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贵州瓮安震旦纪陡山沱期磷酸盐化球状化石的新观察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尹崇玉  高林志等 《地质学报》2001,75(2):145-150,T001,T002
我国贵州瓮安陡山沱期磷块岩中的磷酸盐化球状化石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类微体化石。对于它们的生物亲缘认识,长期以来存在着动植物之争,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学者发现,部分磷酸盐化球状化石内部保存了2、4、8、16等几何级数增长的细胞特征,根据化石的大小、细胞排列方式和表面纹饰可与现生甲壳类动物的胚胎比较,认为它们很可能是运动胚胎化石,但另一些学者却持截然不同的观点,认为它们不是动物胚胎化石的观察与研究,同时结合相同层位岩石薄片所发现的大量同类化石微细结构的对比。特别是把磷块岩中的化石与燧石中发现的化石详细比较,对一些磷酸盐化球状化石的归属和亲缘关系进行探讨,研究表明贵州瓮安陡山沱期燧石中发现的化石详细比较,对一些磷酸盐化球状化石的归属和亲缘关系进行探讨。研究表明贵州瓮安陡山沱期磷酸盐化微体化石群具有多样性特征,包含不同门类,是迄今为止全球保存最好的晚新元古代磷酸盐化的化石库。  相似文献   

2.
磷酸盐化球状化石是埃迪卡拉纪瓮安生物群中的主要化石类型。研究初期其生物属性被归于绿藻; 随后, 由于发现一些球状化石标本保存有类似后生动物卵裂的二分、四分、八分、十六分、三十二分等细胞分裂特征及分裂球规则有序的排列方式, 并且不同分裂阶段的球体大小基本保持一致等特征, 一些学者将其解释为动物的胚胎化石, 并由此引起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近年来, 又有学者将其解释为巨大的氧化硫细菌。本文在系统介绍这些磷酸盐化球状化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 报道了一些新的球状化 石材料, 包括一些具有出芽现象的球状化石以及Parapandorina和Megaclonophycus之间的过渡分子。新材料的发现显示, 尽管休眠卵和胚胎假说是迄今为止对瓮安生物群中磷酸盐化球状化石的最佳解释, 但仍 有无法解释的一些问题, 这些球状化石确切亲缘关系的确定还有待于新材料的不断发现和研究程度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3.
贵州瓮安陡山沱期矿化生物群的研究进展和意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贵州瓮安陡山沱期矿化(磷酸盐化和硅化)生物群的研究近年来倍受关注,它为研究包括后生动物在内的多细胞生物早期演化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机遇。最近,由于其中部分磷酸盐化球状化石保存了与某些后生动物胚胎早期发育阶段类似的卵裂特征,被认为是后生动物的休眠卵和胚胎化石。但是,由于至今未发现可靠的囊胚期到原肠胚期和幼体孵化的化石证据,此类化石的动、植物之争一直没有停止。作者近期对该套含磷地层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除已报道的大量休眠卵和胚胎化石外,还发现保存原肠发育特征的磷酸盐化实体化石、蓝藻细胞集合体、可疑海绵动物化石及类似瓶形的不明化石等。研究表明,陡山沱期矿化生物群具有多样性特征,包含了多种门类的不同类型,是迄今为止全球保存最完好的未元古纪磷质化石库。  相似文献   

