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收集了2006年7月~2007年6月世界塑料工业的相关资料,介绍了2006~2007年世界塑料工业的发展情况,提供了世界塑料产量、消费量及全球各类树脂的需求量及产能情况.按通用热塑性树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ABS树脂)、工程塑料(尼龙、聚碳酸酯、聚甲醛、热塑性聚酯、聚苯醚)、特种工程塑料(聚苯硫醚、液晶聚合物、聚醚醚酮)、通用热固性树脂(酚醛、聚氨酯、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不同品种的顺序,对树脂的产量、消费量、供需状况及合成工艺、产品应用开发、树脂品种的延伸及应用的进一步扩展等技术作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2.
巴西乙醇生产及其产业链的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巴西乙醇生产、消费及其产业链的拓展.到2007年底,巴西约有400座乙醇工厂,已有超过500万辆汽车采用混合燃料乙醇汽油.巴西乙醇生产不断扩能,将向世界其他地区增加出口.巴西基于甘蔗原料以乙醇生产乙烯和丙烯,并发展生物乙醇拓展塑料产业链,生产聚乙烯.  相似文献   

3.
对国内外研究者在尿素合成反应的热力学、动力学、化学平衡及相平衡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评价,提供了尿素合成反应的热力学、动力学数据和相图,提出了一些新理念.  相似文献   

4.
《中国水泥》2008,(4):51
3月11日,"意科走进中国"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与来自冶金、石化、电力、建材、水处理、纺织、市政等行业的专家、用户及十几家业内知名的媒体共同分享了意科公司的发展历程,意科变频器的创新标准以及意科在奥运年全面推向中国市场的决心和计划.  相似文献   

5.
柴国梁 《上海化工》2008,33(6):31-34
4.3 聚碳酸酯海关进出口分析 1999~2006年间PC进口量年均增长27.91%,比1998~2005年间PC进口量年均增长率31.27%下降3.36个百分点.国内产量偏低、市场需求巨大的现状进一步暴露.中国PC消费主要依靠进口,2006年中国产量仅占总消费量的10%上下.1999~2006年间PC进口量年均增长27.91%,比1998~2005年间Pc进口量年均增长率36.68%下降3.36个百分点.2006年初级形状的聚碳酸酯进口地有45个,主要进口地为泰国(占16.49%),其次为中国(12.86%)、新加坡(11.50%)、美国(10.95%)、日本(10.65%)、韩国(9.81%)、中国台湾省(9.50%)、西班牙(7.46%),八进口地进口量占总进口量的89.2%.  相似文献   

