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生态状况、环境压力、工程管理和社会影响4个方面分析、筛选滨海植被生态修复工程的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表明,滨海植被生态修复工程效果非常理想.该评价结果可为滨海植被生态修复工程效果评价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为今后建立相关修复工程评价体系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生态防护基材土壤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生态防护基材的特点,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性质3方面出发,建立了生态防护基材土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选择4个已完工的采用植被混凝土生态防护技术治理的边坡样地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该评价体系对各个边坡样地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符合边坡样地的现场调查和坡面实际情况,表明所构建的生态防护基材土壤质量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灰色关联分析在不同生态修复模式土壤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对土壤进行了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系统测试,应用灰色关联度法对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选择了容重、孔隙度、砂砾含量、田间持水率、有机质、水解性氮、速效磷、速效钾、pH值等项目作为评价指标.不同修复模式土壤质量综合评价值由大到小依次为:未十扰群落(CK2)>油松+荆条群落(C1)>刺槐群落(C3)>果树群落(C4)>杨树群落(C2)>未修复群落(CK1).研究结果表明:乔灌木混交林生态修复效果最为接近为干扰群落,建议兴隆小流域生态修复模式应采用乔木和灌木混交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为科学评估石漠化地区水土保持效益,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石漠化地区水土保持评价指标体系。以云南省曲靖市石漠化地区官麦地小流域为例,结合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在连续开展3年水土保持监测评估的基础上,从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3方面,进一步优化遴选13个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计算各项指标权重,构建石漠化地区水土保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构建的评价体系准确可靠,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权重分别为0.571 4、0.285 7和0.142 9;生态效益指标中贡献率较大的是植被覆盖率(0.236 7)和土壤肥力(0.137 7),经济效益指标贡献率较突出的是农业总产值(0.137 0);社会效益指标中土地利用率(0.076 5)的贡献率最大。  相似文献   

5.
海州湾生态修复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海州湾生态修复工程实施的效果,在分析2014年春、夏、秋3个季节本底调查数据的基础上,以"资源—环境"作为准则层,共筛选16项具体的评价因子建立生态修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德尔菲法和熵权法组合赋权,通过效用函数估算海州湾生态修复治理目标的实现程度。结果表明:通过投放人工鱼礁,海州湾生态修复率达到30.14%,其中,生物资源平均修复率为17.96%,海洋环境平均修复率为33.15%,生态修复治理目标综合值为0.400 2,综合修复等级为中等。研究表明,海州湾生态修复工程对水质环境的改善效果较为明显,但对生物资源的恢复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建立以沼气为核心的西北能源生态模式环境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旨在提供一种客观、科学的评价方法,为西北能源生态模式管理和区域环境保护提供依据。【方法】以区域环境可持续发展理论和评价分析为基础,结合环境效益评价的特点,构建西北能源生态模式环境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结果】西北能源生态模式环境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系统结构、环境保护、环境效果和社会经济效益4类指标,这4类指标又分别包括6,8,5,4个二级指标。在计算了系统结构、环境保护、环境效果和社会经济效益4个方面评分的基础上,得到了西北能源生态模式的环境效益评价总分(EA),可按照EA值划分标准,对西北能源生态模式建设的环境效益进行评价。【结论】建立了以沼气为核心的西北能源生态模式环境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可为西北能源生态模式建设应用和区域环境保护提供具有理论和实用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石漠化造成水土资源的损失和破坏已经成为限制广西地区经济发展的严重问题,建立一套广西特有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科学、合理地评价广西地区的水土保持效应,对广西地区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广西地区基岩裸露、成土缓慢、植被生长困难等石漠化特点,依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应计算方法》(GB/T 15774—2008),通过广西水利厅提供的水文站资料、县志、年鉴等历史资料集成、野外小流域采样调查、原位监测等方法,总结出涵盖包含社会、生态、经济3大方面在内的9类指标构成的初选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指标进行降维,并结合相关分析、通径分析、敏感性分析的结果,分析各主成分中指标主要的作用途径,对指标的敏感性进行检验,筛除冗余指标,使得到的指标体系涵盖内容较为全面,指标信息重叠较少,代表性较强,最终形成包涵8个生态效应指标、7个经济效应指标、1个社会效应指标的水土保持效应指标体系。其中,生态效应指标对石漠化地区水土保持影响较大的前3位分别为林草措施面积(11.21%)、蓄水措施有效面积(11.10%)、有效土层厚度(6.28%),经济效应指标影响较大的前3位分别为林果产品产量(15.11%)、粮食生产量(14.95%)、第三产业总产值(14.74%),社会效应指标为负向指标,说明城镇化水平越高,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破坏越严重,越难以治理。本研究最终构建的指标体系为深入讨论生态效应补偿机制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为优化广西石漠化地区水土保持工作配置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镉污染稻田修复效果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科学评估镉污染稻田修复效果,运用理论分析、文献分析、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方法开展了评估指标筛选与权重确定研究,建立了镉污染稻田修复效果评估指标体系。基于修复效果评估目标,指标体系包括土壤肥力、重金属污染、水稻生长安全、修复经济安全等4个准则层下共15个评估指标。指标体系的准则层中水稻生长安全权重(0.430)和重金属污染权重(0.340)最大,指标层中土壤有效镉消减量权重(0.219)和糙米含镉量权重(0.259)最大,本指标体系权重分配体现了粮食安全和土壤环境安全是镉污染稻田土壤修复的主要关注点。  相似文献   

