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技术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2年3月至2014年1月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的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2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1~20个月的随访结果。结果24例患者麻醉清醒后疼痛即刻完全缓解者22例(91.67%),术后一周时完全缓解者1例(4.17%),出院后完全缓解者1例(4.17%),无需服用药物。住院时间5~16天,平均8.6天;随访1~20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应用神经内镜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中,可以消除单纯显微镜下手术的外科解剖视野盲区,有助于正确地判定责任血管以及置入Teflon棉,能够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术中损伤,减少严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结合锁孔技术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应用神经内镜结合锁孔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资料及随访结果.手术方式为经乳突后锁孔入路,并在垫入隔片前后均置入神经内镜行多角度观察.结果 1例用神经内镜探查时发现并存的责任动脉,11例内镜探查后调整隔片位置.65例患者中术后62例(95.4%)疼痛消失,2例(3.1%)疼痛减轻,总有效率98.5%.治疗有效的64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55个月,平均34个月.术后3年内2例复发,复发率3.1%.结论 锁孔技术手术创伤小,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应用神经内镜探查能避免遗漏责任血管、协助调整隔片位置,提高手术有效性,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神经内镜辅助的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4年1月至2007年10月采用神经内镜辅助的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3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3个月-1年的随访结果。结果神经内镜可以更广泛清晰地显示桥小脑角区间隙I内的解剖结构。29例患者手术后即刻疼痛均完全缓解,余2例也在出院时和出院后完全缓解;7例并发面部麻木,3个月后均完全消失;3例出现唇周疱疹;无死亡。结论运用神经内镜辅助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可以消除锁孔入路桥小脑角区显微手术的外科解剖死角,有助于正确地判断责任血管以及置人Teflon棉,可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术中损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术后复发的因素以及再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纳入本院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患者17例,对患者的手术资料进行临床回顾性研究; 所有再手术患者术中均辅助性应用神经内镜,其中14例患者实施显微血管减压术,1例患者实施单纯蛛网膜松解术,1例患者实施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l例患者实施显微血管减压术联合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 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 17例三叉神经痛术后复发再手术者平均进行了28.3个月的临床随访,随访再手术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12%。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面部麻木,有1例患者出现轻度面瘫。结论 影响三叉神经痛患者实施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的情况较多,但血管压迫是其发生的一个主要病因。再手术仍以显微血管减压术为首选,通过联合神经内镜符合有利于提高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内镜辅助的神经微血管减压术(附3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的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的方法和技术要点.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12月间共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7例,面肌痉挛1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合并面肌痉挛2例,手术采用枕下小切口乙状窦后入路,在内镜下辅助下行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对临床资料和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患者术中均发现责任血管压迫并予分离、减压.本组患者无死亡,术后1例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发生颅内感染,经治疗后痊愈.术后随访5个月~2年,症状完全缓解28例,症状减轻3例,无复发.结论 在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应用内镜,有助于分辨责任血管,减压彻底,具有微创、安全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神经内镜在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在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1例应用神经内镜协助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手术资料及随访结果.包括101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及30例面肌痉挛患者.手术方式为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并在垫入隔片前后均置入30.神经内镜行多角度的观察,主要目的是观察神经全程及其周围血管,判别责任血管,并观察确认垫片位置,协助垫片调整.116例在内镜下观察,显微镜下行显微血管减压术,15例完全在内镜下手术操作.结果 10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97例(96%)疼痛消失,3例(3%)疼痛减轻,总有效率99%.30例面肌痉挛患者,术后27例(90%)症状完全缓解,2例(6.7%)部分缓解,总有效率96.7%.治疗有效的12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 -82个月,平均40个月.术后3年内4例有复发,复发率3.1%.15例经神经内镜探查判定责任动脉,22例内镜探查后调整隔片位置.无一例发生颅内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应用神经内镜探查能避免遗漏责任血管、协助调整隔片位置,能提高手术有效性,降低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显微血管减压术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显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治疗桥小脑角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的首选术式。近年来,显微血管减压术在术前诊断、术中监测、手术入路的选择方面均有新进展。经神经内镜辅助锁孔入路能发现显微镜下不能发现的责任血管.并可检查减压物的放置情况,是显微血管减压术中较为安全、有效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8.
