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改善终端区航空器轨迹聚类方法中存在的自动化程度低、无法精确识别异常轨迹的不足,提出基于小波聚类的进场轨迹模式识别方法。首先,建立基于3D空间网格的轨迹相似性矩阵,推导得到轨迹间相似特征子空间,进一步构建轨迹相似特征2D图模型。通过特征图模型的数字化、小波变换与聚类,实现对盛行交通流模式以及异常交通流轨迹的识别。实例分析在无人工指导情况下,从352条进场轨迹中识别出4个类的331条盛行交通流轨迹,以及21条异常轨迹。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克服了目前航空器轨迹聚类领域需要人工确定类数以及难以识别异常轨迹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子空间聚类(Subspace clustering)是一种当前较为流行的基于谱聚类的高维数据聚类框架.近年来,由于深度神经网络能够有效地挖掘出数据深层特征,其研究倍受各国学者的关注.深度子空间聚类旨在通过深度网络学习原始数据的低维特征表示,计算出数据集的相似度矩阵,然后利用谱聚类获得数据的最终聚类结果.然而,现实数据存在维度过高、数据结构复杂等问题,如何获得更鲁棒的数据表示,改善聚类性能,仍是一个挑战.因此,本文提出基于自注意力对抗的深度子空间聚类算法(SAADSC).利用自注意力对抗网络在自动编码器的特征学习中施加一个先验分布约束,引导所学习的特征表示更具有鲁棒性,从而提高聚类精度.通过在多个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在精确率(ACC)、标准互信息(NMI)等指标上都优于目前最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子空间聚类(Subspace clustering)是一种当前较为流行的基于谱聚类的高维数据聚类框架.近年来,由于深度神经网络能够有效地挖掘出数据深层特征,其研究倍受各国学者的关注.深度子空间聚类旨在通过深度网络学习原始数据的低维特征表示,计算出数据集的相似度矩阵,然后利用谱聚类获得数据的最终聚类结果.然而,现实数据存在维度过高、数据结构复杂等问题,如何获得更鲁棒的数据表示,改善聚类性能,仍是一个挑战.因此,本文提出基于自注意力对抗的深度子空间聚类算法(SAADSC).利用自注意力对抗网络在自动编码器的特征学习中施加一个先验分布约束,引导所学习的特征表示更具有鲁棒性,从而提高聚类精度.通过在多个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在精确率(ACC)、标准互信息(NMI)等指标上都优于目前最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子空间聚类(Subspace clustering)是一种当前较为流行的基于谱聚类的高维数据聚类框架.近年来,由于深度神经网络能够有效地挖掘出数据深层特征,其研究倍受各国学者的关注.深度子空间聚类旨在通过深度网络学习原始数据的低维特征表示,计算出数据集的相似度矩阵,然后利用谱聚类获得数据的最终聚类结果.然而,现实数据存在维度过高、数据结构复杂等问题,如何获得更鲁棒的数据表示,改善聚类性能,仍是一个挑战.因此,本文提出基于自注意力对抗的深度子空间聚类算法(SAADSC).利用自注意力对抗网络在自动编码器的特征学习中施加一个先验分布约束,引导所学习的特征表示更具有鲁棒性,从而提高聚类精度.通过在多个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在精确率(ACC)、标准互信息(NMI)等指标上都优于目前最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子空间聚类(Subspace clustering)是一种当前较为流行的基于谱聚类的高维数据聚类框架.近年来,由于深度神经网络能够有效地挖掘出数据深层特征,其研究倍受各国学者的关注.深度子空间聚类旨在通过深度网络学习原始数据的低维特征表示,计算出数据集的相似度矩阵,然后利用谱聚类获得数据的最终聚类结果.然而,现实数据存在维度过高、数据结构复杂等问题,如何获得更鲁棒的数据表示,改善聚类性能,仍是一个挑战.