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展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持续改进的重要环节,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核心要求.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以工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化工原理Ⅱ》为例,论述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设计过程,确立课程分目标评价内容及权重、课程分目标相应的评价方式及权重,计算课程分目标和课程总目标达成度评价,...  相似文献   

2.
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为契机,探索《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模式与教学大纲,针对《无机与分析化学》在现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实际出发,完善课程目标、毕业要求、课程考核、课程质量评价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三大理念,为我国培养更多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3.
《广州化工》2021,49(6)
针对以往定性的课程成绩分析,采用目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通行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定量分析方法,对四川轻化工大学2017届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的化学反应工程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进行了分析。根据学生平时情况、期末试卷等考核环节中所取得的成绩,获得学生考核取得的各课程目标成绩,分别统计了课程目标总体及学生个体达成情况,找到了课程目标的短板,为优化课程教学质量以及课程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是我校化工、安全、材料等专业大一开设的学科基础课,对后续课程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推进“新工科”建设,本文基于OBE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结果为导向,确立以“能力”为导向的课程目标;设计启发式和诱导式、归纳总结等多种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正确思维;改革考核方式和课程评价方式,根据课程目标达成度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改进,不断提高学生处理常见化学反应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背景,遵循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和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以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开设的“化工分离工程”课程为例,介绍了课程目标达成情况评价及持续改进机制。研究结果可为化工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相关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翻转课堂是依托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是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与教学课堂的有机融合,该教学模式能够改变和丰富传统课堂结构,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理念与高校分析化学课程相结合,以“水的硬度测定”实验为例,分析比较了在课前、课中以及课后,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的不同之处,旨在为高校分析化学专业教学筹谋划策。  相似文献   

7.
《分离工程》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根据分离工程的课程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调节课程体系的配置、注重知识结构的梳理、注重名词的讲解、注重例题和作业的讲解、采用视频辅助教学等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成绩得以提高,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工程教育认证中,建立合理的考核方法来评价课程目标达成情况非常重要。进行环境工程专业《物理化学》课程的考核方法研究,提出线上线下结合的多元化、重过程、易操作的方法,包括课堂考勤(6%)、随堂测试(14%)、课后作业(20%)和期末考试(60%);对各环节的实施办法及内容进行讨论,强调需结合专业特点综合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及应用;并探讨如何确保考核对各课程目标的支撑情况,从而实现课程目标达成度的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9.
针对一般应用型本科院校,特别是独立学院存在的实验教学资金投入有限和学生理论知识薄弱等问题,以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工科专业开设的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为示范,对课堂思政、实验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和课后导向进行了调整改革,构建一套适合于应用型本科院校需求的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质量体系,为实验教学的顺...  相似文献   

10.
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实验讲解环节中,结合量化评价,对2013级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2个班共64名学生进行了团队项目教学法尝试。结果表明:团队项目教学法增强了课程吸引力,提高了学生参与度,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同时也提高了课程教学满意度。团队项目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1.
《广州化工》2021,49(2)
化工原理实验是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等专业的专业基础实验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实验科研和实践动手等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新标准和新要求,从教学大纲、教学条件、教学内容、考核方式及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等方面对化工原理实验进行了思考和探索,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工程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王芬  冯帅 《广东化工》2022,49(2):118-120
课程思政是我国高等教育理念的一种创新,它的主要理念是将思想政治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以实现"协同育人".分析化学是高等院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等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本文深入研究了课程思政融入工科专业分析化学教学的必要性和实施途径,致力于培养出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工科"人才,从而为其他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13.
王凯  耿聪  潘洁  姜军  叶文静  赵一玫 《当代化工》2021,50(5):1221-1225
课程大纲是教学活动的执行文件.在之前发表的构建标准化课程教学大纲的基础上,结合《化学制药工艺学》课程大纲执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依据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解读及使用指南,对课程目标及其与毕业要求和教学内容的关系、课程目标与教学过程达成评价和课程大纲修订流程进行了系统地分解细化,并建立了可量化、便操作的课程目标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以湖北大学2017级制药工程专业《化学制药工艺学》课程评价为例,系统解读了作业、试卷和综合评价达成度的计算方法,期望能为工科专业标准化课程教学大纲的优化完善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以此持续改进完善课程评价并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为工程教育及工程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根据化工传递过程课程的特征及其教学现状,围绕学生毕业要求达成,中北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从课程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持续评价机制及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工程认证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贯彻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有效提升环境工程原理课程实验环节的教学质量,笔者以重力沉降实验为例,运用五星教学法开展了教学模式重构的改革实践,明确提出了以聚焦专业问题解决为驱动,分步开展“激活原有知识”“引入专业热点”“方案设计实施”“观点总结归纳”和“目标达成评价”等教学活动的新型组织模式。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在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和实践操作等方面获得了良好的学习体验,这有效支撑了课程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16.
传统模式下“仪器分析”教学对能力和品德培养表现出明显不足。教学团队结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特点与优势,在合理拆分专业知识点和有机融入思政内容的基础上制作知识点短视频,供学生零散时间线上学习。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有利于从课前、课中和课后全过程组织“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实践,将“辩证唯物主义”“科学发展观”“爱国主义”等思想意识形态的元素有机融入教学各环节。对比课程改革前后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以期为同类课程改革与推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张丽丽  李立 《广州化工》2023,(15):137-139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以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要求达成度为指导对化工热力学进行教学改革,明确对应毕业要求和课程目标。在教学内容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精简与优化;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主线式教学法和案例驱动法;通过一明一暗两条主线引入课程思政元素;在考核方式上注重过程考核。这些措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工程意识以及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有机化学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轻化工程等专业的基础课程,进行课程教学的时候,既结合时代发展需求,也要加强对教学改革课新体系的构建和引入品格培养,以此来真正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新人才,而为了能够实现这一目的,本文也提出了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强化品格培养以及优化课程评价体系等措施。以产出评价作为突破点的课程改革有极强的指向作用。针对我校学生学习有机化学课程的学习现状和存在问题,以改善学习效果和工程实践能力为目的,对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课程目标的落实与考核、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评价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与实践。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是深刻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大思政课理念的育人改革措施。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育人要求,“生物分离工程”课程团队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思政理论水平,根据课程内容确定课程思政目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从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等多方面探索思政教育的融合实践。从考核结果可以看出价值引领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起到了正向的作用,提高了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背景,以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为前提,以化工热力学典型实验为例,围绕“反向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和持续改进”三种理念开展(教学)探索。力求以专业教育认证为契机,通过反向设计正向实施,强化学生中心位置,运用多方位多层次持续改进的教学模式加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导向性,实现高素质工程技术型人才教学质量和培养定位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