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针对传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压力和流量损失问题,设计了基于负载敏感技术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基于仿真软件AMESim对负载敏感泵和液压助力转向系统进行了建模。仿真结果表明:当在直线行驶工况下,该系统以低压、小流量的待机状态输出;当有转向需求时,系统能根据转阀开启阀度,快速调节泵出口的压力和流量,并且能够满足助力需求。基于负载敏感技术的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能减小能量消耗,达到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林业采伐自动化作业成为一种趋势,替代原始手工作业。主要对采伐作业机头的液压系统进行分析并进行参数化设计,通过使用负载敏感泵及多路阀技术优化系统,基于AMEsim仿真分析验证设计合理性和可靠性,为相关产品研制及一些负载敏感系统设计提供经验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陈晓 《机床与液压》2019,47(17):192-197
介绍了M4系列负载敏感比例多路阀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并在AMESim软件中建立该阀的相应模型,通过对其动态特性进行仿真可知,在单泵负载敏感比例多路阀液压系统中,当系统提供的流量充足时,多路阀的各负载联流量对负载的变化不敏感;当系统提供的流量不足时,多路阀的小负载联在负载变化时流量变化不大,大负载联在负载变化时流量变化较大。在采用双泵合流供油液压系统中,可在系统流量不足时双泵同时工作,避免因流量不足引起负载联的运动出现滞后及停止。通过仿真分析,深入了解M4系列负载敏感比例多路阀的动态特性,为其在液压系统设计及使用过程提供相关参考依据。所建立的模型为其他类型的负载敏感比例多路阀的模型建立、参数优化及设计开发提供了参考,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符爱红 《机床与液压》2016,44(8):99-102
针对全液压六臂伞钻能量损失较大的问题,设计了负载敏感液压操控系统,并建立了全液压伞钻负载敏感系统AMESim仿真模型,仿真验证了系统的负载敏感性能以及回转回路的调速性能,结果说明:负载敏感回路中流量与控制阀开口量相关;在多个负载同时工作时,系统压力和流量均为负载敏感阀所调定的压力和流量,验证了液压系统设计与参数设置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施工单位所使用的HZY-06型抓岩机液压系统中所存在的复合动作不连贯、抓斗张开速度过慢、油温过高等问题,设计一种新型中心回转式抓岩机的液压系统。该系统采用负载敏感变量泵和负载敏感多路阀,并在抓斗油缸回路中设置差动连接,以满足复合动作连贯、功率损失小、张斗速度快的设计要求。为了验证系统设计的合理性,采用AMESim软件对变幅回转联动回路、抓斗油缸回路进行仿真分析与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复合动作可连贯运行,且抓斗张开所用时间仅1.55 s。  相似文献   

6.
贺克伟 《机床与液压》2015,43(10):93-95
介绍了全液压转向系统的构成,阐述了液压转向系统油路状态,对比分析了定量泵、恒压泵和负载敏感变量泵全液压转向系统的特点,完成了WJ-7FB多功能铲运机恒压闭芯无反应转向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7.
陈远玲 《机床与液压》2023,51(19):32-38
针对甘蔗收获机在丘陵地区作业时液压冲击导致的管路破损和泄漏等问题,以输出功率最大的切段机构液压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AMESim仿真软件建立切断机构液压负载敏感系统仿真模型,研究负载敏感阀的启闭时间、负载敏感泵出口至负载敏感阀的供油管路长度以及负载敏感系统的反馈管路长度对系统压力冲击的影响规律。仿真结果表明:缩短换向阀的开启时间、延长换向阀的关闭时间可有效降低系统的液压冲击,缩短泵出口管路长度、延长泵阀反馈管路长度可有效减缓系统的液压冲击现象。通过试验获得了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的结论:当换向阀开启和关闭的响应时间分别为产品样本给定参数的最小值和最大值时,液压冲击幅度分别降低13.6%和33.1%;泵出口至敏感阀的管路长度每缩短0.5 m,系统冲击降低幅度约为0.5 MPa;反馈管道长度每延长0.5 m,系统压力冲击下降约0.808 MPa。  相似文献   

8.
席文献 《机床与液压》2024,52(9):156-160
压裂液连续混配常规采用阀前负载敏感液压系统作为其液压动力系统,由于混配施工工艺不断改良细化,在大扭矩工况下多马达复合动作,液压系统流量饱和情况下流量优先向轻载分配。为解决这一问题,优选阀后负载敏感液压系统,在流量供给不足情况下,同比减少各负载流量供给,实现马达同步动作。基于AMESim仿真软件,分别搭建连续混配设备阀前及阀后负载敏感液压系统仿真模型,得到泵与马达压力、流量及功率变化曲线。仿真结果表明:阀后负载敏感系统中,负载敏感泵输出功率始终与负载所需功率相匹配;系统流量充足时,泵输出流量始终随着系统所需流量的变化而变化;系统流量不足时,阀后负载敏感阀可以实现流量共享,各马达负载同步动作。实验结果表明:仿真与实验数据差距小于3%,阀后负载敏感系统可以按照阀口开度比例分配各路负载流量,实现各负载平稳动作。  相似文献   

