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总结前颅底、蝶骨嵴大型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21例前颅底、蝶骨嵴大型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方法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按照Simpson切除标准,本组21例中Ⅰ级切除14例,Ⅱ级切除2例,Ⅲ级切除1例,Ⅳ级切除4例;术后复发1例再次手术切除;术中无死亡或出现凶险大出血病例。结论:肿瘤全切除是预防复发的有效措施,充分的术前影像学检查及评估,术中保护重要神经与血管,能明显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蝶骨嵴内侧脑膜瘤的显微手术入路、切除技巧,提高肿瘤全切率及降低术后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病例的临床资料、显微手术过程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 所有病例均接受显微外科手术,并按Simpson手术分级评定手术结果.肿瘤全切(I、II级)42例,其中I级19例、II级23例;III级切除4例;Ⅳ级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视力下降3例,不全瘫痪2例.结论 采用精细的显微外科技术,术中对视神经、海绵窦及其内神经、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的保护,提高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全切率,可显著提高疗效,减少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蝶骨嵴脑膜瘤临床治疗中的分型,术前评估及手术技巧。方法:我院2003~2008年临床治疗蝶骨嵴脑膜瘤39例,男性18例,女性21例。蝶骨嵴内侧型18例,中1/3型12例,外1/3型9例。术前均行CT和MRI检查。显微镜下翼点开颅。结果:术后达Simpson1Ⅰ级切除17例,Simpson1Ⅱ级切除14例。术后8例出现一过性动眼神经麻痹,5例脑梗塞,1例永久性面瘫,1例尿崩,电解质紊乱,1例二次开颅血肿清除。13例随访1~2年,无复发,无新的神经功能障碍。结论:完善严谨的术前评估,熟练的颅底解剖和显微操作技术,临床实践的积累和学习的不断更新是做好蝶骨嵴脑膜瘤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蝶骨嵴脑膜瘤的诊断、分型、手术人路、切除方式并总结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切除程度和其中12例患者的随访资料。结果肿瘤全切(SimpsonⅠ级和Ⅱ级)11例(73.33%),次全切3例(20.00%),死亡1例。术后患者颅内高压、视力下降及眼球突出等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地改善和恢复。随访12例6个月-5年,复发3例,1例行二次手术。结论术前应根据肿瘤的位置及周围结构受累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及切除方式,熟练掌握术区解剖及显微手术操作,可以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蝶骨嵴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蝶骨嵴脑膜瘤的诊断、分型、手术入路、切除方式并总结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切除程度和其中25例患者的随访资料。结果:肿瘤全切(Simpson Ⅰ级和Ⅱ级)18例(66.67%),次全切9例(33.33%),死亡1例。术后患者颅内高压、视力下降及眼球突出等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地改善和恢复。随访25例6个月-7年,复发3例,1例行二次手术。结论:术前应根据肿瘤的位置及周围结构受累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及切除方式,熟练掌握术区解剖及显微手术操作,可以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和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经改良翼点入路显微切除蝶骨嵴脑膜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经改良翼点入路显微切除蝶骨嵴脑膜瘤的方法及经验。方法采用改良翼点入路在显微镜下切除蝶骨嵴脑膜瘤29例,术中应用良好的显微技术,分块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切除按Simpsons法分级,Ⅰ级23例(79.3%),Ⅱ级4例(13.8%),Ⅲ级2例(6.9%)。无死亡病例。平均随访2.2年,患者临床症状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手术效果良好。结论在熟练掌握术区显微解剖的基础上,采用改良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可明显提高蝶骨嵴脑膜瘤的全切除率,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病死率。但对于下丘脑和海绵窦等重要结构粘连过于紧密的肿瘤,手术风险较大,可考虑姑息手术结合术后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的方法与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09年6月,39例大脑镰旁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骑跨大脑镰的位置选择手术入路,应用显微手术切除大脑镰旁脑膜瘤39例,其中34例肿瘤SimposonⅠ级切除,3例SimpsonⅡ级切除,1例SimpsonⅢ级切除,1例Ⅳ级。术后随访6—36个月,恢复良好,手术死亡1例,无肿瘤复发。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能提高骑跨大脑镰脑膜瘤的全切率,降低复发率,减少残死率;如果全切肿瘤可能带来重要的神经功能损害,应考虑分期手术或者残留部分肿瘤。手术切除程度可达SimpsonⅠ—Ⅳ级;良好的手术暴露、有效地控制术中出血、保护并妥善处理好上矢状窦和避免脑皮质损伤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蝶骨嵴脑膜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和显微手术治疗经验,以提高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12例蝶骨嵴脑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蝶骨嵴脑膜瘤均采用以蝶骨嵴为中心的翼点入路显微切除.肿瘤全切除6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的临床表现大部分消失或改善.2例动眼神经麻痹3个月后逐渐好转,无死亡病例.[结论]蝶骨嵴脑膜瘤采取以蝶骨为中心的翼点入路显微切除,术中先处理肿瘤基底,掏空瘤内,扩大术野,并保护好神经和血管,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利用显微手术治疗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的方法 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显微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均采用翼点或改良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肿瘤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4例.