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μmol/g·Alb报告血清果糖胺脓度吴月萍,卢济亨(安吉第三人民医院,浙江安吉313301)关键词果糖胺,糖化血清蛋白,糖尿病,血清,白蛋白糖化血清蛋白(也称果糖胺)浓度测定可以反映近期平均血糖浓度,为诊断、治疗糖尿病日益重视的生化指标之一。我们...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血糖状态下血清CA19-9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650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及250例体检人群(健康对照组,n=250)数据,根据血糖控制情况,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血糖控制良好组(HbA1c<7.0%,良好组,n=217)及血糖控制欠佳组(HbA1c≥7.0%,欠佳组,n=433),比较3组患者的血清CA19-9水平与血糖、血脂、胰岛功能、肝功能及果糖胺等代谢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欠佳组血清CA19-9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及良好组(P<0.05);血清CA19-9水平与HbA1c、果糖胺及谷草转氨酶(AST)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23、0.317和0.286,P<0.001);回归分析示最终进入回归方程的指标为AST、果糖胺(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437、0.243,P<0.001)。结论果糖胺及AST是影响血清CA19-9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A19-9升高与短期血糖控制欠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Klotho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妊娠期糖尿病中发病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妊娠期糖尿病患者247例、正常妊娠孕妇261例和健康体检妇女254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Klotho蛋白表达水平,并收集各入组人群的空腹Glu、果糖胺及糖化血红蛋白等实验室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α-Klotho和β-klotho蛋白在妊娠期糖尿病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常妊娠组及健康对照组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α-Klotho和β-klotho蛋白与空腹Glu、果糖胺及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相关程度空腹Glu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结论α-Klotho和β-klotho蛋白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低表达,且与血糖控制达标指标相关,提示Klotho蛋白可能在妊娠期糖尿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果糖胺法测定糖化血清蛋白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春香 《江西医学检验》1998,16(4):219-219,188
糖化血清蛋白是指血清葡萄糖能与白蛋白及其他血清蛋白分子N末端的氨基发生非酶促糖化反应,形成高分子酮胺结构(果糖胺)在碱性环境中还原硝基四氮唑蓝(NBT)生成甲腊。以脱氧吗啡啉果糖(DMF)为标准参照物进行比色测定。本文对正常人及不同处理的标本进行糖化血清蛋白测定,现将结果与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血清心肌肌钙蛋白水平对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214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水平分为阳性组(n=46)和阴性组(n=168)。对比两组患者随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果糖胺、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等指标水平差异。采用复诊的形式对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进行统计。结果阳性组果糖胺(283.17±66.35)μmol/L,血红蛋白(93.24±21.03)g/L,明显低于阴性组的果糖胺[(334.84±82.04)μmol/L]、血红蛋白[(128.35±24.56)g/L]水平;阳性组C反应蛋白为(36.03±10.24)mg/L,明显高于阴性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7.23±1.79)mg/L,P0.05]。随访1年期间阳性组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为8.70%,显著高于阴性组(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肌肌钙蛋白水平较高的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较高,同时血清果糖胺和血红蛋白水平较低,临床上应该对糖尿病患者血清肌钙蛋白进行密切关注,对患者发生的心血管疾病进行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6.
血清果糖胺测定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的良好控制与预防及延缓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血清果糖胺测定近年被国内外认为是糖尿病病情监测的较好近期指标。我们测定了79例糖尿病患者及26例急性颅内疾病患者的血清果糖胺,以观察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元宏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1):2321-2321,2323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确诊患者(测试组)及非糖尿病患者(对照组)进行血清果糖胺水平检测,评价该指标作为糖尿病单一诊断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30例糖尿病患者及30例非糖尿病患者进行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果糖胺测定,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果糖胺结果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测试结果表明,测试组果糖胺异常率达94.3%,数值范围(2.51±0.37)mmol/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测试组、对照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果糖胺试验可以反映患者测定前2~3周前的平均血糖水平,可作为糖尿病诊断筛查的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和非糖尿病孕妇的血清果糖胺浓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9例正常对照,117例正常孕妇和15例糖尿病孕妇血清果糖胺浓度分别为216~304μmol,174~240μmol/L,192~316μmol/L,15例糖尿病孕妇已予以饮食控制和部分接受胰岛素治疗,而其中5例血清果糖胺浓度仍升高。正常情况下妊娠比非妊娠妇女的果糖胺浓度低,但随孕妇年龄增加而升高。糖尿病孕妇和非糖尿病孕妇间血清果糖胺和糖化血红蛋白(HbA_1)的相关性差,而非妊娠糖尿病患者由于果糖胺及HbA_1浓度范围广,显示它们的明显相关性(r=0.7986),果糖胺测定方法简单,适合于自动化分析仪,批间变异系数<4.1%。果糖胺水平可反映试验前2~4周机体内血糖控制情况,适用于评价和观察糖尿病孕妇近期监控和疗效。  相似文献   

