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验对循环流化床物料回送系统的关键部件——U型回料阀的工作特性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了系统中循环流率与主床流化风速和松动风量的关系,以及通过改变U型阀横段开口尺寸,研究横段结构特征对U型阀返料特性的影响。当主床流化风速不变时,随着松动风量的增加,循环流率先线性增大,然后基本保持恒定;当松动风量一定时,系统的最大循环流率与主床流化风速基本为线性关系;实验中得出最佳孔口面积约为料腿截面面积的25%。  相似文献   

2.
实验对循环流化床物料回送系统的关键部件——U型回料阀的工作特性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了系统中循环流率与主床流化风速和松动风量的关系,以及通过改变U型阀横段开口尺寸,研究横段结构特征对U型阀返料特性的影响。当主床流化风速不变时,随着松动风量的增加,循环流率先线性增大,然后基本保持恒定;当松动风量一定时,系统的最大循环流率与主床流化风速基本为线性关系;实验中得出最佳孔口面积约为料腿截面面积的25%。  相似文献   

3.
宋学诗  刘敬全 《小氮肥》2006,34(7):13-15
恒通公司目前有5台2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YG-240/9.8-MI),该炉型具有双分离器、双返料器,且左右并列布置于炉膛和尾部竖直对流烟道中间。返料器分松动风室和流化风室,两返料器所有松动风、流化风均来自同一返料风机,经返料风母管送风,返料风机2台(1开1备)。  相似文献   

4.
常学华 《大氮肥》2014,37(5):349-350
介绍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中返料中断,蒸汽负荷急剧降低被迫停炉的情况.通过回料阀配风型式由风管改造为风帽,回料阀返料风由独立罗茨风机供给后解决锅炉返料中断故障,使锅炉的运行稳定、操作控制简化.  相似文献   

5.
张继臻  徐开峰  刘强  陈建利 《化肥工业》2007,34(4):12-19,23
讨论了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的传热机理、燃烧控制以及实现灰、热平衡的方法。系统分析了灰、热平衡和燃烧控制对锅炉负荷及效率的影响。提出了CFB锅炉的优化操作、长周期经济运行应采取的措施和方法。在传热分析中,着重分析了传热机理,灰、热平衡及灰浓度对传热的影响。在燃烧控制中,介绍了床温、床压、风量及一二次风配比、返料温度、返料量、料层压差、炉堂压差的控制与调整。  相似文献   

6.
针对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存在的二次风穿透不佳、受热面布置困难等问题,提出了适用于600 MW等级及以上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炉型——六回路环形炉膛循环流化床,并进行冷态试验研究,考查环形炉膛内气固流动特性和六回路间循环流率分布特性。结果表明:颗粒浓度沿环形炉膛高度的分布与矩形单炉膛相似,呈下浓上稀的指数型分布;随着流化速度的增大,炉膛下部密相区颗粒浓度减小,炉膛中上部和出口区域的颗粒浓度增大,各回路的循环流率均明显增大;随着静止料层高度的增大,整个炉膛高度的颗粒浓度都增大且高度越高处增幅越小;流化速度较低时循环流率不因静止料层高度的增大而变化,流化速度较高时循环流率随静止料层高度增大而稍有增大;六回路间循环流率的分布较均匀,设计工况下循环流率的相对偏差为4.5%;环形炉膛内环长边壁面悬吊屏对循环流率的大小和分布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循环流化床流态化及工作原理,分析了立管物料反窜时前后气化炉压差及温差变化情况,确定了中试装置的循环流化床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立管物料反窜的原因,并提出了稳定返料系统阀门的操作、控制物料循环流动速率、控制好密封腿的气量和料腿的料位高度、保持气化炉流化状态稳定、调整流化气速为4~6 m/s、控制粉煤粒径为0.3~0.4 mm等解决方法。经优化改进后,确保了立管物料不反窜,使床层料位稳定,气化炉流化状态稳定,实现了循环流化床的长周期稳定运行,为循环流化床的工业化推进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流化风量,松动风量和狭缝高度对流化密封返料器工作性能的影响,分析返料器常见故障的原因,并以广西某化肥厂25t/h循环流化床锅炉为例,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自行设计的循环流化床装置中,测定了床层阻力特性、临界流化速度和带出速度,考察了流动密封阀充气量、流化床流化气速以及装料量对流动密封阀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临界流化速度和带出速度与装料量无关,装料量在700 g左右时,流化系统稳定性高。适度提高流化密封阀底部充气量、流化床流化气速和装料量能够提高物料循环流率。  相似文献   