术后视力下降1例,不全偏瘫2例,动眼神经麻痹2例,癫痈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早期尽量阻断肿瘤的基底供血,利用娴熟的显微手术技巧,辨别肿瘤与毗邻结构的关系,酌情处理肿瘤与重要结构的粘连,积极防治术后并发症,可改善手术预后.对残余肿瘤,采用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进行治疗有助控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10.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Parasagittal meningiomas,PSM)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3年3月~2007年3月显微手术治疗的46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结果:SimpsonⅠ级切除28例(60·9%),Ⅱ级切除15例(32·6%),Ⅲ级切除3例(6·5%)。术后随访6~48个月,平均18个月,无手术死亡,无复发。结论:利用显微外科手术技术,并妥善处理好上矢状窦及避免脑皮质引流静脉的损伤,力争全切肿瘤,术后配合γ刀治疗,可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策略,减少手术的并发症和术后复发率。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6月间,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矢状窦贴壁分离技术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的25例患者的病情资料,包括一般情况、手术方法、手术效果和术后康复情况等。 结果 共25例手术病例中,按Simpson脑膜瘤手术切除分级,Ⅰ级切除14例(56.0%),Ⅱ级切除8例(32.0%),Ⅳ级切除3例(12.0%);术后无严重术后并发症出现,平均随访16月,无肿瘤复发病例。 结论 严格遵循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原则,采用矢状窦贴壁分离技术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保留引流静脉和矢状窦的完整通畅,可以达到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侵犯幕上下岩骨后脑膜瘤的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21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幕上下岩骨后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例患者中行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肿瘤SimpsonⅠ级切除16例,Simpson Ⅱ级切除5例,术中根据情况将增生岩骨、受侵小脑幕一并切除.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轻度面神经麻痹和听力下降.平均随访3.2年,所有患者均正常工作生活,无肿瘤复发.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技术全切除幕上下岩骨后脑膜瘤,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巨大型嗅沟脑膜瘤的手术切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目的 总结巨大嗅沟脑膜瘤手术切除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2巨大嗅沟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手术切除技巧。结果 按照Simpson手术切除分级,Ⅰ级切除8例,Ⅱ级切除4例。1年后全部患者得到随访,手术后全部患者嗅觉无改善,有一例术前视力为光感的患者手术后视力无改善,其余11例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能自理。结论 手术切除是治疗巨大嗅沟脑膜瘤的唯一方法,手术切除需要详尽的术前设计和娴熟的显微神经外科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内原发性恶性脑膜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6例原发性颅内恶性脑膜瘤术前均进行了CT和(或)MRI检查,随后均经手术治疗,术后均由病理检查确诊,结合相关文献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结果5例恶性脑膜瘤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病理检查结果均为恶性脑膜瘤,WHOⅡ级4例,WHOⅢ级2例。结论恶性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与良性脑膜瘤无显著不同,术前诊断有一定难度,确诊需根据病理学检查。恶性脑膜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放疗可以延缓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切除岩斜区脑膜瘤显微手术经验和技巧。【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和手术证实岩斜区脑膜瘤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上斜坡向幕上发展者采用经幕上下联合入路35例,中下斜坡向幕下发展者采用幕下经乙状窦入路50例,上斜坡向岩尖及海绵窦发展者采用颞下小脑幕岩骨入路5例。【结果】90例93次手术,其中术后再出血第二次手术3例,肿瘤镜下全切除72例(80.0%),次全切除11例(12.2%),大部分切除7例(7.8%)。临床痊愈恢复正常工作70例,生活需要照顾18例,死亡2例。【结论】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精巧的显微手术技巧,加强术后观察和积极处理并发症有助于提高岩斜区脑膜瘤的全切除,减少死亡和病残率。  相似文献   

16.
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赵建平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4):2483-2484
目的 探讨大脑镰旁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手术治疗的18例大脑镰旁脑膜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的方法及策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按Simpson切除标准,I级切除10例,II级切除6例, Ⅲ级切除 2例随访1至2年,2例复发,无死亡病例。结论 术前影像学评估,合适的手术入路,细致的显微操作,能明显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降低复发和其他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陈飞苑  朱丽玲  谭丽 《全科护理》2010,8(31):2830-2831
[目的]总结枕大孔区脑膜瘤病人行显微手术治疗的护理。[方法]对10例枕大孔区脑膜瘤病人行显微手术治疗,同时加强心理护理、病情的观察、呼吸道的护理、切口和引流管的护理、饮食护理、面神经瘫的护理、术后肢体的功能锻炼。[结果]10例病人中,手术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1例,1例术后第7天死亡,9例恢复良好。[结论]加强枕大孔区脑膜瘤病人行显微手术治疗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