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25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临床诊断与分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125例病窦综合征临床症状、诊断及分型与心电图心律失常表现,认为诊断SSS主要依据常規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可提高检出率,是较好的检查手段;经食道心房调搏阳性率达92.5%,为早期诊断最可靠的方法;阿托品试验阳性率仅81.6%,但简便安全,患者易于接受,可作为筛选方法;运动试验阳性率低,仅有参考价值。结合文献将病窦分为5型、2个亚型以探讨这一分型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窦房结功能的临床和电生理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人们对于病窦综合征(SSS)的认识不断提高,本文就其主要进展,加以复习如下:一、常规体表心电图常规体表心电图是评价窦房结功能与诊断 SSS的首要手段。SSS 的心电图改变包括:①持久而明显的窦性心动过缓(<50~40次),尤其伴明显心、脑症状时,高度怀疑 SSS。  相似文献   

3.
窦房结变时功能不全是指由于窦房结病变导致心率不能随代谢增加而增快的病理状态,是病窦综合征(SSS)的一种特殊形式。临床上常继发于心力衰竭、冠心病、SSS等各种心脏疾病,其不但反映基础疾病严重程度,而且还可提示疾病的长期预后。运动负荷试验是通用的检测方法,而通过运动训练和选择性地起搏治疗则可提高患者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观察15例原因不明(特发性)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和20例正常人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后的Q-Tc 变化,发现SSS 患者80%于运动试验后的Q-Tc 较运动前延长(P<0.001);正常人75%于运动试验后的Q-Tc 较运动前缩短(P<0.01)。对SSS 患者运动试验后Q-Tc 延长的意义进行初步分析,认为运动试验后Q-Tc 延长可作为诊断特发性SSS 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孙朝阳  魏金枝  苏旻 《内科》2007,2(4):515-516
随着人均寿命的逐渐延长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脑血管病发病率越来越高,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也相应增加。2001年10月至2005年10月,我院为56例疑似病窦综合征患者做阿托品试验和经食管心房调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6例疑似SSS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6例,年龄41~85(64.5±3.5)岁。轻者有心悸、乏力、头晕、胸闷、失眠等症状,严重者可有阵发性黑矇、晕厥、阿-斯综合征等症状。做常规心电图检查,有窦缓、窦性停搏、房室传导阻滞等。为进一步确诊,做阿托品试验:试验前取仰卧位做Ⅱ导联心电图作对照,然后静脉注射…  相似文献   

6.
病窦综合征(SSS)通常为老年人窦房结特发性退化所致。其早期表现为非特异性,严重可表现晕厥,甚至猝死。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查可明确诊断。地高辛、β-阻滞剂和钙拮抗剂可加重SSS病情。永久性起搏器适用于有症状的过缓性心律失常。SSS的预后取决于是否合并高心病、冠心病及它们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经TCD诊断后进一步经MRA或CT检查明确的32例SSS患者的超声和临床特点。结果 32例SSS患者中Ⅰ期盗血2例;Ⅱ期盗血13例,其中7例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表现,占53.85%;Ⅲ期盗血17例,其中14例出现VBI,占82.35%;基底动脉参与盗血20例,其中18例有VBI症状,占90.00%,未参与盗血12例,其中3例有VBI症状,占25.00%。结论 TCD不仅能早期诊断SSS,且能提供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各种参数,对SSS有较大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病窦综合征 (SSS)患者的脑功能障碍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重要课题 ,但有关 SSS患者脑电活动情况的研究甚少。为此 ,我们对 48例 SSS患者的脑电图(EEG)与动态心电图 (DCG)指标进行相关性研究 ,旨在探讨其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SSS组 48例 ,均为我院 1 992年 7月至 1 999年 7月依据国内通常采用的诊断标准[1] 确诊的 SSS患者 ,男 3 5例、女 1 3例 ,平均年龄 48.8±1 3 .4(2 3~ 75 )岁。48例皆有黑朦或晕厥发作史 ,脑多普勒超声 (TCD)和 CT检查均未见异常。全部病例均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正常对照组 3 0例 ,皆为…  相似文献   

9.
自2005年以来,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病窦综合征(SSS)22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62例SSS患者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22~73岁,平均50岁;病程1~7 a;原发病为冠心病35例,心肌炎16例,心肌病9例,不详2例.患者表现为周身乏力、心悸、胸闷、头昏、眼花、眩晕、突然晕厥,阿托品试验阳性,运动试验即刻心电图心率<90次/min,测定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2 000 ms.  相似文献   

