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地震后颈椎损伤患者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地震所致颈椎损伤患者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麻醉科在汶川大地震中救治的6例颈椎损伤患者的围手术期麻醉管理资料,总结相关经验.结果:经过抗休克、稳定生命体征等处理后,6例伤员(3例野外条件下伤员采用慢诱导清醒盲探插管;3例后送至医院本部的伤员采用纤维支气管镜插管)在全麻下成功实施手术,术中呼吸、循环平稳,术后恢复良好.结论:野外条件下,清醒盲探插管是颈椎损伤患者的良好选择;在后方医院麻醉时气管插管宜选择颈椎活动小的纤维支气管镜插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地震所致挤压伤伤员野外条件下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麻醉科在五一二汶川大地震后野外救治的10例挤压伤伤员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麻醉管理经验.结果:经过容量治疗、碱化尿液、稳定内环境等处理后,10例伤员在硬膜外或臂丛麻醉下,辅以心理安慰和适量镇静剂,接受了清创或筋膜切开减压手术.术中伤员呼吸、循环平稳,镇痛良好.结论:野外条件下,区域麻醉可提供充分的术中及术后镇痛;早期液体复苏和生命支持有利于保障伤员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3.
邓继光 《海南医学》2008,19(2):41-42
目的 探讨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行外科手术的麻醉方法及围麻醉期管理的重点.方法 5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行外科手术的麻醉方法:其中2例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3例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加全麻.总结分析此类病人的麻醉方法和围麻醉期处理经验.结果 5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全部安全度过手术治疗关.痊愈出院.结论 对扩张性心肌病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应当以维护病人的心功能和心率和术后继续心功能支持作为围麻醉期管理为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甲状腺手术围麻醉期出现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经验.方法 随机选择98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采用颈丛神经阻滞麻醉,根据患者出现的临床症状,预见麻醉并发症的发生,及时处理.结果 麻醉并发症有局麻药中毒、呼吸道梗阻、喉返神经阻滞、膈神经阻滞、呼吸和心跳骤停.结论 充分手术前准备,正确选择麻醉方法,麻醉者操作得当.及时正确处理,可避免发生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5.
背景“5.12”汶川大地震后,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医疗救护队赴四川绵阳建立野战医院,展开医疗救治工作。期间共通过伤员2715例。在麻醉下实施紧急手术111例。方法回顾分析在野战医院条件下实施的111例麻醉资料,就患者伤情、麻醉方法和围术期麻醉管理进行总结。结果在接受麻醉下手术的111例患者中,年龄最大者81岁,最小仅5个月。实施静吸复合全身麻醉19例,椎管内麻醉40例,基础麻醉41例.臂丛神经阻滞11例。所有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术期。包括成功实施2例新生儿复苏,没有出现严重麻醉并发症。结论地震伤员伤情复杂,野战医院的医疗设备和资源有限,麻醉应以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减轻患者痛苦、简单有效为原则,尽量避免出现麻醉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绿激光治疗老年人合并心血管疾病前列腺增生的麻醉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世明  赵迅 《重庆医学》2007,36(3):261-262
目的 探讨合并心血管疾病前列腺增生患者实施经尿道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PVP)的围手术期的麻醉处理,以减少心血管危象,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及意外的发生率.方法 186例患者分为硬膜外阻滞组、蛛网膜下腔阻滞组、骶管阻滞组及静脉复合全麻组,对异常的心功根据不同的病因及严重程度及时给予有效的处理,并评估术中可能出现不良因素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围术期加强心电监测,完善术后管理.结果 186例患者麻醉均属满意,平稳度过围术期,无1例严重并发症和死亡,3例患者出现险情经紧急抢救后恢复.结论 (1)认识到PVP围麻醉期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及意外发生的主要危险性因素,术前充分的准备和积极的治疗是围术期安全的前提.(2)合理的麻醉选择及术中严密监测和严格、平稳的管理是关系到患者安危及手术成败的  相似文献   

7.
