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脏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9例肾脏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分析肾脏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的CT表现特点。结果:类癌1例,平扫肿瘤呈不均匀等低密度,边界不清,瘤体大部突出于肾外,增强扫描肿瘤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病灶内部可见线条状强化血管影穿行。成人肾母细胞瘤2例,CT平扫肿瘤与周缘组织分界较清,见假包膜,瘤内见低密度囊变坏死区及斑片状稍高密度出血影,增强扫描病灶实质部分明显强化,肿瘤周缘见少量不规则强化血管影。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CT平扫肿瘤边界不清,瘤内见片状密度减低区,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强化。平滑肌肉瘤4例,CT平扫肿瘤呈等低混杂密度,边界模糊,瘤内见片状密度减低区;增强扫描肿瘤呈轻-中度强化,其中2例表现为延迟强化。结论:肾脏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术前极易误诊,结合临床资料、发病率及影像表现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确诊仍需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2.
唐浩  邹丹凤  陈卫国   《放射学实践》2012,27(2):182-185
目的:探讨肝脏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肝脏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的CT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血管肉瘤3例(巨块结节型2例,弥漫多结节型1例),平扫呈不均匀低密度,2例内部见云絮状稍高密度影;增强扫描动脉期,巨块结节型主灶呈斑片状不均匀强化,弥漫多结节型呈结节状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均呈持续向心性强化。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4例,平扫以等密度为主,夹杂条带状低密度区;3例增强扫描动脉期轻度不均匀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下降,另1例动脉期呈轻度强化,门脉期强化程度增高,延迟期强化度减低。上皮样血管内皮瘤1例,CT平扫呈较均匀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动脉期呈不规则环形强化,门脉期强化程度增高且向中央扩展,延迟期肿瘤均匀强化且程度降低。结论:CT平扫+三期增强扫描并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肝脏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的诊断率,确诊仍需依靠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成人肾脏罕少见原发恶性肿瘤的CT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罕少见肾脏原发恶性肿瘤的CT特点。结果 26例中12例嫌色性肾细胞癌、3例集合管癌、3例MiT家族异位性肾细胞癌、2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2例滑膜肉瘤、2例原发肾淋巴瘤、1例平滑肌肉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肿瘤最大径20~141 mm,平均62.5 mm; 23例肿瘤呈实性(其中13例伴囊变坏死)、3例呈囊实性。平扫病灶CT值与正常肾实质相仿或略高,动态增强扫描各期病灶CT值均低于正常肾皮质,病灶增强扫描各期平均绝对强化值分别为51.35 HU、52.69 HU、36.50 HU。5例增强后表现为“快进快出”的强化方式,其余21例均表现为缓慢、持续的强化方式。结论 罕少见肾脏原发恶性肿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认识这些征象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4.
王康  王之  赵泽华  李铭   《放射学实践》2012,27(12):1351-1355
目的:探讨结肠恶性肿瘤少见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描述这15例结肠恶性肿瘤CT、MRI表现,并与临床病理作探讨分析。15个病例中有2例只做CT平扫,其余均行CT平扫加增强,所有病例作多平面重建(MPR)观察,另有1例做了MRI检查。结果:15例结肠肿瘤包括结肠粘液腺癌3例,其中1例为结肠多发癌灶;绒毛状腺瘤癌变4例;低分化腺癌3例,其中2例为胃、大小肠或结肠多发低分化腺癌;直肠腺癌并直肠套叠2例;结肠恶性淋巴瘤3例。对照手术病理,CT诊断符合率53.3%,误诊原因主要是忽略了对肠癌肠壁增厚及其它特征性表现的观察。结论:结肠恶性肿瘤一些影像表现容易混淆,如对肠壁病灶作仔细分析并结合临床病史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直肠间质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0例直肠间质瘤的临床及CT检查资料。结果:10例直肠间质瘤中恶性7例,交界性3例。肿瘤均位于直肠中下段,肿块最大径3~9cm,平均5.8cm。CT表现为盆腔内边界清楚的类圆形肿块,呈腔内外膨胀性生长,实性部分中度强化,肿块局部与直肠壁相连,其中8例呈锁征,6例病灶内可见低密度坏死灶,坏死区与肿块实质区分界模糊。