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NADPH氧化酶选择性抑制剂Apocynin对1型糖尿病小鼠心脏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44只8周龄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Apocynin对照组(n=6)、1型糖尿病组(n=16)及1型糖尿病Apocynin治疗组(n=16).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实验于8周末结束,记录实验小鼠生存率、测量小鼠体质量及左室质量,并计算左室质量指数.运用超声心动图技术与Langendorff灌注系统检测小鼠心脏功能;Real-time RT-PCR技术测定心肌组织α-肌球蛋白重链(α-MHC)、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心房钠尿肽(ANP)以及Ⅰ型(Col Ⅰ)和Ⅲ型(Col Ⅲ)胶原的表达.结果 ①Apocynin能提高糖尿病小鼠生存率,降低糖尿病小鼠左室质量指数(P<0.01);②Apocynin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小鼠心脏功能,增加心脏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和+dp/dt、-dp/dt(P<0.01);③Apocynin能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心肌ANP mRNA表达和β/α-MHC比值(P<0.01);④Apocynin能降低糖尿病小鼠心肌组织Col Ⅰ和Col Ⅲ胶原的表达(P<0.01).结论 Apocynin能显著改善1型糖尿病小鼠的心脏功能,其机制与降低心肌肥大特征性基因ANP表达和β/α-MHC比值以及减少心肌Col Ⅰ、Col Ⅲ胶原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miR-182模拟物对1型糖尿病小鼠心脏功能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40只8周龄雄性C57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5),miR-182模拟物对照组(n=5),1型糖尿病组(n=15),1型糖尿病+miR-182模拟物治疗组(n=15)。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实验于8周末结束,采用小动物用高分辨超声仪测量小鼠心脏功能;运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组织超微结构改变;利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心肌组织β-肌球蛋白重链(β-MHC),α-肌球蛋白重链(α-MHC),心房钠尿肽(ANP),Ⅰ型(Col Ⅰ)和Ⅲ型胶原(Col Ⅲ) mRNA及miR-182 mRNA的表达含量。结果 ①miR-182模拟物可改善1型糖尿病小鼠的心脏功能,增加心脏射血分数及左室短轴缩短率(P<0.01);②miR-182模拟物可降低糖尿病小鼠心肌组织ANP、Col I、Col Ⅲ的表达及β/a-MHC比值(P<0.01);③miR182模拟物可改善1型糖尿病小鼠心肌超微结构变化,减轻自噬。结论 MiR-182模拟物能改善1型糖尿病小鼠的心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减轻心肌肥大和心肌纤维化,减轻线粒体结构损伤及减轻自噬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肌线粒体改变对1型糖尿病小鼠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方法 20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1型糖尿病组(n=10)。单次腹腔注射STZ(150mg/kg)建立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实验到达终点时采用小动物用高分辨超声仪观察小鼠心脏结构,测量心脏功能;光镜下观察心肌细胞形态改变,透射电镜下观察心肌细胞线粒体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线粒体相关蛋白TFAM及PGC-1α。原代培养C57BL/6J乳鼠心肌细胞,观察在不同糖浓度(5mmol/L、33mmol/L)中培养48h后心肌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透射电镜下观察心肌细胞线粒体的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线粒体相关蛋白TFAM及PGC-1α。结果 与正常组小鼠相比,1型糖尿病组小鼠心肌线粒体排列不规则,肿胀,脊脱落溶解,线粒体相关蛋白TFAM及PGC-1α表达减低(P< 0.05),1型糖尿病小鼠心脏肥大,室壁增厚,心功能减低。与正常糖浓度培养组相比,高糖培养组线粒体肿胀、脊断裂溶解,线粒体相关蛋白TFAM及PGC-1α表达减低(P<0.05),心肌细胞肥大显著,形态欠规则。结论 心肌线粒体结构与功能的改变与1型糖尿病小鼠心脏结构与功能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钠钾泵抑制剂pNaKtide对糖尿病心肌病小鼠心脏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自发性2型糖尿病心肌病(leptin基因敲除)db/db小鼠和野生wt小鼠各8只,分为4组:db/db组、db/db+pNaKtide组、wt组和wt+pNaKtide组,每组各4只。db/db+pNaKtide组和wt+pNaKtide组小鼠按10 mg/kg每周腹腔注射pNaKtide 1次,wt组和db/db组注射生理盐水,共8周。每周测量体重及小鼠尾动脉收缩压(SBP)。干预8周后检测小鼠血清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水平;HE和Masson染色评价心脏损伤和心肌纤维化程度,DHE染色观察活性氧(ROS)生成情况。结果:干预8周后db/db小鼠体重增加,pNaKtide干预后小鼠体重增加减少;db/db小鼠SBP升高,pNaKtide干预后降低(P<0.05)。db/db小鼠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和纤维化面积百分比增大,pNaKtide干预后减小(P<0.05)。db/db小鼠血清甘油三酯及总胆固醇水平升高,pNaKtide干预后降低(P<0.05)。db/db小鼠产生大量ROS,pNaKt...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患者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重视,一般认为,心率增快及固定心率是其特征。我科1994年4月收治1例以心动过缓为主要表现的糖尿病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患者,误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55岁。因...  相似文献   

6.
