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燕辽裂谷盆地位于华北克拉通北部,记录了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碰撞拼合之后的陆内伸展、中元古代Nuna超大陆裂解和全球大气海洋增氧等重大地质事件,但燕辽裂谷盆地中元古代古地理与构造演化研究一直较为薄弱。对该盆地蓟县地区下马岭组标准剖面开展了沉积学与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取了下马岭组地层沉积特征与碎屑锆石的U-Pb年龄。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下马岭组石英砂岩样品中的碎屑锆石207Pb/206Pb年龄范围为3 270~1 806 Ma,且展示2 530 Ma和1 880 Ma两个显著峰值,表明下马岭组碎屑岩地层主要由新太古代和古元古代晚期的碎屑物组成,而且这两个显著的年龄峰分别对应于华北克拉通新太古和古元古代两期重大地质事件。此外,另有少量~2 750 Ma和3 200 Ma的碎屑锆石,分别对应两期华北克拉通太古宙岩浆事件。碎屑锆石年龄分布特征显示下马岭组沉积于伸展背景。该文结合蓟县系和其下伏长城系沉积组合与盆地古地理分析,提出燕辽裂谷盆地的构造演化可大致分为4个阶段,分别是(1)碰撞后伸展转换阶段(1.85~1.60 Ga...  相似文献   

2.
以北京十三陵中,新元古界层序地层研究为主,综合燕山东段,太行山中北段和蓟县中,新元古界典型沉积层序特征,建立了华北中、新元古界标准层序地层剖面,并探讨了其沉积层序发育特征。在华北中,新元古界内识别出5个大层序和19个层序,从成因的角度重新认识了华北中、晚元古代地层。中、晚元古代地层中普遍存在着沉积间断和地层缺失。对中、新元古界沉积层序级别和周期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中、晚古代地层中普遍存在着沉积间  相似文献   

3.
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中新元古代热构造事件及其演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华北地块北缘陆续发现和厘定出许多中新元古代变质火山-沉积地层,各种类型的深成侵入岩体以及各种样式的构造形迹,但对其性质及构造属性认识不统一。作者在详细研究前人成果基础上,认为华北地块北缘中段中新元古代经历了中元古代早期的伸展裂解、中元古代晚期的挤压汇聚、新元古代-早古生代的伸展裂解及早古生代晚期的挤压汇聚演化过程,伴随挤压汇聚有火山深成侵入岩浆活动和构造变质热事件的年代记录。中元古代晚期挤压汇聚事件表明华北地块北缘发育一条中元古代晚期大陆边缘碰撞造山带,这一碰撞造山事件为华北地块在 Rodinia 超大陆拼合模式提供了最基本的制约条件。  相似文献   

4.
华北中、新元古界层序地层分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十三陵中、新元古界层序地层研究为主,综合燕山东段、太行山中北段和蓟县中、新元古界典型沉积层序特征,建立了华北中、新元古界标准层序地层剖面,并探讨了其沉积层序发育特征。在华北中、新元古界内识别出5个大层序(Megasequence)和19个层序(Sequence),从成因的角度重新认识了华北中、晚元古代地层。中、晚元古代地层中普遍存在着沉积间断和地层缺失。对中、新元古界沉积层序级别和周期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中、晚元古代沉积层序周期比相同组别中、新生代沉积层序周期长。在层序地层研究基础上,对华北中、新元古界有利生油层、储集层和盖层的纵向分布进行了预测。高水位期形成的白云岩相带、古风化壳和沉积间断面是重要的储集层;对有利生、储、盖组合应注重其多旋回性的研究,众多不同规模和级别的沉积间断对原生油气藏起到破坏作用。此研究为华北中、新元古界生储盖层评价预测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岩墙群形成的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华北克拉通中部广泛发育中元古代镁铁质岩墙群。这些岩墙群未变形和未变质,侵位于先存破裂中,成为恢复华北克拉通中部中元古代构造应力场的显著标志。克拉通北部地块的镁铁质岩墙群为张剪性,而中部和南部地块为张性。根据华北克拉通中部中元古代镁铁质岩墙群的分布和成因机制分析,来恢复模拟中元古代的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镁铁质岩墙群在中元古代形成于伸展的大地构造背景,与横穿华北克拉通中部的燕辽-中条拗拉槽系的伸展作用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华北克拉通中元古代岩墙群形成的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华北克拉通中部广泛发育中元古代镁铁质岩墙群. 这些岩墙群未变形和未变质,侵位于先存破裂中,成为恢复华北克拉通中部中元古代构造应力场的显著标志.克拉通北部地块的镁铁质岩墙群为张剪性,而中部和南部地块为张性.根据华北克拉通中部中元古代镁铁质岩墙群的分布和成因机制分析,来恢复模拟中元古代的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镁铁质岩墙群在中元古代形成于伸展的大地构造背景,与横穿华北克拉通中部的燕辽-中条拗拉槽系的伸展作用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中朝板块从震旦纪(680Ma)开始分裂为华北块体(NCB)与胶辽朝块体(JLKB),环渤海地区及海域元古界主要分布在该板块。华北块体为环渤海地区的陆上区,由于燕辽裂陷槽在华北北部展布,主要发育有中元古代地层;渤海海域区分布在胶辽朝块体上,完全缺失中元古代地层。1000Ma芹峪运动后,华北块体主体抬升为陆,新元古代华北板块沉积范围主要分布于东部,而胶辽朝块体却有较完整的新元古代沉积。在收集野外露头资料的基础上,借助地震、测井数据,对全区中、新元古代沉积特征做了综合分析,特别对争议比较大的海域区作出合理预测。  相似文献   

