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当前,我国稻米加工基本处在一个初级加工阶段。近几年,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造成碾米工业生产能力大大过剩;企业规模小、分布散等问题严重制约着稻米资源的深加工利用;而长期以来产业分工的局限,也影响着米制食品工业的发展。最近两年,受原料价格高、大米需求不振等影响,我国大米加工企业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开工率普遍不高,整体收益有所下降。因此我国精制米及米制品行业亟待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利用蛋白质改性的角度,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大米蛋白营养价值、物化性质、 功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大米蛋白改性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酶法和基因工程法, 其中着重介绍了糖基化改性米蛋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纤维素具有可再生、可降解、环保和无污染等特点。以纤维素为原料,制备得到的纤维素基膜材料,具有优良的分离,吸附,导电,磁性和刺激响应等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分离,导电,包装,吸附等研究领域。因此,主要综述了纤维素材料在分离膜、导电膜、包装膜以及吸附膜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大米加工企业大部分仍然是家族式,还延续老式传统的管理办法,只是简单按工艺进行着重复加工,质量管理意识差,认为只要有厂房、机器就可加工出优质大米。不知道质量控制在大米生产加工中的重要性,本文就加强大米加工企业的质量控制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从小麦蛋白的结构研究、加工技术和改性技术3个方面概述了小麦蛋白材料的研究进展。在结构研究方面,着重介绍了小麦蛋白的化学组成、电泳技术的研究进展;加工技术方面,则分别介绍了模压法、浇铸法和挤出法等在小麦蛋白材料加工中的广泛应用;改性技术方面,详细阐述了增塑改性法、物理共混改性法和化学共混改性法等方法在该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膜技术是当前世界上发展迅速和最引人注目的新技术领域,在工业、农业、医药、环保、军事、能源和日常生活中都可起到重要的作用,膜技术的核心和基础是膜材料,目前有机膜材料主要南聚合物加工得到的,因而聚合物膜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受到各国科技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Janus膜两侧由不同物理或化学性质的材料组成,通过不同材料之间互相组合、互补和合作,从而表现出独特的性质,为开发先进膜材料和用途提供更多途径.近年来,Janus膜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并在能源、环境、医疗等领域表现出极大的应用潜力.本文系统介绍了Janus膜在理论设计、制备工艺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马艳  李智  冉瑞龙  李康 《材料导报》2018,32(1):86-92, 101
蚕丝既是优质的天然蛋白纤维,也是优质的高分子蛋白质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和可控的生物降解性等。随着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各学科的交叉融合,蚕丝作为生物医用材料已展示出很强的竞争力,其在该领域的应用潜力已逐渐展现。介绍了蚕丝的构成和特点,总结了蚕丝丝素及丝胶提取的方法,综述了近年来蚕丝及蚕丝蛋白在组织工程、载药、敷料等方面的应用,并客观分析了蚕丝及蚕丝蛋白在这些具体应用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各种蚕丝材料的优缺点,最后就蚕丝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膜分离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制糖、食品饮料、生物制药以及废水处理等多个领域,然而蛋白吸附导致分离膜的污染问题严重限制分离膜的应用。就近几年国内外在分离膜抗蛋白吸附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分离膜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研究表明:分离膜的抗蛋白吸附能延长膜寿命,提高稳定性,通过共混法、表面接枝法和表面涂覆法,能有效地提高分离膜的抗蛋白吸附性能。分离膜的抗蛋白吸附改性方法仍需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0.
正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高性能纳滤膜是解决水净化和资源化的重要手段.膜材料是纳滤膜分离技术的关键,与商品化纳滤膜(高分子膜或陶瓷膜)相比,2D氧化石墨烯(GO)材料具有超快水传输速率、精准二维传质通道、高抗污染性和易于超薄化加工的独特优势,在新型高性能分离膜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谷氨酰胺转氨酶改性蛋白类生物包装膜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谷氨酰胺转氨酶(TG)来源广泛,微生物、动物、植物体内都存在TG,其广泛应用于食品、纺织、医药、皮革等领域。综述了谷氨酰胺转氨酶对大豆分离蛋白膜、谷朊粉膜、花生分离蛋白膜、玉米蛋白膜等植物蛋白类生物包装膜和明胶膜、乳清蛋白膜等动物蛋白类生物包装膜性能的影响。蛋白类生物包装膜和其他材料的复合研究,将是未来可降解性膜的研究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12.
马胜亮  刘文良  胡亮 《包装工程》2020,41(23):90-97
目的 探索“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对高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的影响。方法 以《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为例,分析了传统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探讨了将智慧树运营服务平台应用于课程教学的方法,提出“智慧课堂”教学的优势所在和总体思路,并对其解决方法予以阐述,还通过调查问卷对教学改革结果予以反馈。结果 61.9%的调查对象认为通过“智慧课堂”教学方式能获得问题分析能力的提升;58.73%的调查对象认为能获得总结凝练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52.38%的调查对象更乐意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57.14%的调查对象觉得《食品添加剂》课程分值分配比例很合理,并有61.9%受访者表示非常乐意接受该教学模式。结论 实践证明,“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达到理论学习与人才培养的双重目标,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整理和归纳目前国内外关于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SPI)膜的制备方法及改性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将来制备高性能的该系列材料提供依据。方法归纳整理国内外文献,从文献中归纳SPI膜的基本性能和目前SPI膜的3种主流制备方法,并从力学性能、防潮性能、抑菌性能、阻氧阻湿性能等4个方面介绍SPI膜的改性研究现状,最后对SPI膜的应用情况进行归纳。结果 SPI具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环境友好等诸多优点。在对其进行改性后,由SPI制备薄膜的成膜性能、力学性能、防潮性能、抑菌性能、阻氧阻湿性能均有显著提高。结论对SPI膜进行有效改性后,其在保鲜包装、环保包装、可食用包装、风味食品包装等领域具有广泛且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尹兴  朱俊南  陈林  魏娜 《包装工程》2020,41(23):83-89
目的 论述可食性绿色包装膜的种类、技术及其研究进展,为该类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方法 以可食性膜材料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可食性多糖膜、可食性蛋白质膜、可食性脂质膜、可食性复合薄膜的种类、性能、制备方法及在包装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结果 对可食性绿色包装膜开发和性能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存在性能缺陷,因而限制了其广泛应用。结论 可食性绿色包装膜的研究和应用是世界食品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从材料的研发到实际应用于包装中仍需大量的实验和分析。开发性能优异且对自然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的可食性薄膜材料,不仅符合包装材料研究的主要趋势,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15.
