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究淮山粉添加量对木糖醇戚风蛋糕质构和品质的影响。方法:在制备木糖醇淮山戚风蛋糕过程中,以蛋糕比容、面糊相对密度、水分含量、色泽、质构等为评价指标,考察淮山粉添加量(10%,20%,30%,40%,50%)对蛋糕品质的影响。结果:随着淮山粉添加量的增加,蛋糕比容下降,面糊相对密度、水分含量增大;硬度、咀嚼性和胶着性先增加后减小,弹性、回复性和内聚性先减小后增大;L*值(亮度)减小、a*(红色)先增大后减小、b*(黄色)下降、△E(总色泽)差异增大。结论:淮山粉的最适添加量为10%。  相似文献   

2.
红曲米粉是由早稻米经加工,固态发酵、通风制曲而成,多呈暗红色,有强着色、延长贮藏期功效。为探究红曲米粉在饼干着色应用,设置五个贮存条件(常温曝光、常温避光、冷藏曝光、冷藏避光、冷冻避光),考察添加红曲米粉对成品口感、色差、质构、风味、贮藏期影响。采用单因素实验法、正交试验法,利用感官系统评价,研究发现:添加0.5%红曲米粉,在pH 8,95%(v/v)乙醇浓度,冷冻避光贮藏,感官评定、色泽、贮藏期、风味最佳。随贮藏时间延长,1~180 d间,不同条件饼干,L*、b*值波动增大,a*值波动变小;第一循环硬度减小,可恢复形变增大;有助延长贮藏期。红曲饼干强着色、红曲风味,有实际应用前景,为新型天然色素在烘焙产品运用开发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从自然界的动植物中难以直接提取绿色染料,因此明亮的绿色通常需要采用2种植物染料套染获得。研究了槐米和青黛粉的套染顺序、青黛粉质量浓度和槐米料液比对染色棉/莫代尔针织物L*、a*、b*值及K/S值的影响,并测试了染色织物的色牢度。结果表明:先染青黛后染槐米的织物上染均匀,K/S值更高,颜色也由蓝色更偏向绿色;随着槐米料液比的减小或者青黛粉质量浓度的增大,染色织物的K/S值不断增大,a*值则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b*值不断增大,L*值不断减小;套染后织物的耐皂洗色牢度和耐摩擦色牢度均达到4~5级,耐日晒色牢度达到3~4级。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红曲米粉在软欧包着色及应用,设置五个条件(常温曝光、常温避光、冷藏曝光、冷藏避光、冷冻避光)贮藏,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法,考察添加红曲米粉对成品口感、色差、质构、风味物质、抑菌影响。研究发现:添加0.5%红曲米粉,在pH8,95%乙醇浓度,冷冻避光贮藏,软欧包感官、色泽、质构、风味、抑菌最佳。不同条件贮藏33 d,软欧包L*、b*值增大,a*值减小;第一循环硬度增大;弹性减小;风味独特;常温曝光、常温避光贮藏,第4 d已霉变;冷藏曝光、冷藏避光、冷冻避光贮藏至第33 d,菌落总数和霉菌均未超标,抑菌效果良好。红曲米粉在软欧包中具有强着色、抑菌作用,应用前景大,为新型天然色素在烘焙产品应用开发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以大西洋鲭鱼为原料,研究不同烘烤条件下,大西洋鲭鱼水分含量和色度值(L*、a*、b*和ΔE)的变化情况,并利用试验所得的数据以大西洋鲭鱼烘烤温度和烘烤时间作为模型输入值,水分含量和色度值(L*、a*、b*和ΔE)同时作为输出值,建立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模型,并对模型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烘烤时间的增加,水分含量和L*值逐渐下降,烘烤温度越高,下降越迅速。而a*和ΔE与水分含量和L*的趋势正好相反。b*值先升高后下降。通过试验可知,当隐含层神经元个数为14时,ANN模型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为0.07,R2全部大于0.98,模型整体拟合程度最高。因此选择2-14-5作为ANN模型最佳拓扑结构。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烤烟蒴果发育的实时定量监测,采用全自动颜色计测定蒴果颜色参数,采用电导率仪测定种子的活力。结果表明,授粉后10~20d,蒴果的干鲜重持续增加,颜色参数黄度b*和色相角度h逐渐变大;授粉后20~50d,蒴果的干鲜重持续减小,颜色参数亮度L*,黄度b*,色饱和度C,色相角度h逐渐变小;授粉后10~50d,蒴果含水量和颜色参数L*持续性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蒴果鲜重和颜色参数L*,b*,C,h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红度a*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蒴果含水量与颜色参数L*和h呈极显著正相关,与a*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与L*呈显著负相关(P<0.05)。其拟合方程分别为Y鲜重=0.579 L*-1.703 a*-0.316 b*+0.499 C-0.847h+45.294(R2=0.910,P<0.05)。Y含水量=0.907 L*-0.014 a* +0.009h+17.391(R2=0.892,P<0.05)。