44例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植物神经功能检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糖尿病对心脏植物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44例 2型糖尿病患者行以下心血管反射试验 :安静时心率 (A)、立卧位心率差 (B -A)、深呼吸心率改变 (HRV)、3 0∶15比值、乏氏动作指数及立卧位收缩压差等 ,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组B -A、3 0∶15、HRV、乏氏动作指数及立卧位收缩压差的异常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除立卧位收缩压差P <0 .0 5外 ,其余均P <0 .0 0 1)。另外 ,糖尿病组中 ,反映迷走神经病变的B -A、3 0∶15、HRV、乏氏动作指数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反映交感神经病变的立卧位收缩压差的异常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心脏植物神经病变的发生率高 ,以迷走神经损害为主  相似文献   

7.
张承杰  田慧 《北京医学》1994,16(3):131-134
对16例糖尿病并高血压,6例单纯糖尿病及配对研究的16例单纯高血压病,6例无糖尿病无高血压尸检病例心脏形态学改变进行观察。结果显示糖尿病,高血压病均可致心脏重量,心脏重量/体重比值增加(P<0.01),心肌纤维化加重,尤以二者并存时病变最显著。心肌细胞平均截在积以有糖尿病组增大明显(P<0.05)。左心室壁厚度以有高血压组增加明显(P<0.05)。提示有高血压将加重糖尿病的心脏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观察糖尿病大鼠不同病程中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组,其中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55 mg/kg)诱导糖尿病模型,病程4周(A1组)、8周(A2组)和12周(A3组),各10只;注射柠檬酸盐液冲服的大鼠为对照组,4周(B1组)、8周(B2组)和12周(B3组)各5只.用心脏实时三维超声诊断仪评估大鼠的心功能,Masson染色观察大鼠心脏纤维化程度并计算心肌胶原容积分数.结果 A1组左室质量指数、心肌胶原容积分数及心功能指标与B1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2和A3组左室质量指数、左室收缩内径和心肌胶原容积分数均较同期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与B2组比较,A2组左室短轴缩短率和左室射血分数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3组左室短轴缩短率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心肌胶原容积分数与左室质量指数呈显著正相关(r=0.915,P<0.05),与左室短轴缩短率及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1=-0.903,P<0.01;r2=-0.872,P<0.05).结论 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在病程的早期即可出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随着病程的延长,心脏病变加重.  相似文献   

10.
李歆跃  杨巍 《医学综述》2015,(4):582-584
心脏重构是各类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进程之一,包括心肌梗死、瓣膜疾病、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心房颤动和心力衰竭等。多项研究发现,微RNA(miRNA)与此过程息息相关,并且在体内和体外实验模型中都证实了miRNA广泛地参与此进程。临床上,miRNA已作为潜在的诊断指标和治疗靶点被重视。该文就近年的热点及被重点研究的几种miRNA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探讨植入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选取本院实施心脏起搏器植入治疗的64例患者进行观察,其中32例采用双腔起搏器植入(双腔组)、另外32例患者采用单腔起搏器植入治疗(单腔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功能、血流动力学等指标。治疗后,双腔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59.5±5.2)%、心排量(CO)(4.20±0.4)L/min、心脏指数(CI)(2.57±0.28)L/min/m2高于单腔组(P<0.05),血浆脑钠肽前体(NT-proBNP)(258.4±97.2)pg/mL、左房内径(LA)(3.62±0.11)c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2.86±0.13)c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4.52±0.18)cm低于单腔组(P<0.05);治疗后,双腔组患者的收缩压(SBP)(131.7±9.4)mmHg、舒张压(DBP)(72.5±7.0)mmHg、平均动脉压(MAP)(93.6±6.2)mmHg高于单腔组(P<0.05)。植入双腔心脏起搏器治疗慢性心律失常患者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率、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脏磁共振(CMR)对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整体功能评价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心脏磁共振真实稳定进动序列(True SSFP)对23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扫描,并通过磁共振电影技术获得心脏位置、形态及瓣膜运动等情况,同时选取25例健康志愿者作对照.采用Argus心功能处理软件自动描绘左室从心底至心尖范围的心肌内、外膜轮廓,并对其进行测量及运算得出左室整体收缩及舒张功能指标.