9.
结合生态复垦实践经验,对金属矿山废弃地生态复垦的主要限制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矿区废弃地土壤质量的内涵应包括土壤生产力和环境质量两个方面,初步提出以生态林草地复垦为主的矿区废弃地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4个层次因子、19项具体评价指标。其中,4个层次评价因子包括土壤主要化学性质、产酸潜力、重金属污染、微生物群落特征等,19个具体评价指标包括土壤pH、有机质(OM)、碱解氮(AHN)、速效磷(AP)、速效钾(AK)、阳离子交换量(CEC)等6项化学性质评价指标,净产酸量pH值(NAG-pH)、酸性中和能力(ANC)两项产酸潜力评价指标,Cd、Hg、As、Pb、Cr、Cu、Ni、Zn等8项重金属污染评价指标。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多样性指数(H′)、产酸微生物占比(AM p.c)等3项微生物群落特征评价指标,并综合已有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初步提出了各项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10.
三峡库区县域生态安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统计年鉴、水土保持公报数据,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建立生态安全指标体系,以不安全指数法对指标实际值归一化,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加权指数法计算生态安全综合值,研究秭归县生态安全现状.结果表明:秭归县生态安全综合值为0.48,处于不安全状态.其主要限制因子是经济水平低下,生态安全压力较大,水土保持生态环境质量较差.据此确定该县生态安全策略为发展城乡经济水平,缓解社会经济、环境压力,改善环境现状.  相似文献   

11.
升金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与越冬候鸟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生态环境及越冬水禽是升金湖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其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对生态系统修复及越冬水禽数量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ERDAS软件将1986、1990、1995、2000、2004、2008、2011及2015年共计8个年份冬季的TM影像数据解译划分为8种景观类型,用FRAGSTATS软件计算出各个年份的景观指标。根据升金湖湿地压力、状态、响应3方面选取10个指标,构建了升金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逻辑斯蒂增长曲线模式(Logisticgrowthmodel)对这些单项指标进行评价,然后运用层次分析(AHP)的方法确定各个单项因子在指标体系中的权重,最后对1986到2015年升金湖湿地生态系统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进行综合的评价分析。2015年升金湖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值为0.430,属于亚健康的状态,应及时加强升金湖湿地生态保护措施。通过1995年与2015年对比得知人口密度增长10%以上,人类干扰指数增长了6.685,人类的干扰压力是导致湿地功能下降的主要因素;从状态分析与响应分析可以看出升金湖湿地修复功能处于不稳定的状态。通过越冬候鸟数量与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关系可以看出越冬侯鸟数量的变化是随着湿地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状况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2.
金属矿山废弃地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睿 《江西农业学报》2021,33(3):106-112
结合生态复垦实践经验,对金属矿山废弃地生态复垦的主要限制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矿区废弃地土壤质量的内涵应包括土壤生产力和环境质量两个方面,初步提出以生态林草地复垦为主的矿区废弃地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包括4个层次因子、19项具体评价指标.其中,4个层次评价因子包括土壤主要化学性质、产酸潜力、重金属污染、微生物群落特征等,19个具体评价指标包括土壤pH、有机质(OM)、碱解氮(AHN)、速效磷(AP)、速效钾(AK)、阳离子交换量(CEC)等6项化学性质评价指标,净产酸量pH值(NAG-pH)、酸性中和能力(ANC)两项产酸潜力评价指标,Cd、Hg、As、Pb、Cr、Cu、Ni、Zn等8项重金属污染评价指标.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多样性指数(H′)、产酸微生物占比(AM p.c)等3项微生物群落特征评价指标,并综合已有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初步提出了各项评价指标的分级标准.  相似文献   