9.
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果糖胺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清果糖胺测定是根据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在碱性条件下,与糖、蛋白之间的酮胺键还原反应的原理建立;是糖尿病诊断的指标之一.目前国内介绍的多为手工测定方法.近年来我们参考有关文献,用美国IL 公司生产的monarch 2000型离心式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果糖胺含量,结果满  相似文献   

10.
观察了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病人血清果糖胺浓度增加与HbA_1值的比较。5个月的批间不精密度是满意的。观察了稳定糖尿病人8~18周果糖胺浓度的变动由2.3%到7.1%。果糖胺与HbA_1的相关在IDDM(n=10,r=0.701,p<0.001),NIDDM(n=71,r=0.764,P<0.001)。测定了以HbA_1水平为基础展示糖尿病控制好对不好的分割点时果糖胺浓度的灵敏度与特异性。以果糖胺为依据对糖尿病控制的估计可能与以HbA_1为基础的不同,特别是IDDM 病人。作者认为果糖胺与HbA_1测定应互补使用而不能代替。  相似文献   

11.
蒋晓峰  孙永顺  贺铭 《临床荟萃》1999,14(6):243-244
目的:探讨蛋白校正果糖胺在糖水病监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非胰饥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n=40)果糖胺,空腹血糖,HbA1c蛋白校正糖胺,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浆果糖胺与总蛋白交正果糖胺相关(r=0.705,P〈0.01),与白蛋白校正糖胺相关(r=0.813,P〈0.01),与空腹血糖相关(r=0.676),空腹血糖与白蛋白校正果糖胺相关(r=0.731)HbA1c与果糖胺相关(r=  相似文献   

12.
2型糖尿病中医各证型血清CA199与糖脂代谢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各证型血清CA199与糖脂代谢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内分泌科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155例,通过中医辨证分为阴虚热盛型、湿热困脾型、血瘀脉络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血瘀水停型5型,并设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30例。对5个不同证型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A199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各证型血清CA199与糖脂代谢指标的关系。结果:①2型糖尿病中医各证型血清CA199水平的顺序依次为:血瘀脉络型阴虚热盛型湿热困脾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两虚血瘀水停型正常对照组;其中2型糖尿病各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2型糖尿病中医各证型血清CA199与糖代谢相关指标的关系:阴虚热盛型血清CA199与空腹血糖呈显著相关性(P0.01),与年龄、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及空腹C肽无相关性(P0.05);湿热困脾型血清CA199与空腹血糖呈显著相关性(P0.01),与果糖胺有相关性(P0.05),与糖化血红蛋白、年龄、空腹胰岛素及空腹C肽无相关性(P0.05);血瘀脉络型血清CA199与空腹血糖、果糖胺呈显著相关性(P0.01),与糖化血红蛋白有相关性(P0.05),与年龄、空腹胰岛素及空腹C肽无相关性(P0.05);气阴两虚型血清CA199与空腹血糖、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呈显著性相关(P0.01),与年龄、空腹胰岛素及空腹C肽无相关性(P0.05);阴阳两虚血瘀水停型血清CA199与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呈显著性相关(P0.01),与空腹血糖、年龄有相关性(P0.05),与空腹胰岛素及空腹C肽无相关性(P0.05)。③2型糖尿病中医各证型血清CA199与脂代谢指标的关系: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血清CA199与甘油三酯之间有相关性(P0.05),与胆固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之间无相关性(P0.05),湿热困脾型、血瘀脉络型、阴阳两虚血瘀水停型与血脂4项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①2型糖尿病中医各型血清CA199较正常对照组高,其中血瘀脉络型血清CA199最高。②2型糖尿病中医各证型血清CA199与患者的年龄、糖化血红蛋白、果糖胺、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各项指标在5个证型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差异,可作为2型糖尿病中医微观辨证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血清1,5-脱水葡萄糖醇与糖化血清蛋白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5例健康人和83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采用吡喃氧化酶(PROD)法测定1,5-AG;酮胺氧化酶(KAO)法测定糖化血清蛋白(GSP).结果NIDDM患者血清AG含量(30.1±11.6μmol/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179.3±49.2μmol/L),GSP含量(328±29.6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79±28.5μmol/L).患者血清AG含量与空腹血糖(FBG)及GSP呈明显负相关(γ值分别为-0.425和-0.236,P值分别<0.01和0.05).AG和GSP对糖尿病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93.8%和82.1%.结论结果提示血清AG含量测定可做为糖尿病诊断,筛选和血糖控制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果糖胺水平的变化,探讨甲状腺激素水平对果糖胺的影响。方法从2013年至2014年门诊和住院患者中收集83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血清和EDTA抗凝血标本为实验组,从健康体检人群中收集60例体检健康人的血清和EDTA抗凝血标本为正常对照组。应用西门子流水线生化分析仪分别测定血清果糖胺(GSP)、空腹血糖(FPG)、总蛋白(TP)、白蛋白(ALB)的含量;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使用雅培化学发光仪测定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数据结果使用SPSS 16.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GSP(142.5±38.7)μmol/dl,正常对照组GSP(177.2±17.4)μmol/dl,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GSP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76,P0.05);83例甲亢患者中有38例GSP低于参考值下限,低GSP的发生率为45.78%。相关分析显示,GSP与FT3、FT4、PFG、HBA1C、TP、ALB的相关系数r分别是-0.695,-0.651,0.575,0.377,0.348,0.203,P值分别是0.000,0.000,0.003,0.023,0.095,0.342。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GSP水平显著降低,FT3和FT4是GSP的负向影响因素,在使用GSP监测糖尿病合并甲亢患者的血糖水平时,应重视此影响。  相似文献   

