糖代谢与脂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这可能是血清脂联素较正常健康体检者降低的原因,但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尿白蛋白排泄量的升高,其血清脂联素水平事实上是升高的,其原因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