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溶洞发育规律   总被引:5,自引:8,他引:5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为该区最重要的油气生产层段.依据地质岩心(屑)、录井、钻井、测井、地震等多种资料,运用由点到线再到面的方法,探讨了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的溶洞发育规律.由区内溶洞充填砂泥岩的伊利石K-Ar同位素定年,得出其形成时间在369.33~451.90Ma,古溶洞的形成时间应该早于该时段或与该...  相似文献   

2.
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历经多期构造运动以及强烈的风化、剥蚀和淋滤作用,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形态极不规则且随机分布,导致储层三维空间描述困难,现有的碎屑岩储层建模方法难以直接借鉴。文中提出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应该按照大型洞穴、溶蚀孔洞、大尺度裂缝、小尺度裂缝的"多类多尺度建模"的基本思路。以钻井和地震识别成果作为大型洞穴确定性数据,以地震波阻抗的大型洞穴发育概率体作为井间约束数据,在垂向岩溶分带和平面古地貌分区的岩溶相控下,采用具有趋势的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建立大型洞穴离散分布模型;以大型洞穴分布作为"相控"约束条件,以井孔解释的溶蚀孔洞作为硬数据,采用序贯指示模拟算法,建立溶蚀孔洞随机分布模型;根据蚂蚁体地震属性自动拾取的断裂信息,人机交互补充和修正地震解释断层数据,建立确定性的大尺度裂缝离散分布模型;基于大尺度裂缝离散分布模型建立井间裂缝发育概率体,根据井孔裂缝密度、裂缝产状,结合退火模拟和基于目标的示性点过程模拟方法,建立小尺度裂缝离散分布模型。以塔河油田四区奥陶系缝洞型油藏为例,建立研究区缝洞型储集体空间展布模型,再现缝洞型储层的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大型油气藏形成条件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林忠民 《地质论评》2002,48(4):372-376
塔河油田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沙雅隆起阿克库勒凸起的西南部,它是在长期发育的阿克加勒鼻状古隆起基础上形成的下奥陶统盐碉岩溶-缝洞型大型油气田。受区域构造-沉积背景控制,塔河地区下奥陶统属于碳酸盐岩开阔台地环境,一直处于继续性隆起状况,是油气运聚的长期指向区,并经历了多欠的构造运动。岩溶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叠加改造,形成了具强烈非均质性的岩溶-缝洞型储层,油气主要赋存于距风化壳不整合面200m范围内的岩溶缝洞系统中。勘探成果表明,长期发育的继承性古隆、丰富的多油源供给、强烈非均质性的岩溶-缝洞型储层及优良的储盖配置、多层次和多类型圈闭的广泛发育、以及由岩溶缝洞-断裂-不整合面组成的疏导体系,是形成塔河大型油气田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碳酸盐岩表生岩溶作用控制着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缝洞系统的发育及分布。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经历了加里东期和海西早期两次岩溶作用,造成了储层极强的非均质性。通过塔河油田岩溶作用演化及发育期次的研究,将塔河油田奥陶系垂向岩溶带划分为地表岩溶带、纵向渗滤岩溶带和水平潜流岩溶带,平面上发育岩溶高地、岩溶斜坡和岩溶洼地3个地貌单元。通过对野外露头、岩心、钻井、测井、地震及生产动态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溶洞、溶蚀裂缝及蜂窝状孔洞等连续孔隙是该区有效储集空间,基质作为不渗透(低渗)层对缝洞系统有一定的隔挡作用。结合表生岩溶洞穴的原理及对孔隙状态的控制作用,将塔河油田溶洞储集体根据不同成因分为落水洞、潜流洞和小溶洞,按溶洞充填物类型分为垮塌充填洞、机械充填洞和化学充填洞,同时建立了不同类型孔洞系统的识别特征及地质模式。结合塔河油田洞穴储层发育特征及生产实际,最终建立了塔河油田岩溶储集空间展布模式。  相似文献   

5.
