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关于中医学与现代科学间的差异,从文化背景、思维方法等各方面已经讨论得不少。但这些差异是否意味着中医学本质上是与现代科学“绝缘”的呢?是否有可能探讨它们之间的可能联系或可能沟通之处?在中医学理论中,“精、气、神”是“人身三宝”,但气是根本,具有物质和功能双重性质。值得注意的是,中医学当然不否认人体有“器”(或‘’形”,或“质”)。但即使在今天解剖学和如X射线、CT等人体成象技术已经能提供许多关于人体的“器”的知识的条件下,中医仍然坚持“重气轻器”。事实上,“重气轻器”正是中医学的特点,也是它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认为,人体是由形、气、神3个要素构成,这3个要素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一个整体.健身气功八段锦是一套以调节脏腑功能为主要特点的健身养生导引术.文章从形气神三位一体生命观的角度对健身气功八段锦的健身机制进行探究,揭示健身气功八段锦的锻炼实质是对人体形气神的锻炼和调控,并使人体的形气神达到三位一体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1 体质诊断的内涵 中医学认为,父母之精及天地阴阳五行之气妙合,形成人的基本构成物质,进而生成脏腑经脉四肢百骸(形/精)、阴阳气血(气)、七情五志(神),各部分依阴阳五行相互作用转化规律形成一有机整体,即人体的结构.其中以五神藏及精气(元阴元阳)为最深层、最基本结构,六腑四肢皮毛为浅层附属.生命基本构成物质决定了其先天、根本、终生难变的形气神特点,本文称为先天体质.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是从整体、宏观、动态认知生命,以古代哲学的形神观和气化论为基础,认为形、气、神三者在生命活动过程和疾病诊断治疗演变中起着关键作用。从形、气、神相关理论探讨中医药愈病机理,研究生命活动中形、气、神在气化学说下的作用和规律,以便临床遣方用药中整体调整功能状态,达到复方中药治疗疾病的整体效应、远期效应和最终效应。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广义之"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包括脏腑、精、气、血、津液活动外在表现的高度概括;狭义之"神"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神不能离开人体而独立存在,有形才能有神,形健则神旺,形衰则神惫.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认为人体生命是由形、气、神3个要素组成。从形、气、神入手论述中医五脏,通过探讨五脏形、五脏气、五脏神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深化中医学对五脏的认识,以期为临床治疗不同层次的五脏病奠定理论依据,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认为人是由形、气、神三个要素构成的。藏象学说认为人是以形为结构基础,以气、神为功能、信息的生命系统。从"形气神"着手,基于"形气神"谈中医学的肝,通过论述肝形、肝气、肝神及之间的关系,深化中医肝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在中医学中,心的地位十分重要,人体是一个以心为主宰、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今笔者不揣浅陋,试对心之内涵作如下浅析,以抛砖引玉。1形、气、神三位一体的中医学中医学是形神合一的医学。形即形体,神即精神、意志等脱离于形体而存在的、无形的东西。《内经》认为人若常住于世,则须形神合一,形与神俱。如"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  相似文献   

9.
中医学认为人是由形、气、神三个要素构成的。藏象也正是以形态组织结构为基础,以气、神为功能、信息的生命系统。中医学对藏象的认识,与古代哲学紧密联系,建立在"象思维"基础上对藏象形的认识,进而开展对脏腑功能的深入研究,也体现了中医重道轻器的思想。本文从"形气神"着手,基于"形气神"谈中医学的肾,通过论述肾形、肾气、肾神及之间的关系,深化中医肾的理解,以期为临床治疗不同层次的肾病奠定理论依据、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系统论中"功能A"的概念和中医学"气"理论的比较,从气是构成人体、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等方面证明:中医学"气"理论的功能本质实际上就是人体结构的功能A。  相似文献   

11.
气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表示物质存在的基本概念。先秦时期气主要指区别于液体、固体的流动而细微的存在。气(精气)是《黄帝内经》构筑医学理论体系,解释自然、人体、生理、病理"一以贯之"的基本概念,是《黄帝内经》中表示既不是液体也不是固体的流动而细微的物质存在的重要概念范畴,从而使中医药理论扎根于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沃土上。《黄帝内经》用"气"来解释在当时无法认识的生命物质存在,使中医药理论跨越了物质是什么的问题,直接进入到物质发生了什么样变化的研究探索中,推动了医学科学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运用中医药超分子“气析”理论,结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COVID-19)的特点,回顾性分析中医治疗疫病理论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源流、特点,提出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科学问题,阐明其解决对策。中医疫病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史实际上就是对戾气致病的生物超分子化学的科学认识史,由“非时之气”到戾气的病因探求,由六经辨证论治发展到卫气营血、三焦辨证论治,逐渐接近现代传染病学和免疫学理论体系,均具有中医药超分子“气析”理论的印迹。将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戾气),人体与中药置于自然界生物演化的历程中,三者都是自然界中处于特定进化阶段的生物超分子体,均受到逐级生物超分子的“分子社会”按“印迹模板”管控;彼此进化、突变、适应、制约的规律一直未变。通过对隐藏在中医药疫病防治理法方药的超分子作用规律进行分析,探讨其现代化关键科学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既可阐明中医药疫病防治的科学原理,研制出组分中药,加速疫情控制,还可带动中医药经络脏腑与证候物质基础、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等原创性关键前沿科学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3.
张维耀 《天津中医药》2005,22(6):487-489
中医学范畴的真气,不同于宇宙间的真气,应该具有生命的特征。真气不同于人体的其他各种气。“场”理论不能与“气”相提并论,“场”是物理学概念,如果对人体有作用也是外源因子。人体真气学说的特征有:微粒形质、运动的系统性和自我稳定性3种。蛋白质、核酸、遗传单位与真气有关,但不等同。  相似文献   