4.
晚新元古代瓮安生物群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于贵州瓮安,福泉,开阳地区晚新元古代陡山陀期磷块岩中的多细胞藻类,大型带刺疑源类,蓝菌丝状体和细菌化石,球状微体化石,后生动物化石等构成的瓮安生物群是世界上目前发现保存最完美的一个古生物群之一,本文在简单介绍翁安生物群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首次批露了笔者近些年来觅获和初步研究的单细胸原生动物,多细胞类海绵动物和类腕足类后生动物等一批新的动物化石资料,为地球早期动物起源,早期生物组织分化,适应辐射,生物多样化和早期海洋生物生态系统提供了珍贵的化石实证材料,此外,还论述了瓮安生物群发现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瓮安生物群中后生动物化石研究进展及问题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贵州瓮安埃迪卡拉(震旦)纪陡山沱期磷酸盐化生物群具有生物多样性特征,包含有蓝菌、多细胞藻类、疑源类、后生动物休眠卵及胚胎、可疑的海绵动物、管状后生动物和微小两侧对称的后生动物等化石类型,是迄今为止全球保存最为完好的晚前寒武纪磷质化石库。瓮安陡山沱组磷质岩提供了早期生命从简单到复杂进化过程中的重要化石记录,展示了埃迪卡拉生物群出现以前早期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景观,为研究晚前寒武纪生物圈面貌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埋葬学窗口。近来,通过醋酸浸解法,在贵州瓮安陡山沱期含磷地层中发现了大量疑似后生动物的实体化石(包含了所有已经报道的类型或与之相似的化石类型)新材料,为了解这些化石的内部构造特征,将一些化石包埋后制作了定向薄片。基于上述化石新材料,结合定向薄片的研究和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详细介绍了瓮安生物群中后生动物化石研究的新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周传明(2004)曾报道湖北保康白竹磷矿陡山沱组磷块岩中含有与瓮安生物群类似的磷酸盐化微化石,包括多细胞藻类Wengania, Paramecia, Thallophyca; 大型具刺疑源类Meghystrichosphaeridium, Knollisphaeridium; 球状蓝菌类Archaeophycus; 丝状蓝菌类Siphonophycus, Obruchevella以及新发现的珍珠球藻Bacatisphaera。最近, 作者对保康白竹磷矿陡山沱组进行了重新考察和采样研究。结果除发现上述微化石外, 还发现大型具刺疑源类Papillomembrana compta, Appenendisphaera sp.; 球状化石Megasphaera inornata, Megaclonophycus onustus以及峡东地区常见的丝状蓝菌化石湖北萨洛米藻(Salome hubeiensis)等。研究表明,本文报道的保康白竹磷矿陡山沱组的含化石层位与峡东地区陡山沱组第二段及贵州瓮安上磷矿层下部的微化石层位相当, 组合面貌相似。新资料证明峡东地区陡山沱组第二段出现的疑源类下组合, 包括多细胞藻类、大型复杂疑源类、球状化石、球状和丝状蓝菌化石等, 区域分布广泛, 层位稳定, 具有重要生物地层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陕西南部宁强地区的李家沟剖面灯影组高家山生物群产有大量磷酸盐化实体化石,包括各类管状化石、瓶状化石、疑难化石以及钙化蓝细菌等,类型丰富。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微生物假形化石在该生物群中也被不断发现。由于微生物假形化石是生物死亡后腐解埋藏过程中生物体被微生物(球状和丝状蓝细菌)直接取代,因而原始生物体的结构形态得以完好保存。微生物可以通过改变环境中的物理化学条件使磷酸盐富集和快速堆积,对生物的非矿物组织包括软躯体的保存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根据替代程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完全替代类型和未完全替代类型。这一发现提供了高家山生物群中生物非矿化组织的另一种保存方式。微生物通过铸型完整复制了生物软躯体以及可能的胚胎形态特征,提供了对此时期软躯体保存的新认识。  相似文献   

8.
晚震旦世陡山沱期后生生物群的古生态环境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早期后生生物群是当前古生物学研究热点之一。我国上扬子区的庙河生物群和瓮安生物群是震旦纪的重要生物群,而生物群是怎样繁盛和埋藏保存是研究早期后生生物群的一个重要方面。作者研究认为瓮安生物群是由于洋流上升提供了大量的SiO2 和P2O5 等养分,使生物在台地边缘大规模繁盛,其海水由于富SiO2 和P2O5 所引起强烈的磷酸岩化及硅化作用,使大量的生物尸体被快速矿化,形成具有抗水动力强的骨架,避免水动力和氧化作用的破坏,因此,矿化作用是生物体保存为化石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最后,提出上扬子区陡山沱期为有利于生物群繁盛和保存区域  相似文献   

9.
杨晓光 《地下水》2013,(3):230-232
晚震旦至早寒武早期,我国扬子地区形成了众多磷酸盐化保存的化石库,其保存精美的化石为这一重要时期生命演化研究提供了极好的材料。而这一时期的微生物也极为繁盛,国内外多有报导。研究发现,微生物作用与化石埋藏保存,尤其是软躯体保存有密切的关系。在陕南早寒武世宽川铺生物群部分古球蛋类化石表面,发现有较普遍的微生物化石赋存。微生物化石与球状化石均为磷酸盐交代保存。根据微生物活动对古球蛋类化石侵蚀程度的不同,提出一个"改造序列",在该序列其中微生物对古球蛋类原生结构的破坏和替代逐渐加剧。微生物在古球蛋类瘤点的聚集分布,也可能显示了生物侵蚀差异分布的特征,说明了古球蛋类表面瘤点与壳体其他部分在结构和成分上的不同,可能存在软躯体构造,也暗示了微生物的异养的新陈代谢方式。  相似文献   