10例均未见腹盆腔肿大淋巴结及肝或腹膜转移。结论:直肠间质瘤具有相对特征性的CT表现:肿块呈腔内外膨胀性生长,边界清楚;肿块部分与直肠关系密切,呈锁征。掌握这些CT表现有利于提高直肠间质瘤的诊断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腺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的CT表现特点。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10例胸腺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分析胸腺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的CT表现特点。结果 (1)胸腺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平扫以囊性低密度为主,可见索条状分隔影,无钙化;增强扫描,囊状低密度区无强化,索条状分隔影呈轻度强化,可见血管影穿行于瘤体内。(2)胸腺类癌3例,平扫瘤体密度不均匀,内部见小囊状低密度区,无钙化;增强扫描,肿瘤呈中度不均匀强化,囊状区未见强化,瘤内均可见多发细条状血管影。(3)胸腺鳞癌6例,平扫瘤体密度不均匀,均见囊性低密度区,2例瘤内见斑点状钙化影;增强扫描,肿瘤呈中度不均匀强化,囊状区无强化,2例瘤内见细条状血管影。结论胸腺少见原发性恶性肿瘤术前极易误诊,CT增强扫描能较好地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明确受侵范围,有助于判断手术的可切除性,确诊仍需依靠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组织学级别结直肠腺癌CT表现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19例经病理确诊的结直肠腺癌患者临床和CT资料,按组织学分化程度分为高级别结直肠腺癌和低级别结直肠腺癌两组,比较两组患者发病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病变肠壁长度及厚度、肠壁增厚形式、强化程度、增强后低密度比例、肠周浸润程度、肠周淋巴结肿大、合并肠梗阻、肝脏和腹膜转移的差异.结果:高级别和低级别结直肠腺癌在病变肠壁增厚形式、肠周浸润程度和肠周淋巴结肿大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1.571、6.613和34.859,P<0.05),在平均发病年龄、性别比例、病变部位、病变肠壁长度及厚度、强化程度、增强后低密度比例、合并肠梗阻肝脏和腹膜转移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组织学级别的结直肠腺癌CT表现有显著差异.相对低级别结直肠腺癌,高级别结直肠腺癌病变肠壁更易呈环形增厚、肠周浸润程度更重、肠周淋巴结肿大更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膜后原发性肿瘤的CT特点,试图进一步提高对该类病变的认识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8例腹膜后肿瘤的CT图像,观察肿块的位置、形态、大小及强化程度,并结合病理结果分析腹膜后肿瘤的CT特点。结果脂肪肉瘤3例,平滑肌肉瘤4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胃肠外恶性胃肠间质瘤2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神经鞘瘤4例,副神经节瘤2例,嗜铬细胞瘤3例,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皮样囊肿1例,脉管瘤3例,囊性淋巴管瘤1例。其CT表现各不相同,CT定位腹膜后的准确率为71.42%(20/28),其中准确定性率为21.42%(6/28)。另有8例错误定位于腹膜后的脏器。结论腹膜后肿瘤种类多,其CT表现有很多重叠,但CT对腹膜后肿瘤的定位诊断率较高,对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也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肾脏不常见良性肿瘤的MSCT表现,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不常见肾脏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及MSCT资料,观察瘤体的位置、形态、密度及强化特点等,探讨其MSCT特征。结果:14例中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6例,嗜酸细胞腺瘤5例,后肾腺瘤、球旁细胞瘤、混合性上皮和间质肿瘤各1例。结论:肾脏不常见良性肿瘤的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准确的术前诊断对指导治疗方式的选择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直肠低张充气16层螺旋CT扫描对直肠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直肠低张充气后16层螺旋CT扫描对直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内镜诊断或临床怀疑直肠癌的147例患者进行低张充气灌肠后用16层螺旋CT进行容积平扫和增强扫描;观察内容包括:①肿瘤部位、大小;②平扫和增强的情况;③生长方式;④侵犯层次;⑤管周筋膜情况;⑥管周淋巴结有无肿大;⑦盆腔淋巴结肿大情况;⑧远处有无转移。结果:147例患者顺利完成低张直肠充气16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肠道准备满意;直肠低张充气后16层螺旋CT扫描检查出所有直肠肿瘤样病变,敏感性是100%,准确性95.77%;147例病例的影像学分期分别是:A期26例,占17.68%(26/147);B期18例,占12%(18/147);C期64例,占43.5%(64/147);D期39例占26.5%(39/147)。