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古代徽州是以聚族而居为主的宗族社会,作为规模布局较为宏大的宗祠建筑,江氏宗祠在旌德县江村江氏家族的发展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承担着重要的历史作用。文章以江氏宗祠为例,从历史沿革、建筑平面布局、建筑结构形制等方面研讨徽州地域宗祠建筑的建筑形制及结构特征,并以此从历史、文化、科学、社会等方面梳理其典型价值特征。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居》2012,(11):97-101
《白鹿原》中的祠堂位于陕西。属于北方。北方大多数祠堂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了灭顶之灾。而在文化大革命势力较弱的南方,却使为数众多的祠堂得以保存下来。古徽州作为程朱故里,徽州人大多数宗族修建祠堂。且大多得以保存。这些宗祠除了用于举行祭祀祖先、元旦拜祭、四时祭、婚丧大礼、彰扬族荣、合族宴饮、读谱、读乡约等等宗族集体性活动。另外,宗祠还是族人头脑讨论族内重大事务,执行家规家法,惩治触犯家规家法的族众、佃仆奴婢的场所.起着农村宗教法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祠堂是古徽州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祠堂戏场建筑作为徽州传统戏场建筑的一种典型类型,对于维护宗族制度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通过实地考察调研徽州地区10余处祠堂戏场建筑,结合文献阅读以及修缮复原设计,将其空间功能分为引导空间、入口空间、表演空间、观演空间、仪式活动空间和祭祀空间,同时对其相对应的祠堂前广场、仪门、戏台、前天井及廊庑、享堂、后天井及廊庑、寝殿的空间形态加以分析,旨在为徽州传统戏场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再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花信 《中华民居》2012,(11):102-105
朱熹《家礼》中,谈及祠堂内共同供奉男女祖先神主,给予了节烈妇女优越的待遇。但是,同时又规定,侧室和妾不许入祠堂。这样的规定,使女祠的建设一直作为男祠或是宗祠的附属物存在,并未真正独立,也不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5.
贡坚  郭珩 《山西建筑》2008,34(12):75-77
通过介绍历朝历代祭祀制度的修改和变更,以龙川胡氏宗祠建筑为例,讲述中国祠堂建筑"殿、寝、门、堂"之制的特点,为进一步研究祠堂建筑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徽州地区,祠堂是一个重要的建筑类型,至今仍保留很多遗存。在徽州游历不可避免地会遇见祠堂,因此我们必须了解祠堂。本文所陈述的是祠堂中的最重要类型——宗族祠堂。文中概述了祠堂的起源以及宗族祠堂与徽州宗族的关系,并重点分析了几种类型的宗族祠堂之间的异同,使人们对徽州宗族祠堂有一个总体而清晰的认知。  相似文献   

7.
古徽祠堂建筑风格浅谈姚光钰“立祠堂以祭祖敬宗:续族谱为效法儿孙”。古代人多继儒家礼教之道脉,派生出“忠孝节义”、“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观。因而最崇拜自己的祖宗、以广续族谱的方式,让子孙永远记住自己祖宗的功德。故立祠堂以祭拜祖宗偶像,成为家族活动的重要...  相似文献   

8.
按照“语汇”“词组”“句法”尺度层级,建构徽州祠堂景观空间图式语言体系,进行祠堂空间特征的比对认知。通过图式语言横纵向比对不同祠堂的地域特征,构建相互关联的数据库的逻辑层级,进而完成徽州祠堂图式语言数据库的设计,构建祠堂文化景观数据资源存档和数字化保护传承体系,为徽州祠堂的资料数据储存、特征比对研究、地域性保护规则制定,提供科学平台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徐普来 《安徽建筑》2001,8(3):29-30
歙县以其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独树一帜的徽州文化跻身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行列。保护好这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名城,特别是在城乡建设中,保护好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古塔、古桥、寺观、古墓、码头和街巷,保护好盛名远播的徽州古建三绝──民居、牌坊和祠堂等中国传统建筑遗产,尤其是独具风格的徽州古民居,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多年来,我们认真学习国内外名城保护的经验,尊重历史、着眼未来,扎实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一、注重历史,求突破。徽州古民居之所以影响大,就是因为它包含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别具一格的特色,诸…  相似文献   