因此,本文提出基于自注意力对抗的深度子空间聚类算法(SAADSC).利用自注意力对抗网络在自动编码器的特征学习中施加一个先验分布约束,引导所学习的特征表示更具有鲁棒性,从而提高聚类精度.通过在多个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在精确率(ACC)、标准互信息(NMI)等指标上都优于目前最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现有的深度聚类算法大多采用对称的自编码器来提取高维数据的低维特征,但随着自编码器训练次数的不断增加,数据的低维特征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扭曲,这样得到的数据低维特征空间无法反映原始数据空间中潜在的聚类结构信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深度嵌入K-means算法(SDEKC).首先,在低维特征提取阶段,在对称的卷积自编码器中相对应的编码器与解码器之间以一定的权重加入两个跳跃连接,以减弱解码器对编码器的编码要求同时突出卷积自编码器的编码能力,这样可以更好地保留原始数据空间中蕴含的聚类结构信息;其次,在聚类阶段,通过一个标准正交变换矩阵将低维数据空间转换为一个新的揭示聚类结构信息的空间;最后,本文以端到端的方式采用贪婪算法迭代优化数据的低维表示及其聚类,在6个真实数据集上验证了本文提出新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深度学习的聚类方法可以自动学习到数据的隐层特征表示,并可方便应用于高维大规模数据集上。传统深度聚类方法更多关注通过深层神经网络去提取数据的隐层特征来提升聚类精度,较少对聚类任务中数据类别的确定性问题进行分析,同时缺乏对施加约束后的离散隐向量分布的分析。提出熵正则化下的变分深度生成聚类模型(VDGC-ER),以变分自编码为基础框架,对连续向量进行高斯混合先验建模,并以高斯混合中的离散隐向量作为类别向量。通过对离散隐向量引入样本熵正则化项增强预测聚类类别的区分度,同时对离散隐向量定义聚合样本熵正则化项以降低聚类不平衡,避免局部最优,并提升生成数据多样性。之后,采用蒙特卡洛采样及重参策略估计VDGC-ER模型的优化目标,并利用随机梯度下降法求解模型参数。最后在MNIST数据集、REUTERS数据集、REUTERS-10K数据集和HHAR数据集上设计了对比实验,验证了VDGCER模型不仅可以生成高质量的样本,而且可以显著提升聚类精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经典的聚类算法在处理高维数据时存在维数灾难等问题,使得计算成本大幅增加并且效果不佳。以自编码或变分自编码网络构建的聚类网络改善了聚类效果,但是自编码器提取的特征往往比较差,变分自编码器存在后验崩塌等问题,影响了聚类的结果。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高斯变分自编码器的聚类网络。方法 使用混合高斯分布作为隐变量的先验分布构建变分自编码器,并以重建误差和隐变量先验与后验分布之间的KL散度(Kullback-Leibler divergence)构造自编码器的目标函数训练自编码网络;以训练获得的编码器对输入数据进行特征提取,结合聚类层构建聚类网络,以编码器隐层特征的软分配分布与软分配概率辅助目标分布之间的KL散度构建目标函数并训练聚类网络;变分自编码器采用卷积神经网络实现。结果 为了验证本文算法的有效性,在基准数据集MNIST (Modified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Database)和Fashion-MNIST上评估了该网络的性能,聚类精度(accuracy,ACC)和标准互信息(normalized mutual information,NMI)指标在MNIST数据集上分别为95.86%和91%,在Fashion-MNIST数据集上分别为61.34%和62.5%,与现有方法相比性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网络取得了较好的聚类效果,且优于当前流行的多种聚类方法。  相似文献   

9.
