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华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中国诗学批评史》,最近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诗学专家陈良运教授继《中国诗学体系论》之后又一力作。自本世纪初日本学者铃木虎雄著《支那诗论史》出版,一直没有中国学者写出本国的诗论史,现在终于弥补了这一空白。这部比《支那诗论史》更系统、更全面、更准确、更有理论深度的学术专著出版,意义甚为重大。  相似文献   

2.
开拓中国诗学研究的新局面──评《中国诗学通论》朱欣欣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一直是中国文学的主流。中国的诗学研究,几乎和诗歌创作一样源远流长。早在《尚书》里,就有“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的说法;此后,关于诗的论述十分繁富,大多散见于历代经、史...  相似文献   

3.
自陈文忠的《中国古典诗歌接受史》和尚学锋等人的《中国古典文学接受史》问世以来,国内从事中西接受理论比较研究的学者一直翘首期待一部与之相对应的本土接受文论史的产生。邓新华教授的《中国古代接受诗学史》(以下简称《接受诗学史》)出版,标志着本土接受诗学体系建构取得了崭新的进展。邓新华自始至终以敏锐的洞察力和超前的判断力坚信,在文学接受论域,中西理论都有许多共同的思考结晶和相通的话语命题。在我看来,邓新华教授的这种学术努力,并没有陷入有人担忧的“以西套中”或“以西代中”的陷阱,恰恰相反,它为解决当下文论界颇感焦虑的“失语症”打开了一个有效的理论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中国历史悠久,史籍浩如烟海。早在南宋时期,就有“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之叹。解放以来,中国古代史研究成果累累,据粗略地估计,论文超过三万篇,专著也有数百种之多。今天,自学中国古代史的青年同志,在浩繁的原始资料和专著面前,同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文论的学科意义上的研究从1927年陈钟凡的<中国文学批评史>算起至少已有七十余年了,但是人们对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少数民族古代文论却一直缺乏应有的关注.这种状态一直到了20世纪80年代才引起有识之士的反思,一部分研究者开始把目光投向少数民族古代文论这片被漠视的原野.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80年代,陈伯海先生首倡中国文学史之宏观研究,在古代文学学术界引起热烈反响,《文学遗产》与杭州大学《语文导报》曾联合举办过古典文学宏观研究学术讨论会。稍后,伯海先生与董乃斌先生又共同主持了国家级社会科学重点课题《宏观文学史研究》,此项  相似文献   

7.
郑玲 《图书馆论坛》2011,31(1):41-42
着眼图书馆馆史的历史科学属性,论述中国图书馆馆史研究方法之创新。  相似文献   

8.
档案法史是档案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筑档案法学理论体系和基础的同时,有必要认真研究我国历史上档案法律方面的变迁,总结经验,以达继承优秀遗产并发扬光大之目的。 在研究中国档案法史特别是古代档案法史之前,有几点需要说明:首先,中国古代档案法史体现了“中华法系”根本特征的一些内容,如“法自君出”,皇帝是最高的立法者(“钦定”)和最大的审判官(“廷审”),皇帝的诏令具有最权威的法律形式;“民刑不分,诸法合体”,历代具有代表性的法典基本上都是刑法典,同时也集民法、行政法(文件与档案管理法基本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共同策划出版的《中国学会史丛书》首批13卷,于今年11月面世。该套《中国学会史丛书》是以中科协及其属下的各科技学会为研究对象,对各学会的发展将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出版界来说,也是系统研究中国科技学会史的开山之作,填补了中国出版史上的一页空白。  相似文献   

10.
与传统文献相比较,中国岩画文献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以崖壁石头为载体,以凿刻、描绘为记录手段,以图像为主传递信息的一种文献形式.中国岩画作为中国传统历史文献特殊形式之一,同样具有"考证、辨误、补遗、存史"之功能,对于社会史、经济史、民族史、宗教史、艺术史、民俗史等研究,都是不可缺少且直现形象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1.
东固平民银行发行了中央苏区第一张纸币,开创了红色中华金融史,成为中国红色金融之源。 东固根据地 “上有井冈山,下有东固山”。位于江西吉安、吉水、永丰、泰和、兴国5县之交的东固苏区,全盛时期面积有2000多平方公里,人口约15万(一说为950平方公里,人口5万),是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创建的最早的苏区之一。  相似文献   