塔河油田是大型的碳酸盐岩不整合—古岩溶缝洞型奥陶系油气藏。由塔河油田主体往南,油气驱替程度逐渐降低,缝洞系统中含水量逐渐增加。油水界面分布总体上由潜山顶部向周围斜坡波动中降低。塔河油田的区域构造背景、储层缝洞系统以及成藏动力学过程导致了流体分布的非均质性。根据储层孔隙结构特征、油气驱替过程、开发过程中产出水的化学—动力学响应,塔河奥陶系缝洞油藏的水体类型可以区分出三种:洞穴底部油气驱替残留水、洞穴周缘小缝洞系统驱替残留水、储层下部层间水。不同水体类型的出水时间、水体能量、含水率、水化学性质等会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塔河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储集体以岩溶缝洞为主,随着油田开发深入和地球物理技术长足进展,岩溶暗河地下形态渐为明晰。但由于岩溶缝洞储集体具有空间结构复杂、岩溶产物和储集体类型多样等特点,以至于岩溶储集体类型、结构和发育模式分歧较大。以T615缝洞单元为实例,以高分辨采集的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单元内岩心、录井、测井、FMI成像测井和单井动态等资料,将井区内储集体划分为机械充填型(砂泥岩充填和细砂岩充填)、垮塌角砾充填型、溶洞(未充填)型和溶蚀裂缝4种类型。结合高分辨采集的三维地震属性刻画资料,对典型岩溶系统主要岩溶产物(厅堂洞、干流洞、末梢洞、落水洞和驻水洞)的分布特征及识别标志进行研究,将岩溶划分为4个期次。经过构造和充填改造,在4层洞穴中,洞穴结构、岩溶产物和储集体类型具有较大差异。结合水文地质和岩溶理论,建立典型岩溶系统的连井岩溶缝洞地质剖面图和连井缝洞发育模式图,揭示井间缝洞组合关系,对岩溶储层描述和表征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塔河油田八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储层测井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塔河油田八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具有基质致密、缝洞发育、纵横向强非均质性等突出特点,根据15口井取心井段的岩心观察、钻井资料、测井资料、FMI成像测井资料及试油资料对该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中的缝洞体系进行识别。在对测井资料标准化、归一化等预处理计算的基础上,提取8个常规测井特征参数,识别出5种类型储集层的典型电性响应特征,作为缝洞体系的常规识别标准,建立研究区储集层测井分类识别模型,通过对比和检验,获得了较高的识别符合率,为塔河油田复杂碳酸盐岩储层识别和流体类型识别提供了一种实用、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薛江龙 《地质与勘探》2016,52(6):1176-1182
针对哈拉哈塘油田奥陶系裂缝孔洞型储层连通单元井组注水效果差异性很大的问题,开展缝洞单元连通井组地质建模研究。哈拉哈塘油田储集空间岩溶洞穴、孔洞、裂缝非常发育,类型形态多变,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储层空间缝洞体识别及连通方式预测与定量评价难度大。本文首先利用地震识别的大型溶洞和蚂蚁体追踪的大尺度裂缝分布,通过确定性建模方法,建立离散大型溶洞模型和离散大尺度裂缝模型;然后在储层的波阻抗数据体和缝洞体储层构造模型的空间约束下,建立缝洞体连通单元的储层孔隙度模型,储层渗透率模型主要通过线性回归建立基质孔隙度、裂缝参数与渗透率关系,结合动态数值试井对静态回归计算的渗透率数值进行修正;最后利用曲率属性形象表征微裂缝,采用多属性协同模拟方法,建立多尺度离散缝洞储集体三维地质属性模型。该方法定量刻画了缝洞储集体在三维空间的展布特征,很好地表征了单元连通井组连通方式,为单元连通井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空间分布复杂、非均质性强,建立准确可靠的三维地质模型,是该类油藏高效开发的基础和前提。总结了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建模技术方法的发展历程,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提出了“分区分带”和“岩溶相控”等储集体建模方法,以基于变差函数的两点统计学为主要模拟算法;第2阶段提出了溶洞内部结构建模方法,划分了溶洞类型,总结出不同类型溶洞组合方式,通过成因约束构建不同的岩溶相控模式,建模算法以基于目标与多点地质统计学为主;第3阶段进一步细化储集体成因,针对地下暗河等特定成因的溶洞储集体,通过野外露头与溶洞数据构建训练图像,将先验地质成因模式和后验地震响应相整合,构建综合约束概率体,建立的模型更加精细,能表征出暗河储集体的内部结构要素。对未来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地质建模的技术发展进行展望,指出断控岩溶储层建模方法亟需进一步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地质建模方法是未来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0.