影像与病理Dukes分期的对比结果显示影像分期的准确性分别是:A期92%,B期94.12%,C期96.97%,D期100%。结论:低张直肠充气16层螺旋CT检查是直肠癌术前检查的较好的方法,能对直肠癌提供准确的诊断及术前分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几种肾脏少见肿瘤的CT表现,探讨其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肾脏少见肿瘤患者的CT表现,观察瘤体的位置、包膜、密度、强化等情况,对比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原发性肾淋巴瘤5例,均位于肾髓质,4例浸润肾皮质,3例浸润肾盂,呈实性;2例呈实质肿块型,有包膜,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并可见肿瘤包绕血管征;3例呈弥散浸润型,密度不均,无包膜,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肾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3例,1例位于肾皮质,2例位于肾髓质,呈实性,均有包膜,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呈轻至中度强化。混合性上皮间质肿瘤3例,囊实性,均位于肾髓质,有包膜,皮质受压但无侵犯,增强扫描实性成分呈轻至中度强化。血管周细胞瘤2例,呈实性,位于肾皮质,有包膜,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呈明显血管样强化。结论 CT对肾脏少见肿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通过分析瘤体的位置、包膜、密度、强化方式等特点,有助于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喉部少见病变的临床特征及CT表现,提高对其认识及CT诊断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22年2月经我院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0例喉部少见病变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包括喉淀粉样变3例、喉神经内分泌癌2例、喉多形性腺瘤2例、喉血管瘤2例及喉浆细胞瘤1例,并术后随访观察。结果喉淀粉样变主要表现为声嘶,CT表现为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坏死少见,增强呈轻度渐进性强化,周围结构无侵犯。喉神经内分泌癌主要表现为喉部异物感,CT表现为不规则团块样软组织密度,增强呈明显不均匀强化,颈部可有增大淋巴结转移。喉多形性腺瘤主要表现为胸闷、咳嗽伴异物感,CT表现为结节状软组织影,呈稍低密度,增强呈轻中度持续性强化,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喉血管瘤主要表现为异物感伴声嘶,CT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缘光滑并呈明显持续性强化的软组织结节。喉浆细胞瘤主要表现为声嘶,CT表现为大病灶、小坏死、增强呈中低度强化。结论 喉部少见病变有一定的临床表现及相对特征性的CT影像特点,掌握这些病变的临床表现及CT特征,对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可提供重要帮助,确诊仍需临床及术后病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肿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卵巢恶性肿瘤的CT表现,并分析CT诊断的准确性。结果:25例共33个肿块,>5 cm 28个(84.8%)。肿瘤多为囊实性肿块,囊壁及间隔厚薄不均,19个囊腔内外可见壁结节;增强扫描明显强化17例(68.0%),中度强化6例(24.0%),轻度强化2例(8.0%),壁结节和实性灶增强扫描显示更清晰。肿瘤内出血1例,钙化2例,病灶侵犯周围脏器10例,腹膜种植11例,腹盆腔积液13例;25例中23例定性诊断正确,准确率为92.0%。结论:CT检查可明确卵巢肿瘤的位置、判断肿瘤性质及是否侵犯周围组织,对鉴别肿瘤的良恶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叶宇  王珍 《医学影像学杂志》2022,(12):2113-2116
目的 探讨分析胃部原发性少见及罕见肿瘤的CT表现。方法 选取经病理证实8种类型胃部原发性少见及罕见肿瘤的CT表现,观察肿瘤发生部位、大小、病变范围(是否穿透浆膜层)、密度(囊变、钙化、坏死等)、黏膜完整性、CT强化方式及程度、壁外血管侵犯、周围淋巴结及邻近脏器侵犯。结果 27例中原发性淋巴瘤13例,肝样腺癌5例,神经内分泌癌3例,神经鞘瘤2例,钙化性胃癌、尤文氏肉瘤、孤立性纤维瘤及血管球瘤各1例,淋巴瘤胃壁增厚伴胃腔扩张,肝样腺癌轻至中度强化,肝脏及淋巴结易转移伴甲胎蛋白增高,神经内分泌癌明显强化,神经鞘瘤边界清,腔外生长型肿块、呈渐进性强化,钙化性胃癌以胃壁钙化为主,尤文氏肉瘤病灶大,但壁外血管侵犯及淋巴结转移不显著,孤立性纤维瘤腔内生长型肿块、轻度均匀强化,血管球瘤强化峰值与腹主动脉相近。结论 胃部少见及罕见肿瘤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仔细观察并结合临床实验室指标能提高其术前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脏少见原发肿瘤的CT表现特征,以提高术前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例肾脏少见原发肿瘤的CT及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肾脏少见原发肿瘤的CT表现特征。结果癌肉瘤1例,CT平扫呈不规则形混杂密度影,内见多发坏死、囊变及钙化,边界清;增强扫描呈“花瓣状”强化。