12.
教育部批准立项的《中国档案事业史》包括有“一库”(知识库)“三史”(《中国档案史》、《中国档案管理史》、《中国档案学史》).本文对“三史”的总框架和主要内容以及少数民族“三史”的总框架和主要内容进行了论述,同时对于《中国档案文化史》的编写,提出了要继承已有的中国档案事业史、考古学、中国图书史和中国政治制度史研究成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源远流长、博大深厚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结晶,更是屹立在世界之东方、自成系统、独具特色的文化。正是在这丰厚的中华文化土壤中,孕育出光辉灿烂、绚丽多彩的中国传统艺术,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艺术理论和美学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艺术学》则是目前研究的较新成果。本书上编“中国传统艺术流变”力图在概括各个艺术门类史的基础上,简明扼要地描绘出中国传统艺术的总体历程,以史为主、史中有论,始终坚持将中国传统艺术放置于中华文化史的大背影下来阐释。中编“中国传统艺术概论”通过创作论、鉴赏…  相似文献   

14.
古代东国之人素好读书,所读又多为汉籍,所以所史上汉诗学也颇为发达,用朝鲜时代洪万宗的话说:"我东以文献闻于中国,中国谓之小中华。盖由崔文昌致远唱之于前,朴参政寅亮和之于后。"故知其"以文献闻于中国"的实际内容主要是诗学。洪氏又指出:"东方诗学,始于三国,盛于高丽,而极于我朝。……虽比之中华,未足多让。"所以清代王士禛乃有"果然东国解声诗"之褒奖,纪昀则有"吟诗最忆海东人"之赞叹。诗学一词,大判而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共同策划出版的《中国学会史丛书》首批13卷,于今年11月面世。该套《中国学会史丛书》是以中科协及其属下的各科技学会为研究对象,对各学会的发展将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出版界来说,也是系统研究中国科技学会史的开山之作,  相似文献   

16.
历史学如何认识自身的历史--读《中国史学史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林东先生的《中国史学史纲》是20世纪最后一部中国史学史个人专著,也是20世纪同类著作中部头最大的一部。其出版后被十几所高校历史系用作教材,对史学史研究及中国史学史的学科建设,均产生较大影响。该书在以下几个方而有值得关注的见解和特点: 第一,对史学史的发展有高度自觉的总结意识,注意吸收前人在史学史编纂方面的经验教训以及研究成果.反映出世纪之末史学史研究和编纂的新水平。本书开篇的导论,阐述了史学史的基本理论以及中国史学的总特点。这对把握全书内容,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在导论中,作者梳理了史学史意识…  相似文献   

17.
平保兴 《中国索引》2009,7(3):18-21
西方传教士在传教的同时,也给我国带来了西方索引。1642年,葡萄牙人阳玛诺《圣经直解》中的《圣经直解杂事之目录》,开创了中文书后索引之先河。后在两百多年中,西方索引在中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启蒙期,直至20世纪20年代这一局面才被彻底打破。考察西方索引早期在中国的传播,了解其中不被我们熟知的有价值的信息,对于我们重新认识20世纪中国现代索引史,探索和建设科学的中国索引史之路,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25年,中国地质事业的先驱、农商部地质调查所代所长翁文灏在地质调查所图书馆第一次报告中,提出“有馆尤贵有书,有书尤贵有用”,至今81年了。80多年来,几代地质图书馆人以此为馆训,为图书馆建设默默无私地贡献,馆藏地学文献聚流成海。而地质图书馆的建馆年这一重要的历史起点,由于年代久远,资料稀少,已出版的地质学史和馆史著述中,或失之粗略,或史证不足。本文在诸家研究的基础上,爬梳史料,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尹韵公同志在著名新闻史学家方汉奇先生的悉心指导下,倾3年之力完成的《中国明代新闻传播史》一书(以下简称《明传播史》),是大陆出版的第一本新闻断代史专著,也是近年来继方先生的新闻史力作《中国近代报刊史》之后,国内新闻史学研究的又一项重大成果。在此之前,就新闻断代史而言,只有台湾的朱传誉先生写过一本《宋代新闻史》,大陆方面长期没有此类专著问世。《明传播史》的出版。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为研究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历史作出了突出的成绩。读后令人受益匪浅,实难释手。欣喜之余,深感有必要向新闻界同行作一介绍。据我看来,《明传播史》一书的优点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20.
自铃木虎雄《中国诗论史》(京都弘文堂书房,1925年)出版以来,中国诗歌及其理论著作,层出迭见。从诸作研究内容看,大致分六方面:诠释诗学资料,评述诗人诗作,勾勒诗歌发展,梳理诗学历史,专论诗学命题,抽绎诗学原理。这些论著,尽管学术水平互有参差,但显示了20世纪中国诗学研究的实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