8.
华北克拉通元古代岩墙群形成的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华北克拉通中部广泛发育中元古代镁铁质岩墙群。这些岩墙未变形和未变质,侵位于先存破裂中,成为恢复华北克拉通中部中元古代构造应力场的显著标志。克拉通北部地块的镁铁质岩墙群为张剪性,而中部和南部地块为张性。根据华北克拉通中部中元古代镁铁质岩墙群的分布和成因机制分析,来恢复模拟中元古代的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镁铁质岩墙群在中元古代形成于伸展的大地构造背景,与横穿华北克拉通中部的燕辽-中条拗拉槽系的伸展作用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矿产基底,盆地演化决定了鄂尔多斯盆地多种能源矿产的成藏(矿)和分布规律,因此,了解盆地的演化历史发展历程对盆地矿产资源的成藏(矿)和分布规律极为重要。鄂尔多斯盆地的演化可以分为5个阶段:(1)太古代-早元古代盆地基底形成阶段;(2)中、晚元古代地台裂谷发育阶段;(3)古生代-早中生代大华北盆地沉积阶段;(4)鄂尔多斯内陆湖盆演变阶段;(5)新生代盆地改造阶段。不同的发展阶段构造期次的叠加形成了现下鄂尔多斯盆地特定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0.
综合利用地质、测井和地震等资料,探究鄂尔多斯地区中新元古代的构造沉积演化过程,以便恢复研究区中新元古界的原始构造沉积格局和开展深层油气勘探。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中新元古代长城纪、蓟县纪、青白口纪和震旦纪经历了4个构造-沉积演化阶段:裂谷阶段、被动大陆边缘阶段、边缘沉降阶段和边缘坳陷阶段。研究后认为,长城系主要为一套陆相—滨海相石英砂岩沉积建造,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海、浅海和深海等沉积相。蓟县系主要为浅水陆表海沉积,发育砂坪、云坪、燧石云坪、开阔台地和浅海等沉积相。青白口系主要为滞留海盆和大陆斜坡等沉积环境。震旦系主要为冰川沉积,发育大陆冰川、滨岸、陆棚等沉积相。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达来诺尔地区全新世湖群地貌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全新世以来湖泊地貌特征入手,结合~(14)C年代数据,探讨了湖泊退缩演化的基本规律和程序:全新世湖泊演化历经早期的大湖时期,中期的分离时期和晚期的继续收缩时期。指出达来诺尔湖群的演化,明显受气候干旱化趋势的控制和影响,在我国北方高原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可比性,并确定了各时期湖泊演化的基本参数。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达茂旗乌德缝合带特征及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德缝合带位于华北地块和北缘增生带之间,显示早古生代属于典型的沟-弧-盆体系。与碰撞造山作用同时,形成区域性构造混杂带,地层学和同位素地质年代资料表明,造山作用发生于加里东期,造山作用的动力学过程主要表现为由北向南的洋壳俯冲和向北的陆壳仰冲,并伴随右旋剪切滑移运动。  相似文献   

13.
明水地区的硬质高岭土俗称焦宝石,即我国华北石炭二叠纪煤系地层申的“A”层铝土。明水地区的“A”层铝土具有耐火度高,化学成分稳定等特点,广泛用于日用陶瓷、电器、耐火材料等工业部门,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A”层铝土在华北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中分布普遍,层位稳定,其经济价值不低于煤,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特别是煤田地质勘探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四川城口震旦系剖面的划分方案、岩石类型及岩石学特征,讨论了沉积环境。认为该区早震旦世明月期处于上扬子陆块北缘山前临海盆地的陆相环境;晚震旦世陡山沱期为潮坪—海湾环境,灯影早期为泻湖-广海陆棚-潮坪环境,灯影晚期则从浅水陆棚转变为深水陆棚环境。  相似文献   