Y发芽率=-0.068 (L*)2+4.451 L*+24.212(R2=0.907,P<0.05)和Y出苗率=-0.064(L*)2+4.228 L* +23.002(R2=0.905,P<0.05)。CIELAB颜色空间是一种定量化的颜色识别系统,可以较好的模拟烤烟蒴果的发育过程,辅助预测种子活力变化。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以魔芋葡甘聚糖(konjac glucomannan, KGM)和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 SPI)的复合凝胶为研究对象,探讨辣椒红色素的添加量对KGM-SPI复合凝胶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辣椒红色素添加量为0.20%(质量分数)时,复合凝胶的各指标达到稳定,此时KGM-SPI复合凝胶色度的L*值、a*值、b*值分别为对照组的78%、8倍、3倍;与对照组相比,凝胶的持水力、硬度、咀嚼性和胶黏性分别降低了1.74%、20.30%、15.79%和16.50%(P<0.05)。微观表征结果表明,该色素会通过改变氢键作用力等非共价键结合破坏KGM-SPI凝胶的网络结构,降低其热稳定性,当色素添加量为0%~0.20%时,随着色素添加量的增加,破坏的程度增大,在添加量为0.20%~0.30%时,体系的微观结构不再发生变化。综上,辣椒红色素可以作为理想的着色剂应用于KGM-SPI凝胶体系,在生产中应根据产品实际性质控制用量。  相似文献   

8.
以龙滩珍珠李为试材,分5个采收期采收果实,探讨不同采收成熟度对龙滩珍珠李果实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成熟度增加,龙滩珍珠李果实好果率、含水量、出汁率、果皮L*和b*值、脆度和多汁性评分、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ity,TA)、硬度、咀嚼性、弹性和内聚性均不断下降,整个采收期分别下降了66.67%、4.52%、11.62%、12.28%、62.10%、36.86%、15.86%、23.94%、75.68%、79.77%、15.12%和8.33%;果皮a*值、果肉a*和b*值、外观色泽和甜味评分、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TSS)、可溶性糖含量(soluble sugar content,SSC)、pH、固酸比、糖酸比均不断上升,整个采收期分别上升了56.32%、725.39%、31.54%、108.51%、85.80%、41.70%、83.87%、4.87%、85.31%和143.68%;单果质量、酸味评分、感官总分、Vc含量先升高后下降,分别在第Ⅳ、Ⅲ、Ⅲ、Ⅱ采收成熟度时最高,分别为18.25 g、16.13分和89.20分、6.25 mg/100 g。该研究结果可为龙滩珍珠李果实不同的生产目的选择适合的采收成熟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鸭肉原料,采用真空低温烹饪技术加工卤鸭,通过模糊数学感官评价与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优化SVC卤鸭加工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卤制温度70℃、卤制时间105 min、料液质量比1∶1.75,该卤鸭感官评分为89.03、出品率为69.52%、L*值为65.04、a*值为5.88、b*值为15.76、硬度为1 092.28 g、弹性为0.697 mm、胶黏性为603.86、咀嚼性为425.18、剪切力为6.13 N。在该工艺条件下卤制的鸭肉色泽均匀一致,光泽亮丽,香气馥郁,卤味丰富,易咀嚼,肉质嫩弹有嚼劲,为未来工业化生产SVC卤鸭提供一定技术参数并奠定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以A型与B型小麦淀粉为原料,探究小麦淀粉不同质量比对煎炸面糊制品食用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A型小麦淀粉占比的增大,糊粉的持水性下降,而挂糊率上升,制品外壳的水分含量下降,脂肪含量先下降后上升,L*值增加,a*值和b*值降低;此外,制品外壳的硬度和脆性在总体上增大。当A型与B型小麦淀粉质量比在1.80∶1时,制品外壳的色泽较好,脂肪含量较低,硬度适中,具有较好的酥脆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H2O2处理对纸浆色度及其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增加H2O2用量、升高温度、延长时间均能引起纸浆L*值上升、a*值和b*值下降,其中,H2O2用量对纸浆色度的影响最为显著;但是,增加H2O2用量,处理后的纸浆色度稳定也会明显下降。UV-Vis分析发现a*值和b*值的降低分别与邻醌结构和不饱和共轭羰基的减少有关。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利用非线性曲线拟合及规划求解,建立了H2O2处理后纸浆色度的预测模型,该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H2O2处理条件对纸浆色度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2.