大多数子空间聚类算法将高维数据映射到低维子空间时不能较好捕获数据间几何结构.针对上述问题,文中提出引入低秩约束先验的深度子空间聚类算法,兼顾数据全局和局部结构信息.算法结合低秩表示与深度自编码器,利用低秩约束捕获数据全局结构,并将约束神经网络的潜在特征表示为低秩.自编码通过最小化重构误差进行非线性低维子空间映射,保留数据的局部特性.以多元逻辑回归函数作为判别模型,预测子空间分割.整个算法在无监督联合学习框架下进行优化.在5个数据集上的实验验证文中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深度文本聚类方法仅利用中间层的文本语义表示进行聚类,没有考虑到不同层次的神经网络学习到的不同文本语义表示以及中间层低维表示的特征稠密难以有效区分类簇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层次子空间语义融合的深度文本聚类(deep document clustering via muti-layer subspace semantic fusion,DCMSF)模型。该模型首先利用深度自编码器提取出文本不同层次的潜在语义表示;其次,设计一种多层子空间语义融合策略将不同层的语义表示非线性映射到不同子空间以得到融合语义,并用其进行聚类。另外,利用子空间聚类的自表示损失设计一种联合损失函数,用于监督模型参数更新。实验结果表明,DCMSF方法在性能上优于当前已有的多种主流深度文本聚类算法。  相似文献   

11.
大规模高维不平衡数据是异常检测中的重大挑战.单类支持向量机在处理不平衡数据方面非常有效,但不适合大规模高维数据,同时单类支持向量机的核函数对检测性能也具有重要的影响.文中提出了一个深度自编码器与单类支持向量机相结合的异常检测模型,深度自编码器不仅负责提取特征和降维,同时拟合出了一个自适应核函数.深度自编码器与单类支持向...  相似文献   

12.
在持续学习多任务过程中,持续零样本学习旨在积累已见类知识,并用于识别未见类样本.然而,在连续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灾难性遗忘,因此,文中提出基于潜层向量对齐的持续零样本学习算法.基于交叉分布对齐变分自编码器网络框架,将当前任务与已学任务的视觉潜层向量对齐,增大不同任务潜层空间的相似性.同时,结合选择性再训练方法,提高当前任务模型对已学任务判别能力.针对不同任务,采用已见类视觉-隐向量和未见类语义-隐向量训练独立的分类器,实现零样本图像分类.在4个标准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文中算法能有效实现持续零样本识别任务,缓解算法的灾难性遗忘.  相似文献   

13.
针对深度学习方法运用于入侵检测时需要大量标注数据集和难以实时检测的缺陷,利用网络流量中正常数据多于异常数据的一般规律,提出一种结合集成K-means聚类和自编码器的EKM-AE(ensemble K-means and autoencoder)入侵检测方法.首先通过集成K-means聚类从实时抓取的网络流量中得出正常样例,用于训练自编码器,然后由完成训练的自编码器执行入侵检测.在虚拟局域网主机环境下进行了入侵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在绝大多数实际应用场景(正常流量多于异常流量)下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且具有全过程无监督、可实时在线检测的优点,对主机网络安全有良好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4.
陈略  熊宸  蔡铭 《计算机工程》2021,47(3):83-93
手机信令具有时空序列性以及数据量大、采样频率不均、定位精度低与基站振荡等特点,导致传统手机信令聚类方法数据密度分布不均、时空开销大且聚类效果差。提出一种用于手机信令的时空密度轨迹点识别算法。将手机信令数据网格化以统一评估尺度,根据振荡噪声特征对网格簇进行时空联结减少空间不确定性和计算量,结合网络轨迹的曲折性以及移动与停留时间重新定义网格簇内轨迹点时空移动能力,计算网格簇的时空密度以判断用户停留区域,并采集具有移动停留标签的轨迹数据以验证算法有效性和识别效率。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识别精度较改进DBSCAN算法更高,适用于识别手机信令数据停留区域,对复杂轨迹停留区域的识别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同图复制窜改是图像窜改较为常见的一类,基于块匹配检测方法往往存在准确率低、时间复杂度高等问题,为提高准确率并大幅度降低时间复杂度,应用深度学习特征和聚类算法进行检测。首先用稀疏自编码器训练大量样本集找出同图复制图像的内部规律并得到降维的隐藏层权值矩阵,通过权值矩阵获得检测图像的隐藏层特征,即定义的稀疏自编码特征;用K-means算法一次聚类自编码特征去除图像平滑区域,二次聚类纹理特征获得检测结果,若检测结果中含有少量异常块,通过欧氏距离判断和RANSAC(random sample consensus)算法将异常块去除,从而实现窜改区域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与其他算法比较综合准确率提升14.3%,时间效率提升72%。将深度学习特征与聚类算法结合使用,使得同图复制窜改在时间效率和准确率上皆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6.