15.
华北克拉通西北部发育一系列早元古代的逆冲构造,它们在岩石组成、构造样式、产状、运动方式和时代等方面的特征具有明显的一致性,表明该地区在早元古代经历了一次强烈的造山作用.这次造山作用使华北克拉通西北部形成.  相似文献   

16.
Some evidence of drying trend over northern China from 1951 to 2004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The surface wetness index, Palmer drought sererity index and the retrieval of soil moisture over China were calculated using monthly precipitation and monthly mean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Based on the contrast analysis of the variation of the above three indices and precipitation, the dry/wet spatio-temporal pattern of northern China in the last 54 years was revealed, and the evidence of drying trend over northern China was analyzed, especially. The results show the following four facts: (1) The drying trend is the main characteristic of the eastern part of Northwest China and the central part of North China since the 1980s and it was enhanced in the last 15 years mainly due to the precipitation decrease and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 (2) During the last 54 years, there was only one dry/wet shift at the interdecadal scale occurring in the eastern part of Northwest China and the central part of North China in the late 1970s, which was related to 1977/1978 global abrupt change, whereas there were three shifts in Northeast China, one was in the mid 1990s and the other two were in 1965 and 1983, respectively; (3) Unlike the variation trend of other subregions of northern China, the western part of Northwest China is currently located in a relatively wetting period, which is weak-ened due to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 (4) The extreme drought frequency is obviously increasing in the eastern part of Northwest China, the central part of North China and Northeast China since the 1980s,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recipitation decrease and temperature increase in these subregions.  相似文献   

17.
陕西秦岭泥盆纪盆地群构造沉积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秦岭泥盆纪盆地群是在早泥盆世扬子板块北缘陆内裂谷沿勉略一线进一步发育成有限洋盆,而后分裂出秦岭板块,勉略洋盆与商丹洋盆的并存导致秦岭造山带出现了三个板块(扬子、华北及秦岭板块)共存的格局,由此形成了秦岭泥盆纪盆地群.在这种复杂的板块构造格局下,整个秦岭造山带出现了构造动力学成因不同的一系列盆地.在秦岭板块北缘发育了刘岭边缘盆地,在其中堆积了含火山岩的巨厚碎屑岩系(最大厚度超过11km).在秦岭板块内部,由于广泛发育的伸展断裂而形成了一系列地堑和半地堑型盆地,在其中堆积了反映以陆表海为主的一套碳酸盐和碳酸盐碎屑沉积.在扬子板块与秦岭板块之间的勉略有限洋盆中发育了夹超基性至酸性火山岩、硅质岩的碳酸盐碎屑沉积.在扬子板块北缘的高川一带还发育了以细碎屑岩碳酸盐岩为主的陆表海沉积.总之,秦岭在泥盆纪发育了一个多种构造沉积动力学成因性质完全不同的盆地集合群  相似文献   

18.
海拉尔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可分为断陷和坳陷两个时期。断陷期又可分为5个阶段:孕育阶段、强烈拉张阶段、快速沉降阶段、稳定拉张阶段和萎缩阶段。坳陷期拉张减弱,有扭性作用,盆地变浅。因此,海拉尔盆地为一“断陷-坳陷”转化型盆地。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证我国东部第四纪气候变化特征。由于青藏高原的强烈隆起,我国东部于冰期中气候极端干燥而严寒;间冰期及全新世新高温时期,我国华北及内蒙部分地区气温与降水均高于今日。当大气中C_2O倍增时,据GCMs,北半球中伟地带将趋向干燥,美国中西部平原、气温升高,土壤湿度低降,气候干早。本文据我国前一间冰期及全新世新高温时代的气候图象,与太平洋彼岸的下一世纪图象有显著差异。本文运用EOF's函数分析方法研究我国相对海面上升率为3mm/年。由于温室效应引起21世纪气温升高,对我国农作物产量有其有利的一面,而沿海新构造下沉平原区,可能招致严重灾害,应引起我国经济建设决策上的重视,及时作出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20.
米仓山地区晋宁期基性超基性侵入岩形成于弧后海盆地环境 ,是扬子板块北缘晋宁期造山构造岩浆旋回早期阶段岩浆活动产物 ,具有层状侵入体的特征。其主要造岩矿物为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斜长石和角闪石。对这些矿物的产出状态和化学成分进行了详细研究 ,确定了矿物种属 ;并根据主要造岩矿物特征探讨了米仓山地区晋宁期基性超基性岩的原始岩浆性质、来源、成岩条件及其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