14.
尽管5000多年来阴阳五行说(即阴阳和五种元素-人体的子系统)一直是传统中医的理论基础,但本质上阴阳五行说主要来自于人们的日常分析和经验,缺乏正规的科学依据。我们基于两极学说提出了一种阴阳五行的均衡/非均衡计算模型。文中我们阐述了该阴阳五行动态系统,以便于构建和验证均衡和非均衡条件。计算机模拟均衡和非均衡序列的实验表明,这种新方法可以给传统中医提供诊断决策支持。因此,这种基于均衡的方法给传统中医、气(生命力)、气功、经络(针刺通道)、草药医疗等领域未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唯一的科学依据。同时,该方法还为现代基因组学的科研工作提供了一个基本的阴阳细胞网络架构,这样的话人们就可以解释细胞序列中普遍存在YY1蛋白质的常规机理了。  相似文献   

15.
人体健康状态应是从生理、心理、社会等不同角度对人的生存状态所给予的一种客观的积极的评价。中医学理论范畴内所认可的人体健康状态应为人体阴阳平衡、气血脏腑和调、形神和谐统一、人与自然及社会和谐统一的机体生理性平衡状态,主要包括天人和谐状态、形神和谐状态、人我和谐状态等。归纳了中医学健康状态调摄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6.
精、气都是古代哲学中的重要名词,意义深广。在"气一元论"的影响下两者均为构成宇宙万物的本原,并逐渐形成了"精气学说"。然在中医范畴下,精和气有了相对明确的分流,并且多是针对人体而言。精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本原物质,气是功能活动的动力源泉,具有物质和功能双重性质,由此可知,精和气对人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着手于经典医学著作,查找相关论述,分析中医之"阴精"、"阳精"、"阴气"以及"阳气"的涵义,以期明确其所指并对今后中医阴阳相关名词的理解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7.
论中医学人体之气的实质是新陈代谢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中医学理论现代化的一个首要任务应该是将中医学概念中所包涵的指向人体层次的部分与指向环境的部分及哲学概念部分区别开。中医学气的概念就包括上述三个部分的内容。我们把其中指向人体层次的部分,即人体之气区分出来,阐述了其实质就是生命现象的本质——新陈代谢,包括机体和各组织器官的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及伴随代谢所发生的生命机能。  相似文献   

18.
岐轩脉法是对古脉法的继承与发扬,是以气一元论为基石,以阴阳理论为核心、把握气机“升降、出入、交合、聚散”规律,以准确掌握患者气血阴阳失衡状态,为临床组方用药提供可靠依据的诊脉大法。中医靶向用药是站在气一元论这个层次看待和分析问题,把每一味药看成是具有着不同运动特征的气,或升,或降,或出,或入,或聚,或散,它进入人体又引起了人体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的变化,使人体达到阴阳平衡的无病状态。  相似文献   

19.
论中医诊治传染病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中医对传染病早有认识,东汉张仲景《伤寒论》强调寒邪,明代吴又可《瘟疫论》对急性传染病又提出了“戾气”、“厉气”和“杂气”说。中医认为传染病的发生是由气候环境因素、人体内在因素和戾气、时行之气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诊断模式应以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相互补充。中医重视“邪气”对人体的危害,但更重视“正足以胜邪”,注意维护人身的“正气”。“祛邪”是治病常法,其宗旨不单在于杀灭病邪,而重在使“邪气”不得安生而被逐出体外,历代众多名方验方即是战胜传染病的重要“武器库”。今后,更应加强培养“铁杆中医”,发展中药针剂,加强运气学说研究,引进西医的分析科学方法进行辨证,进一步提高中医防治传染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形神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之一,在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形成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指导临床实践的作用。形神理论的内涵非常丰富,而文本挖掘技术能从大量的文本信息中发现潜在的有价值的信息。本研究试图运用文本挖掘技术对形神理论的内涵进行挖掘。将文本挖掘技术运用到形神内涵研究,为中医理论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