油气储层构造应力场的分布特征,对油气运移、注采井网布置、储层改造等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文章从塔河油田AD13井区的地质构造演化入手,基于油田测井资料,结合弹性力学及有限元理论,建立研究区地应力弹性力学计算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对研究区储层地应力进行模拟研究,并将模拟结果与现场地应力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最大水平主应力为102~130 MPa,最小水平主应力为87~110 MPa,均为压应力;研究区东部及南部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为北东向,西北部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为北东东向,西南部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为南东向,地应力大小及方向均与实际结果相符。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塔河3、4号油田奥陶系古风化壳储层特征的详细分析,认为古风化壳储层垂向结构模式有3种,平面上划分为3个次一级地貌单元,进而对储层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还探讨了油气层伤害的原因,结合录井、测井等资料,提出了酸化压裂改造选井层的原则,经实践证明该原则对酸化压裂改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发育模式的测井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构造运动控制着岩溶发育的期次。塔河油田奥陶系主要发育了加里东中期岩溶和海西早期的两期岩溶。加里东中期岩溶保留于本区南部下奥陶统,岩溶较弱,以发育小的溶孔为特征;海西早期的两期岩溶发育于北部下奥陶统,岩溶较强,以大型溶洞、地下暗河为特征。各期岩溶在纵向上可分为三个带:地表岩溶带、垂直渗沈岩溶带和水平潜流岩溶带。利用各岩溶带自然伽玛测井、井径测井、双侧向电阻率、密度测井、中子孔隙度测井、声波副井和地层檄电阻率成傈测井的响应特征,对两口典型井岩溶带进行划分。以“双峰灰岩”为标准,对两口井的岩海带进行横向对比,建立加里东中期和海西早期岩溶空间分布与发育强度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塔河油田是近年来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发现的超亿吨级的碳酸盐岩大型油气田,古洞穴型碳酸盐岩储层是其非常重要的储层类型之一,但它的识别技术和发育规律仍是目前待攻关的难题。通过对古洞穴在钻井、录井、测井、试井及地震等方面的识别标志的研究,并与巴楚五道班古洞穴型碳酸盐岩储层野外露头剖面进行类比,详细描述了塔河油田奥陶系古洞穴的大小、结构及充填特征,探讨了洞穴发育程度与深度间的关系,同时研究了其储集性能及主要受控因素。在阿克库勒凸起围斜处呈裙边状分布的志留系—泥盆系及上奥陶统隔水层的分布控制了洞穴发育的范围与深度,洞穴发育的数量基本上是随深度递减。性能较好的储层有未充填洞穴储层和大型洞穴充填物孔隙型砂岩(溶积砂岩)。古洞穴型储层发育的主要受控因素有碳酸盐岩的岩组类型、岩石结构、构造线、断裂的走向、水文系统和岩溶地貌,其中以岩溶地貌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北部奥陶系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瞿辉  徐怀大 《现代地质》1997,11(1):8-13
以层序地层学为指导,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北部奥陶系的深入研究,确定奥陶系由2个超层序组成;超层序SSq1相当于下奥陶统地层,由4个层序组成。层序的发育以高水位体系域为主,水进体系域相对不太发育;低水位体系域分布较局限。各层序中发育的密集段向盆地方向逐渐合并成复合密集段,表现为“梳状结构”。超层序SSq2相当于中、上奥陶统,也由4个层序组成,下部2个层序以低水位浊积扇沉积为主,上部2个层序中体系域发育齐全。最后讨论了碳酸盐岩隆与层序发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吕艳萍  赵秀 《矿物岩石》2012,32(1):107-115