青绿色系是中国传统服饰色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青色位于传统五正色首位。针对传统服饰色彩中青色与绿色的色彩边界模糊,常常统称为青绿色系的问题,文章首先测量故宫博物院官网上以青绿色命名的清代纺织品的色度值,其次采用传统单染、复染以及与黄色系、红色系植物染料套染等染色技法,对染色后织物的色度值进行测量,比较图片数据与染色实验结果得出我国传统青、绿色系所表示的色度值范围。结果表明:绿色多指出现在第2、3象限的黄绿色,围绕在a轴负值上下,色度值大致范围为a*值≤-10,b*值为-10~50;青色色度值为a*值在-10~10之间,b*值在-70~10范围内,其中L*值较小的一类色彩(-10≤a*、b*值≤10),如石青色、元青色、玄青色等,为狭义的青色。绿色与青色在第3象限有少量交叉。  相似文献   

13.
该文研究了超高压杀菌(high pressure processing, HPP)(600 MPa/5 min)、巴氏杀菌(pasteurization, PT)(85℃/30 s)和高温短时杀菌(high temperature short time sterilization, HTST)(110℃/8.6 s) 3种杀菌方式对百香果汁理化特性、香气特征、营养品质和感官品质的影响。总体来说,杀菌方式对百香果汁的葡萄糖、果糖、蔗糖等糖和草酸、苹果酸、乳酸、乙酸、柠檬酸、奎宁酸等有机酸没有显著影响。HPP处理后百香果汁的L*、a*和b*值均无显著变化,而PT和HTST显著降低了L*和b*值、提高了a*值。PT和HTST导致酯类分别降低了12.6%和34.9%;而HPP促进了酮类、醇类和酯类的释放,增加了32.3%、11.5%和4.5%。热杀菌后维生素C、类胡萝卜素等抗氧化物质及活性显著降低,而HPP处理能较好的保留其营养品质。且HPP处理的百香果汁感官评价...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不同部位牦牛肉宰后成熟过程中肉色变化及肉色指标之间相互关系,该试验以川西北麦洼牦牛背阔肌、背最长肌和半腱肌3个部位肉为研究对象,置于4℃自然成熟并在相应时间点测定分析肌肉色泽、肉色稳定性指标总肌红蛋白(total myoglobin, TMb)含量、氧合肌红蛋白(oxymyoglobin, OMb)相对含量、高铁肌红蛋白(metmyoglobin, MMb)相对含量、高铁肌红蛋白还原酶(metmyoglobin reductase, MetMbR)活性及pH值。结果表明,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3个部位肉L*值和a*值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背最长肌和半腱肌b*值和H*值均呈逐渐上升变化,背阔肌b*值、H*值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TMb含量、OMb相对含量及MetMbR活性呈下降趋势,MMb相对含量显著升高(P<0.05);pH值呈先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变化的趋势;相同时间点下,三者的L*值和b*值总体上无明显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不同加热漂烫温度下2种鱿鱼热加工特性的变化,将鱼块中心温度加热到50、60、70、80、90、98℃,通过差示扫描量热(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蒸煮损失、色泽、质构、水分分布、SDS-PAGE和微观结构等指标探究不同加热温度对2种鱿鱼胴体肉品质的影响,并分析了可溶蛋白含量与鱼肉品质间的相关性,进一步阐述鱿鱼胴体肉加热过程中品质变化的机理。结果表明,DSC显示2种鱿鱼在40~45℃和74~78℃有2个变性温度带,结合SDS-PAGE和扫描电镜结果可知,70℃后,鱿鱼肉蛋白基本变性。随着温度的升高,2种鱿鱼的蒸煮损失、L*、b*、白度值、弹性呈上升趋势;硬度、咀嚼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相同加热温度,秘鲁鱿鱼的蒸煮损失、a*值、硬度和咀嚼性显著高于北太平洋鱿鱼(P<0.05);2种鱿鱼的L*、白度值和弹性总体上无显著差异(P>0.05)。水分分布表明,与北太平洋鱿鱼相比,秘鲁鱿鱼持水性更差。  相似文献   

16.
为降低饱和脂肪摄入过高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本实验选择大豆分离蛋白与大豆油为原料制备高内相Pickering乳液(High interphase Pickering emulsions,HIPEs),并以茶多酚作为活性物质进一步优化乳液性能,以替代肉丸中动物脂肪。分别选用水、HIPEs及负载茶多酚的HIPEs替代猪背脂肪,制备了6种不同的配方,并对肉丸的理化、感官指标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组,除pH外各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乳液的添加,肉丸的蒸煮得率可提高至93.59%,水分含量上升至66.91%,脂肪含量下降至8.42%,蛋白质含量上升至14.48%,肉丸的硬度、弹性、内聚性、咀嚼性均随着乳液的添加而上升,pH无明显差异,添加Pickering乳液后肉丸的L*值提高,a*、b*值因茶多酚的添加而升高,含茶多酚的HIPEs对肉丸水分与脂肪渗出率的改善最佳,分别降低至1.57%与0.019%,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值最低为4.12 mg/kg,添加乳...  相似文献   

17.