15.
血清果糖胺代表一组糖基化的血液与组织蛋白质,由蛋白质的非酶化反应形成,依血糖水平形成的果糖胺在1~3周内发生代谢变化,与大多数血清蛋白质的代谢周期相同。果糖胺的浓度作为血糖记忆反映了这一段时间内持续变化着的血糖浓度均值,用以评价不同时期内的血糖控制情况。蛋白质糖化后引起蛋白质构象、功能、代谢及衰变期的改变。为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因素。果糖胺形成第一步为葡萄糖与蛋白质可逆地结合形成希夫氏碱,第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明确老年性糖尿病人体内性激素的分泌情况以便为该病的防治打下基础 ,我们对老年性糖尿病人血清睾酮和雌二醇的含量作了研究。方法 :检测了老年性糖尿病病人48人(男31人 ,女17人)和正常对照15人(男8人 ,女7人)的血糖含量、血清胰岛素含量、血清果糖胺含量、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清睾酮和雌二醇含量。结果 :(1)糖尿病病人血清胰岛素含量与正常对照没有明显差异 ,而其血糖含量、血清果糖胺含量、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2)男性糖尿病病人血清睾酮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 ,雌二醇含量和雌二醇与睾酮的比值(E2/T)均高于正常对照 ;而女性糖尿病患者睾酮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而雌二醇含量和E2/T均低于正常对照。结论 :老年性糖尿病人体内存在性激素分泌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糖、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病程与尿微量白蛋白(mAlb)的相互关系。方法:检测119例门诊、住院内分泌专科不同病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尿mAlb,同时做38例健康体检人员作对照。结果:糖尿病患者尿中的mAlb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糖尿病患者病程5-10年组与病程<5年组比较尿mAlb无显著性差异(P>0·10);糖尿病患者病程>10年组与病程<5年组比较尿mAlb有显著性差异(P<0·01);尿mALB与血糖、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分别呈正相关(r分别是0·3126、0·3258、0·4635),但与糖化血红蛋白相关性最为密切。结论:尿mAlb与糖尿病患者血糖、果糖胺、糖化血红蛋白、病程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与糖化血红蛋白相关性最为密切,糖尿病患者不能只重视血糖,还应重视对尿微量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对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肾损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糖化蛋白变化与预后有明显的关系,也是鉴别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糖增高为应激性还是糖尿病性的重要依据。目前国内关于这一方面的报道不多,为此,我们报道44例血糖增高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清果糖胺测定结果。材料和方法一、病例选择 将血糖增高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44例,分为糖尿病继发脑血管病组(糖尿病组)18例,男7、女11例,50~76岁,无糖尿病脑血管病组(无糖尿病史组)26例,男19,女7例,52~85岁;正常对照组系体检正常者54名,男21,女33名,21~58岁。二、方法 血糖测定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果糖胺测定用酮胺基还原四氮唑蓝比色…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患者血清1,5-脱水葡萄糖醇的变化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血清1,5-脱水葡萄糖醇与糖化血清蛋白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25例健康人和83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采用吡喃氧化酶(PROD)法测定1,5-AG;酮胺氧化酶(KAO)法测定糖化血清蛋白(GSP)。结果NIDDM患者血清AG含量(30.1±11.6μmol/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179.3±49.2μmol/L),GSP含量(328±29.6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179±28.5μmol/L)。患者血清AG含量与空腹血糖(FBG)及GSP呈明显负相关(γ值分别为-0.425和-0.236,P值分别<0.01和0.05)。AG和GSP对糖尿病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93.8%和82.1%。结论结果提示血清AG含量测定可做为糖尿病诊断,筛选和血糖控制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清清蛋白水平对血清果糖胺浓度的影响,探讨消除此影响的方法,提高果糖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研究人群分为低清蛋白组和正常清蛋白组,首先比较两组人群果糖胺与糖化血红蛋白相关性的差异,然后统计各组果糖胺与清蛋白、空腹血糖的关系,从而分析清蛋白对果糖胺的影响,最后设计两种方法用清蛋白校正果糖胺浓度,比较校正前、后果糖胺与糖化血红蛋白相关性的变化。结果正常清蛋白组果糖胺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程度明显比低清蛋白组高;低清蛋白组果糖胺与清蛋白、空腹血糖均明显相关,且相关程度相当,正常清蛋白组果糖胺只与空腹血糖相关;低清蛋白组校正后的果糖胺浓度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程度明显增加,正常清蛋白组无明显变化,两种校正方法的效果相当。结论血清清蛋白降低对果糖胺浓度有明显影响,建议采用果糖胺与清蛋白的比值对果糖胺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