塔河油田东南斜坡区奥陶系具一定的勘探开发潜力,岩溶储层是其主要储集类型。本文通过50余口井1 000余米奥陶系岩芯、300余块岩石薄片的观察及200余件样品的地化资料的分析整理,研究了奥陶系岩溶储层的形成机制。指出特殊岩相条件下同生期大气水溶蚀形成滩相溶蚀孔隙型储层;加里东中期与海西早期岩溶作用叠加改造形成岩溶缝孔洞型储层和岩溶洞穴型储层;海西晚期热液溶蚀作用对岩溶缝洞型储层也有一定程度改造。断裂活动控制下的岩溶及热液溶蚀作用是该区的主要储层形成机制,既受层控又受断控,表现为不同井区储层发育及分布特征不同。盐体北边界附近,受特定沉积相带和古地貌控制,多种类型储层发育;由北而南的贯穿性断裂带上,受多期次断裂活动控制,多类型、多期次储层发育;而断裂带之间,储层发育相对较差。这对于区内奥陶系储层的评价和勘探开发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研究区FMI成像测井和XMAC,DSI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并结合该区的油气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对下奥陶统缝洞型碳酸盐岩古岩溶储层的剖面结构及展布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古岩溶储层主要分布于下奥陶统顶部不整合面之下约250m的范围内,储层垂向发育具有明显分带性,岩溶剖面的纵向分带与该区多期次岩淀旋回作用密切相关。古岩溶储层的发育与分布受多种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17.
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合理时机理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油藏工程的角度,以低渗透-特低渗透油层物理实验结果为基础,描述了低渗透油藏弹塑性储层特征,推导了低渗透油藏产能表达式.从油藏物质守恒原理出发,建立了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指标概算的方法,提出了一种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合理时机的计算方法,并从理论上进行了验证,研究了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合理时机与渗透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渗透油藏存在一个超前注水合理时机,且随着渗透率的增加,最佳超前注水时间缩短.研究结果对于低渗透、特低渗透油藏的超前注水开发,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岩芯观察、薄片鉴定、物性测试资料、常规测井资料等的综合分析,对托甫台地区中奥陶统一问房组碳酸盐岩的沉积相和储层特征及其分布进行研究发现:托甫台地区中奥陶统一间房组发育开阔台地相,包括台内滩、滩间海和点礁亚相.储集空间类型有晶间孔与晶间溶孔、粒问孔与粒间溶孔、粒内溶孔以及大小不等的溶洞等,它们与各种裂缝组成缝洞系统.储层类型有洞穴型、裂缝-孔洞型、裂缝型及孔洞-裂缝型等4种,以裂缝型和孔洞-裂缝型为主,储层非均质性强.在储层特征研究基础上分析储层响应地震特征,并运用地震波场特征参数融合技术进行储层地震预测,在研究区预测出4条南北向展布的带状大型缝洞单元.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西部寒武-奥陶系储层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塔里木盆地西部在寒武-奥陶纪大体经历了两次一定规模的海侵-海退沉积,并相应形成了由4个三级旋回层序和2个二级旋回层序构成的层序地层格架.它不仅控制着不同沉积相的平面展布特征,而且控制着生储盖组合的时空分布规律.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与吾松格尔组的高水位体系域局限台地相沉积,早期普遍经历了白云岩化作用,及后期大气淡水淋溶的综合改造,形成了平面上展布非常稳定的优质针孔状碳酸盐岩储集层段.奥陶系储层主要形成于高水位体系域开阔台地相、台地边缘相和藻滩相中,由于受海水成岩和埋藏成岩环境影响,胶结作用发育,致使储层整体面貌呈Ⅳ类差储集层.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空隙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空隙是构成碳酸盐岩储层的基本单元,空隙发育史对应了成岩演化史,且不同类型空隙的储层具有不同的分布规律。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的空隙可以分为6类21种,以裂缝—孔洞型为主,礁、丘、滩相碳酸盐岩、中—细晶白云岩与古岩溶和构造岩溶的复合区为有利空隙发育带,也是风化壳型油气藏和内幕型油气藏的有利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