10.
高温床料的循环流率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重要参数,但目前鲜有能应用于实际锅炉中的测量技术。为此,笔者提出了一种新型冲击式循环流率的在线测量方法,并研制了原理样机;建立了测量过程的理论模型并进行了实验室冷态试验,将新型循环流率测量方法应用于某116 MWth循环流化床锅炉中进行热态试验。测量装置具有悬臂梁式几何结构,其整体布置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立管底部。悬臂梁型装置的一端固定于锅炉外壁面,另一端固定有靶片并伸入至立管密相区中。装置通过测量立管物料下落时冲击靶片而造成的形变来计算颗粒冲击力并反推颗粒冲击速度,进而获得循环流率。同时,通过仪表风吹扫冷却装置并防止堵塞。该方法具有耐受高温、可在线测量和不影响锅炉正常运行等优点。冷态试验测量得到不同冲击速度下的气固两相流绕流阻力和阻力系数,随着冲击速度增大,气固绕流阻力随之增大而阻力系数减小,且存在"剪切变稀"现象。在实际锅炉的热态测试中,该测量装置能较好地捕捉到锅炉起停炉、变负荷时循环流率变化趋势。通过量级分析并利用炉膛稀相区压差与炉膛截面风速之积校核测量结果,验证了该方法在实际循环流化床锅炉中在线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国内A电厂410 t/h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灰渣含碳量偏高、运行稳定性较差等问题,对锅炉一次风量、返料风量、入炉煤粒度等主要运行参数进行优化调整,探索锅炉最佳运行参数组合。结果表明:入炉煤粒度偏细,中位径仅约为1 037.97μm,锅炉底渣中位径仅为375.64μm,表明入炉煤的成灰特性较好;炉膛上部灰浓度差压值高达约2.5 kPa,表明炉内细颗粒组分偏多,循环灰量受到一次风量的影响波动较大。为保证锅炉返料的稳定运行,控制穿过布风板的一次风量仅约为102 300 m3/h,远低于设计值183 000 m3/h,较同类型机组严重偏低。过低的一次流化风量使密相区燃烧缺氧严重,是引起灰渣含碳量偏高的主要原因。此外过低的一次风量,致使布风板阻力仅为2.1 kPa。与同类型锅炉布风板的阻力相比,布风板阻力偏小,造成锅炉局部流化不良、温度分布不均匀等。建议合理调节入炉煤粒度,控制其中位径在2 000~3 000μm,优化炉内灰浓度分布,提高一次运行风量,可有效提高锅炉燃烧效率。  相似文献   

12.
在循环流化床中以不同粒径的聚苯乙烯颗粒作为冷态实验物料,分别研究了L阀水平段长度、颗粒粒径、充气点位置和立管高度对L阀排料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L阀水平段长度越长,颗粒流动越不稳定,达到相同的质量流率所需的充气量越高;L阀更加适合作为较大粒径颗粒的返料装置,并且颗粒粒径越大,达到相同的质量流率所需充气量越大;在满足立管压降的基础上,适当地提高充气点位置更有利于颗粒流量的稳定调节;立管高度越高,在相同充气量下,L阀的返料速率越大。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立管高度越高、充气点位置适当提高和采用较短的水平段都有助于提高L阀排料速率和操控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张振保 《小氮肥》2011,(5):18-19
河南金大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循环流化床(CFB)锅炉所产高压蒸汽供汽轮机发电后,全部进入公司0.4MPa和3.5MPa蒸汽管网。锅炉运行5年来,2台锅炉共发生停炉事故22次,其中由于锅炉返料装置故障而导致停炉事故4次。返料装置主要作用是将烟气中携带的大量没有燃烬的高温颗粒分离出来,送回燃烧室,以维持燃烧室的快速流态化状态,保证燃料和脱硫剂多次循环、反复燃烧,利于达到理想的燃烧和脱硫效率。返料装置主要包括旋风分离器、返料立管、返料装置、风帽、返料风机等设备。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UG-260/9.8-M2型CFB锅炉进行分析,发现在调试、运行期间存在锅炉本体晃动较明显、床料流化不均、播煤不均,返料不畅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增加止晃装置膨胀间隙和数量、对布风板耐火材料重新浇筑、增加播煤风量、改造回料器进风管及风帽等。改造后的锅炉运行表明锅炉本体无明显晃动,炉膛内物料流化均匀,播煤均匀且返料正常。  相似文献   