袁文斌  黄山  杨义银  张珊  李洁  杨莉 《包装工程》2022,43(21):58-68
目的 为了适应物流包装绿色转型的需求,综述可生物降解薄膜作为绿色包装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展示其在绿色物流包装体系中的发展机遇和巨大潜力。方法 通过追踪国内外相关文献和新闻报道,紧扣绿色物流包装的内涵和要求,对可生物降解薄膜的种类、性能评价及实际物流包装场景中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总结,阐释目前可生物降解薄膜作为绿色包装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结论 兼具优良力学性能和生物降解性的可生物降解薄膜是物流包装绿色转型中的重要研究方向,随着我国未来在该领域工艺研发和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成熟,可生物降解薄膜包装材料将会广泛应用于绿色物流场景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食品智能包装是一种能够感知食品品质变化并反馈给消费者的新型包装技术,通过总结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在食品智能包装中的研究进展,为未来智能包装技术的发展提供借鉴。方法 介绍静电纺丝装置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举例介绍适用于静电纺丝技术的各种生物基食品包装材料,总结静电纺丝技术在不同智能包装技术中的最新应用进展,并分析静电纺丝技术的优势。结论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具有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材料选择灵活、非热工艺等优点,将它与智能包装集成应用可提高智能包装膜的稳定性和灵敏性,进一步提高了智能包装膜的性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常用的抑菌剂和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开发具有可降解性、抑菌性、绿色环保的新型智能食品包装材料。方法 总结可降解抑菌膜和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合成的食品包装膜中常用的抑菌剂(如壳聚糖、植物精油、植物提取物、细菌素)与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如淀粉及其衍生物、壳聚糖、纤维素、蛋白质等)的相关学术研究进展。结论 可降解抑菌膜大多被应用于果蔬采后运输贮藏的包装,如果将其应用于田间,可以更好地避免杂菌的污染。  相似文献   

18.
赵亚珠  郝晓秀  孟婕  魏娜 《包装工程》2018,39(15):88-94
目的对国内外食品抗菌包装纸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总结食品抗菌包装纸的技术发展趋势,以期为抗菌纸的研究提供有效参考。方法对抗菌食品包装纸的抗菌剂——无机型抗菌剂、化学合成型抗菌剂、天然抗菌剂及其主要抗菌机理进行阐述;根据涂布、添加浆料、浸渍/喷淋、纤维改性等加工方法对抗菌食品包装纸进行分类;分析和总结国内外食品抗菌包装纸的最新研究成果;从高效安全抗菌剂及应用剂型的研发,抗菌纸抗菌效果的持久性和作用方式的提升,食品抗菌包装纸的产业化工艺技术的开发等方面指出今后食品抗菌包装纸的发展趋势。结果食品抗菌包装纸的开发仍处于初步阶段,抗菌纸的产业化推广不够,抗菌纸中抗菌剂的安全性、稳定性、可持久性还有待进一步改善。结论随着对绿色安全高效抗菌剂、应用剂型和抗菌纸加工技术的进一步研究,食品抗菌包装纸必将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抑菌及抗氧化活性食品包装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论述活性食品包装膜的研发技术与功能分类,为食品包装行业的材料开发与研究提供基础。方法以抑菌及抗氧化活性食品包装膜为主,总结活性包装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效果,对活性膜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并总结抑菌性、抗氧活性食品包装膜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同时展望活性包装膜的未来发展趋势。结果抑菌及抗氧化活性食品包装膜的研究与开发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研究应用体系,其抑菌机理、抗氧化机理、安全性、时效性等相应的理论模型和检测方法还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结论抑菌及抗氧化活性食品包装膜有一定的高效性、稳定性及安全性,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与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将具有电纺性的生物基材料应用在食品包装领域,为静电纺丝技术在食品活性包装纤维膜制备中的应用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对静电纺丝技术的原理、优势进行分析,归纳蛋白质、多糖等生物基大分子材料的可纺性、由不同材料复合制得纳米纤维膜的特性和功能差异,以及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生物基食品活性包装纤维膜及其在抗菌、抗氧化、功能吸收包装等方面的应用,并对该技术在食品活性包装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展望.结果 静电纺生物基纳米纤维膜可用作食品活性包装,具有良好的贮存与保鲜效果.结论 静电纺丝具有工艺简单、成本较低等优点,且制得的纳米纤维膜比表面积大、纳米尺度效应明显,已成为一种非常便捷的制备功能活性食品包装材料的微纳制造技术;再结合生物基大分子材料在安全、无毒、可降解、可食用等方面的优势,其在食品包装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