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国每年约有600万~800万左右的人工流产~[1],占世界人工流产数量的1/4,没有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是造成这种现状的首要因素~[2]。2013年对全国30个省296家医院的调查显示,人工流产者中,竟然有44. 4%的妇女没有采取任何避孕措施~[2]。更令人担忧的是,产后1年内人工流产数量占同期人工流产总数的10. 76%,其中81. 50%为高危流产,未采取任何避孕的妇女竟然高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全球每年有约4 400万人工流产事件发生[1],我国近10年来每年人工流产例数600万~1000万[2]。为降低我国人工流产率和重复流产率,2011年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制定了《人工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指南》,"关爱至伊·流产后关爱"等项目也于全国范围内开展。随访是流产后关爱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中国人工流产水平和避孕现状,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和《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中的生殖健康目标,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收集全国的已婚育龄妇女避孕现用率、人工流产数、活产数以及《中国统计年鉴》中报告的全国平均育龄妇女数,计算人工流产率和人工流产活产比。结果:我国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率从2014年呈上升趋势,到2016年达28.13‰,2017年略微下降;人工流产活产比的变化趋势与人工流产率基本一致,2014—2017年均在0.5以上;2009—2017年已婚育龄妇女避孕现用率均保持在80%,但从2010年开始呈逐年下降趋势,未婚但性活跃女性的避孕状况缺乏统计数据,但若干全国性调查研究显示,这部分人群的避孕方法使用不足,在人工流产总数中占较大比例。结论:尽管已婚育龄妇女避孕现用率较高,但人工流产指标处于较高水平,提示计划生育服务质量不高,未婚人群对计划生育服务的可及性差,未婚性活跃人群避孕需求未得到满足。建议采取措施提高有避孕需求育龄妇女的避孕质量和落实人工流产后避孕服务规范,降低人工流产率和重复人工流产率,向未婚人群提供与已婚人群"一视同仁"的生殖健康服务,为青少年提供包含性别平等和权利意识的全面性教育。  相似文献   

4.
早期妊娠流产后避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概述早期妊娠流产包括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人工流产包括手术流产和药物流产,是避孕失败和终止非意愿妊娠的补救措施。我国平均每年有850万人次人工流产,每年平均流产率达2.93%[1]。人工流产  相似文献   

5.
<正>人工流产是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但由于在世界上不少国家人工流产是非法和难以获得的,导致13%的孕产妇死亡源于人工流产并发症。在我国人工流产是合法的,人工流产服务容易获得并在严格监管下进行。尽管并发症发生率很低,但重复流产对妇女生殖健康所致的危害不容忽视。利用妇女寻求人工流产服务的机会,促进高效避孕措施的落实,避免重复流产,已得到广大医护人员的认同和支持。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工流产现状及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进展   总被引:44,自引:5,他引:44  
自1994年开罗国际人口与发展(人发)大会以来,世界各国都把“人人享有生殖健康”作为政府和全社会的目标。人工流产水平是评价生殖健康优质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客观指标,是一个重要的生殖健康问题。每年,全球约有4000~6000万例人工流产,即全球妊娠的260k,以流产结局。2001年我国15~49岁育龄妇女人数为3.5亿,处于20~29岁生育旺盛期的妇女有1亿,而该年全国已婚育龄妇女中.27.3%的人曾经做过人工流产,其中曾经做过2次以上人工流产的已婚育龄妇女占到了38.1%。  相似文献   

7.
人工流产是终止非意愿妊娠的一项主要措施,是避孕失败后的有效补救措施.据国家人口计生委发展规划司2009年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公报中称:2009年全国已婚育龄妇女中,22.6%的人曾经做过人工流产,平均次数为0.27次.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大连市人工流产女性心理现状。[方法]以2006年1月~2006年11月期间到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行人工流产女性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附加SCL-90问卷,共调查300人,回收合格问卷260份,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人工流产女性年龄低龄化,未婚流产女性在人流术者中约占40%;将人流妇女的SCL-90各因子得分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除人际关系项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他各因子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都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人工流产对女性身体和心理都产生较大影响,而且心理状况问题较严重,需要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流动已婚育龄妇女避孕生殖健康相关因素与人工流产发生风险的关联, 为改善流动育龄妇女人工流产保健服务及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5年全国五城市流动人口生殖健康调查数据, 对543例有过1次及以上人工流产的流动已婚育龄妇女和1796例未经历人工流产的流动已婚育龄妇女的人口学特征、避孕方法选择、保健服务利用及人工流产状况进行描述分析,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避孕相关因素与其人工流产发生风险的关联。结果<30岁流动已婚育龄妇女发生人工流产风险是/>40岁者的2.08倍(95%CI:1.26-3.42);选择短效避孕方法者的人工流产风险是选择长效方法者的2.56倍(95%CI:1.84-3.56), 需要付费才能获得避孕药具的人工流产风险是免费获得者的1.72倍(95%CI:1.32~2.24), 从妇幼保健院、综合医院、街道居委会获得避孕工具者的人工流产风险分别是从乡镇或市计划生育服务站获得避孕工具者的2.69倍(95%c, :1.71~4.22)、2.49倍(95%c, :1.68~3.68)和1.81倍(95%CI:1.20-2.72), 不了解紧急避孕措施的流动已婚育龄妇女发生人工流产风险是知晓者的1.41倍(95%CI:1.12-1.78), 避孕知识来源于同事/亲友中的流动育龄妇女人工流产风险是来源于计生服务人员的1.85倍(95%CI:1.28~2.67)。结论年龄、短效避孕方法、付费获得避孕药具、不知晓紧急避孕措施可能是流动已婚育龄妇女发生人工流产的危险因素, 据此针对流动已婚育龄妇女开展生殖健康教育, 提高保健服务利用水平, 可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其人工流产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0.
刘冰  毛红芳  王海鸣 《上海预防医学》2012,24(3):143-144,149
<正>近年来,我国人工流产的人数有增加的趋势。人工流产作为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其所致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及心理创伤威胁妇女的生殖健康,并对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为了探索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新方法,提高妇女避孕措施使用率,有效降低人工流产率,保护妇女的生殖健康,我们对2011年1—8月在上海市嘉定区行人工流产的2 999例妇女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