王义  张莉  董建军  任元华  杨玉军  屈莉 《四川医学》2009,30(9):1412-1413
目的总结胃代膀胱手术的麻醉选择和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总结分析20例在全麻联合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下行胃代膀胱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血液动力学、麻醉和手术恢复情况。结果采用全麻联合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围手术期生命体征平稳,麻醉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患者体温进行性下降,7例(35%)患者鼻咽温度〈34℃,病死率5%(1/20)。结论全麻联合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是胃代膀胱手术的理想麻醉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腭裂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探索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179例腭裂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结果:本组179例患者均在全麻下行腭裂整复术,术前术后给予精心护理,住院期间无因护理不当而引起并发症.结论:加强腭裂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汶川地震后,大量伤员由灾区转运至后方医院进行治疗,通过接收地震后转伤员的紧急救治,总结医院救治地震伤员的围手术期麻醉管理经验. 方法 回顾分析在"5*12"汶川地震后麻醉科参与救治的地震后转伤员临床资料. 结果 全身麻醉20例,联合腰麻16例,臂丛麻醉4例,局部麻醉9例.所有手术治疗患者均平稳度过围手术期,无一例麻醉死亡及麻醉并发症发生. 结论 医院在接收地震后转伤员后,可充分应用有利医疗条件,及时完善辅助检查和术前准备,麻醉方法 选择以采取个体化麻醉,减轻心理应激及减少麻醉并发症为原则.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与分析老年患者的麻醉临床问题,并探讨相应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患者共10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在手术前的情况、麻醉方式的选择、麻醉期的管理,并讨论老年患者在麻醉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结果:老年患者进行麻醉主要容易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失常等并发症.结论:年龄并不能作为手术麻醉禁忌条件,有效地预防并发症主要是在于术前充分的准备和前瞻性、合理的麻醉手段、正确的麻醉实施、围手术期细心的观察.这些处理方法对于老年患者的麻醉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闫蒙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9):1637-1638
目的:总结门诊臂丛麻醉肩周炎松解术的护理配合,随访观察治疗效果.方法:总结本科门诊从2010年6月至2011年3月的113例在臂丛麻醉下行肩周炎松解治疗的护理配合经验,并在治疗后15天、1月、3月行电话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5天内,87例(76.7%)患者肩关节主动活动度恢复正常,99(87.7%)例疼痛基本消失.1月内,21(18.6%)例患者肩关节主动活动度恢复正常,10例(8.8%)疼痛基本消失.112(99.1%)例患者在3月内康复,仅1例因外伤所致肩周炎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差.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在良好的护理配合下,在门诊行臂丛麻醉下肩周炎松解术安全、可靠,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主动脉全弓置换术患者术中应用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的麻醉管理经验。方法:收集本院61例术中应用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的主动脉全弓置换术的临床麻醉资料,统计术中血小板分离采集的结果及采集过程中患者的心率、血压、血管活性药应用、术后并发症等数据,回顾分析术中血小板分离采集技术对麻醉管理的影响。结果:61例患者除1例在血小板分离采集过程中发生室颤抢救而中止采集外,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全部采集过程,平均处理全血(2 265±386)m L,采集血小板(230±52)m L,分离血浆(926±152)m L、红细胞悬液(592±124)m L。分离采集过程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为明显,主要包括低血压(65.6%)、心动过速(23%)、心动过缓(9.8%)等,除1例因严重低血压诱发室颤(抢救成功)外,其余均为短暂性出现或处理后迅速好转,血管活性药总使用率43.5%。术后无麻醉相关并发症和死亡病例。结论:术中自体血小板分离技术对循环功能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低血压和心率改变,麻醉管理需密切监测和综合调控血流动力学状态,以维持循环稳定并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原位肝移植患者早期并发症的防治策略。方法: 对9例原位肝移植患者的早期ICU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痊愈8例,死亡1例,围手术期成活率88.9%(8/9),平均ICU停留时间(11.3±4.8)天,ICU期间发生的并发症主要包括细菌感染2例,真菌感染1例,急性排斥反应2例,下腔静脉狭窄1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1例死亡患者的死亡原因为严重肺部感染、多器官衰竭。结论: 掌握原位肝移植术后患者的特殊病理生理学改变,并有针对性的进行ICU管理是提高原位肝移植早期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原则,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术后24h内血糖均高于术前,其中全麻及手术时间120min以上对血糖的影响分别明显大于连续硬膜外麻醉及手术时间120min以下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4%(12 /78),以肺部感染和泌尿系感染为主,经治疗全部恢复.结论:糖尿病病人术前要做全面检查并积极控制血糖至理想水平.手术麻醉宜选用硬膜外麻醉,手术时间最好控制在120min,给予术后镇痛,术后禁食期间要给予支持治疗并补钾,促进切口愈合,同时加强易感染部位的护理,使糖尿病病人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总结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护理的要点,探索患者在院内治疗期间护理细节管理的具体科学办法,体会细节管理在护理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将2010年10月至2012年1月入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出血患者98例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进行整理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中比较有效的细节化护理方法,探索安全护理的可行办法。结果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患者,手术失败率为0;患者术后经过在院的康复性护理,痊愈43例,轻度功能障碍23例,中度22例,重度甚至残疾7例,完全残疾3例,均未发生死亡。结论对脑出血患者在术前术后都有密切的观察和采集记录其生命体征,并采用科学合理高效的护理措施,尤其是细节护理,可以促进患者病情的好转和恢复,减少脑出血因治疗和护理不当引发的并发症,提升患者治愈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田伟  马娟 《中国病案》2011,12(4):6-7,2
目的分析玉树与汶川地震伤病员信息特征,并对两地区伤员、不同性别玉树地震伤员病种构成情况进行比较。方法本次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分别查阅地震伤病员病案并填写调查表。运用χ2检验等统计方法分析数据。所有数据运用SPSS13.0软件处理。结果玉树伤员截肢率0.76%(3/393),瘫痪率1.53%(6/393),高原反应占收治伤病员人数的14.38%(66/459);汶川伤员截肢率1.96%(34/1739),瘫痪率0.69%(12/1739),无高原反应。骨折患者玉树占收治伤员人数的49.36%(194/393);汶川占49.86%(867/1739)。其中,玉树和汶川地震伤员均以四肢骨折人数居多。玉树与汶川地震伤员病种构成(排除高原反应患者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921,P=0.000)。不同性别玉树地震伤员病种构成(排除高原反应患者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537,P=0.236)。结论根据灾区自然、地理等条件及时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做好人员和物资储备,做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以保证医疗救援的时效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围手术期处理的内容和方法.方法:对45例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合并症、术前准备、手术适应症与内固定的选择、以及术后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42例,根据患者骨折愈合、关节活动、主观感觉与生活能力恢复等因素评定疗效,优良率为83.3%(35/42例).未发生因手术所致内科合并症加重或患者死亡.结论:准确的术前全身状况评估、积极充分的术前准备、内固定器械和术式的选择、术后的合理用药和功能锻炼是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处理的重要内容,是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