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病例报告: 夏××,男性,46岁。因胸闷,气短一月,加重4天于1984年1月13日入院。 患者于1983年9月出现胸闷、心悸、劳累后气短,剑突下疼痛住院诊断为“结核性心包炎”、“心包积液”。经抗痨治疗及心包穿刺抽液,症状好转于当年10月25日出院。出院后一直抗痨治疗。同年12月10日感冒后上述症状再现,拍胸片示“心影扩大”,B超提示“心包积液”。故再次入院诊治。既往1975年曾患结核性胸膜炎已治愈。  相似文献   

2.
气功态时脑运动皮质低频活动同步性的静息fMRI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观察气功师在气功态与非气功态,以及与非练功者之间脑运动皮质低频活动同步性的差异,探讨气功的本质及其对脑功能皮质的影响.材料和方法:研究对象为练功20年以上,以静功为主的气功师5名,以及相匹配年龄、性别并从未练过气功的对照5名.研究采用GE Signa VH/i 3.0T磁共振扫描机,先后进行无任务(静息态)和运动任务的BOLD序列扫描.通过计算运动皮质体素时间信号序列两两之间的交互相关系数以及平均交互相关系数(MCC),评价脑运动皮质低频信号的同步性.练功与非练功者,气功态与非气功态运动皮质的MCC值的差异用t检验进行评价.结果:所有被试者运动任务的fMRI检查均获得双侧运动皮质的明显激活.非练功者运动皮质的MCC值平均为0.20,练功者非气功态时MCC值平均为0.26,气功态时平均为0.40.经t检验非气功态时,练功者与非练功者脑运动皮质低频信号间的MCC值的差别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而练功者气功态与非气功态之间,练功者气功态与非练功者之间MCC值的差别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进入气功状态后,脑运动功能皮质低频活动的同步性会明显增强.但这种反映同步的相关系数是否可以作为其特征性的指标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健身气功易筋经对原发性痛经女大学生任脉循经红外辐射轨迹(IRRTM)的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痛经女大学生患者20例,练习健身气功易筋经3个月。分别统计练功前后轻度、中度和重度人数。练功前后艾灸神阙穴诱发任脉IRRTM,比较患者任脉IRRTM图像清晰规整度、平均升温幅度以及传导速率等指标。结果:(1)与练功前相比,20例患者有15例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缓解(包括4例重度痛经和11例中度痛经患者)。(2)红外热像图显示:练功后任脉IRRTM无论是自然状态还是经艾灸诱发后都较练功前更为清晰规整。(3)与练功前相比,练功后任脉经艾灸诱发后平均皮温升高幅度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与练功前相比,练功后任脉经艾灸诱发后IRRTM达全程或最佳效果时的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身气功易筋经可以有效增强痛经患者任脉IRRTM的传导效果,可能对痛经治疗有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 患者赵某,男性,31岁,地方工人。病案号:00138。于1987年3月18日入院。1987年7月15日死亡。死亡诊断:猝死。病理诊断:脂肪心, 一、本例患者于1975年开始饮酒,每次100g~150g,逐渐增至250g左右。于1983年9月因生气后饮酒250g多而出现精神症状,如失眠,夜间外出乱跑,听见有人骂他等。经戒洒及自服“安定片”一个月后症状消失。从此每逢饮酒即出现精神症状,症状持续3~4d后可自行消失。于1985年开始酒量增加,次数增多,每次饮酒250~500g左右,一日饮酒4~5次。因精神症状发作频繁,于1985年12月27日首次入我院治疗。诊断:慢性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经多虑平、谷维素及维生素等药物治疗,精神症状很快消失。于1988年2月5日出院。出院后  相似文献   

5.
1 病例简介患者男,43岁,因“间断高血压伴头痛、心悸1年”入院.病史:1年前饮酒后出现双下肢无力,血压248/1 30mmHg,当时无心悸、胸闷、面色苍白、出汗、恶心、呕吐、恐惧焦虑、乏力等症状,休息后无减轻.1年来上述症状反复出现,考虑“高血压、糖尿病”给予口服降压药、降血糖药物治疗,症状时有发作,后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血压160/105mmHg,其余未见阳性体征.  相似文献   

6.
气功锻炼对脑血流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象与方法对象:32例气功锻炼者为实验组(男22,女10),年龄57~72岁,平均64.5岁;练功年限3~19年,平均5年以上,每天清晨练功1.5~2.0小时;偶尔参加门球活动。32例未参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性,29岁.1975年因“胃及十二指肠复合溃疡”在公社卫生院行“胃次全切除术”.1977年无诱因出现腹痛、呕吐,当地医院诊为“不全性肠梗阻”,经禁食、灌肠等治疗,症状缓解.此后每隔半年至一年,上述症状发作一次,并伴右腹部包块,经禁食半天至一天可缓解.于1983年10月初,出现阵发性腹痛,伴频繁呕吐及右中腹包块,不能进食,食则全部吐出,曾呕  相似文献   

8.
<正> 患者,男性,25岁,该患者于1994年6月在部队因工作不顺心而出现精神症状,主要表现孤僻,不愿与人接触,无故发笑,经常在周围无人时能听到有人与自己讲话等。入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入院后口服冬眠灵50~300mg,2/d治疗,一个月后上述精神症状消失,但晚间睡眠欠佳,故增服安定5mg,2/d。2d后患者出现反应迟钝,动作缓慢,意识清晰度下降。对时间的定向力亦有障碍,常分辨不出上午或下午,讲话时思维不联贯。晚间睡眠未得到明显改善,且出现尿床现象。当时立即停用安  相似文献   