随后观察其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HBA1C、BM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舒张末期质量指数(EDMI)糖尿病组(28.10±12.72) kg/m2小于对照组(35.64±11.01)kg/m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高峰充盈率(PFR)糖尿病组(283.55±64.35)小于对照组(349.79±66.9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高峰充盈时间(TPFR)糖尿病组(227.42±103.80) ms大于对照组(159.21 ±27.36)ms,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PFR与体重指数(BMI)呈负相关(r=-0.695,P=0.026);PFR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呈负相关(r=-0.528,P=0.006);PFR与低密度脂蛋白(LDL)呈负相关(r=-0.755,P=0.007).结论 CMR能够准确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的左心室整体功能改变情况,主要表现为舒张功能障碍早于收缩功能障碍,且BMI、HBA1C及LDL增高均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上调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对糖尿病大鼠心脏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16只),糖尿病大鼠组(B组,16只),应用钴原卟啉CoPP(HO-1诱导剂)上调HO-1的糖尿病大鼠组(C组,16只).测量各组大鼠尾静脉葡萄糖、胰岛素及脂联素水平,采用Langendorff装置测量各组大鼠心肌和冠脉功能,采用色谱技术测量心肌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丙二酰辅酶A及乙酰辅酶A的含量,液体闪烁计数器测量心肌中超氧化物水平,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心脏裂解液中信号分子、一氧化氮合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活性及HO活性水平.结果 糖尿病大鼠组葡萄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胰岛素水平、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P<0.05),应用CoPP后C组的葡萄糖水平及脂联素水平均升高(P< 0.05,P<0.01).糖尿病大鼠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注模型的左心室功能较对照组有所下降,而冠脉阻力(coronary resistance,CR)明显升高.而上调HO-1后,糖尿病大鼠的心脏功能显著升高(P<0.01)且CR明显降低(P<0.01).上调HO-1后,糖尿病动物体内的HO-1蛋白水平升高并伴有心脏超氧化物O2-和丙二醛水平的显著降低(P<0.05).另外,糖尿病大鼠体内信号分子明显降低(P<0.05),上调HO-1后显著升高(P<0.05).结论 上调血红素氧合酶1可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恢复eNOS/iNOS平衡,升高HO-1水平,提高内皮功能和胰岛素敏感性,达到了改善心肌功能和冠脉灌注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心脏结构与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关系。方法用超声心动图(UCG)对105例高血压病患者与45例健康人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病患者舒张末室间隔厚度(IVST)、舒张末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重量指数(LVMI)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01),LVMI增加占74.2%,对称性左室肥厚占66.6%,非对称性室间肥厚(AST)占7.6%,外周血管阻力(PVR),左室作功指数(LVWI)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01),平均动脉压与IVST、LVPWT、LVM、LVWI呈低度相关,与PVR呈高度相关(r=0.765P<0.001)。结论提示高血压病患者心脏结构改变主要表现为IVS或/和LVPW肥厚,LVM增加,不同的心脏结构改变对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有着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型糖尿病大鼠心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及其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1型糖尿病大鼠心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以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制作1型糖尿病模型,血糖升高3~4周后取心脏在体外进行灌注,并进行缺血再灌注实验。依据心肌磷酸肌酸激酶(CPK)释放量、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再灌注心律失常判定心脏缺血再灌注损害程度。测定冠状动脉流出液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及糖酵解产物乳酸盐含量。结果 与正常大鼠相比,糖尿病大鼠基础心脏收缩功能显著减弱,但缺血再灌注后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恢复较对照组显著增强,心肌CPK释放量减少,心律失常严重程度减轻。糖尿病大鼠心脏冠状动脉流出液中的MDA含量显著升高,乳酸盐含量显著减少,提示糖尿病心肌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糖酵解受抑制。