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学新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5):3620-3620
为了保证血液质量,国家不断强化血站规范化建设,加大质量管理力度。2006年,卫生部颁发了《血站质星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明确要求血站必须建立和持续改进质量体系,质量管理的建立对输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如何做到安全输血是现今摆在我们输血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血站采供血液与临床用血是关系到安全有效输血的两个重要方面,而血液质量是安全有效输血的物质基础,因此,作为采供血机构是保障安全输血的关键,在此仅就血站与安全输血谈一谈自己初浅的体会。1.加强血源管理是保障安全输血的首要环节目前,我国临床用血大多数以个体有偿献血为主,少数为公民义务献血及无偿献血,而个体有偿献血常出现隐瞒病史,不按规定异地频繁采血、采浆,冒名顶替献血等诸多不安全因素,我们在工作中发现个体供血者的丙型肝炎检出率较公民义务献血和无…  相似文献   

3.
血站工作质量管理探讨551900贵州省毕节地区中心血站张名圣,任玉彩,封富荣质量管理为血站工作的第一生命,为了加快目前新形势下输血事业建设的步伐,必须以社会效益为难则,以质量求进步,反对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而不顾质量管理的错误倾向。笔者拟就对基层血站...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中,患者因输血感染乙肝、丙肝或艾滋病而向法院起诉要求血站和医疗机构予以赔偿的案件不断增多.我们结合本单位近6年来的11个输血纠纷案例,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精神,结合<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办法>、<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对血站各项工作的要求,对血站应对输血感染疾病类案件的法律纠纷进行分析,以期对血站处理此类案件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临床输血管理若干问题及解决策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我国无偿献血工作的全面展开和国家对采供血机构基础设施的投入,以及人员的培训、设备的更新,尤其是<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和<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的实施,使我国采供血的安全性得以提高.近年来,临床输血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成为关注的热点.为了节约血液资源和减少输血可能对患者造成的损害,临床更加重视限制性输血和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基于多年的临床输血实践,我对当前临床输血管理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6.
安全输血是现今摆在我们输血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实验室管理是保障血液质量重要环节之一。血液质量是临床输血安全有效的物质基础。该项工作既是一个老话题,同时又是一个新课题。随着医学的飞速发展,实验室管理内容,要求和标准同样必须与时俱进。在此仅就血站实验室管理浅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我国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同时,血站的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中。随着我国无偿献血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当前的无偿献血档案资料的整理归档尤为重要。血站在开展无偿献血工作过程中,产生的诸如献血者登记、血源管理、采供血工作记录等档案资料,是一个血站采供血工作的真实反映,是一个地区输血事业发展的历史记载,也是无偿献血事业的再开发和利用的基础。随着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无偿献血档案作为血液质量后继工作,就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管理,成为血站档案管理中不容忽视的课题。根据目前的调查和各血站交流学习的情况,提出个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根据《血站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本站建立了24h受理血液质量投诉咨询和输血不良反应制度。现将本站2006年的临床输注血液相关制品后的血液质量投诉与输血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确保临床用血的安全,降低护士人力成本。医院建立了护理送血站,对送血站的环境设施、信息化管理的基本配置、组织架构做了明确界定,对送血站的运行和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送血站灵活的工作模式、标准的配送流程、安全及时的配送和对输血过程的质量监控,确保了临床用血的安全与有效;严格执行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有效利用了人力资源;缓解了输血科的压力;提高了临床医护人员对输血科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浅谈军队血站的全程质量管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临床输血安全有赖于对血液采集、检验、成分制作和配发血(供血)等过程实施严格的全程质量控制和管理;与独立建制的地方血站不同,军队血站在建制、工作性质和保障对象上与地方血站均有不同,应结合军队血站实际建立一套质量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按照《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市级中心血站负责本区域内输血质量和临床用血的业务指导.