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调查不同职责护士护理中断事件发生情况,分析护士应对护理中断事件的特点与规律,为针对性的干预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进行跟班调查,调查全院5个科室15名护士共30个工作日的中断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护理中断时间的发生频率为7.17次/h;中断事件来源前3位分别为护士同事290次、本人287次、环境285次;中断的当前事务排前3位的是处理医嘱377次、用药工作356次、记录类工作202次;不同职责护士上述项目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1)。护士对中断事件的主要应对措施排前3位的是交流835次、取送物品142次、操作135次,不良事件结局为积极型护理中断事件222次,消极型护理中断事件中,暂停当前事务909次,丢失当前记忆48次,增加工作量153次,不良事件隐患30次。结论护理中断事件来源广泛、发生率高,可针对护理中断事件高发来源及当前事务采取积极性干预措施。管理者应将护理中断事件纳入系统管理,注重护理中断事件管理文化的形成,提高护士对护理中断的应对能力、优化中断发生时护士当前事务,为护理质量提升及患者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分泌科给药执行护理中断事件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护理中断事件和安全给药管理提供依据。方法观察工作日内给药高峰时段9:00~12:00的10名白班临床护士给药执行环节中所发生的护理中断事件,并分析每小时段发生频率与来源、主体角色与时间分布、类型及结局等。结果给药执行护理中断事件发生频率为8.83次/h,11:00~12:00发生频率最高,为13.20次/h。主要来源于患者及其家属(62.3%)、护士同事(20.0%)和环境(12.8%)。主体角色主要为预期接收型(73.2%)和物资中断型(12.8%)。类型以侵扰型(52.1%)和分心型(41.5%)为主;结局以消极型为主(98.1%)。结论内分泌科给药执行护理中断事件发生频率高。重点管控中断事件的主要时段、主要来源、主要主体角色分布等要素,以及分时段区别管理中断事件,对护理安全给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产科病房护理中断事件干预性管理的效果,降低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方法观察16名护理人员高峰工作时段临床工作中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情况,并针对护理中断事件来源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次数、中断持续时间及中断的结局。结果干预后护理中断事件明显减少,中断时间较干预前显著缩短,因中断导致的消极型结局和不良护理事件显著减少(均P0.01)。结论护理中断事件干预性管理可以降低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减少中断护理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急诊科护理中断事件发生的现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为减少急诊科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制急诊科护士应对护理中断事件的现状调查问卷对武汉市6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98名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对护理中断事定义的了解、发生后的不良影响及学习其相关知识的重要性得分分别为3.59±0.93、3.65±0.89、4.42±0.73。94.30%认为护理中断事件对正常工作有影响;90.61%同意护理中断事件在急诊临床护理工作中是常态;62.42%认为急诊科中断事件发生在夜间;90.60%认为急诊科护理中断事件的来源主要是患者和家属;89.93%经常在给患者做治疗时被打断,87.92%经常被"催促实施治疗"、"问路及各种咨询"打断。结论急诊科护士对护理中断事件相关知识的了解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急诊科是护理中断事件的高发场所且夜间发生较多;护士经常在做治疗时被患者或家属打断。管理者应加以重视,加强针对性管理,以减少急诊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对不良结局护理中断事件的真实体验,为护理管理者加强护理中断事件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武汉市某三甲医院曾发生不良结局护理中断事件的8名护士进行访谈,对获得的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提炼主题。结果提炼的主题包括行为体验,如能理性面对护理中断事件、寻求支持(正性体验);态度体验,如不良情绪、职业认同感下降、无能为力(负性体验);认识体验,认为不良结局中断事件成为护士反省中断事件影响的契机、不良结局中断事件信息应反馈给临床护理人员。结论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对护理人员有多重影响,应激发其正性体验,帮助其克服负性体验,并应从系统方面寻找原因降低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ICU)护理中断事件现况,探讨ICU护理中断事件与护士心理负荷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制的ICU护理中断事件调查表、护士一般资料调查表及任务负荷指数量表对180名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ICU 6:00~20:00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频次为9.5次/h,其他护士为中断事件的主要来源,中断事件发生时ICU护士最常见的当前任务是护理记录,中断任务主要与患者事务相关。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护理中断事件发生频次与ICU护士心理负荷呈正相关(r=0.531,P0.01)。结论 ICU护理工作中断事件发生频繁,并使护士心理负荷加重。护理管理者需要对中断事件发生前、中、后的风险因素进行系统、深入的分析和评估,才能更好地规避风险,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士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减少ICU交班过程中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提高交班效率。方法分析常规交班120次中发生护理中断事件724次的原因;针对原因采取专项管理,分别统计专项管理前后各120次交班中护理中断事件发生情况及护士工作满意度。结果专项管理措施实施后护理中断事件发生频次、持续时间及交班时间显著少于专项管理措施实施前,护士工作满意度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护理中断事件专项管理可有效减少ICU交班过程护理中断事件的发生,提高交班效率,从而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分析手术室护士护理中断事件培训现状及培训需求,为开展相关培训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制护理中断事件培训现状及培训需求问卷,方便抽取2827名手术室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28.16%手术室护士接受过护理中断事件培训,87.37%手术室护士认为有必要接受相关培训.不同性别、学历、年龄、职称、工作年限及岗位类别的护士护理中断事件培训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手术室护士护理中断事件培训需求较高但培训不足,管理者应加强手术室护理中断事件的规范化培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标准化预警在护理中断事件及护理结果指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结合前期护理中断事件的来源、类型及不良结局制定标准化预警项目,进行解读与督查;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中断事件发生率及护理中断导致的不良事件。结果实施标准化预警后护理中断事件发生率及护理中断导致的不良事件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标准化预警的制定与实施可降低护理中断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制定防范措施,提高输液安全。方法回顾53例次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类别,分析原因,提出护理对策。结果 53例次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依次为:护士责任心不强,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护士业务素质差,多发生于新上岗护士、实习生。结论加强护士责任心教育,认真落实查对制度及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合理利用人力资源,科学排班,加强护士规范化培训,强化质量控制,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护理会诊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护理专家会诊的效果、不足及其对策。方法 分析2000年8月至2003年1月护理专家会诊中心组织的135例次护理会诊,总结护理会诊的成效及其存在的问题。结果 护理会诊能提高护理资源利用率,解决疑难护理问题,促进新业务、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护理质量;存在的问题是护理专家覆盖面不够大,会诊指导不够深入,各级护理人员对护理会诊认识不足,护理会诊管理不够完善。结论 应加强对护理专家的重视力度,完善知识结构、角色功能及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12.