针对空中交通流自动识别问题,采用极大值和重采样相结合的方法对飞行航迹聚类展开研究.综合飞行航迹的局部空间特征和整体分布特征,建立极大值方法的交通流个数自动判定方法,提出重采样轨迹数据的飞行轨迹相似性度量方法,构建空中交通流的谱聚类识别方法,利用终端区的真实飞行轨迹数据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上述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实现对空中交通流的自动识别.  相似文献   

17.
公共安全异常检测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监控中基于轨迹聚类的检测方法越来越流行,但是现有方法在处理高维不等长轨迹数据时效果并不理想。提出一个新的轨迹聚类方法,该方法通过组合动态时间弯曲和密度峰算法实现。动态时间弯曲用于度量轨迹间的距离,密度峰算法根据距离进行聚类。前者可直接度量不等长轨迹聚类,后者是近年提出的非球体分布数据聚类算法,以局部密度和最近邻聚类组合实现。实验在PETS2006监控视频数据集上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发现了异常的轨迹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8.
杜航原  张晶  王文剑   《智能系统学报》2020,15(6):1113-1120
针对聚类集成中一致性函数设计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深度自监督聚类集成算法。该算法首先根据基聚类划分结果采用加权连通三元组算法计算样本之间的相似度矩阵,基于相似度矩阵表达邻接关系,将基聚类由特征空间中的数据表示变换至图数据表示;在此基础上,基聚类的一致性集成问题被转化为对基聚类图数据表示的图聚类问题。为此,本文利用图神经网络构造自监督聚类集成模型,一方面采用图自动编码器学习图的低维嵌入,依据低维嵌入似然分布估计聚类集成的目标分布;另一方面利用聚类集成目标对低维嵌入过程进行指导,确保模型获得的图低维嵌入与聚类集成结果是一致最优的。在大量数据集上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相比HGPA、CSPA和MCLA等算法可以进一步提高聚类集成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传统子空间浅层聚类模型对于多视图和非线性数据的聚类性能不佳。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深度自编码器的多视图子空间聚类网络模型,通过在深度自编码器中引入子空间聚类中的“自我表示”特性以及加权稀疏表示,提升了多视图子空间聚类算法的学习能力。推导的深度自编码多视图子空间聚类算法能够聚类具有复杂结构的数据点。通过多视图数据集验证了提出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挖掘数据固有的多样性聚类结构,并利用多个视图之间互补信息,在性能上与现有方法相比有较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根据道路交通流检测节点收集的交通流数据的隐含特征,可以对分布在道路网络空间中的交通流检测节点进行空间聚类分析,使空间上关联且具有相似性质的交通流聚成一类.通过交通流的空间聚类分析,发现交通流在道路网络上的空间分布模式,对于智能交通系统的区域交通信号控制、动态交通分配、路径诱导等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基于凝聚层次聚类算法思想,设计了一个高效的交通流空间聚类算法ESCA-TF. ESCA-TF无需执行复杂的空间连接和空间合并操作,其时间复杂度为O(nlogn)、空间复杂度为O(n2).在实际数据上进行实验,比较了ESCA-TF算法与其他的基于网络拓扑结构的空间聚类算法.实验证明,ESCA-TF算法具有较好的时空性能和聚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