本血站质控科每季度对全市(经过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设置)8家负责本辖区基层医疗机构用血的输血科,进行输血质量监督检查,现将各输血科基本情况及2011年第4季度检查结果进行汇总报告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血站档案是血站发展过程中直接形成的,具有长期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记录资料;是了解血站发展、总结经验教训、改进血站管理、提高血液质量、促进血液事业发展的不可缺少的依据和信息,是血站的重要财富之一。做好血站档案管理工作对于领导决策,改进血站管理,保证输血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输血科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输血科的主要任务是保证血液质量,保障临床输血安全,并通过大力开展成分输血,为临床提供安全、可靠的血液成分.同时,输血科还起着连接医院、患者和血站的桥梁作用.随着计算机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国内许多大型医院也逐步把计算机信息管理引入了输血科.四川省内有部分医院也在几年前实现了输血管理计算机化,但几乎都只局限在本院内部局域网,与市血站及市献血办无直接的信息沟通,没有形成信息网络.而本院于2004年引进的唐山市现代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输血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医院与血站、献血办的无缝联接,简化了工作程序,规范了输血科的管理,确保了安全供血.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血液事业的迅速发展,输血体制不断完善、规范,血液安全和血液质量得到有效控制。近年,从卫生部到各地州卫生局的督导检查对血液安全及有效输血起到了监管和促进作用,但每次督查重点均为血站,其次是医院输血科,很少对输血科发血至患者开始输注这一过程进行督查,  相似文献   

15.
ABO血型不合导致的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要求对临床输血不良反应进行上报,但我国目前尚未见较全面的输血不良反应统计报告。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VDA)报告。1976-1985年因输血死亡328例中,溶血性输血反应死亡182例(55.5%),其中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死亡159例(48.8%),这159例中137例(41.8%)为ABO血型不合所致。为了较全面掌握ABO血型不合导致的输血不良反应现状,现将本站血型室1995-2006年因ABO血型不合导致的输血不良反应统计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血站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聪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8):2041-2042
为保证临床医疗用血需要和安全,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身体健康,加强血站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和管理,卫生部于2006年3月颁布了《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嘲和《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其颁布实施为我国血站建立质量管理理念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临床输血信息化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国临床输血信息化与血站信息化同时起步,至今已有20余年历史.初期只有少数医院的输血科(血库)应用信息技术(计算机软件、数据库、局域网、条形码等)对血液入库、交叉配血、发血、血液库存等进行自动化管理,以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差错[1,2].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我国血源一直非常紧张,随着我国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服务能力的加强,临床用血量不断增长,血液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不合理、不恰当的输血问题及现象,进一步加重了血液的供需矛盾。临床输血是一个极为特别的治疗任务,它由医护人员、医院输血科、血站一起完成,所以,宣传临床用血的正确理念,对血站以及医院输血科来说,极其重要。本文围绕存在多年的血源紧张问题,从调控医院用血以及血站指导用血两方面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9.
建立现代血液中心检验科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宿兰 《中国输血杂志》2003,16(6):444-446
血站筛选化验工作的质量是血站质量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1 ] ,同时随输血安全工作的社会化地位日益提高 ,特别是输血传染病所导致的法律化制度不断增多 ,医疗纠纷中实行举证倒置 ,又成了血站质量工作中的社会聚焦点 ,因此建立健全相应的质量保证体系实为当务之急。对此 ,笔者以ISO90 0 0标准的管理思想为指导 ,以WHO《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SafeBloodandBloodProducts) [2 ] 远程教材为辅助进行探索 ,就如何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作一浅谈。1 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旨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是制定和实施质量方…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优化临床输血工作流程,提高管理水平,引入条形码技术应用于临床输血信息系统。方法配发血系统管理时,对手写输血申请单进行质量考评;临床输血信息系统使用后,输血申请、标本管理、血液管理等实现条形码管理。结果实施质量考评可提高手写输血申请单的合格率,但工作量大、难度高;电子申请不仅保证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性,而且条形码对标本和血液管理简单易行、可信度高。结论临床输血信息系统采用条形码技术,增加相关信息量,对提高临床输血管理、增加保证输血安全发挥重要作用,真正实现血液"从血站到血管"全过程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