蔬菜面条以其独特的风味及优质的营养价值,获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有关于蔬菜面条贮藏期间变化的研究较少,基本只针对于蔬菜面条色泽、感官品质、质构特性的基本理化指标。该研究在分析姜黄、胡萝卜、紫甘蓝、菠菜4种蔬菜面条的色泽、质构特性随贮藏时间变化的基础上,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UPLC-HRMS)技术,结合非靶向代谢组学对蔬菜面条贮藏期间的代谢物变化进行系统性定性定量分析,采用多种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并筛选出4种蔬菜面条在贮藏过程中的显著性差异化合物。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4种蔬菜面条的L*值呈下降趋势,b*值呈上升趋势,a*值变化不显著;且蔬菜面条的硬度逐渐升高,弹性逐渐增大后减小,黏结性、咀嚼性总体增大;在筛选出的24种显著性差异低分子化合物中,多酚类、黄酮类、脂肪酸类物质表现为显著下调,而部分植物甾醇、维生素、生物碱等物质表现为显著上调。该研究可为新型...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冻融次数对牦牛肉胶原蛋白特性和品质的影响。以牦牛肉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冻融次数下牦牛肉剪切力、pH、解冻损失、蒸煮损失、色差、质构、胶原蛋白含量及溶解性、酶活性及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牦牛肉剪切力下降了59.72%,牦牛肉胶原蛋白溶解性、β-半乳糖苷酶和β-半乳糖醛酶活力、解冻损失、蒸煮损失和b*值显著上升(P<0.05),胶原蛋白含量、剪切力、pH、L*值、a*值以及质构显著下降(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剪切力与L*值、a*值、pH、胶原蛋白含量和溶解性、质构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解冻损失、蒸煮损失、b*值、β-半乳糖苷酶活性和β-葡糖醛酸酶活性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1);pH与胶原蛋白特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胶原蛋白特性与质构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01)。牦牛肉组织结构随冻融次数增加表现为破坏严重,肌纤维边界模糊。综上,冻融次数增加,...  相似文献   

19.
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检测猪肉新鲜度指标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傅里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猪肉新鲜度指标色泽(L*,a*,b*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酸度(pH值)的快速检测方法。实验中采集了4000~10000cm-1范围的近红外光谱,选取4800~9350cm-1为分析区域,描述了谱峰的归属。以常规分析测定值为建模基础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法建立猪肉新鲜度指标定量分析模型,并考察了近红外光谱预处理方法对模型的影响。用校正集和验证集样本分析模型预测的准确性。L*,a*,b*,TVB-N,pH预测模型结果显示:预测集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1.84,0.812,0.355,1.31,0.163,校正集均方根误差(RMSEC)分别为1.57,0.678,0.363,1.76,0.113,相关系数分别为0.8183,0.8776,0.9256,0.8231,0.8041。样本的预测值与真实测定值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采用近红外光谱法能满足猪肉新鲜度指标的同时测定,与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快速、无损、简单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为改进燕麦挂面干燥工艺,研究温度、相对湿度及燕麦添加量对其品质的影响。以小麦粉与燕麦粉为原料,制作不同燕麦添加量(0,10%,20%,30%)的燕麦挂面,在不同温度(40,50,60℃)、相对湿度(55%,65%,75%)的条件下干燥,测定其色泽、抗弯曲特性、蒸煮品质、质构品质、酸度、脂肪酸值、β-葡聚糖含量、微观结构,评价挂面的感官品质,分析不同温度、相对湿度及燕麦添加量对燕麦挂面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0℃的条件下干燥时,挂面具有更低的的b*值、更大的折断距离以及更低的酸度和脂肪酸含量(P <0.05);在相对湿度为75%时,挂面的b*值更高、抗弯曲强度和折断距离更大、酸度和脂肪酸含量更高(P <0.05);在燕麦粉添加量为30%时,挂面的L*值更低、a*值更高、抗弯曲强度折断距离更小、酸度、脂肪酸和β-葡聚糖含量更高(P <0.05)。低温高湿(40℃/75%)干燥处理能改善燕麦挂面的色泽、蒸煮及质构品质,微观结构致密,感官评分较好,可用于燕麦挂面的干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