结论 1型糖尿病大鼠心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显著增强,心肌糖酵解抑制使酸性代谢产物减少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二氢杨梅素(DHM)对糖尿病大鼠心功能不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24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组,n=6)、2型糖尿病组[T2DM组,n=6,高糖高脂饲料喂养6周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二甲双胍组(MET组,n=6,构建T2DM模型大鼠后,给予MET 150 mg/kg灌胃 8 周)、二氢杨梅素组(DHM组,n=6,构建T2DM模型大鼠后,给予DHM 250mg/kg灌胃 8 周)。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ELISA法检测血浆中胰岛素、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的含量,心脏彩色超声仪检测大鼠心功能,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测定大鼠心电图,HE染色观察大鼠心肌组织形态,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心肌组织HMGB1、NF-κB p65、磷酸化NF-κB p65(p-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Control组比较,T2DM组造模后出现心律失常,心率减慢,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每搏输出量(SV)显著下降(P<0.05或0.01),大鼠的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心室收缩期内径(LVIDs)、心脏肥厚指数、血浆中HMGB1的含量、心肌组织中的HMGB1、NF-κB p65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0.01);与T2DM组比较,DHM组能显著改善大鼠各项心功能指标(P<0.05或0.01),并且能显著降低血浆中HMGB1的含量、下调心肌组织中的HMGB1及NF-κB p65磷酸化蛋白的表达(P<0.05或0.01)。结论 DHM改善糖尿病大鼠心功能可能与下调HMGB1表达及抑制NF-κB p65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1磷酸鞘氨醇受体1型(sphingosine 1-phosphate receptor 1, S1PR1)信号通路在压力超负荷诱导的心室重构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构建小鼠主动脉弓缩窄(transverse aortic constriction, TAC)模型,模型建立的第2天开始经腹腔注射S1PR1激动剂SEW2871或相应的对照溶剂DMSO,持续给药30d后观察S1PR1激动剂对TAC术后小鼠心功能的影响。体外实验: 首先通过慢病毒感染建立S1PR1基因过表达(S1PR1组)或S1PR1基因沉默(shRNA组)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s)稳定表达株及相应对照组(NC组),并检测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的活性水平。同时,分别收集NC组、S1PR1组和S1PR1组加ERK1/2阻滞剂U0126(S1PR1+U0126组)的HUVEC细胞培养上清液,在0.5μmol/L的血管紧张素II(Ang II)的刺激下将各组HUVEC细胞培养上清液分别与H9C2心肌细胞共培养,48h后测量H9C2心肌细胞大小,分析HUVEC细胞表达的S1PR1通过旁分泌对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结果 给药30d后,心超提示TAC术后SEW2871组左室射血分数(59.65%±6.12%)较DMSO组(41.16%±11.91%)显著提高(P<0.05)。免疫荧光染色表明TAC术后SEW2871组较DMSO组心肌组织纤维化及心肌肥大程度明显降低(P<0.05)。蛋白印迹结果提示S1PR1激活ERK1/2信号通路。H9C2心肌细胞的面积测量结果表明S1PR1组[(22.52±4.13)μm2]较NC组[(34.98±12.92)μm2]及S1PR1+U0126组[(80.60±36.60)μm2]的心肌细胞的面积明显降低(P<0.05)。结论 S1PR1可以显著改善压力超负荷诱导的心室重构,提高心功能,减轻心肌组织纤维化及心肌细胞肥大。内皮细胞表达的S1PR1能改善心肌细胞肥大,可能是通过激活ERK1/2信号通路完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将外源蛋白FasL修饰的供者胰岛移植于糖尿病小鼠肾包膜下,观察其治疗1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 采用ProtExTM技术将嵌合蛋白SA-FasL修饰于供者小鼠胰岛,流式细胞检测蛋白的表达;以近交系小鼠BALB/c和C57BL/6分别为胰岛移植的供受者,进行同种小鼠胰岛移植,部分受者联合免疫抑制剂雷帕霉素(rapamycin,RPM)治疗,从手术当日开始应用RPM(0.2 mg/kg),连续治疗10天。根据移植胰岛的不同及有无联合RPM治疗将受者分为5组:(1) SA-FasL修饰组(FasL组,n=33);(2) SA-FasL修饰+RPM治疗组(FasL-RPM组,n=31);(3) SA修饰组(SA组,n=27);(4) SA修饰+RPM治疗组(SA-RPM组,n=30);(5)未修饰胰岛组(Islet组,n=20)。术后连续3天测定血糖,其后每周测定尿糖3次。若受者尿糖阳性并连续2天血糖≥250 mg/dL为移植排斥反应,尿糖阴性超过100天为移植胰岛长期存活。结果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生物素呈绿色,FasL蛋白呈红色表达于胰岛表面,胰岛细胞的平均生物素化效率为(90.8±0.9)%,FasL蛋白平均表达率为(82.6±2.2)%。FasL组中28%受者的移植胰岛获得长期存活,联合应用RPM之后(FasL-RPM组)长期存活率提高到92%,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SA组于术后25天全部受者均发生排斥反应,移植胰岛平均存活时间(mean survival time,MST)为(16±1.5)天,联合应用RPM之后(SA-RPM组)21%受者的移植胰岛获得长期存活,但显著低于FasL-RPM组的存活率(P<0.05)。Islet组于术后22天全部受者均发生排斥反应,移植胰岛MST为(14±1.7)天。结论 表达FasL嵌合蛋白的工程化胰岛移植于糖尿病小鼠并联合短程免疫抑制剂治疗,有可能诱导移植胰岛长期存活,对1型糖尿病的治疗具有潜在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