9.
病历摘要 赵某,男,57岁。因脾大4年于1987年3月4日入院。1983年4月健康体检时发现脾大,触诊脾在左肋下约2cm,质中偏硬,其他无阳性发现,未重视。1986年4月再次体检,脾大9cm,触痛(-),肝功能正常,因无任何症状,建议动态观察。1987年2月复查,脾大平脐,血红蛋白91g/L,血小板79×10~9/L。为明确诊断,收住院。患者精神、饮食好,大小便正常,近半年来刷牙时偶有出血现象。既往无肝炎、黑热病、血吸虫病史,幼年曾患“疟疾”和“伤寒”。无疫水、疫畜接触史。  相似文献   

10.
病例报告患者,女性,52岁.于94年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水样到稀糊状,每日3~8次,有时呈“果酱样”便,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肠炎”,予“氟哌酸”及其它对症治疗,症状可缓解,停药后又复发.类似症状反复出现,于94年10月渐感右上腹坠胀不适.饮食尚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95年2月7日在当地医院查肝脏CT发现“肝脏多发性囊实性占位”.95年2月11日来我院门诊入院.查体:体温36.8℃,脉搏76次/min,呼吸18次/min,血  相似文献   

11.
<正> 例1,男,23岁,工人,业余足球队员,入院前2年开始出现阵发性心悸、胸闷,曾按“冠状动脉炎、心肌炎”治疗无效,运动时症状消失。因有心电图(ECG)“广泛心肌缺血”,超声心动图(UCG)有左室增大而入院。查体无阳性体征。三大常规,电解质,  相似文献   

12.
病例 女,51岁,因"咳嗽、咳痰、胸闷、气短10 d",于 2008年2月22日入院,初诊:急性喘息性支气管炎;Ⅱ型糖尿病;糖尿病性心肌病;心功能Ⅳ级.入院后给予消炎、止咳、平喘等治疗,患者症状逐渐改善.2月24日患者因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导致休克"予以报病重,并立即实施抢救.因抢救予左下肢安置静脉留置针,26日置针处发红,并出现左下肢肿胀、疼痛.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46岁.因腰背部疼痛1年伴血尿1月收住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年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疼痛,呈持续性胀痛,活动或劳累后明显,伴乏力.未行治疗.于入院前1月出现血尿,呈全程肉眼血尿,时伴有血块,并尿痛及发热等症状.入院体查:左肾区叩击痛阳性;余正常.  相似文献   

14.
陈奇 《西南国防医药》2008,18(3):348-348
病例女性,51岁,因头昏、心悸5年,反复发作性意识丧失2年,加重5d入院。于5年前出现头昏、心悸,未就诊。2年前出现发作性意识丧失,四肢抽搐,持续10余分钟后自行清醒,醒后对发作情况无记忆,约2~3个月发作一次,多次在外院诊断为“癫痫”,治疗无效。5d前开始发作频率增加,(2~3)次/d,症状同前。入院前刚发作1次,入院时血压120/70mmHg,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31岁,“无明显诱因出现纳差、乏力、间歇性头痛、双上肢酸痛、精神倦怠伴消瘦1个月余,近1周以来症状加重,并出现进食后呕吐”入院。患者既往无高血压史,无手术史。  相似文献   

16.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2岁,农民.因乏力、活动后胸闷气短2月,于1997年2月26日入院.患者十几岁时于当地医院疑诊“心脏病”(具体不详),因无自觉症状,从未诊治.1996年12月20日左右“感冒”,低热(37.5C),10天后出现乏力、活动后心慌气短,于当地就诊查体有“心脏杂音”及“心动过速”,诊为“心肌  相似文献   

17.
病例女,49岁。因反复腹胀3个多月,发现腹部包块5d入院。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胀痛,伴有尿频,无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在当地医院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5d前在本院行超声检查,发现腹部巨大包块入院。既往有19年“幽门溃疡”和10年“双肾结石”史。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50岁,回族,农民,因胸闷气短半年,加重2月。于1984年5月4日入院。起病缓慢,无诱因而渐感活动后胸闷、心慌、气短。无咳嗽、胸痛、发烧。近两月来症状加重,不能参加劳动,到县医院X线胸透,发现右下肺片状阴影,诊断为“肺包虫并下叶炎症”。病后饮食、精神、二便正常。睡眠时不能左侧卧位。有10年的“咯血”史。近5年来有“上腹部疼痛史”;有“肺结核”及  相似文献   

19.
病例患者男性31岁。因“反复腹部胀痛2年,加剧2天”入院。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胀痛,阵发性加剧,未向他处放射,在当地医院诊治(不详),症状可缓解,随后腹痛症状反复出现,劳累时明显,与饮食及气候变化无明显关系。2天前腹部疼痛再次出现,感恶心,无呕吐,出现腹胀,肛门未排气、排便,无畏寒、发热,无黄疸,无胸闷、胸痛及咳嗽、咳痰,无尿痛、血尿,到我院就诊,行立位腹部平片检查示:腹部弥漫性钙化结节影,经保守治疗1天后,症状无缓解,急诊手术,术后恢复好。25年前因“蛔虫性肠梗阻并穿孔”在外院行手术。  相似文献   

20.
十二指肠脂肪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资料 患者,女,40岁,因餐后上腹饱胀疼痛8年入院.患者8年以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餐后上腹饱胀,以后逐渐出现上腹症状,疼痛主要位于上腹及两胁肋部,呈绞痛,伴恶心,无呕吐.俯卧位时不适减轻,无其他不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