10.
新书介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地质论评》2008,54(1):104
杨瑞东.著.2006.贵州凯里生物群藻类化石及古生态学研究.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16开,162页,图版24页.本书是觊里生物群系列研究成果之一。全书共分九章,系统论述了贵州早、中寒武世觊里组中疑源类(微体藻类)的组合特征以及它们在中、下寒武统地层界线划分中的作用;论述了宏观藻类组合和形态特征及保存方式;探讨了宏观藻类的演化趋势及生物地理分区;介绍凯里生物群中发现的最古老的钙质珊瑚藻类化石和最古老的类似苔藓植物化石。结合凯里生物群化石埋藏特征、化石埋藏序列、沉积环境、沉积相和地球化学等综合分析,认为凯里生物群中相当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Calcite samples were extracted both from the rock matrix and the superficial coating of a karstified fault plane of an underground quarry, located in the eastern border of the Paris basin. The karstification is dated as Quaternary. Analysis of mechanical calcite twinning reveals that only the calcite matrix has also undergone a compression trending WNW that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Mio-Pliocene alpine collision. Both coating and matrix have undergone a strike-slip regime with σ1 roughly trending north–south, that could correspond to the regional present-day state of stress, a strike-slip compression rather trending NNW, modified by local phenomena. To cite this article: M. Rocher et al., C. R. Geoscience 335 (2003).  相似文献   

12.
HYDROGEOLOGY     
正20141756 Chen Ruige(Mathematical College,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100083,China);Zhou Xun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Groundwater Level Fluctuation in a Coastal Confined Aquifer with Sloping Initial Groundwater Level Induced by the Tide(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ISSN1671-2552,CN11-4648/P,32(7),2013,p.1099-1104,6 illus.,16 refs.) Key words:confined water,groundwater level  相似文献   

13.
正20141408 Cai Jia(Institute of Geology,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Beijing100037,China);Liu Fulai Petrogenesis and Metamorphic P-T Conditions of Garnet-Spinel-Biotitebearing Paragneiss in Danangou Area,Daqingshan-Wulashan Metamorphic Complex Belt(Acta Petrologica Sinica,ISSN1000-0569,CN11-1922/P,29(7),  相似文献   

14.
15.
正20142386An Guoying(China Aero Geophysical Survey and Remote Sensing Center for Land and Resources,Beijing 100083,China)Application of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in Regional Hydrogeological Investigation:Taking Cenozoic Strata in Wenquan Sheet(1∶250 000)of Karakoram Range as an Example(Geosci-  相似文献   

16.
正20141016An Chengbang(Key Laboratory of Western China’s Environmental Systems,Ministry of Education,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 730000,China);Zhao Yongtao Lake Records during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from Xinjiang,NW China and Their Climatic Impli-  相似文献   

17.
正20141538 Cao Qing(School of Earth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Xi’an Petroleum University,Xi’an 710065,China);Zhao Jingzhou Characteristics and Significance of Fluid Inclusions from Majiagou Formation,Yichuan Huangling Area,Ordos Basin(Advances in Earth Science,ISSN1001-8166,CN62-1091/P,28(7),2013,p.819-828,7 illus.,3 tables,43 refs.)  相似文献   

18.
GEOCHEMISTRY     
正20142002 Wei Hualing(Institute of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Langfang065000,China);Zhou Guohua Element Content and Mineral Compositions in Different Sizes of Soil in Tongling Area,Anhui Province(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ISSN1671-2552,CN11-4648/P,32(11),2013,p.1861  相似文献   

19.
正20141768 An Shaopeng(Institute of Rock and Soil Mechann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Wuhan 430071,China);Wei Lide Experimental Study on Mechanical Behavior of Xigeda Formation Siltstone and Structure Interface(Journal of Engineering Geology,ISSN1004-9665,CN11-3249/P,21(5),2013,p.702-708,9illus.,1 table,16 refs.)  相似文献   

20.
正20140985Chen Liang(Post-Doctoral Research Station of Mining Engineering,School of Nuclear Resources and Nuclear Fuel Engineering,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Heng-yang 421001,China);Huang Wei Composition of Major and Correlated Elements with Organic Matters and Paleoclimatic Implication for Lower Paleogene Sediments in Sanshui Bas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