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偏头痛型脑梗死是在偏头痛发作过程中发生的脑梗死,是一种偏头痛所致的特殊类型的脑损害.本文通过一则偏头痛型脑梗死的病例,将本病的诊断依据,可能的发病机制进行了一一阐述.  相似文献   

2.
小儿偏头痛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绮虹 《医学文选》1999,18(4):654-655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多发病,近年来,随着神经生理生化研究的进展,对偏头痛发病机制等研究的日益深入,小儿偏头痛也逐渐引起重视。本文对小儿偏头痛的概念、诊断、临床表现、相关因素、治疗及偏头痛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1 偏头痛的定义及常见类型的临床表现1.1 定义 1962年Adhoc.committee将偏头痛定义为一种反复发作性头痛,其程度、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差异很大,多以一侧头痛开始,常伴有恶心、厌食等,部分患者在发作前或发作时有感觉、运动及情绪改变,多数患者有阳性家族史。1.2 偏头痛常见类型的临床表现1.2.1 普通型偏头痛 不…  相似文献   

3.
偏头痛是以头痛剧烈,或左或右,反复发作为特征的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典型的偏头痛患者有前驱症状,并有诱发因素,如情绪波动,睡眠不足,饮酒等.现将偏头痛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头痛,发病率约15茗。世界卫生组织将严重偏头痛定性为高致残的慢性疾病之一,其发作类同于痴呆、四肢瘫痪和严重精神病。本研究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硝酸甘油致偏头痛大鼠硬脑膜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探讨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及养血清脑颗粒防治偏头痛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肿瘤坏死因子与偏头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英杰  李达 《医学综述》1997,3(1):52-53
<正>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机制迄今尚不完全清楚.有许多证据表明偏头痛与免疫反应有关,而肿瘤坏死因子(TNF)与免疫调节关系密切.为此,我们检测了48例偏头痛患者血浆TNF水平,以探讨偏头痛的发病机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1.萝卜汁治偏头痛取2个大白萝卜,洗净后切成细丝,以纱布包后榨取其汁约20毫升.如左侧偏头痛则将萝卜汁一次滴入右侧鼻孔中,右侧偏头痛则将萝卜汁滴入左侧鼻孔中.病程长者在连续使用1周后病情多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7.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头痛类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近年来针灸治疗该病取得较大进展,现将近年来有关针刺治疗偏头痛机理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偏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头痛类型之一。以反复发作性的头痛为特点,发作间歇期正常。根据头痛发作前有无先兆症状,可将偏头痛主要分为先兆的偏头痛(典型偏头痛)和没有先兆的偏头痛(普通型偏头痛或单纯性偏头痛)两种,另外尚有一类临床较少见的特殊类型偏头痛,也称为复杂型偏头痛,是指具有神经功能确失体征的偏头痛。  相似文献   

9.
项建平  薛彦忠 《河北医学》2000,6(2):109-111
对照观察太极通天液与钙离子拮抗剂防治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75例偏头痛患者分为三组,对太极通天液和钙离子拮抗剂以两药用防治偏头痛的疗效进行对照。结论太极通天液是一种有效的偏头痛的防治药物;与钙郭拮抗剂合用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偏头痛的国际分类、诊断标准、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春梅 《疑难病杂志》2010,9(12):953-955
<正>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具有多种神经系统和非神经系统表现的普遍的、慢性的、多因素机能紊乱综合征。属众多头痛类型中的"大户",世界卫生组织将严重偏头痛定为最致残的慢性疾病,类同于痴呆、四肢瘫痪和严重精神病,偏头痛无论给患者个人还是社会都带来巨大的负担,然而我国偏头痛诊治的  相似文献   

11.
杜业亮 《中国医刊》2006,41(12):14-17
偏头痛高发于中青年(25~39岁)和女性(女∶男=4∶1).全球患病率约为12%,亚洲和非洲低于欧美国家.   1 偏头痛的分型   ICHD-Ⅱ将偏头痛分为6类:无先兆偏头痛,先兆偏头痛,儿童周期综合征(常为偏头痛的先驱),视网膜偏头痛,偏头痛并发症和可能偏头痛6大类.其中以无先兆型偏头痛最多见约占80%;先兆型占15%,其他类型少见.以下主要介绍无先兆和先兆偏头痛.……  相似文献   