15.
超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深度调峰过程中除了亚临界机组面临的低负荷工况布风板的稳定流化、氮氧化物控制难题外,还涉及水动力的安全性问题。针对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深度调峰面临的技术难题,通过流态重构,使临界流化风速降低,保证稳定流化所需的风量减小,同时,减少了炉膛下部燃烧份额,进而减小布风板面积,保证超低负荷流化稳定;开发了垂直管圈二次上升水冷壁工质流程,保证低负荷水动力安全性;降低床料粒度和循环物料粒径,在保证流化和燃烧的前提下,降低一次风比例,强化焦炭颗粒表面的局部还原性气氛,同时对给煤、排渣、送风等布置方式进行优化布置,保证炉内氧量和温度分布均匀,为氮氧化物控制提供保证,最终实现350 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20%BMCR工况稳定运行,最大壁温偏差为17℃,炉内同层温度偏差在30℃以内。此外,在锅炉从启动到满负荷以及变负荷运行过程中,3个旋风分离器入口烟温的温度偏差始终在10℃以内,氮氧化物全负荷超低排放。  相似文献   

16.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临界流化风量是锅炉设计、运行的重要参数,结合YG240—3.82/450型循环流化床锅炉临界流化风量的测试,笔者提出了临界流化风量的测试方法,同时对影响循环流化床锅炉临界流化风量参数的重要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吉辉  卢啸风  李文杰  亢银虎 《化工进展》2011,30(5):962-966,1044
在循环流化床(CFB)冷模试验系统中,对新型一体化返料换热装置的气固流动特性与运行条件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改变均流室风速、回料室风速、立管径向加入侧送风等,观察分析不同运行参数条件对回料系统内床料气固流动状况的影响。试验得到了返料换热装置各风室不同运行条件、立管径向侧风参数等与返料换热装置内气固流动参数之间的定性和定量关系。  相似文献   

18.
针对循环流化床(CFB)燃煤锅炉掺混生物质颗粒对床内颗粒流动特性的影响,文中基于计算颗粒流体动力学(CPFD)方法对CFB内煤炭颗粒掺混生物质颗粒的混合流动特性进行模拟研究,考察床层压降,并分析生物质掺混比以及不同的掺混方式对颗粒流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混质量分数15%生物质的混合颗粒最小流化速度为0.7 m/s;生物质掺混比例的增加使最小流化速度有所提升,但提升程度不大;此外,2种颗粒的堆积方式对颗粒流动特性存在影响,当生物质堆积在煤炭上方时,会阻碍床层内颗粒的正常流化,出现节涌现象。  相似文献   

19.
卿山 《贵州化工》2001,26(B10):43-44
回料装置风帽的流通量直接影响锅炉循环量并制约着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料效率和负荷的高低,而回料装置风帽孔径的大小及数量直接影响着回料风的流通量;在每只风帽上增开了12个φ3mm的小孔后,回料风量从240m^3/h增加到345m^3/h,锅炉热效率达到了89%,锅炉的负荷也达到了满负荷75t/h。  相似文献   

20.
有侧吹风环流料封阀水平孔口流动阻力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 言循环流化床锅炉由于具有诸多优点 ,使其在国内外得以迅速发展 .然而在已投运的循环流化床锅炉中也暴露出一些亟待完善解决的问题 .环流料封阀是目前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上应用最多的一种固体颗粒回送控制装置 .实际运行表明 ,这种返料装置结构简单、运行可靠 ,能够很好地满足稳定返料和密封的要求 ,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返料器 .但它缺乏对循环物料的调节和控制能力 ,返料室有时会出现局部流化不良从而导致结焦 .试验研究表明[1~ 3],只要环流料封阀在结构上设计合理 ,它就能像L阀一样 ,对固体颗粒循环量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且可在较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