10.
祠堂是宗族力量的象征和宗法制度的物化。文章从鄂西严家祠堂相关文化背景与建筑特征入手,重点分析了严家祠堂的雕刻艺术及家风家训的视觉表现特征、赣派建筑风格与土家吊脚楼营造工艺有机融合等特征,体现了建筑地域性中的文化流动现象,反馈出建筑文化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11.
选取东莞张坑村张氏宗祠为研究对象,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获取建筑较为准确的实测数据。针对测绘结果选择通过分析斗栱等构造的微观尺度推导出建筑营造尺规格为 300mm/ 尺,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建筑大木构的尺度及建筑平面与剖面的数理几何规律,发现建筑平面与大木构架间存在相互约束的关系,可以推测张坑村张氏宗祠应该存在一套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12.
明代卫所制度导致大量军事移民,笆篱堡就是一个实例。柳氏宗祠位于宜章县笆篱堡内,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研究湘南地区明代的屯堡以及卫所军户制度、地方宗祠文化、宗祠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通过历史文献、文物建筑、社会调查等证据,从历史学、建筑学、社会学的角度对柳氏宗祠历史及其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将柳氏宗祠建筑形制、建筑装饰与其他地区宗祠相比较,总结了宜章军卫城堡柳氏宗祠建筑文化特征,一种基于湖湘文化主体下的区域杂交文化,这对于进一步研究明朝军卫移民文化和社会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祠堂作为徽州建筑“三绝”之一,具有维系徽州宗族社会的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对黄山区程氏宗祠的测绘,分析其总体布局、平面构成及形态特征,以求对大中型祠堂作深入研究的补充,作为古祠堂异地重建保护的重要资料。同时,也为区域文化变迁的文化线路研究,以及同一文化圈内建筑形式的差异性研究提供重要的实证。  相似文献   

14.
塔尔寺是我国著名的喇嘛寺院,在建筑艺术方面独具特色。通过塔尔寺建筑与自然环境、总体布局、空间组合、园林景点、细部装修以及砖雕、壁画、油塑、堆绣等方面的情况,论述了塔尔寺的建筑艺术。  相似文献   

15.
李坚  马琪 《华中建筑》2012,(11):118-124
龙氏家祠是民国时期云南省主席龙云为祭祖所修,是云南民国时期云南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其中雕刻数量众多,与建筑结合完美,为建筑增添了极大的艺术效果和文化内涵。该文从龙氏家祠雕刻的材质、使用部位、形式、题材及内容描述了龙氏家祠建筑群的雕刻艺术,分析和揭示了雕刻的艺术特征和雕刻所体现的文化内涵,说明了龙氏家祠的雕刻艺术亦为云南民国时期建筑雕刻艺术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16.
倪蕾 《江苏建筑》2004,(2):2-6,31
本文从城市建筑与文明进程、文化价值及美学特征的关系入手,在城市建筑与文化的完整地、广泛地、密切地联系以及城市建筑体现文化价值的必然性、典型性、深刻性等方面对“城市建筑文化”这一命题进行了论证,并对城市建筑既是文化的栽体,又是文化的一种形态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7.
风景建筑文化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铎 《新建筑》1997,(2):40-42
分析了自然经济时代和工业社会时代风景建筑的文化属性,提出了现代风景建筑选址宜藏不宜露;布局宜散不宜聚;尺度宜小不宜大;形制宜相不宜华;风格宣中不宜西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岭南建筑体现了岭南人民的民族风情和文化传统,是我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岭南建筑的建构特征,技术风格和人文景观出发,分析了岭南建筑文化的特点和内涵。  相似文献   

19.
粤西南地区是广东广府文化的一个亚区域,民居建筑呈现广府文化特色,但是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文章通过对粤西南一些代表性的祠庙建筑进行平面特色的研究总结,主要发现粤西南祠庙普遍使用拜亭连接空间,加强室内空间的连续性、祭拜空间的舒适性,从而深化粤西南祠庙建筑特色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马琪  李坚 《华中建筑》2014,(4):131-136
龙氏家祠是民国时期云南省主席龙云为祭祖所建,是云南民国时期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龙氏家祠的彩绘不仅增添了雕塑和建筑构件的装饰效果,丰富了建筑的色彩,还连同其文化内涵,给人以极大的艺术感染力。该文描述了龙氏家祠彩绘的部位、形式、内容和用色特征,分析并揭示了龙氏家祠彩绘艺术的主要特征和其所体现的文化内涵,说明了龙氏家祠的彩绘亦为云南民国时期建筑彩绘艺术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