13.
以黑龙江省东部煤炭城市鸡西市为例,选取16个典型评价因子,遵循客观、科学、简明可行原则,利用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结构模型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极差法对评价指标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以熵值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最终确定2008—2014年研究区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结果显示:鸡西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在建立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AHP法求得各个指标权重,再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株洲市荷塘、芦淞、天元、石峰4区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进行实证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株洲市4个区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分别为不健康(评价值为0.3594)、不健康(评价值为0.3708)、不健康(评价值为0.3698)和良好健康(评价值为0.7833),评价结果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15.
詹丽  张小月  黄蓉 《湖北农业科学》2015,54(4):1002-1006
从自然环境状态、人为干扰状况两个方面遴选了14项指标,建立了鄂西南地区生态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再采用差异系数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进而建立了鄂西南地区生态稳定性评价模型。通过所建立的模型,对恩施自治州8县(市)的生态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自然环境状态最好的是咸丰县、鹤峰县;人为干扰状况最好的是宣恩县、鹤峰县、咸丰县;生态稳定性综合评价值较高的是咸丰县、宣恩县、鹤峰县。  相似文献   

16.
榆林地区生态经济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强  陆迁  赵学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8):3436-3438
构建了生态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出榆林地区低一级地域单元(县、区)的生态经济系统发展度综合指标值,进行了生态经济评价,并提出了榆林地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区多处于沙化区,生态环境脆弱、抗干扰能力弱。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人为干扰严重、风蚀现象突出等原因,已经给华北、华东等地区的生态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加强这些地区的生态修复刻不容缓。筛选适宜的生态修复物种是实施高效生态修复的前提,而物种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则是首要工作。为此,根据稳定性和持久性、因地制宜和适地适树、综合性与主导性筛选原则,进行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区植被适宜性评价体系指标筛选,确定3个一级指标,包括一般生态适宜性、防风固沙效果、经济管理指标,以及11个二级指标、16个具体指标。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适宜物种筛选,可提高生态修复效率,为从根本上提升生态功能奠定基础,进而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  相似文献   

18.
揭示不同功能区的生态脆弱程度,对土地利用合理规划与功能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以福建省三明市金丝湾森林公园为对象,选取坡度、植被覆盖度和人为可能性干扰因子等建立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分析研究区生态脆弱性分布特征,结合耦合度模型确定功能利用与生态脆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划分为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水源涵养区和水土保持重叠区与景观游憩区等4个功能区,各区面积分别为631.01 hm2(37.10%),844.91 hm2(49.68%),219.90 hm2(12.93%)和4.91 hm2(0.29%);研究区生态脆弱性主要以Ⅱ级(0.2IEV≤0.4)和Ⅲ级(0.4IEV≤0.6)为主,整体呈中部偏低,四周偏高的分布特征;不同功能区脆弱性有明显差别,景观游憩功能区主要属于Ⅳ级生态脆弱区,水土保持、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重叠功能区、水源涵养功能区以Ⅲ级生态脆弱区为主导;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的各功能区与对应等级生态脆弱区基本属于高级耦合,两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鹤林生态公园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园内景观资源较为丰富,但在游客满意度方面仍然存在部分不足。通过探究影响鹤林生态公园景观游客满意度的现状因素,以期为福州市绿地生态系统更新与建设及城市生态公园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方法/过程】研究选取鹤林生态公园作为研究对象,于2020年12月进行实地调研,共回收有效问卷268份。通过层次分析法进行指标权重的计算,再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游客满意度评价模型,得出游客对鹤林生态公园的满意度。【结果/结论】游客对于鹤林生态公园满意度综合评价值为77.101,其中准则层的4个指标因子满意度为:公园管理(78.654)景观效果(77.896)基础设施(76.675)交通出行(75.232)。根据对这4项指标所包含15个指标层的评价研究,提出改进公园的优化策略,为后期的公园景观提升改造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国内外区域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指标体系研究概况,及我国区域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综合评价实证研究概况,构建了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综合指标体系,指标体系选取资源与环境和经济2个方面的代表性指标,涉及到6个二级指标和19个三级指标,可为今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