9.
邓行  罗艳蕾  罗瑜  穆洪云  杜威 《机床与液压》2023,51(15):154-160
为解决收割机在山区行走作业时适应性问题,设计出一套基于负载敏感原理的山地收割机液压驱动系统,在分析液压驱动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基于AMESim搭建驱动系统的仿真模型。仿真分析了该驱动系统在变负载启动、匀速、制动以及转向和爬坡工况下的动态特性。仿真结果表明:山地收割机驱动回路能够按照工况要求实现指定动作,抗干扰能力强,操控性强;且在该系统中液压马达的转速大小取决于多路阀开口的大小,与外界负载无关,更利于实现速度及速度同步控制。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基于负载敏感原理的山地收割机液压驱动系统能实现工作需求。  相似文献   

10.
郭宏  陈亮  李远慧  傅连东 《机床与液压》2015,43(19):203-204
针对重载高速且换向频繁的取料机料耙传动机构,提出了"恒压变量泵+比例换向阀+双出口压力补偿器"的液压系统设计方案,并利用AMESim软件实现系统动态特性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液压传动系统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大惯量负载作用下仅有较小的液压冲击,且负载越大系统运行越平稳,这为类似的设备液压系统改造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负载敏感液压控制系统在多执行器复合工况下,液压泵容易出现流量饱和工况,使得系统的负载敏感特性较差。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一种混合型压力补偿液压控制系统,建立该系统的数学模型和AMESim仿真模型,进行理论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混合型负载敏感压力补偿系统定差阀前置支路具有大流量优先特性,且液压泵出现流量饱和时,在满足流量优先的条件下,剩余流量能够按照比例进行分配,实现抗流量饱和。研究结果为负载敏感压力补偿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根据吊舱推进器敞水试验,计算定常航行时吊舱最大回转负载转矩,并设计吊舱回转液压系统。采用LMS AMESim软件建立吊舱回转液压系统的仿真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工具建立吊舱回转负载仿真模型。联合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吊舱回转液压系统能够使吊舱具有良好的回转能力,并具有适应冲击载荷的特性,可为船舶吊舱回转液压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实际汽车液压转向系统中转向油泵的输出流量高于实际需求的流量的现象,提出了一种含有浮动块的新型平衡式变量叶片泵,该泵具有速度补偿特性,能降低泵的无功功率消耗.同时建立了汽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数学模型和汽车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Matlab Simulink仿真模型,对平衡式变量叶片泵选择不同的参数进行输出功率特性仿真,对输出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泵在不同转速条件下的功率输出平稳,可显著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和噪声,节能效果明显.是一种较有应用前景的新型转向叶片泵.  相似文献   

14.
李侃  刘会勇  胡玉龙  赵青 《机床与液压》2016,44(19):125-128
混凝土泵车臂架液压系统作为泵车三大液压系统之一,且具有势能可回收性,为了研究其势能的回收,有必要对其臂架液压系统进行精确的建模与仿真分析。作者根据某型混凝土泵车的臂架液压系统原理图,通过多学科领域建模、仿真与分析软件SimulationX建立了臂架液压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对系统进行了时域动态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此负载敏感系统简单、可靠,运行状况良好,符合后续研究势能回收所具备的所有要求。  相似文献   

15.
新型双作用变量叶片泵功率特性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考虑实际汽车转向系统中助力泵的输出流量高于实际需求的流量,增加了泵的功率损失,降低了汽车的整体效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在专利技术基础上的、含有浮动块的新型双作用变量叶片泵,该泵应用在汽车转向助力泵等工况。同时建立汽车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M atlab S imu link仿真模型,对转向泵选择不同的参数进行仿真,并对仿真的功率输出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泵的功率输出明显降低,是一种较有应用前景的新型叶片泵。  相似文献   

16.
谈丽华 《机床与液压》2017,45(8):121-129
液力-机械传动系统和液压-机械传动系统是地下铲运机两种重要的传动系统布置方案。针对ACY-10载运为1m~3的小型铲运机传动系统设计,根据铲运机使用要求,设计变量泵、变量马达等元件。采用静液压-机械传动方案,应用Automation Studio搭建整车不同液压系统的分析模型,对铲运机行驶液压系统、转向液压系统、工作液压系统等运行特性进行分析,获得不同工况时系统油路循环,系统所受动载荷特性,系统受动态外载荷作用时工作油缸压力、位置随时间变化曲线。同理根据液力-机械传动系统方案的特点,搭建分析模型,对比分析静液压-机械传动方案和液力-机械传动方案。结果可知:静液压-机械传动方案在最大牵引力、最大铲取力、爬坡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且很好地解决了倾翻油缸系统中出现的波动现象,提高了液压系统的稳定性。可将静液压-机械传动方案作为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