基因研究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基因组学相关的卫生保健研究也正在迅速发展。护理研究正处于共享基因组学研究前景以实现临床结局最优化的重要时机,本文结合对国外基因组护理学研究方向、研究实例、临床实例的分析,探讨如何将基因组学融入护理研究与实践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实施过程中护士的有效护理工时,为护理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分别从内、外、妇、儿、监护病房和综合病区等10个护理单元抽取139名护士,以护理项目操作时间调查表调查护士的有效护理工时。结果护士日人均有效护理工时为(489.51±169.08)min,直接护理工时为(298.20±170.03)min,间接护理工时为(191.30±130.38)min;不同护理单元、不同学历和职称护士的直接护理工时和间接护理工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施增加了护士的护理工时,护理管理者需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以增加直接护理工时,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设计并实施基础护理与护理人文整合课程,评价课程改革效果.方法 随机将2019级高职护理专业2个班72名学生设为实验组,另2个班69名学生设为对照组.对照组按原教学安排常规授课;实验组采用整合课程授课:将基础护理课程与护理伦理与法律法规、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护理管理三门护理人文课程进行整合,通过函询专家整合序化教学...  相似文献   

15.
利用护理实训中心进行《妇产科护理》教学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赵风霞 《护理学杂志》2005,20(14):11-13
目的探讨在护理实训中心对高护生进行《妇产科护理》实训教学的效果。方法将01级高护生设为对照组(65名),在旧实训室进行《妇产科护理》实训教学;02级高护生设为实验组(100名),在新护理实训中心进行《妇产科护理》实训教学,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在利于实践能力培养、激发学习兴趣、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记忆和学习效果等5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χ2=10.58、6.28、15.86、6.34、6.92,P<0.01或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实验组骨盆外测量、产前检查、接生、妇科检查、外阴擦洗和阴道灌洗及上药等护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与对照组比较,t=3.32、5.52、6.43、5.26、2.58、2.89,P<0.01或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在护理实训中心进行《妇产科护理》实训教学,可提高高护生《妇产科护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外科护理实践课综合性实验教学体系的设计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外科护理实践教学中探索开展综合性实验教学的方法.方法 选取2010级三年制高职护生4个班共198人为实验班,在外科护理实践课开展综合性实验共7次24学时;根据教学要求,教师编辑病例,提出问题并设计临床模拟场景,护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完成实践教学任务.2009级护生共196人为对照班采用常规实验教学方法.结果 两组外科护理学理论及实践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实验班90%以上的护生认为可提高对知识的综合性应用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有利于护生团队协作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的培养.结论 外科护理实践课开展综合性实验有利于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护生临床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不良事件讨论会在患者安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每月定期对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集中讨论,运用4M1E原因分类模式系统分析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实施。结果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护理不良事件讨论会的实施可从系统角度完善护理安全管理,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社区护理的供需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目的 探讨开设社区护理专业的必要性,方法 以两阶段整群抽样对上海204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对疾病护理,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三方面(33个项目)社区护理的需求。以随机整群抽样对上海108名社区护士进行与需求相同内容的社区护理供给问卷调查。结果 需求的三方面分别为71.2%,72.3%和65.9%,平均69.8%。供给的三方面分别为20.3%,21.7%和17.0%,平均19.7%;对所有项目都需求的居民为57.4%,而对所有项目都供给的影响因素有社区护士的数量少(如护士与居民之比约1:2万),学历结构低(93.5%为中等学历)。专业知识不足和培训不够。结论 社区护理的供需矛盾对社区护士提出了数量和专业知识的要求,建议开设社区护理专业,加强岗位培训。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护士长有效护理工时,为有效提高护理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分层抽样法分别从内、外、妇、儿、重症监护病房和综合病区抽出10名护士长,通过10名经统一培训的调查员现场观察5个工作日和护士长自我记录法测量护士长有效护理工时。结果不同科室护士长日人均有效护理工时不同,最多为593.80min,最小为280.00min,多以直接护理工时为主。日人均耗时最长的前3个直接护理工作项目是床边交接班49.24min、巡视病房35.01min、护理质控30.22min,分别占总有效护理工时的11.94%、8.49%、7.33%。结论护士长直接护理工时大多超出间接护理工时,且工作范围超出了护理范畴。应合理分布有效护理工时,提高护理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20.
分级护理标准病区公示效果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分级护理标准在病区公示的效果.方法 分别选取4个病区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实施分级护理和质量控制,实验组采取分级护理标准公示和宣传推广、巡回单的应用及质控检查等辅助质控方法.实施1年后评价效果.结果 实验组4个季度的护理质量3项指标均相对高于对照组,患者对分级护理的了解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实验组85.53%~98.68%护士、全院76.67%~100%护士长认为分级护理公示对护理人员素质及护理质量有正性促进作用.结论 在病区实施分级护理公示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提高患者满意度,对打造高质量护理服务品牌,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