神经内镜在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在三叉神经痛和而肌痉挛手术中的辅助作用。方法 在显微血管减压术中使用神经内镜,观察神经根进出脑干部位及局部血管的分布和走行情况,确认压迫血管;在实施减压后观察神经根松解情况、垫棉的位置和压迫血管移位后的状态。结果 60例三叉神经痛病例中,56例术后疼痛消失,4例疼痛减轻;40例面肌痉挛病例中,37例术后痉挛消失,3例减轻。平均随访3.2年无一例复发。结论 显微血管减压术中辅助使用神经内镜,能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及『腼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神经内镜辅助MVD治疗2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及随访结果。结果23例在显微镜下发现责任血管23根,运用内镜观察,发现2根遗漏责任血管;1例在内镜及显微镜下均未发现责任血管,为蛛网膜囊牵拉神经所致。2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术后疼痛完全消失22例;疼痛明显缓解1例;疼痛较术前缓解1例,术后并发面部麻木、感觉减退,6个月后完全消失。随访1~1.5年,无死亡及复发病例。结论运用神经内镜辅助下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可以消除桥小脑角Ⅸ显微手术的解剖死角,避免遗漏责任血管,协助调整Teflon垫片位置,能提高手术有效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辅助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01—2016-01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4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研究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采用射频热凝术治疗的5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2组患者随访1~18个月,观察2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手术并发症与术后复发情况。结果术后随访结果显示,2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面部感觉减退或麻木、听力下降或耳鸣、恶心呕吐、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为4.2%,对照组复发率为1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微血管减压术与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均能取得显著的疗效,但神经内镜辅助微血管减压术后患者的复发率更低,应作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1.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提出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报告了1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其中11例发现三叉神经入脑干区动脉压迫神经根,将压迫血管与神经根分离,在其间植入纤维蛋白海绵或聚四氟乙烯片维持分离状态,术后除1例疼痛减轻外,其余疼痛完全缓解,另1例术中未发现责任血管,但在神经根远侧段发现有粘连,将粘连松解,使神经根游离。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减轻或缓解,所有病例无并发症。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去除病因的手术方式,对已行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的患者再次行微血管减压术亦可获得满意疗效,作者还认为,神经内镜辅助微血管减压术顺应了当今微侵袭外科的趋势,将有望被更多地用来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联合电生理监测在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MVD)中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 TN)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和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收治的14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66例在神经内镜联合电生理监测下行微血管减压手术(研究组),76例采用显微镜下行微血管减压手术(对照组),对两组的手术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的有效率为96.96%,对照组的有效率为96.05%,两组有效率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中等级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研究组的疗效和对照组同样确切。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60%,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4.47%,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研究组中的面听神经损伤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神经内镜联合电生理监测下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具有和传统显微镜相比同样确切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神经内镜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中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神经内镜辅助MVD治疗三叉神经痛病人的临床资料,均采用乙状窦后入路手术。结果 37例病人发现责任血管,其中4例经内镜辅助得以发现,12例利用内镜进一步调整垫片位置。1例病人未发现责任血管。术后疼痛消失30例,疼痛减轻8例。随访6~24个月,无复发及加重。结论神经内镜辅助MVD手术能够有效避免遗漏责任血管,有助于垫片的置入位置更加合理和牢固,减少术后复发,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8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84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表现、术中所见、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84例中80例术中发现责任血管压迫,4例无血管压迫而仅见蛛网膜粘连。术后疼痛消失76例,减轻6例,无效2例。术后随访6~62个月,未见一例复发。术后并发症:切口愈合不良13例,脑脊液耳漏1例,面部感觉麻木3例,面瘫2例,听力下降2例,耳鸣3例,颅内感染2例,无死亡及致残患者。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可靠方法。对桥小脑角区局部解剖的熟悉,规范娴熟的手术操作,积极应用监测技术,神经内镜的辅助是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正本刊2018年第10期报道专题为疼痛,重点内容包括:慢性疼痛治疗现状;背根神经节参与疼痛机制研究进展;单纯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微血管减压术与非手术治疗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对比分析;责任血管数目对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CT引导下阴部神经脉冲射频术联合奇神经节毁损术治疗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辅助神经梳理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44例三叉神经痛病人采取显微血管减压辅助神经梳理术,并对手术路径、神经梳理平面及神经血管隔离方法进行改良。术后随访1~9年。结果手术总有效率100%.仅1型听力明显下降,无一例发生脑脊液漏、颅内感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微血管减压辅助神经梳理是治疗三叉神经痛较为理想的方法,手术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悬吊法在微血管减压术中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评价。方法5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在微血管减压术中应用悬吊法进行治疗。结果5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50例(92.59%)疼痛消失,3例(5.56%)明显缓解,有效率98.15%,术后1例疼痛未见缓解,二次手术,未见微血管压迫,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2年,未见复发病例。结论悬吊法的应用是对传统的微血管减压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改进,可以减少术后复发的机率。  相似文献   

18.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18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取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182例患者,对手术入路及血管神经隔离方法进行改良。结果手术早期的总有效率为97.3%,无一例发生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安全、有效方法,手术方法的改良有利于提高手术治疗的有效率和防止并发症生。  相似文献   

19.
神经内镜辅助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TN)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MVD治疗24例ITN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ITN患者中,术后22例(91.7%)疼痛完全消失;1例(4.2%)疼痛明显缓解;1例(4.2%)并发面部麻木、感觉减退,6个月后完全消失。本组无术后感染、脑出血、脑梗死、死亡。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MVD治疗ITN,可以消除桥小脑角区显微手术的解剖死角,避免遗漏责任血管、协助调整Teflon垫片位置,能提高手术有效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临床回顾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分析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手术安全性。方法回顾复习微血管减压手术458例,对手术技术及责任血管的处理方法进行改良。结果手术早期的总有效率为98.2%,无一例发生脑脊液漏、听力丧失、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2例因术后严重后颅窝水肿及脑干移位死亡。结论三叉神经痛应尽早治疗,微血管减压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而静脉暂时阻断试验和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手术治疗的有效率和保证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