12.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疾病,为神经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偏头痛发作时,疼痛剧烈,病情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但在许多病例中存在明显的发作诱因。因此,如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明确其发作诱因,降低偏头痛发作风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将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将对偏头痛常见诱发因素及其相应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偏头痛是一组反复发作的原发性头痛疾病,患病率非常高,近年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偏头痛的全球患病率为10%,终身患病率为14%,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存质量。长期以来,偏头痛被认为与一系列精神障碍性疾病有关,包括抑郁、焦虑、恐怖和惊恐障碍,其中研究最多的是抑郁控引。偏头痛常与抑郁共患病,其与抑郁之间的双向影响已被确认,抑郁增加了偏头痛发生的风险性,偏头痛又增加了抑郁的发生率。目前临床医生对偏头痛与抑郁共病的认识还不足,本文将结合既往研究,综述偏头痛与抑郁共病的特征、机制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通过前面4讲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神经性头痛的分类、流行病学及诊断治疗原则,并对偏头痛发病机制的解剖学基础有了一定的了解,从本节开始,我们将分两次着重介绍有关偏头痛发病机制的各种学说、诊断及最新的药物治疗进展。第五节 偏头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一、血管学说 1938年Wolff及其同事首先提出了偏头痛发生的血管学说,认为脑血流异常在偏头痛的发病中起主要作用,即偏头痛的前驱症状是由于脑血管收缩,而  相似文献   

15.
偏头痛与离子通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Xu XP  Yang XD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2):859-861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反复发作性血管神经性头痛,约6%的男性和18%的女性患病,具有广泛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主要表现为单侧或/和双侧搏动性头痛发作,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根据有无先兆症状,将偏头痛分为有先兆的偏头痛(migraine with aura,MA)和无先兆的偏头痛(migraine without aura,MO)。目前,它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研究显示,偏头痛是一种多基因多因素疾病。  相似文献   

16.
彭雪梅 《重庆医学》2013,42(12):1417-1419
偏头痛是原发性头痛的常见类型,具有高发病率、高患病率、低诊断率的特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美国女性偏头痛患病率为18.2%,男性为6.5%,大约23%家庭至少有一位偏头痛患者[1]。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慢性偏头痛列为最致残的慢性疾病之一,类同痴呆、四肢瘫痪、严重精神疾病[1]。偏头痛反复发作,目前尚无根治手段,需要长期治疗[2]。国际上强调对偏头痛患者进行全面的、综合的治疗管理,其中对患者精神  相似文献   

17.
并发症型偏头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头痛是神经科常见疾病之一,发生率大约为5~10%。偏头痛病因未明,临床表现较为复杂,除头痛外常合并其它神经症状。根据临床特点有人将偏头痛做如下分类:(1)典型偏头痛(CIassic migraine);(2)普通型偏头痛(common migraine);(3)并发症型偏头痛(compl-  相似文献   

18.
"经行头痛"是指每逢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的以头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1].相当于西医"月经性偏头痛"的范畴.临床上主要根据发作时具有偏头痛特点、偏头痛发作的既往史、阳性家族史及规律性与月经有关来诊断.头痛常发生在月经前一周或月经期一周内,经后发作者少.根据其发作前有无先兆又分为典型先兆性偏头痛和普通偏头痛,以后者居多.该型偏头痛常在青春期出现,妊娠期大多数消失或改善,产后又复发,口服避孕药可加重头痛,绝经期缓解,预后较好.现将近年来中西医治疗本症的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在临床诊治疾病过程中,由于疾病的复杂性,单一诊疗模式的局限性,王琦教授将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建立了"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即"三辨模式"),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的诊疗思想,对于诊治疑难病、反复发作性疾病,疗效能明显提高。偏头痛为反复发作的一种难治性疾病,体质不同可影响偏头痛的发病、病程及预后,偏头痛患者与中医体质存在一定的关系。偏头痛患者的体质类型分布具有一定的聚集性,且偏头痛患者的中医体质也具有一定的偏颇体质易感性。王琦教授根据诊疗偏头痛的经验,将偏头痛体质进行分类,并进一步辨证,从总体上把握患者疾病的整体状态,有利于对疾病本质的揭示,疗效明显得到提高,此法对临床诊治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应该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正> 基底动脉型偏头痛(BAM)是偏头痛的一种特殊发作类型,临床并不少见。国内文献报告不多,目前治疗方法繁多,疗效不一。现将我院近3年来应用西比灵、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基底动脉型偏头痛64例作一临床分析与探讨。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与临床诊断依据 本组64例基底动脉型偏头痛均为门诊病人。临床诊断标准:①35岁以下发病。②3次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