10.
以往在病窦综合征(SSS)诊断中,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及校正的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都需通过侵入性电生理检查测定。该文通过静注腺苷测定SNRT与CSNRT,并将其与侵入性电生理测定的结果相比较,从而说明静注腺苷测定SNRT与CSNRT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测手段,在SSS诊断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伟红  牛瑞  马玲 《山东医药》2001,41(18):20-20
病窦综合征 (SSS)是由于窦房结及周围组织病变导致的以心律失常为突出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由于 SSS常为临床心血管疾病或其他系统表现的一部分 ,故其不可避免地带有伴发其他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而诊治更为困难[1] 。心率变异性 (HRV)分析是有效反映自主神经调控功能的一种无创性检测手段。它能为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帮助。为研究功能性 SSS患者HRV的变化规律 ,我们对 3 0例 SSS患者及 1 0 0例健康人的 HRV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对照组 1 0 0例中 ,男 45例 ,女 5…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嘌呤化合物STR(Striadyne)对病态窦房结与正常窦房结的抑制作用是否有差异以及这种差异能否用于病窦综合征(SSS)的诊断,对55例病人进行了研究。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和窦房结功能测定,病人分成三组,第1组:正常;第2组:SSS(Za组:明确的SSS;Zb组隐性SSS);第3组:迷走神经张力过高及/或对迷走刺激反应异常。病人均经肘静脉插入6极导  相似文献   

13.
动态心电图在病窦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疑诊病窦综合征 (SSS)的患者 ,动态心电图 (DCG)可以观察到普通心电图捕捉不到的心电改变 ,极有助于对该病的确定。为进一步探讨 DCG在 SSS的使用价值 ,特作了如下检测 ,即对 1996年~ 1998年就诊我院的 32例疑诊 SSS患者 (男 18例 ,女 14例 ) ,进行了 DCG检查 ,按 1997年 SSS座谈会制定的诊断标准 ,有 2 0例符合 SSS诊断。将该 2 0例收治住院后对其中 9例行食道调搏 ,测定窦房结功能。检测结果窦房结功能恢复时间均延长 ,1例在行食道调搏中出现窦性停搏 ,停搏间歇达 5 .8s。由 DCG检出符合 SSS患者 ,可将其分为 3种类型 :心…  相似文献   

14.
<正> 一、病窦综合征(SSS)电生理研究 1.SSS发生机理晚近有人提出SSS发病机理之一是对腺苷的敏感性增高。台湾Lai W.T对10例SSS患者在三种情况下作了电生理研究:(1)对照阶段;(2)自主神经阻滞后;(3)氨茶礆250mg静注后。结果表明氨茶礆不能明显改善窦房结功能,腺苷在SSS发病机理中不起重要作用。 2.印度作者Wani对44例有症状的心动过缓者进行临床电生理研究。发现该类患者44%的窦房结功能恢复时间异常,70%的窦房传导时间异常。在心房调搏频率<120次/分时,24%的患者AH出现文氏现象。静脉注射阿托品后,心房调搏频率>160次/分时。13%的患者房室传导变为1:1,21.7%HV>55ms,1例HV出现文氏现象。印度另一作者Singh利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电生理检查对SSS患者的  相似文献   

15.
病窦综合征(简称SSS)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窦房结功能低下引起的常见病症。为探讨窦房结功能测定法的临床意义,我们对经静脉右心房内调搏术、经食管心房外调搏术、阿托品试验、登楼运动试验四种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经食管心房外调搏术能否取代经静脉右心房内调搏术、调搏电极的合适位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运动疗法治疗临床症状较轻的病态窦房结综合症(SSS),探索适当的运动训练强度,观察临床疗效。方法:以动态有氧训练对16例SSS患者进行治疗,靶心率=(最大心率-静态心率)×0.5~0.8+静态心率)。结果:经运动疗法六个疗程后,患者的平均静态心率和动态心率均有提高,心律失常现象明显减少(P<0.01),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适当的运动锻炼可提高SSS患者的心率,改善其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前对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以下简称SSS)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常规心电图(ECG)、动态心电图(DCG)、药物及运动激发试验、电生理检查等,其中运动试验因其特异性较差,加之相当部分患者心功能及其全身状况不能耐受此项检查,作为诊断方法应用较少;而DCG及其它无创电生理检查(如经食道心房调搏测定窦房结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冠心病与病窦综合征(SSS)的关系,我们应用经食管心房调搏法检查了50例冠心病和16例SSS患者的窦房结功能,现报告并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本文冠心病患者年龄为32~74岁,平均54.1岁。其中急性心肌梗塞23例,陈旧性心  相似文献   

19.
<正> 患者女性,57岁。间歇出现胸闷、心慌、头晕、乏力及短暂晕厥8月余。体查:Bp 13.3/6.8 kPa,心音低饨,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50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杂音。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血电解质、血脂、血糖均正常,X线胸片示心脏向左扩大,超声心动图示室间隔肥厚且运动减弱。数次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阿托品试验阳性,食道心房调搏窦房结恢复时问为(SNRT)2 200 ms。临床诊断: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本帧心电图为同次描记(附图):Ⅱ导联示P-P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1982年4月~1984年7月,先后对25例SSS 安置永久性起搏器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一、诊断标准临床诊断 SSS 必须具有下述条件之一:(1)窦房传导阻滞;(2)窦性停搏、停顿时间持续2秒以上;(3)严重而持续的窦性心动过缓,24小时内心率≤50次,激发试验时心率<90~100次;(4)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房阻滞、窦性停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