6.
王小军  孙荣生 《粘接》2007,28(2):49-50
1 "夹层粘接"新工艺 "夹层粘接"是作者经多年研究、开发的一种新技术,在设备大修理工作中,对于严重摩擦磨损的机床导轨,采用独特的"夹层粘接"工艺,以夹布塑料为加厚层,填充F4为表面耐磨层,使机床导轨恢复了原有的精度和尺寸要求,缩短了修理时间,减轻了劳动强度,节约了修理费用,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7.
我公司年产80 kt加压稀硝装置是国内首例完全国产化装置,其"三合一"主机的汽轮机、减速机由杭汽制造,空压机、膨胀机由陕鼓生产.自1986年装置建成投运以来,每年检修都发现机组气封严重磨损,机壳与转子不同心.为此,公司利用2006年11月大修和2007年7月停车机会对机组进行了全面整修,以期从根本上消除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收集了2001年7月到2002年6月有关国外塑料工业的相关期刊资料,介绍了2001年到2002年国外塑料工业的发展情况,提供了世界各地域塑料原材料的产量及构成比,日本、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比利时、墨西哥、芬兰、西班牙等国家的树脂产量、消费量及增长率,以及日本、西欧、北美等地区的不同品种塑料原料消费量和增长率统计.按通用热塑性树脂(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ABS树脂)、工程塑料(尼龙、聚碳酸酯、聚甲醛、热塑性聚酯、聚苯醚)、通用热固性树脂(酚醛、聚氨酯、不饱和树脂、环氧树脂)、特种工程塑料(聚苯硫醚、液晶聚合物、聚醚醚酮)不同品种的顺序,对树脂的产量、消费量及合成工艺、产品应用开发、树脂品种的延伸及应用的进一步扩展等有关技术作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1 对蒸骨制胶过程的认识 蒸骨制胶的过程也就是用蒸汽使骨料块在密封的锅内受热、受压,使骨质疏松,由生胶质热解转变为可溶解于热水的动物胶质(习惯上称之为"骨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以六偏磷酸钠为分散剂,水为分散介质,研究了纳米Al2O3纳米SiC单相粉体以及Al2O3/SIC复合粉体悬浮液的分散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加入适量的分散剂,改变分散介质,调节pH值,可以获得分散性良好的纳米Al2O3纳米SiC及其复合粉体的稳定悬浮液;蒸馏水是较好的分散介质;球磨、六偏磷酸钠的用量、pH值对纳米Al2O3粉体、纳米SiC粉体及其复合粉体的分散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西山煤田地质构造类型的分析,运用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理论,分析小回沟煤矿瓦斯地质规律,揭示了地质构造对矿井瓦斯赋存的影响,指出煤层埋深是该矿井瓦斯含量赋存情况的主要影响因素,推算出该矿井的瓦斯含量梯度为每百米1.98 m3/t,为下一步的生产工作提供参考,为矿井的瓦斯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氨合成放空气和氨罐弛放气中甲烷液化分离制液化天然气的工艺方案选择,分析了该项目的经济效益。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年销售收入2 145.60万元,每年可新增利润497.20万元,对改造传统的合成氨产业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针对合成氨生产过程中天然气、工艺气、合成气的组分特性和实验室条件,讨论气相色谱法测定各组分含量的定量方法。测定结果表明,天然气分析选择峰面积校正因子归一化法结果更准确,工艺气采用峰面积外标法定量线性较好,合成气使用峰面积定量能得到更准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14.
王建  曹雄 《山西化工》2009,29(2):39-42
从瓦斯的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预防煤矿瓦斯灾害新技术的研究动向和煤矿瓦斯的灾害评价3个方面,介绍了国内煤矿瓦斯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气体辅助注射成型中气道截面对气体穿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柳和生  魏常武  周国发 《塑料》2004,33(3):15-19
将各种不同气道截面等效于圆形,引入形状因子来衡量它们偏离圆形的程度。利用moldflow软件对气体在不同构型气道内的穿透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形状因子越大则气体穿透深度越大,对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有利。但由于形状因子越大则气道截面偏离圆形越远,不利于形成均匀的熔体壁厚,因此在设计气道截面时,应合理选择形状因子以便获得恰当的气体穿透深度和熔体壁厚。最后还给出了气道设计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16.
气源是干气密封正常工作的基础,选择什么样的密封气作为气源是关键,如何保证气源的稳定性特别重要。本文阐述了罗茨风机干气密封气源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气源控制工艺流程以及怎样操作气源控制系统,分析了气源控制系统在干气密封正常运行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在高原地区提高煤气发生炉生产能力所应采取的技术改造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玻璃行业煤气发生站选择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几个方面、不同角度,简要分析了可用于玻璃生产企业的以一段式煤气发生炉、两段式煤气发生炉和干馏式煤气发生炉为气化炉型的不同类型煤气发生站,为玻璃生产企业选择煤气发生站提供了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张静 《安徽化工》2014,(3):46-47
可燃/有毒气体报警系统在石油化工企业中有着广泛的需求和大量的应用。简单叙述可燃/有毒气体报警系统的设计步骤和注意事项,包括检测气体的确定、探测器的布置和安装、联动控制和布线等。  相似文献   

20.
Fractional gas hold up was measured in gas inducing type of mechanically agitated contactors (GIMAC) with single and multiple impellers. Three vessels of 0.57, 1.0 and 1.5 m i.d. were used. For the multiple impeller system, six different impeller designs were employed. The impeller speed was varied in the range of 0.30 to 15.45 s?1. The ratio of impeller diameter to tank diameter (D/T), the submergence (S) of the upper impeller, the clearance of the lower impeller from the tank bottom (C1) and the impeller spacing (C3) were varied over a wide range. The design of the lower impeller was optimized in terms of diameter (D), blade width (W), blade angle (Bø), number of blades (nb) and the blade thickness (tb). An optimum design has been proposed for the multiple impeller system. Rational correlations have been propo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