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胺对镍系催化丁二烯聚合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守学  王进训 《弹性体》1994,4(4):10-14
  相似文献   

2.
3.
镍系催化丁二烯聚合催化剂制备工艺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声波对催化剂进行处理改善了催化剂的分散性,配合添加微量水调节聚合反应的诱导期和体系的稳定性,拓宽了Al/B对相对分子质量的调节范围,单体转化率大于80%的条件下,制得了门尼黏度大于80的高相对分子质量基础顺丁橡胶。  相似文献   

4.
张玲  仲崇祺 《弹性体》1997,7(4):5-9
本文研究了Ni(naph)2Al(iBu)3-BF3·OEt2+ROH新型镍系催化体系催化丁二烯的聚合动力学,考察了该体系的动力学曲线、速度方程、聚合度,测定了催化剂利用率、活性中心浓度等动力学参数。聚合速率对单体浓度呈一级关系,表观活化能为40.4kJ/mol,催化剂利用率约为10%。  相似文献   

5.
我国镍系顺丁橡胶(BR)生产采用以加氢汽油为溶剂的Ni(naph)_2-Al(i-Bu)_3-BF_3·OEt_2(简称Ni-Al-B)催化体系。聚合活性与Al/B(摩尔比)密切相关,Al/B值又是调节BR分子量的关键参数。催化活性中心上镍的价态分别为N1(0)和Ni(I),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E_a[Ni(0)]<E_a[Ni(I)]。AlR_2F也是组成活性中心配合物的结构单元。催化活性表现有低温聚合依时性的稳定性和高温聚合依时性的不稳定性的规律。体系中添加醇、酯类可拓宽Al/B值的调节范围,制得5的BR,其1,4含量高于96%。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在环烷酸镍-三异丁基铝(简称Al)-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简称B)体系中添加磷酸二(2-乙基己基)酯(简称P)对丁二烯聚合活性的影响,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凝胶渗透色谱-激光光散射仪-黏度计在线联用系统等对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P-B预混的陈化方式,取P与B的摩尔比为0.020,在Al与B的摩尔比为0.7~2.0时单体转化率都达了90%以上。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可通过改变P/B或Al/B进行调节。P的引入对聚合产物的顺式结构含量几乎没有影响,产物仍为高顺式聚丁二烯;在高相对分子质量级分的支化度较高,所得聚合物溶液的剪切黏度下降。  相似文献   

7.
镍系催化十二烯聚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镍系顺丁橡胶(BR)生产采用以加氢汽油为溶剂的Ni(naph)2-Al(i-Bu)3-BF3.OEt2(简称Ni-Al-B)催化体系。聚合活性与Al/B(摩尔比)密切相关,Al/B值又是调节BR分子量的关键参数。催化活性中心上镍的价态分别为Ni(0)和Ni(I),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Ea[Ni(0)<Ea[Ni(I)]。AlR2F也是组成活性中心配合物的结构单元。催化活性表现有低温聚合依时性  相似文献   

8.
黄健 《合成橡胶工业》1995,18(6):326-326
我国镍系BR生产催化聚合技术的发展黄健(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合成橡胶厂,102503)1催化聚合技术的回顾1972年,燕山石油化工公司合成橡胶厂的镍系BR生产装置建成投产。单体制备采用磷、钼、铋催化丁烯氧化脱氢技术,丁二烯中杂质较多;聚合催化体为Ni...  相似文献   

9.
镍催化体系丁二烯溶液聚合行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镍系催化丁二烯溶液聚合制得顺式-1,4-聚丁二烯的小试及工业生产为基础,对丁二烯溶液聚合的宏观动力学行为及工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单体转化率大于30%时,聚合偏离动力学一级反应;终止釜胶样辊压干燥是导致门尼值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采用向聚合体系中添加水/加氢汽油乳液的方法研究了水对镍系催化丁二烯聚合活性,聚合物分子量和体系相态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环烷基铝与三氟化硼仳修理地添加适量水。加氢汽油乳液均可使矣合诱导期缩短,反应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11.
12.
张玲  廖海燕 《弹性体》1997,7(3):7-13
研究了Ni(naph)2-Al(i-Bu)3-(BF3.OEt2+ROH0体系催化丁二烯聚合的特点,考查了ROH/B摩尔比,Al/Ni摩尔比,Ni/Bd摩尔比等反应条件对聚合活性及聚合产物分子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二乙胺为例研究了胺对Ni(naph)2-Al(-Bu)3-BF3·OEt2+n—C8H17OH(简称Ni-Al-B+ROH)和Ni(naph)2-Al(i-Bu)3-BF3·OEt2+CH3COOC4H9(简称Ni—Al—B+BA)两体系聚合活性和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并与Ni—Al—B体系进行了对比.考察了通常条件下肢的允许含量,讨论了有胺存在时Ni/Bd、Al/Ni、Al/B摩尔比的变化对聚合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胺的含量高于20ppm时将使聚合活性和分子量降低,提高催化剂用量可以抑制胺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镍体系引发丁二烯聚合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Bd聚合用的各种镍系催化剂内部各组分的相互作用机理,分析和总结了一些动力学研究结果。重点讨论了三种活性中心模型:一种认为Ni(0)有催化活性,Ni(Ⅰ)无活性;另一种认为活性中心是附着在Ni(0)载体上的Ni(Ⅰ),而唐学明则认为Ni(0)和Ni(Ⅰ)都具有催化活性。笔者还指出了进一步提高镍系催化剂的聚合活性及利用率等问题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稀土催化丁二烯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春英  徐玲 《弹性体》1993,3(4):37-47
本文着重介绍国内外近年来用于聚合丁二烯的稀土催化剂的发展、影响聚合活性的因素、聚合反应机理与动力学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