淋巴瘤2例,表现为巨大软组织肿块,无包膜,边界不清;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见“血管漂浮征”。孤立性纤维性肿瘤2例,密度均匀,边界清晰,增强扫描皮髓期轻度不均匀强化,实质期、肾盂期呈进行性强化。平滑肌肉瘤5例CT平扫呈等、低密度影,边界清,突向肾外生长,4例(直径>5cm)密度不均匀,1例(直径<5cm)密度均匀;增强扫描5例均呈轻~中度、持续性强化。结论CT增强扫描对肾脏少见原发肿瘤的术前诊断有重要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肾上腺少见肿瘤的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肾上腺少见肿瘤的CT表现特征与病理的相关性,以提高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对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少见肾上腺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5例,髓性脂肪瘤4例,淋巴瘤3例,囊肿、神经鞘瘤各2例以及神经节母细胞瘤、畸胎瘤各1例。在CT图像上,观察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内部结构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结果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CT表现为均匀软组织密度肿块,1例有点状钙化。髓性脂肪瘤为以脂肪密度为主的肿块。淋巴瘤为软组织密度肿块。良性神经鞘瘤为软组织肿块,有囊变及钙化;恶性神经鞘瘤也为软组织肿块,内见坏死区,伴淋巴结转移。囊肿呈水样密度,壁薄光整,1例有囊壁钙化。神经节母细胞瘤为密度不均匀软组织肿块,内见坏死灶,伴周围淋巴结肿大。畸胎瘤为含钙化、脂肪及软组织成分的肿块。结论CT可揭示肾上腺少见肿瘤的病理基础,它们存在一定的影像表现特点,CT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多种血管性病变可发生于腹部,特别是文献对小肠缺血性病变多有报道.本文笔者收集3例手术及随访证实了的腹部少见血管性病变CT影像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1年6月~2012年8月腹部少见血管性病变3例,包括肝总动脉瘤、肝血管畸形并肝动脉-肝静脉瘘形成1例.例1,男,73岁.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证实.腹主动脉及左髂总动脉瘤并附壁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8.
人体少见部位包虫病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体少见部位包虫病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CT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少见部位包虫病的CT表现。结果:所有病例均为囊型包虫病,腹腔包虫21例,心脏包虫1例,肾脏包虫4例,脾脏包虫5例,胫骨包虫1例,髂骨包虫3例,其中合并肝包虫19例、肺包虫4例。囊型包虫病在CT上因病程和病理的不同可表现为单囊型、多子囊型、钙化等;骨包虫CT表现为病骨呈类多房状膨胀性骨质破坏及周围包囊性病灶,内可见子囊及小碎骨片。结论:少见部位包虫病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表现,结合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盆腔少见恶性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5例盆腔少见恶性肿瘤的CT特征性表现。资料与方法 35例盆腔肿瘤患者,女26例,男9例,年龄24~76岁,平均50岁。23例平扫,33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10例子宫肉瘤中,5例肿块内大片坏死囊变,3例囊性为主呈网格状改变,2例呈完全实性肿块。8例淋巴瘤中,3例见“血管包埋”征,3例子宫或宫颈弥漫性增大。7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中,5例增强后呈蜂窝状,为其典型征象。2例为单发肿块。7例小肠恶性间质瘤均与肠管关系密切,其中3例内见碘水、气体影。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其中例见多团块状钙化。例恶性畸胎瘤见特征性钙化。结论 CT是诊断盆腔内肿瘤的重要影像学手段,能显示上述盆腔少见恶性肿瘤的特征表现,对这些肿瘤的诊断及分期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探讨艾滋病相关肺部恶性肿瘤的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艾滋病合并肺部恶性肿瘤患者的CT表现。结果:4例卡波西肉瘤中3例表现为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小叶间隔增厚,多个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结节、纵隔、腋窝或肺门淋巴结肿大,双侧胸腔积液,1例主要表现为结节;1例淋巴瘤为单发肿块,病灶内可见坏死及空气支气管征,增强扫描呈轻度不均匀强化;3例肺癌均为明显强化的孤立肿块,腺癌为形态不规则的外周型肿块伴肺内转移,鳞癌和小细胞癌为中央型肿块,前者可见阻塞性肺炎、肺不张及病灶侧肺门淋巴结肿大,后者纵隔及病灶侧肺门淋巴结显著肿大,3例病灶侧均可见胸腔积液。结论:艾滋病合并肺内恶性肿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检查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